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长江镇志
长江镇志

长江镇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共仁化县长江镇委员会,仁化县长江镇人民政府编纂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
  • 页数:532 页
图书介绍:
《长江镇志》目录

概述 3

大事记 9

第一篇 地理 19

第一章 行政区域 19

第一节 地理位置 19

第二节 历史沿革 19

第三节 行政区域 19

第二章 乡村概况 22

一、锦江管理区 22

二、沙坪管理区 22

三、莲河管理区 23

四、木溪管理区 23

六、芭蕉垅管理区 24

五、高洞管理区 24

七、河田管理区 25

八、塘洞管理区 25

九、陈欧管理区 26

十、石?管理区 26

十一、浒松管理区 27

十二、?週管理区 28

十三、油洞管理区 28

十四、学堂坳管理区 29

十五、凌溪管理区 29

十六、冷饭坑管理区 30

十七、长江圩镇(居委会) 30

附:长江市场的变迁 31

第二节 地形、地貌 32

二、岩石土壤 32

第三章 自然概况 32

第一节 地质 32

一、地层 32

第三节 山脉、水系 33

一、山脉 33

二、河流 33

第四节 气候 34

一、气温 34

二、雨量 34

三、风向 35

四、物候 36

5.雷暴 37

1.金属矿 37

一、矿藏资源 37

第五节 资源 37

6.旱涝 37

1.倒春寒 37

4.大风、冰雹 37

3.霜雪 37

2.寒露风 37

五、灾害性天气 37

2.非金属矿 38

3.地下热水 38

二、水资源 38

2.经济作物 39

三、植物资源 39

1.粮食作物 39

3.林木(含藤本) 40

4.竹类 41

5.花卉 41

四、动物资源 41

1.家畜 41

2.家禽 41

3.塘鱼 41

4.野生动物 42

五、土特产 42

1.土纸 42

6.黄麻 43

8.甘蔗 43

7.草席 43

3.冬笋 43

5.生烟 43

4.笋干 43

2.香菇 43

第四章 灾害 44

第二篇 政治 49

第一章 政党 4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49

一、建国前党的活动概况 49

二、党的建设 51

三、历届党代会 54

四、党委书记、 副书记名表 55

1.党校 61

2.党员教育 61

五、党校与党员教育 61

六、纪律检查 62

1.纪检机构 62

2.纪检工作 62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63

第二章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65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65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66

第三节 民国时期参议员 67

—、机构沿革 68

二、历届区、乡、镇、社领导人 68

第一节 人民政府机构 68

第三章 政府机构 68

三、所属各单位和管理区领导人 75

1.机关单位领导人 75

2.管理区领导人 91

第二节 建国前行政机构 107

一、 清代乡里制度 107

二、 民国时期行政组织 108

三、 民国时期区(乡)部分领导人姓名 108

四、 民国时期区(乡)以下(小乡)保甲概况 110

第四章 政协与群众团体 113

第一节 政治协商会议小组 113

第二节 工会 114

一、概况 115

第三节 共青团 115

二、历届团代会 116

三、长江团委领导人姓名 116

四、团组织及团员人数 117

五、长江中学共青团组织及团员人数 119

六、出席县团代会名单 119

七、中国少年先锋队 120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122

一、历届妇代会 123

二、长江妇女联合会领导人姓名 123

第五节 农民协会 124

第六节 工商联合会 125

第七节 其他社团组织 133

一、机构 134

二、治安 134

第五章 政法 134

第一节 公安 134

1.剿匪 135

2.镇反 135

3.禁烟、禁赌、禁娼 135

4.改造“四类分子” 136

5.户籍管理 136

三、侦查 137

四、粤赣湘政治联防委员会 138

第二节 法庭 139

第三节 司法 139

第一节 社会救济 141

第六章 民政 141

第二节 救灾 142

第三节 优抚安置 143

第四节 婚姻管理 145

第五节 拥军优属 146

第六节 社会福利 147

一、社会福利设施 147

二、兴办福利事业 147

第七节 革命老区 148

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凌溪革命老区 148

二、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 148

二、夺权 150

一、文化大革命开始 150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 150

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与拨乱反正 150

三、革命大联合和成立革委会 151

四、精减机构和居民下放农村 151

五、清理阶级队伍 151

六、粉碎林彪、江青反党集团 152

第二节 拨乱反正 152

第三篇 经济 155

第一章 经济制度及改革 155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155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 155

