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自杀研究=A STUDY ON SUICIDE
自杀研究=A STUDY ON SUICIDE

自杀研究=A STUDY ON SUICIDE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建军著
  •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
  • 页数:640 页
图书介绍:如果说自然死亡是人生的句号,早夭或病故是一串省略号,那么,自杀便是一个大大的惊叹号。据统计,全球平均每40秒就有1人死于自杀。尽管战争、恐怖主义及谋杀造成的死亡事件常常占据报纸头条,但自杀者远远多于他杀者。无论是出于崇高的目的,还是怯懦的逃避,自杀都是人类弱点最集中、最凝练、最深刻、最简单的体现。自杀不仅是对个体身体和生命的损害,更严重的是,它可能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全的一大隐患。本书作者认为,自杀率居高不下意味着社会组织形式本身存在缺陷。只要人类的弱点无法根除,只要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组织结构还存在缺陷,自杀将如影随行,伴随人类前进的历历屐痕。
《自杀研究=A STUDY ON SUICIDE》目录
标签:自杀 研究

序 章 自杀,一个都太多! 1

第一章 自杀行为与人类如影随形 7

第一节 自杀伴随着人类进步的历历屐痕 7

一 自杀行为在中国历史上不绝于书 7

二 自杀行为在西方经历了从“犯罪”到“权利”的千年之争 18

第二节 自杀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 30

一 中国自杀死亡的绝对数字居世界第一 30

二 女性自杀率高企 33

第二章 自杀问题的相关研究概述 36

第一节 国外对自杀问题的研究 37

一 欧美国家对自杀问题的研究 37

二 日本对自杀问题的研究 46

第二节 中国对自杀问题的研究 59

一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对自杀问题的研究 61

二 2000年后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对自杀问题的研究 69

第三节 相关国际组织 84

一 国际预防自杀协会 84

二 国际死亡学和自杀协会 85

三 国际益友会 85

四 世界精神病学会 86

五 国际生命线 86

六 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预防自杀日” 87

第三章 自杀率、自杀手段、自杀时空研究 89

第一节 自杀死亡率 90

一 我国的自杀死亡率 90

二 我国城乡生产年龄段人群死因统计 92

三 我国大陆地区自杀特点概述 102

四 我国香港地区的自杀率 102

五 我国台湾地区的自杀率 104

六 日本、韩国的自杀率 106

七 世界各国自杀率排行榜 111

第二节 自杀未遂率、自杀意念率 119

一 我国每年自杀未遂者超过200万人 119

二 自杀未遂者是再次自杀的高危人群 120

三 自杀意念率 121

第三节 自杀的性别比例 123

一 女高男低:中国(大陆)自杀的性别比例 123

二 男高女低:日本等国自杀的性别比例 125

第四节 中国在自杀年龄阶段上属“东亚型” 126

第五节 自杀手段的比较研究 129

一 我国大陆地区的主要自杀手段 129

二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主要自杀手段 137

三 日本人、美国人的自杀手段 138

第六节 自杀行为的时间分布 140

一 季节分布 140

二 时刻分布 143

三 灾后自杀现象 144

第七节 自杀场所及人文地理分布特点 146

一 服毒、自缢多在室内 146

二 高坠多选高楼、桥梁 147

三 名山大川成为自杀胜地 147

四 自杀率的人文地理分布特点 150

第四章 中国女性自杀问题研究 151

第一节 女性自杀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152

一 农村女性自杀问题严重 152

二“冲动型”成为农村女性自杀的重要特征 155

第二节 自杀的“传染性”与集体自杀 158

一“传染性”与“维特效应” 158

二 集体自杀现象严重 160

三 成年女性的“毁家自杀” 165

第三节 殉情与婚恋矛盾自杀 170

一 失恋型自杀 171

二 殉情型自杀 173

三 婚姻破裂及婚外情造成的自杀 176

第四节 女性高自杀率的原因分析 178

一 双重角色与双重歧视 184

二 传统人格的缺陷 186

三 农药的泛滥与公共卫生体系的缺损 187

四 家庭婚姻问题——第一位的原因 190

五“民工潮”及其家庭转移风险 192

六 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缺损与“坑农”现象的存在 195

七 农村社会组织的缺损与整合力的弱化 199

第五章 中国青少年自杀问题研究 201

第一节 中国青少年自杀问题较为严重 201

