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曾国藩家书  上  最新修订图文版
曾国藩家书  上  最新修订图文版

曾国藩家书 上 最新修订图文版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清)曾国藩著;林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104023321
  • 页数:47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收录了民国以前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及古典哲学的著名篇章,并加以注释、分析和整理,合成一辑。
《曾国藩家书 上 最新修订图文版》目录

卷一·修身篇 3

一路清吉平安 3

谨守父亲保身之训 4

在京谨慎 6

须有日日不断之功 8

取明师之益 11

何不日日在孝悌两字上用功 18

凡事皆贵专 20

望之愈殷,则责之愈切 22

切莫恃才傲物 29

望诸弟强立,同心一力 30

空言无益 务实为宜 32

事事应勤思善问 34

脏腑无病即为如天之福 36

诸弟谨从家训 38

明春栽竹种树 40

贤肖不在高位 41

次儿之名已改 43

凡行公事需深谋远虑 44

众人言我威猛不足 47

效吾之长、惩吾之短 48

强毅之气,决不可无 48

周济受害绅民 51

力戒长傲多言 52

不拘一格保举贤才 54

以克终为贵 57

虽处顺境然寸心郁抑 60

麻姑之游乐 62

应重将略品学 62

爱禾必去稗 爱贤必去邪 63

余昔年亦失之高亢,近日稍就平实 65

不忘君,谓之忠;不失信于友,谓之义 66

弟务当返躬猛省 67

古今庸人皆以惰败 古今才人皆以傲败 68

谨言慎行是弟终身载福之道 70

请师关乎子弟之成败 71

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 72

愿死疆场,不愿死牖下,本其素志 73

告诸弟子侄谨遵祖训 74

傲为凶德 惰为衰气 75

评弟字与挽联 76

天下事由命不由人 77

惟当同心努力 78

自概之道不外清、慎、勤三家 78

刚柔相济可久安 81

德者自修而谤亦自止 81

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 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82

宜早起务农疏医远巫 84

盛时常作衰时想 86

须常存避名之念 86

欲求病情转机应停药 88

神异之说不尽虚妄 88

望弟概教之习劳起早 89

止忿养体 倔强励志 90

必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有恬淡冲融之趣 91

累世俭朴之风,不可尽改 93

修身养家以明强为本 94

时时以和为殷鉴 94

弟谢恩奏折已改定 96

权位所在,不宜轻言 97

强字原是美德 98

盼弟宽心释郁 99

凡事皆当存一谨慎俭朴之见 100

成名二字则不必问及,享福二字则更不必问矣 101

俭以养廉,直而能忍 102

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 103

彼此常以俭字相勖 104

兄弟惟有互劝互勖互恭而已 105

应直面困境 106

善于保养,则能忠孝 108

治病神医乃在心 108

心肝两家之病,究以自养自医 110

金陵会剿前致沅弟书 110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111

有福不可尽 有势不多使 112

兄弟间应互劝诫忿 113

男儿须有倔强之气 114

不过本身得一爵耳 115

成此大名,而独怀郁郁 116

金陵功成中外于弟必无闲言 117

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118

弟切莫无端而郁恼 119

弟之旧部无不知恩念旧 119

纵有疑谤交集堪付之一笑 120

凡任事之臣,当可善始善终 121

谢弟之情深意厚 122

未免视文太重,而视天下后世太轻 123

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124

养生并非在于补药 125

吾辈当儆省,何可乘机劾人 126

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 128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129