二、农民土地所有制 156

第二节 过渡时期的土地制度 158

一、集体所有制 160

第三节 土地公有制 160

二、全民所有制 161

三、农业生产责任制 163

第四节 三大改造 164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64

二、个体手工业者的改造 164

三、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64

二、农业技术机构 165

一、面积 165

第二节 耕地 165

一、生产机构 165

第一节 农业机构 165

第二章 农业生产 165

二、土壤 167

第三节 生产工具 168

一、传统农具 168

二、农业机械 168

第四节 农业投资 168

第五节 耕作制度和耕作技术改革 169

一、改良耕作制度 169

1.水稻单造改双造 169

2.冬种 169

4.合理密植 170

3.采用尼龙薄膜培育壮秧 170

6.推广良种 170

5.合理排灌 170

1.改良土壤 170

二、耕作技术改革 170

2.精耕细作 170

7.使用化肥 171

8.化学药剂除草 174

第六节 水稻病虫害防治 174

第七节 作物产量 175

一、粮食作物 175

二、经济作物 176

第三章 林业 178

第一节 林业机构 178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79

第三节 森林分布 181

第四节 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84

—、护林组织 187

第五节 森林保护 187

二、病虫害防治 190

第六节 封山育林 191

第七节 林场 191

第四章 水利电力 194

第一节 水利 194

第二节 水力发电 194

第五章 牧、副、渔业 200

第一节 畜牧业 200

一、耕牛饲养 200

二、生猪饲养 200

三、鸡、鸭、鹅饲养 201

四、疫病防治 202

一、竹木生产 203

二、土纸生产 203

第二节 副业 203

五、生猪、三鸟政策 203

三、割松脂 205

四、栽培香菇、木耳 207

五、挖竹笋 207

六、种桑养蚕 207

七、木炭生产 208

第三节 渔业 208

第六章 工业 210

一、造纸 210

三、矿产业 211

二、电力工业 211

四、粮油饲料加工 212

五、铁、木、竹加工 212

六、食品加工 213

七、陶器、砖瓦 214

八、制糖 214

九、印刷 214

十、造船 214

十一、制药 215

十二、汽水厂 215

十三、食用菌厂 215

十四、自来水厂 215

十七、豉油厂 216

十八、硫酸厂 216

十五、服装加工 216

十六、酿酒 216

第七章 乡镇建设 217

第一节 城镇建设 217

一、公共设施 217

二、镇区主要建筑 218

三、饮水、供电 219

四、绿化、美化、清洁卫生 220

第二节 乡村建设 220

一、公共建设 220

二、农房建设 221

第三节 国土、城建、环保管理 223

第八章 商业、供销 224

第一节 沿革 224

二、经营 225

第二节 国营商业 225

一、机构设置 225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227

一、组建情况 227

二、收购、供销 230

三、支持公路建设 235

四、办商品基地 235

五、代销图书 236

第四节 个体商业 236

第九章 物价 238

第一节 物价管理 238

第二节 民国时期部分物价 238

第三节 建国后的物价 242

第二节 市场管理 260

第一节 机构 260

第十章 工商行政管理 260

第三节 市场收费 261

第四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262

第五节 计量 263

第十一章 粮食 264

第一节 粮食管理机构 264

第二节 粮食贸易 265

第三节 粮食征购 266

一、征粮 266

二、购粮 267

第五节 粮食储运保管 271

第四节 粮票使用管理 271

第六节 城镇居民粮油供应 272

第七节 粮油议购议销 273

第八节 粮油、饲料加工 274

第九节 财务管理 274

第十二章 财税 276

第一节 机构 276

第二节 税收种类 277

第三节 税务收入 278

第四节 民国时期长江纸税 279

