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城口县农业区别资料汇编
城口县农业区别资料汇编

城口县农业区别资料汇编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城口县农业区划办公室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
  • 页数:739 页
图书介绍:
《城口县农业区别资料汇编》目录

农业气侯资源和区划 1

第一章 基本概况 1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 1

第二节 主要气候特点 1

第二章 农业气候资源 2

第一节 温度(热量资源) 2

第二节 降水(水资源) 6

第三节 日照(光资源) 9

第四节 其它气候资源 10

第三章 影响我县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10

第一节 低温连阴雨 10

第二节 干旱 11

第三节 暴雨、洪涝 12

第四节 大风 12

第五节 冰雹 13

第四章 林业气候资源分析和利用 13

第一节 林业气候资源分析 13

第二节 不同树种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14

第五章 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和利用 18

第一节 热量资源分析 18

第二节 降水资源分析 21

第三节 光能资源分析和利用 22

第六章 农业气候区划 23

第一节 区划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23

第二节 区划指标和分区说明 23

土壤资源和区划 28

第一章 基本情况 28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28

第二节 社会经济状况 28

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 28

第四节 农业生产情况 29

第二章 自然条件和成土因素 29

第一节 地质地貌 29

第二节 母质 30

第三节 气候 30

第四节 水文 31

第五节 植被 31

第三章 主要土壤类型和分布情况 32

第一节 土壤分类系统 32

第二节 土壤分布规律 32

第三节 我县主要土壤类型简述 32

第四章 土壤区划与分区概述 35

第一节 土壤区划的意义和目的 35

第二节 土壤分区的原则与土壤分区概述 36

第五章 土地资源的评价 38

第六章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改良途径 39

第七章 低产田土的改良利用 39

城口县水资区划 42

第一章 基本情况 42

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 42

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 51

第三节 主要自然灾害 56

第二章 水资源调查评价 83

第一节 水资源数量及时空分布特征 83

第二节 水质及水污染评价 86

第三节 河流泥沙、水温 88

第四节 水能资源 88

第五节 全县水资源概述和评价 89

第三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01

第一节 水利建设现状 101

第二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102

第三节 水利化程度分析 102

第四节 水利建设成就和经验教训 104

第四章 水利化区划 112

第一节 区划原则和依据 112

第二节 区划方法及命名 112

第三节 分区概述 112

第五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28

第一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 128

第二节 国民经济各部门需水量 128

第三节 可利用水量 130

第四节 供需平均分析 130

第六章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31

城口县种植业资源调查和区划 141

第一章 农业生产条件和特点 141

第一节 农业生产条件及评价 141

第二节 山区农业生产特点 147

第二章 种植业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48

第一节 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发展速度慢,粮食未过关,人民生活改善不大 149

第二节 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粮经比例不协调 149

第三节 改革耕作制度,改进栽培技术有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152

第四节 毁林开荒,教训深刻 154

第三章 调整作物布局的近期、中期发展设想和应当解决的几个问题 162

第一节 调整布局的初步设想 162

第二节 主攻玉米,狠抓稻麦,积极发展硬粮 165

第三节 注意避“秋涝”等自然灾害 166

第四节 用地要养地,防治耕地生产强度过大 166

第五节 抓好生防措施,改变生产条件 167

第四章 种植业分区 168

Ⅰ 低山玉薯稻麦油茶区 168

Ⅱ 中山玉薯药材茶果区 170

Ⅲ 高山玉薯药材特产区 172

第五章 我县种植业发展方向和途径 173

第一节 发展方向 173

第二节 建设途径和措施 174

农作物品种资源调查和区划 183

第一章 基本情况 183

第二章 农作物品种资源及其评价 184

第一节 农作物品种资源的历史状况 184

第二节 品种资源现状及其评价 187

第三章 存在问题 201

第四章 农作物品种资源区划 202

第五章 种子工作的意见 205

植物保护区划 215

第一章 植保工作的历史概况 215

第二章 病虫草害情况分述 217

第一节 主要作物的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危害情况简述 218

第二节 主要蔬菜的主要病虫害 222

第三节 主要果树的主要病虫害 223

第四节 茶树主要病虫害 223

第五节 主要鸟兽害 229

第六节 主要杂草 229

第三章 农作物病虫害消长因素分析 231

第一节 我县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特点概述 231

第二节 消长原因探讨 232

第三节 消长因素分析 233

第四章 天敌资源 235

第五章 作好区划,分区指导,加强植物保护,促进农业发展 238

第一节 作好区划,分区指导 239

第二节 作好规划,加强植保 240

林业资源调查和区划 255

第一章 自然经济概况 255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255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259