弟求兄随时训示申儆 130

弟之文书亦颇觉烦读忙 132

务须咬牙励志 133

心病还须自心医 133

以耕读为本乃是长治久安 134

高爵显赫时奏疏更应检点 134

保身莫大于眠食二字 136

治病以能进食为急 137

余眩晕之症略愈 138

余眩晕之症十愈七八 138

余目蒙加重 139

吾双目俱蒙 脚肿未愈 139

余病难以支撑 140

养生无甚可恃之法 142

热毒攻身 却无从速愈 142

余为克顽疾移居于庙 144

恶我者拭目以观其后效好我者关心而虑其失坠 145

往年之嫌隙尤悔 146

余目疾难治 148

论友人之德业 149

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益 152

捐二百金建桥 153

余往年开罪之处,近日一一追悔 154

人之得名与否,不尽关人事也 156

拼命报国侧身修行 157

古来成大事者,半是天缘凑泊,半是勉强迁就 158

心病还须自心医 159

兼顾养生锻炼则志强体健 160

卷二 劝学篇 165

《大学》之纲领有三 165

至诚可质天地 168

平沓最为文家所忌 171

六弟不可因愤废学 174

欣悉九弟得取前列第三,余三弟皆取前二十名 175

以珍品赠诸弟 176

家中子弟宜学箭起早 178

望溪经学勇于自信 179

教弟油纸摹帖法 180

行文宜力求简洁 181

弟文宜从简当二字着力 182

弟之文笔,亦不宜过自菲薄 183

于功绩之上求德进学 185

弟可趁闲苦学 以解平生之憾 186

用功不求气猛而求有恒 187

写奏议文章应有作战之气 187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188

一生学业无成 不免愧郁交集 192

愿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193

寄四篓书回家 194

“看、读、写、作”不可缺一 194

读书追求涵泳体察 196

涉猎《四书》、《五经》必有裨益 198

阅《诗经》注疏应作赋 199

若儿通天文则足以补余之阙憾 200

常读校勘则疑者自明 201

作文习字之法 202

纪泽之量大于其父之量,则余欣然矣 203

写字作文可摹拟古人之间架 204

书法之入门 206

看书应熟读而深思之 207

尔作时文,宜先讲词藻 208

读《诗经》当更有长进也 210

读书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210

近思制古文集 212

尔有志学书,须窥寻四人门径 212

《文选》一曰训诂精确,一曰声调铿锵 213

凡文人下笔总以珠圆玉润四字为主 215

尔兄弟努力读书,决不怕没饭吃 216

文章之雄奇全在造句选字也 217

笔力太弱可摹柳帖 218

儿作文太少,以此代作字工夫,亦不可少 220

目录分类,非一言可尽 221

诗之可骇处可笑处 须用心领会 222

儿之才思能古雅不能雄骏 223

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224

纪鸿儿幸取县首 226

作文宜效五家之文 227

行气为文章第一义 228

凡诗文欲求雄奇矫变;总须用意有超群离俗之想 229

习字宜刚劲厚实 230

须做读书札记以作考证 231

将来父子相见,余亦课尔等背诵也 232

尔为秀才应参岁考科考 234

请抄写《轮舟行江浅深说》 235

在气势上痛下工夫 236

嘱儿珍藏湖北刻印地图 237

《聪训斋语》细心省览 238

《聪训斋语》可却病延年 239

鸿儿每十日宜写一禀 240

不可不认真讲求八股试帖 241

儿应苦心学作诗文经策 241

宜专攻八股试贴 242

泽儿读书过聪但于医药事过蠢 244

作文以思路宏开为必发之品 245

读古文古诗当先认其貌后观其神 246

一张一弛则学可进而体亦强矣 248

年老憾平生学术无成 248

卷三 齐家篇 253

富贵子女亦应劳作 253

看《汉书》,是余所欣慰之一端也 254

余生平有三耻 256

君子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 260

答儿之“三问” 262

儿婚期改日,余甚喜慰 264

无论行坐均须重厚 264

勤敬二字断不可忽 266

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 267

举止应重 行文应圆 268

特派专人抵湖口接儿 270

朝廷之公文及家信须送来 270

骄傲之气入于膏肓吾深以为虑 271

举止要重,发言要切 272

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家第一秘诀 273

内传为本义 外传为余义 274

劳字、谦字,常常记得否? 276

儿不可从军亦不必做官 276

乡间早起、蔬茂之家多兴旺 278

家中应废些田作菜园 280

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 282

乱世中大富大贵亦靠不住 284

纪鸿科考应请邓师亲送 284

责任太重,只好刻刻谨慎 286

虽奔走烦劳,犹远胜于寒士困苦之境也 287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288

仍须礼待袁婿以防其自弃 290

世家子弟类同 寒士才可成器 291

儿应束身圭璧 292

寄尔沅叔信以慰家人之心 294

欲尔再来营中省视 295

余但求速死而不为万世所咒 295

父子一叙,或可少纾忧郁 297

尔劝诸妹以耐劳忍气为要 298

兹付去日记等物 300

示纪泽儿 300

应教诸女孝敬之习 301

船上有大帅字旗,不可误挂 302

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303

