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育目的论
教育目的论

教育目的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扈中平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3512108X
  • 页数:303 页
图书介绍:
《教育目的论》目录

上篇 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2

第一章 思考教育目的的逻辑起点 2

一、思考教育目的的逻辑起点是教育所面临的基本矛盾 2

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 3

1.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 4

2.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性 7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中的地位 10

1.教育的中介转化地位 10

2.教育的社会历史地位 14

3.实事求是地评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8

四、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1

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21

2.人为什么要受教育 24

第二章 教育目的的价值追求 29

一、教育目的的出发点是人 29

1.坚持以人为教育目的的出发点与唯心史观并无必然联系 30

2.坚持以人为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并不意味着教育会脱离社会 34

二、教育目的的最高价值 36

1.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36

2.人的解放的最高目的 41

3.教育要把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45

第三章 个人的教育目的与社会的教育目的 48

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48

1.两种“本位论”的对立及各自内部的差异 49

2.两种“本位论”对立的根源 57

二、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统一 59

1.杜威的见解 59

2.两种“本位论”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65

第四章 教育目的中的价值冲突及价值选择 69

一、教育活动的受动性 69

1.教育活动的客观依据 69

2.教育的两个客观依据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72

二、教育活动的能动性 74

1.教育规律的特点 74

2.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 76

3.教育是一种价值性的活动 77

三、教育价值选择的方法论思考 78

1.教育价值中的两难问题 79

2.教育价值非此即彼选择的原因 85

3.教育价值选择的方法论原则 90

4.教育价值选择的实践原则 94

第五章 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98

一、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理论基础 99

1.人性不变 99

2.理性是人的最高价值 100

3.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101

二、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 103

1.追求永恒化的教育目的 103

2.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 109

3.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 113

第六章 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 121

一、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理论基础 122

1.实在是变化的而不是永恒的 122

2.强调事物的有用性 124

二、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 126

1.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 126

2.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 130

3.重视科学教育 143

第七章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149

一、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精神 150

1.科学精神是教育目的的基础 150

2.人文精神是教育目的的价值方向 156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必将融合 160

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能够融合吗 161

2.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都只是教育的“一半” 172

下篇 对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和实践的若干思考 182

第八章 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 182

一、对培养“劳动者”、“人才”、“建设者和接班人”、“公民”的反思 182

1.关于培养“劳动者” 182

2.关于培养“人才” 187

3.关于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188

4.关于培养“公民” 192

二、对培养“人”的认识 193

1.培养“人”更具有终极性 193

2.培养“人”更具有普适性 196

3.培养“人”更具有丰富性 198

第九章 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两点思考 204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吗 204

1.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人的发展状况预测的特点 204

2.“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具有极为丰富内涵的综合概念 205

二、“全面发展”是否导致“全面平庸” 210

1.关于“韩寒现象” 210

2.应该怎样理解“全面发展” 212

3.对“韩寒现象”的思考 221

第十章 对道德的核心和道德教育的重新认识 225

一、道德的核心是什么 226

1.“君子国”的启示 226

2.道德的核心是公平 228

二、应该如何认识和评价“利己” 234

1.何为“利己” 234

2.利己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236

三、道德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引导和规范人们通过利他而合理利己 244

1.利己与利他的辩证关系 244

2.对利己须有必要的规范和引导 249

四、道德教育要更多地贴近“大众道德” 251

1.道德教育首先是面向大众的 251

2.大众道德时代正在来临 255

第十一章 双重背景下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 261

一、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关系的几点认识 261

1.“应试教育”是一个什么概念 261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对立的吗 264

3.如何评价以往的教育 267

二、“双重教育”背景下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74

1.“基础”与“创新” 276

2.“减负”与“质量” 280

3.“一元”与“多元” 287

主要参考书目 3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