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针灸科学
针灸科学

针灸科学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648 页
图书介绍:
《针灸科学》目录
标签:针灸 科学

绪论 1

第一节 针灸法之定义 1

第二节 针灸疗法之特点 1

第三节 针灸之作用 3

第四节 我国针灸源流 13

第五节 针灸学术传播世界之概况 31

第六节 如何学习针灸 38

上编 针灸法 43

第一章 针法 43

第一节 制针法 43

一、针之种类 43

二、制针之原料 45

三、制针之方法 46

四、毫针之长短与粗细 47

五、藏针法 48

六、修针法 48

第二节 练针法 49

一、习针人之性情 49

二、练针之方法 49

第三节 基本手法 51

一、下针基本手法 51

二、行针基本手法 52

三、出针基本手法 54

第四节 用针注意事项 54

一、古法用针程式 54

二、下针时应注意事项 55

三、行针时应注意事项 63

四、出针时应注意事项 67

第五节 治疗手法 71

一、补泻手法 72

二、寒热手法 81

三、表里手法 82

四、各家复式手法 83

五、内经官针二十九法 86

第六节 特殊针之用法 91

一、三棱针用法 91

二、火针用法 92

三、皮肤针用法 92

四、皮内针用法 93

五、电针机用法 94

第七节 针法之适应症与禁忌 96

一、针法之适应症 96

二、针法之禁忌 97

第二章 灸法 101

第一节 灸法之燃料 101

一、艾 101

二、艾绒 102

第二节 灸法之种类 103

一、直接灸法 104

二、间接灸法 104

三、药灸法 106

第三节 施灸之程序与应注意事项 108

一、灸前之准备 108

二、灸时之操作 109

三、灸后之处理 112

第四节 灸法之适应症与禁忌 113

一、灸法之适应症 113

二、灸法之禁忌 114

中编 经穴学 117

第一章 经络总论 117

第一节 经络之定义 117

第二节 经络之系统 117

一、十二经脉 118

二、奇经八脉 154

三、十二经别 155

四、络与孙络 156

五、十五别络 156

六、十二经节 158

七、十二经皮部 159

第三节 经水说 159

一、十二经脉外合十二经水 159

二、经脉之长度 165

三、十二经气血之多少 166

第四节 经络在人体分布实况之研究 167

一、经络之分布各成系统 167

二、各经络系统复联成整体 168

三、经脉之循行曲折不定 168

四、经派之循行深浅不同 168

五、一经中仍有分合 169

六、两经之间互相啣接 169

七、经脉之交会 169

第五节 经络学说之形成 170

一、针响之所及 170

二、病理之反映 171

三、腧穴之主治 171

四、整体观念之启示 172

第六节 经络在生理上之作用 173

一、沟通上下内外 173

二、通行气血营卫 173

第七节 经络学说在病理上之应用 179

一、经络自病之病理 179

二、经脏相传之病理 180

第八节 经络学说在诊断上之应用 181

一、经络学说与切诊 181

二、经络学说与审证 182

第九节 经络学说在针灸治疗上之应用 183

一、循经取穴之原则 183

二、「宁失其穴,毋失其经」 184

三、迎随补泻之原理 184

第二章 腧穴总论 187

第一节 腧穴之定义 187

第二节 腧穴之作用 187

一、腧穴与生理 188

二、腧穴与病理 188

三、腧穴与诊断 189

四、腧穴与治疗 189

第三节 腧穴之发现与命名 189

一、腧穴发现之由来 189

二、腧穴之命名 189

三、腧穴之国际译名 192

第四节 腧穴之数目与分类 198

一、腧穴数目之演变 198

二、腧穴之分类 199

第五节 腧穴在人体各部之分布 201

一、头面部 201

二、躯干部 202

三、四肢部 204

第六节 腧穴分属经脉 205

一、十四经之腧穴 205

二、奇经八脉之腧穴 209

第七节 十四经重要之腧穴 210

一、井、荥、俞、原、经、合穴 211

二、十二原穴 214

三、十二经脉流注起止穴 215

四、十六郄穴 215

五、十五络穴 216

六、募俞穴 217

七、八会穴 218

八、六府合穴 219

〔附〕十二经、井、荥、俞、原、经、合穴穴位图〔附〕募俞穴穴位图第八节 诸经脉交会穴 229

第九节 临症寻穴之方法 235

一、寻穴方法要点 235

二、同身寸法 236

第三章 经穴各论 241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穴 241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穴 247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穴 256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穴 275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穴 285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穴 289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穴 298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穴 326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络经穴 338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穴 343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穴 353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穴 371