第二章 林业资源的现状与特点 262

第一节 林地资源构成 262

第二节 森林资源状况 263

第三节 森林资源特点 265

第四节 森林资源消耗情况 267

第三章 建国以来林业经营利用情况和当前存在的问题 268

第一节 造林情况 268

第二节 林业机构 268

第三节 经营管理和综合利用情况 268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 269

第四章 林业区划 273

第一节 区划的目的与任务 273

第二节 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273

第三节 林业区划的分区情况和名称 276

第五章 分区概述 276

Ⅰ 高山山地用材、经济、水源涵养林区 276

Ⅱ 中低山经济、用材、薪炭林区 281

第六章 全县林业生产布局与设想 284

第一节 加快造林速度,提高森林复盖率 285

第二节 突击重点,狠抓林业基地建设 285

第三节 因地制宜,逐步调整林业生产布局 286

第四节 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提高林业比重 287

第七章 加速我县林业发展的几点意见 287

第一节 提高认识,确立“以林为主”的指导方针 287

第二节 振兴林业,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以法治林 289

第三节 正确处理农林牧之间的关系 289

第四节 封山育林是我县发展林业的重要措施 291

第五节 加强管理,合理采伐,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 291

第六节 建立苗圃和林业生产基地,为林业大发展打好基础 292

第七节 搞好规划,努力提高营林技术水平 293

畜牧资源调查及区划 297

第一章 自然地理条件及农、林、牧业概况 297

第二章 畜牧资源及疫病现状 298

第一节 猪、牛、羊等畜群结构状况 300

第二节 猪、牛、羊的主要性状 301

第三节 饲料、饲草资源 305

第四节 家畜家禽的疫病状况 308

第三章 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10

第四章 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313

第五章 发展畜牧业当前还存在的几个问题 314

第六章 畜牧业区划和发展畜牧业的措施 317

第一节 畜牧业区划 317

第二节 畜禽品种布局及改良意见 319

第三节 畜牧业发展方向及2000年的设想和措施 322

草地资源调查报告 327

一、自然地理条件及社会经济概况 327

二、草地资源概述 328

三、草地类、组、型的划分 333

四、草地等级评价 333

五、畜牧业和饲草资源的利用方式 335

六、草地资源的利用意见 336

饲料资源调查报告 339

一、饲料资源概况 339

二、我县饲料资源的利用效率 342

三、对我县饲料、饲草资源的利用意见 343

城口县渔业资源调查及区划 346

第一章 渔业自然资源及其评价 346

第二章 渔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65

第三章 渔业区划和发展规划及其主要措施 367

城口县乡镇企业区划 373

第一章 发展乡镇企业的客观条件 373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374

第二节 技术、经济概况 376

第三节 发展乡镇企业客观条件的评价 377

第二章 乡镇企业发展历史、现状和问题 378

第一节 乡镇企业发展历史 378

第二节 乡镇企业的现状 379

第三节 存在的几个问题 381

第三章 乡镇企业分区 383

第一节 区划及范围 383

第二节 分区发展方向、依据与途径 387

第四章 发展乡镇企业的设想和建议 393

第一节 发展乡镇企业的设想 394

第二节 实现设想的建议 395

农业机械化调查和区划 400

第一章 农业机械化的条件与特点 400

第一节 自然条件与农业机械化的关系 400

第二节 农、林、牧、付、渔五业生产条件与农业机械化的关系 405

第三节 社会经济条件与农业机械化的关系 415

第二章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16

第一节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416

第二节 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 418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419