第五节 共产党游击时期税收 279

第六节 财政所 279

一、银行 281

二、信用合作社 281

第十三章 金融 28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81

第二节 业务状况 283

第三节 货币 285

第四节 债券 288

第五节 保险 289

第十四章 交通运输 291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91

第二节 古道 292

第三节 古桥 293

第四节 古茶亭 295

第五节 公路 296

第六节 水道 299

第七节 搬运 300

第一节 邮政 303

第十五章 邮电 303

第二节 乡邮路 304

第三节 业务状况 305

第四节 电话、电报 307

第十六章 乡镇企业 309

第四篇 军事 318

第一章 兵役 318

第一节 清代 318

第二节 民国时期 318

第三节 建国后 319

一、志愿兵役制 319

二、义务兵役制 319

三、预备役制 320

第一节 清代 321

第二节 民国时期 321

第二章 地方武装机构与兵力 321

第三节 人民武装(游击队) 322

第四节 建国后 323

第三章 驻军 327

第四章 军事设施 328

第一节 清代 328

第二节 民国时期 328

第三节 建国后 329

第五章 战事 330

第一节 清代 330

第二节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江 330

第三节 红军长征过长江 331

第四节 四战长江 332

第五节 伏击银帮 334

第六节 保卫凌溪 334

第七节 长江解放之战 334

第八节 兵匪之祸 335

第五篇 文教卫生 339

第一章 文化 339

第一节 文化站 339

第二节 广播、电视 341

第三节 电影 342

第四节 图书发行 344

第五节 老干部活动室 345

第六节 戏剧 345

第七节 民间谚语 347

一、碑记(序) 352

第八节 艺文选 352

二、诗词、歌谣 355

三、传说 377

第九节 文物胜迹 381

一、遗址 381

二、墓葬 382

三、寺塔 383

四、楼(台)馆 386

五、古村 387

六、山寨、石围 388

七、碑碣、石刻 389

八、古窑址 390

九、古关隘 390

十一、出土文物 391

十、古树 391

十二、革命遗迹 392

十三、壁画 393

第二章 教育 394

第一节 建国前的教育 394

第二节 建国后的教育 396

一、机构沿革 396

二、各类教育 397

1.幼儿教育 397

2.小学教育 398

3.中学教育 403

4.成人教育 406

三、教育经费 408

四、教师 410

五、设施 412

第三章 体育 415

第一节 体育设施 415

第二节 群众体育 415

第三节 学校体育 416

第四章 卫生 421

第一节 机构 421

第二节 医疗设备 421

第三节 防疫保健 422

第四节 医疗技术 423

第五章 计划生育 424

第二节 建国后历次人口普查状况 429

第一节 建国前人口状况 429

第一章 人口、民族 429

第六篇 社会 429

第三节 民族 432

第四节 长寿老人 433

第二章 姓氏 446

第三章 风俗习惯 452

第一节 生活习惯 452

第二节 礼仪习俗 453

一、婚嫁 453

二、丧葬 454

三、喜庆 455

第三节 岁时习俗 455

一、春节 455

五、“六月六” 456

四、端午节 456

三、清明 456

二、元宵节 456

六、中元节 457

七、中秋节 457

八、重阳节 457

九、十月朝 457

十、冬至节 458

第四节 旧风劣俗 458

第五节 社会新风 458

第四章 方言 461

第七篇 人物 465

第一章 人物传 465

第一节 革命烈士表 470

第二章 人物表 470

第二节 员生简介 472

一、建国后的大专院校毕业生 472

二、民国时期的大学生 477

三、明清年代的贡生 477

第三节 职官 478

一、建国后的副科(局)级以上干部 478

二、明清时期的吏员 482

三、民国时期副乡级以上的职官 482

第四节 三十年以上教龄的教师 483

第五节 文化科技界著名人员表 484

附录 487

一、文件 487

二、题词 527

编后记 52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