第十三节 任脉穴 379

第十四节 督脉穴 389

第十五节 经外奇穴与新穴 400

下编 针灸治疗学 411

第一章 针灸治疗总论 411

第一节 针灸治疗总论 411

一、针灸治疗之意义 411

二、针灸治疗与药物治疗之区别 411

第二节 针灸治疗诊断纲要 412

一、病位之诊断 412

二、病证之诊断 431

三、病因之诊断 433

第三节 针灸治疗常用腧穴 435

一、临症常用腧穴辑要 435

二、禁针禁灸穴 443

三、相应诸穴 444

四、常用腧穴治疗歌赋 445

第四节 针灸治疗之法则 464

一、难经治疗之法则 464

二、循经取穴之法则 468

三、按部取穴之法则 473

四、针灸治疗手法之配合 480

第五节 针灸配穴与处方 482

一、针灸配穴 482

二、针灸处方 489

第二章 常见疾病之针灸治疗法 491

第一节 神经系统病 491

Ⅰ 脑髓疾患 491

一、中风(脑溢血) 491

二、脑充血(肝肠上升、眩晕) 492

三、脑贫血(血虚头晕) 492

Ⅱ 官能疾患 493

四、癎风(羊癎风) 493

五、癫狂 493

六、痉 494

七、震颤 494

八、脏燥(歇斯底里) 495

九、神经衰弱 495

Ⅲ 脊髓疾患 496

十、脊髓炎 496

十一、脊髓痨(截瘫) 496

十二、神经痛(1)头神经痛 497

(二)三叉神经痛 497

(三)肩膊神经痛 498

(四)肋间神经痛 498

(五)坐骨神经痛 498

十三、神经麻痹(一)颜面神经麻痹 499

(二)桡骨神经麻痹 499

(三)尺骨神经麻痹 500

(四)坐骨神经麻痹 500

(五)腓骨神经经麻痹 500

十四、神经炎 500

第二节 运动系统病 501

Ⅰ 肌肉疾患 501

一、肌肉痛(一)颈肌痛 502

(二)肩胛肌肉痛(五十肩) 502

(三)背肌痛 502

(四)肋肌痛 502

(五)腰肌痛 503

二、肌肉痉挛(一)颜面肌痉挛 503

(二)腓肠肌痉挛 503

三、肌肉萎缩 504

Ⅱ 关节疾患 505

四、关节强直及牵缩 505

五、风湿关节炎 505

六、类风湿关节炎 506

七、淋病关节炎 507

八、梅毒关节炎 507

九、痛风及痛风性之关节炎 507

第三节 消化系统病 508

Ⅰ 口腔疾患 508

一、齿痛 508

Ⅱ 食道疾患 509

二、噎膈 509

Ⅲ 胃病 509

三、胃炎(呕吐) 509

四、胃溃疡(呕血) 510

五、胃痛(心胃痛) 510

六、胃扩张 511

七、胃出血(吐血) 511

八、呃逆 512

九、急性胃肠炎 512

Ⅳ 肠病 512

十、肠炎(泄泻) 512

十一、便血 513

十二、便秘 513

十三、疝痛 514

十四、肠痈(盲肠炎及阑尾炎) 514

十五、痔漏 515

十六、脱肛 515

十七、肠寄生虫病 516

Ⅴ 腹膜疾患 516

十八、腹膜炎 516

十九、腹水(膨胀) 517

Ⅵ 肝胆疾患 517

二十、肝硬化 517

二一、黄疸 518

二二、胆石 519

第四节 呼吸系统病 519

Ⅰ 鼻腔疾患 519

一、鼻炎 519

二、鼻衄 520

Ⅱ 喉头疾患 520

三、喉头炎(喉痛、喉痹) 520

Ⅲ 气管疾患 521

四、咳嗽(气管炎) 521

五、气喘(气管枝喘息) 522

Ⅳ 肺脏疾病 523

六、肺结核 523

七、肺炎 524

八、肺胀 524

Ⅴ 肋膜疾患 525

九、肋膜炎 525

第五节 循环系统病 525

Ⅰ 心脏性疾患 525

一、急慢性心内膜炎 525

二、狭心症(真心痛) 526

三、怔忡(心悸亢进) 527

Ⅱ 血管疾患 527

四、动脉硬化症 527

第六节 泌尿生殖系统病 527

Ⅰ 泌尿器病 528

一、肾脏炎(水肿) 528

二、膀胱炎(淋痛) 528

三、膀胱麻痹(癃闭、失禁) 529

四、尿道炎 529

五、尿血 530

Ⅱ 生殖器病 530

六、遗精 530

七、阳痿 531

八、疝气 531

第七节 新陈代谢病 532

一、糖尿病 532

二、脚气 532

第八节 传染病 533

一、伤寒(肠热病) 533

二、疟疾 534

三、霍乱(虎列拉) 535

四、赤痢 535

五、鼠疫 536

六、麻疹 537

七、白喉 537

八、流行性感冒 538

第九节 妇科病 538

Ⅰ 子宫疾病 538

一、赤白带下 538

二、崩漏 539

Ⅱ 月经疾病 539

三、月经闭止 539

四、月经过多 540

五、月经困难 540

Ⅲ 胎产疾病 540

六、恶阻 540

七、子癎 541

八、难产 541

Ⅳ 乳疾患 542

九、乳闭 542

十、乳腺炎 542

第十节 小儿科病 542

一、急惊风 542

二、慢惊风 543

三、小儿瘛疭 543

四、小儿麻痹 544

五、疳积 545

六、遗尿 545

第十一节 外科病 546

一、痈疽 546

二、疖疮 546

三、疔疮 547

四、瘰疬 547

五、疥癣 548

第十二节 急救 549

一、卒死 549

二、晕针、误针 549

附录 551

壹、金针赋注解 551

贰、十二经脉是动病与所生病的探讨 565

叁、募穴考 579

肆、针灸麻醉述要 589

伍、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 601

参考书籍 635

针灸穴名索引 63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