第三章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意见 421

第一节 我县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方针 421

第二节 近期、中期、远期我县农机化发展的具体意见 421

第四章 分区的依据和论述 425

第一节 分区的依据 425

第二节 分区的论述 425

第五章 区划的实施意见 439

第六章 农机化资金及主要农机具分阶段预测 440

第七章 现有主要农机具适应性评价及选型意见 443

第八章 区划工作研究和专题调查 449

多种经营区划 468

第一章 发展多种经营的优势和问题 468

第一节 土地资源丰富 468

第二节 气候条件较好 469

第三节 项目多,基础好 470

第四节 传统产品形成商品生产基地 470

第五节 产品有一定竞争能力 473

第六节 放开政策,促进多种经营发展 473

第二章 多种经营生产的历程和展望 475

第一节 曲折的历程 475

第二节 未来的展望 476

第三节 优势项目略述 478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 481

第三章 发展多种经营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措施 483

第一节 主攻方向 483

第二节 主要措施 484

第四章 多种经营区划的意见 486

第一节 分区的原则 487

第二节 分区概述 487

生漆资源调查和区划 490

一、基本情况 490

二、自然条件 490

三、漆树资源及分布状况 492

四、漆树区划 498

五、生漆生产和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00

七、几点建议 501

中药材资源调查及区划 508

一、自然概况 508

二、中药材资源现状 508

三、药用作物栽培与农业气象的关系 510

四、药用作物与土壤 511

五、药用作物保护 511

六、主要中药材品种分述 512

七、中药材经营经验及教训 522

八、中药材资源区划 524

九、八五年至二○○○年中药材发展设想及措施 526

城口县茶叶资源调查及区划 532

一、发展茶叶生产的条件与评述 532

二、茶叶资源现状和发展前途的综合分析 539

三、茶叶品种资源及其评价 547

四、茶叶区划 555

五、对发展茶叶生产的建议 566

农村人才普查报告 574

一、组织力量,普查人才 574

二、广阔农村,大有人才 575

三、发掘人才,刻不容缓 579

四、培养使用,农村人才 580

五、继续深入,发掘人才 581

云峰大队为山区建设走出一条新路 583

一、停耕“挂牌地”整修当家田 583

二、多种经营,综合发展 584

三、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是勤劳致富的重要保证 586

昔日开荒现在遭殃——关于城口县燕麦公社水土流失的调查报告 587

(一)水土流失概况 587

(二)水土流失的原因 588

(三)保持水土的几点建议 590

猕猴桃资源调查报告 593

一、猕猴桃资源的分布状况 593

二、猕猴桃的种类及其主要形态特征 594

三、猕猴桃的生态条件 597

四、关于开发利用猕猴桃资源的建议 599

城口县农业经济调查报告 602

第一章 农业经济资源和经济条件评价 602

第一节 农业自然经济资源评价 602

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评价 605

第二章 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变化情况 608

第一节 总的成绩和现有水平 608

第二节 农业生产结构变化情况 609

第三节 农业经济效益和收益分配发展变化情况 612

第三章 存在的主要问题 616

第四章 农业经济发展方向、初步设想 617

第一节 指导思想 617

第二节 调整生产结构的初步设想 618

第五章 几点建议 619

城口县综合农业区划 629

第一章 农业资源及其评价 629

第一节 农业自然资源 629

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 647

第三节 农业资源的综合评价 650

第二章 农业生产的综合分析 656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历史、现状和问题 656

第二节 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教训 667

第三章 “以林为主,农牧并举,多种经营,综合发展”,是发展我县农业应当坚持的生产方针 671

第一节 以林为主的依据 672

第二节 发展林业生产的途径和措施 673

第三节 加速林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675

第四节 决不放松粮食生产,实现自给自足,是贯彻实施以林为主方针的基础和前提 678

第五节 大力发展畜牧业,尽快建立与资源条件相称的农村产业结构 683

第六节 积极发展作为农业生产支柱的乡镇企业,重视发展渔业 688

第四章 综合农业区划 694

第五章 农业分区概述 695

Ⅰ 低山粮油茶桐区(简称农业区) 695

Ⅱ 中山牧林粮区(简称综合区) 703

Ⅲ 高山林牧漆药区(简称林牧区) 705

农业资源调查及区划工作总结 711

一、工作概况 711

二、主要收获 713

三、几点体会 726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意见 72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