尔一切以勤俭二字为主 304

谕儿代祭小泉 305

尔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 306

借力得赏,余心不安 307

凡人证皆发盘缠以示体恤 308

派专人送信至湘 309

老年畏热,何能任此艰巨! 310

余拟明日登舟 310

余愧受恩典 312

择交须择志趣远大者 312

人人须以勤俭二字自勉 313

总以勤俭二字自惕 314

后辈夜饭不荤 亦养生为宜 315

领略古人文字意趣,尽可自摅所见 316

儿与幕僚诸友投缘否 317

徐州兄弟相会 318

望泽儿有恒兼有情趣 320

余将为邵家书墓志 322

择四妹成婚之地 322

贺科四入府学 325

泽儿一人回湘觅屋 326

言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328

不知尔病有翻复否?殊深悬系 329

系念儿病 330

余私助钱子密 332

令儿教匠人刻工之道 332

养生要诀所谓少恼怒也 334

盼儿腊月来营相见 335

尔最畏寒,宜有以筹备之 336

尔母之病须终年调理 338

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 338

颇有好高好速之弊 340

养生治天下皆应顺其自然 340

观其言论风范 342

鸿儿则从勤字上用些工夫 343

泽儿只可协助修县志 344

人之穷通,皆于勤惰卜之 346

调养工夫全在眠食二字上 347

欣慰鸿儿得子 348

好而知其恶 恶而知其美 350

家中外须讲求莳蔬,内须讲求晒小菜 351

须作代代做士民之想 352

余将不积银钱留与儿孙 354

余之聪明晚开 355

焦虑鸿儿之病 357

尔于隋韵、趣味二者皆由天分中得之 358

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 360

鸿儿出痘须静养 361

余将寄回批改之诗 362

鸿儿当乡试 364

若家困可用吾之存银 364

曹植为诗家之宗师 366

享名太盛,必多缺憾 367

商议安顿家眷之事 368

余将往济宁迎家眷 369

慰劝泽儿丧女之痛 370

思在此买一妾服侍起居 371

尔诸事宜从简省处着想 373

念百姓遭此旱灾,殆无生理 374

赴津前谕纪泽、纪鸿 376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 376

凡事谦谨为嘱 377

尔在京宜节饮食慎调养 377

亢旱焦灼,其忧有甚于病耳 378

尔考事宜细心料理 379

四百银两赠育婴堂 380

琐事如麻,父子均不能不用心 382

得赏六十生辰之物 383

初抵扬州示纪泽、纪鸿 384

望儿款待凌云 385

十五日抵清江 385

署中用度宜力行节俭 386

估明日初五可抵松江 388

诸官为余祝寿 388

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390

祖父善为调停 393

男等在京自知谨慎 395

告祖父病体已愈 396

托叔父代买寿材 398

惟九弟追思南归,不解何故 398

父亲教弟数言,而弟遽惶恐改悟 400

卷四 为人篇 407

用情可谓极厚 407

望加意款待袁铁庵 408

漱六亲家弃世实可伤悼 408

润帅事事推功让人 409

家中寻地之事可留梅公多住一二月 410

作挽联悼润帅 411

求其协助,当亮其力量所能为 411

负人甚少,惟负次青实甚 412

唐作佳联挽季弟 414

大凡师道以专勤为第一义 414

罗教师掌教新东皋书院 415

已换署新衔,则不必再行辞谢 416

金眉生不必遽荐 417

余荐贤亦多顾忌 418

弟贺万寿折业已代写 419

春霆之病,恐无生理 419

派用长夫在精不在多 421

此番大挫,尤焦灼也 421

留好官须得法 422

余何能违众而独成其说 423

用绅士贵在奖之以好言 424

兹有妙计留美名 425

念吾弟行路甚苦 428

派人赴抚州迎弟 428

轿夫之难得甚于名将 429

洪弟明年出外,尚须再三筹维 430

可邀陈作梅至安庆一行 431

今买鹿茸又吃亏 433

弟与希之矜气,则彼此互规之 434

马辉房亦似非正人 434

弟请师,当请严而有恒者 436

提拔屈、张二人由弟拟定 436

左宗棠善审机审势耳 437

若无得力统将,分之则两损 438

余为江西官绅所怨 438

观人论事应博采众论 439

沅弟宜多方慰润帅 440

致沅弟书 440

弟因郑奠而疑我庇护,殊可不必 441

今日大风阻弟兄相见 442

余欲劝雪琴留任 442

拚命报国 心地宽厚 好处甚多 443

滕兄不宜办捐务 444

平日不储才,临事难于派员 445

自古共事者难免有嫉人 445

五人亦均胜统带之任 446

大凡功成者皆难逃波折 448

余愧次青之名由我而败 448

待本县父母官应不亲不疏 450

弟应赠百金报唐之好意 451

知不知听于 人顺不顺听于天 452

危急之际,惟有专靠自己 453

弟万不可留被辞之人 453

办事宜贵威克其爱 455

弟若急于用金,则中外交劾矣 455

筠仙欲赴任广东巡抚 456

德圃朴实稳练,此间必有以位置之 458

昭忠祠十君子容当设法保奖 459

惜钱子密之尊人警石先生仙逝 460

余即决计不赴金陵矣 460

用人靠深思审慎 462

性命终究重于声名 464

独成其功,不如与人共享其名之善也 464

虽为谣言须严加防范 466

沪饷以陈米万石应付,实出人情之外 466

诚能如此存心,则过人远矣 468

刘霞仙任巡抚仍有口碑 468

沅弟虽积劳已久,而才调实未能尽展其长 470

或与同事者难水乳耳 471

望堂上长辈审慎行事 472

男自调停妥当,家中不必挂心 474

望家中勿讥讪率五 47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