一 青少年自杀死亡率较高 202

二 青少年自杀的性别比例 209

第二节 青少年自杀的低龄化现象突出 210

一 应试教育、学习压力与少儿自杀 211

二 自杀行为的低龄化与心理疾患 217

三 家庭因素与少儿自杀 222

第三节“维特效应”与青少年自杀 228

一 传媒诱导与“明星效应” 229

二 偶像崇拜与“追星”自杀 233

三《完全自杀手册》等出版物的教唆 236

四 不良动漫的诱导 239

第四节 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242

一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概述 246

二 网络性心理障碍与自杀 251

三 自杀网站与网络直播自杀 255

四 沉溺于网络游戏 260

五 网恋:虚拟的爱情断送真实的生命 265

第五节 心理疾患与青少年自杀 271

一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273

二 青少年自杀的心理特征 281

三 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心理矛盾 285

四 抑郁、人格障碍与自杀行为 289

五 青少年性心理问题与自杀 301

六 青少年吸毒与边缘性自杀 306

第六章 中国老年人自杀问题研究 316

第一节 中国老年人自杀问题突出 316

一 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 316

二 老年人自杀现象增加 317

第二节 中国老年人自杀的现状 318

一 老年人自杀的死亡率、意念率、未遂率 318

二 老年人自杀的特殊性 324

第三节 贵州省余庆县S镇的调查与分析 327

一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界定 327

二 S镇老年人自杀的基本情况 329

三 典型案例访谈记录与分析 332

第四节 老年人自杀的相关因素 342

一 老年人自杀的特征 342

二 老年人自杀的手段、时空选择 344

三 引发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相关因素 345

第七章 自杀行为的生物医学及历史文化因素研究 362

第一节 自杀原因的生物医学观点概述 363

一 遗传学关于自杀行为的观点 364

二5-羟色胺与自杀行为的关系 364

第二节 传统价值观与自杀 366

一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死亡观与自杀 366

二 殉道·殉国·殉节:长风悲歌的永恒感动 377

三 殉情:源远流长的血色浪漫 381

四 情殇:纳西族、拉祜族的殉情自杀遗风 382

五 蒙古族、维吾尔族和回族的死亡观 395

第三节“自杀”的汉语、日语语词源流考 400

一“中国第一部自杀病学的百科全书” 400

二 日本语言与日本人的自杀 401

第四节 日本人自杀的历史文化因素 403

一 义务、义理与传统价值观 403

二 武士道——源远流长的死亡之道 405

三 切腹——绝无仅有的“国粹” 408

四 自杀的审美意识——血腥的渲染与崇尚 414

五 自杀的“传染性”——集团意识、依赖心理 418

六 内疚感与拘谨自制的情感方式 419

七 宗教思想与日本人的自杀 420

第五节 邪教、迷信与自杀行为 427

一 世纪末邪教活动猖獗 427

二“法轮功”邪教、迷信的影响 434

第六节 自杀式恐怖主义活动的历史文化背景 437

一 恐怖主义及自杀式恐怖袭击 437

二 自杀式恐怖袭击的特点 443

三 自杀式恐怖袭击产生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因素 446

第八章 世界三大宗教的自杀观 455

第一节 悟空断苦、涅槃寂灭:佛教的自杀观 456

一 佛教自杀观概说 457

二 佛教自杀观的缘起论基础 462

三 佛教自杀观的历史考察 466

第二节“火狱”与“天园”:伊斯兰教的自杀观 480

一 伊斯兰教自杀观的道德哲学基础 480

二 伊斯兰教自杀观概说 484

三 坚忍、“圣战”与自杀 487

第三节《圣经》中的是与非:基督教的自杀观 489

一《圣经》中的自杀案例分析 490

二 基督教教会的自杀观 497

三 基督教神学家的自杀观:以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为例 504

四 基督教自杀观的影响及争议 513

第九章 自杀行为的防治之道 523

第一节 自杀防治的理论可能 524

一 杜尔凯姆有关自杀防治的观点 524

二 弗洛伊德一派的观点 527

二 国内学界的观点 531

第二节 自杀防治的现状、问题及可操作性进路 534

一 我国自杀防治的现状和问题 534

二 自杀防治的国家进路 541

第三节 三级预防体系的构建 569

一 一级预防:改善社会环境 569

二 二级预防:拯救绝望者 594

三 三级预防:防范自杀未遂者再度行动 599

参考文献 603

索引 628

后记 6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