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新疆哈萨克族文化转型研究
新疆哈萨克族文化转型研究

新疆哈萨克族文化转型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夏里甫罕·阿布达里著
  • 出 版 社: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228123599
  • 页数:2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哈萨克的历史、传统文化模式及特点、哈萨克早期文化转型进程、哈萨克代表人物的创作和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的转型、哈萨克青年亚文化、文化危机、文学的转型及文化转型期的文学创作、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哈萨克文化转型的进程及表现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研究,是一部有关哈萨克文化转型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
上一篇:孙机谈文物下一篇:闽台风俗
《新疆哈萨克族文化转型研究》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关键性术语界说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一、本书研究的历史背景 1

二、本书研究的现实背景 4

第二节 文化概念界说 5

一、关于文化的概念 5

二、本书中的文化概念 7

第三节 文化转型概念界说 9

一、关于“转型”概念 9

二、文化转型概念界说 10

三、文化转型的目标和方向 12

四、国内外有关社会和文化变迁、转型研究概述 14

第二章 哈萨克族历史与文化概述 19

第一节 哈萨克族人口分布基本概况 19

一、哈萨克族人口分布基本概况 19

二、我国哈萨克族人口分布基本情况 19

第二节 哈萨克族历史与文化概述 20

一、塞人及其文化与哈萨克族的关系 20

二、匈奴及其文化与哈萨克族的关系 22

三、大月氏及其文化与哈萨克族的关系 24

四、乌孙及其文化与哈萨克族的关系 24

五、康居及其文化与哈萨克族的关系 25

六、奄蔡及其文化与哈萨克族的关系 26

七、突厥及其文化与哈萨克族的关系 26

八、突骑施及其文化与哈萨克族的关系 28

九、葛逻禄及其文化与哈萨克族的关系 28

十、钦察及其文化与哈萨克族的关系 29

十一、克烈、乃满等及其文化与哈萨克族的关系 30

第三节 哈萨克汗国至近代 31

第四节 清朝政府与哈萨克关系的建立及其改善 33

一、清朝政府与哈萨克汗国关系的建立 33

二、哈萨克汗国的解体 34

三、我国哈萨克族回归故土 35

第三章 新疆哈萨克族传统文化模式及特点分析 37

第一节 文化模式概念界说 37

第二节 自然主义与经验主义的文化模式 39

一、自然主义的特性 40

二、经验主义的特性 42

第三节 自然主义与经验主义文化模式特点 45

一、群体本位性特点 45

二、风俗本位性特点 47

三、动态性与开放性的特点 48

第四章 新疆哈萨克族早期文化转型进程 50

第一节 关于早期文化转型 50

一、商品经济和商业的发展 51

二、开始从游牧向定居转变 52

三、产业工人的出现 53

四、教育的初步转型 54

第二节 思想文化观念的转型 58

第三节 出版事业的初步发展和政治理论书籍的翻译出版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61

一、出版事业的初步发展 61

二、政治理论书籍的翻译和传播 62

三、马克思主义和进步革命思想的传播 63

第五章 从阿拜·库南拜耶夫到唐加勒克·卓勒德 65

第一节 阿拜·库南拜耶夫及其文化启蒙与地位 65

一、阿拜·库南拜耶夫的生平与创作 65

二、阿拜·库南拜耶夫创作的时代背景 67

第二节 阿拜·库南拜耶夫的文化反思思想及其影响 69

一、阿拜·库南拜耶夫的文化反思思想 69

二、阿拜·库南拜耶夫的影响 73

第三节 唐加勒克·卓勒德 75

一、唐加勒克·卓勒德的生平与创作生涯 75

二、唐加勒克·卓勒德的文化反思诗篇 77

三、力图走向大众 87

四、对新疆哈萨克族各项文化事业的贡献 88

第六章 新中国的成立——伟大的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 90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及其关系 90

第二节 新中国的成立——伟大的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 95

一、教育 98

二、新闻出版 99

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00

第三节 改革开放为背景的文化转型 101

第七章 文化危机与文化反思 107

第一节 理性视角中的文化危机与文化反思 107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疆哈萨克族文化反思 113

一、对文化反思必要性的理性认识 113

二、对新疆哈萨克族文化的开放性与保守性并存的分析 115

三、对惰性的批判 119

四、对文化转型期一些矛盾现象的认识与思考 124

第三节 世纪之交新疆哈萨克族文化反思 128

第八章 新疆哈萨克族青年亚文化分析 133

第一节 关于亚文化概念及新疆哈萨克族青年亚文化 133

第二节 新疆哈萨克族母语青年亚文化 136

一、城市青年群体 136

二、农牧区青年群体 138

第三节 新疆哈萨克族“民考汉”青年亚文化 140

一、新疆哈萨克族“民考汉”青年亚文化群体及其特点 141

二、新疆哈萨克族“民考汉”青年亚文化群体行为模式 146

三、新疆哈萨克族“民考汉”青年亚文化与主导性文化的关系 147

四、“民考汉”青年亚文化与母语青年亚文化之间的关系 148

五、新疆哈萨克族“民考汉”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弱点及克服弱点的途径 149

第九章 文学的转型和文化转型期的文学创作 150

第一节 20世纪新疆哈萨克族文学的转型——新型文学样式的产生与发展 150

一、文学的转型与文化转型相一致 150

二、小说体裁的产生与发展 152

三、戏剧体裁的产生与发展 153

四、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事业的发展 154

五、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 155

六、其他文学体裁的产生与发展 156

第二节 新疆哈萨克族“民考汉”亚文化作家的创作 157

一、新疆哈萨克族“民考汉”亚文化作家 157

二、新疆哈萨克族“民考汉”亚文化作家的创作优势 159

三、新疆哈萨克族“民考汉”青年亚文化作家的创作特点 162

第三节 文化转型期的文学创作 166

一、转型期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创作机遇 166

二、怎样才能成功地反映和表现转型期的社会生活 168

三、对《魂在人间》的文化学分析 170

四、努力开垦转型期文学创作的处女地,取得创作上的丰硕成果 173

第十章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哈萨克族文化转型进程及表现 175

第一节 作为一种整体性变迁的文化转型进程 175

第二节 牧民定居加快文化转型进程 179

第三节 显示文化转型及其表现 183

一、起居文化发生显著的变化 183

二、审美文化的变迁 184

三、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185

四、服饰文化与时俱进 186

五、消费文化的变化 186

六、移风易俗要求的提出 187

第四节 作为“哈萨克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反思与因特网上的讨论 188

一、主要观点介绍 188

二、因特网上的讨论 194

第十一章 抓住机遇 加快转型 迎接挑战 198

第一节 抓住改革开放深化的机遇促进文化转型进程 198

一、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任务,描绘了宏伟蓝图 198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和具体实施 199

三、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200

第二节 通过文化反思促进文化转型 202

第三节 文化转型研究为文化转型服务 204

第四节 建议与结束语 205

一、建议 205

二、结束语 206

附录 从诗歌民族向哲学民族转变 210

第一节 “诗歌民族”与“哲学民族”概念的历史基础与现实依据 210

一、“哪一个民族首先不是诗人,而后才成为思想家的呢?” 210

二、“世界在它的幼年时代是由一些诗性的或能诗的民族所组成的……” 211

三、刘士林: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 212

四、犹太民族——“哲学家民族” 214

五、3000年的人类回顾2000年的人类:人类童年的终结 217

第二节 “诗歌民族”与“哲学民族”概念的定义与具体内容 218

第三节 新疆哈萨克族——典型的草原“诗歌民族” 225

第四节 两种错误观点批判 235

一、消极悲观论 235

二、盲目乐观论 236

三、消极悲观论和盲目乐观论批判 236

四、承认现实,树立民族自信心 237

五、我们必须要有发展意识,要有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观 238

主要参考文献 241

后记 24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