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针灸速成手册
针灸速成手册

针灸速成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1006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你的主意下一篇:意大利卷
《针灸速成手册》目录

第一章 针灸学概论 1

第一节 什么是针灸学 1

第二节 中国针灸学的产生与发展 2

第三节 走向世界的中国针灸 5

第四节 针灸自学内容与速成方法 7

第二章 针法与灸法 9

第一节 毫针刺法 10

一、针具选用 10

(一)毫针的结构和常用规格 10

(二)针具的选择和维修 11

(三)针具的保藏和消毒 12

二、针刺的练习 13

三、操作方法 14

(一)进针手法 14

(二)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15

(三)行针与得气 17

(四)留针与出针 20

[附]埋针法 21

(五)针刺引起疼痛的原因与处理 21

一、针具选用 23

二、操作方法 23

(一)叩刺法 23

(二)辊刺法 23

三、适应范围 24

四、刺激部位 24

五、注意事项 24

第三节 刺络法 25

一、针具选用 25

二、操作方法 25

(一)点刺法 25

(二)散刺法 25

(三)挑刺法 25

三、适应范围与刺激部位 26

四、注意事项 26

第四节 拔罐法 27

一、罐的选用 27

二、操作方法 28

(一)吸拔方法 28

火罐法 28

水罐法 28

抽气法 29

(二)吸拔数量 29

单罐 29

多罐 29

排罐 29

(三)吸拔时间 29

闪罐 29

留罐 29

走罐 30

(四)拔罐的综合运用 30

药罐 30

针罐 30

刺络拔罐 30

(五)起罐方法 30

三、适应范围 30

四、注意事项 31

第五节 灸法 31

一、艾绒、艾炷与艾条的制备 31

二、操作方法与适应范围 33

(一)直接灸 33

瘢痕灸 33

无瘢痕灸 33

(二)间接灸 34

隔姜灸 34

隔蒜灸 34

隔盐灸 34

隔附子饼灸 34

(三)艾条灸 34

温和灸 35

雀啄灸 35

太乙针灸 35

雷火针灸 35

(四)温针灸 35

(五)温灸器灸 36

(六)天灸 36

(七)灯火灸 37

三、注意事项 37

第六节 刺灸法的临床应用 37

一、刺灸的宜忌 37

二、疗程与间隔 38

三、体位与消毒 39

四、针灸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39

晕针、晕灸 41

滞针 41

弯针 41

断针 41

血肿 41

五、严防针灸事故的发生 43

第三章 经络与穴位 46

第一节 经络基础知识 46

一、什么是经络和经络学说 46

二、经络的组成与分布 46

三、经络的表里络属关系与流注次序 48

四、经络的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 50

五、经络学说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 53

(一)说明病理变化 53

(二)辅助疾病诊断 54

(三)指导针灸治疗 54

六、经络现代研究进展 56

(一)经络现象研究的进展 56

(二)经络实质的探讨 60

第二节 穴位基础知识 61

一、什么是穴位 61

二、穴位的定位方法 62

(一)骨度分寸法 63

(二)指寸法 64

(三)解剖标志取穴法 64

三、穴位的主治规律与选穴方法 66

(一)穴位的就近主治作用与近部选穴法 66

(二)穴位的远道主治作用与远部选穴法 66

(三)穴位的特殊主治作用与对症选穴法 66

第三节 经络循行部位与穴位分布 67

一、十二经脉 67

手太阴肺经 67

手阳明大肠经 69

足阳明胃经 70

足太阴脾经 73

手少阴心经 75

手太阳小肠经 77

足太阳膀胱经 78

足少阴肾经 82

手厥阴心包经 85

手少阳三焦经 86

足少阳胆经 88

足厥阴肝经 91

二、奇经八脉 93

督脉 93

任脉 95

冲脉 97

带脉 98

阴跷脉、阳跷脉 99

阴维脉、阳维脉 99

[附]经外奇穴分布与主治 99

第四章 常用穴位取法与操作 104

第一节 头面部常用穴位 104

百会 104

通天 104

率谷 105

太阳 105

听宫 105

听会 106

翳风 106

下关 106

颊车 107

阳白 107

印堂 107

攒竹 107

睛明 108

承泣 108

四白 109

迎香 109

人中 109

地仓 110

风池 110

天柱 110

天容 111

扶突 111

廉泉 112

第二节 胸腹部常用穴位 112

天突 112

璇玑 113

膻中 114

乳根 114

中脘 114

水分 115

脐中 115

气海 116

关元 116

中极 116

天枢 117

第三节 背腰部常用穴位 117

大椎 117

陶道 118

身柱 118

至阳 119

定喘 119

肺俞 119

厥阳俞 120

心俞 120

膈俞 120

肝俞 121

胆俞 121

天宗 121

脾俞 121

胃俞 122

肾俞 123

志室 123

腰阳关 123

次? 123

长强 124

大肠俞 124

小肠俞 124

秩边 125

腰奇 125

夹脊 125

第四节 上肢部常用穴位 126

肩? 126

肩? 127

曲池 127

手三里 127

阳溪 128

合谷 128

支沟 129

外关 129

阳池 130

中渚 130

腕骨 130

后溪 130

少泽 131

尺泽 131

列缺 132

太渊 132

少商 132

郄门 133

间使 133

内关 133

大陵 134

劳宫 134

阴郄 134

神门 134

上八邪 135

四缝 135

十宣 135

第五节 下肢部常用穴位 136

?? 136

环跳 136

鹤顶 136

内外膝眼 137

足三里 138

上巨虚 138

条口 138

丰隆 138

解溪 139

内庭 139

阳陵泉 139

胆囊穴 140

悬钟 140

足临泣 140

昆仑 140

束骨 141

至阴 141

委中 142

承山 142

血海 142

阴陵泉 142

三阴交 143

公孙 144

复溜 144

太溪 144

涌泉 142

太冲 145

上八风 145

第五章 处方与配穴 146

第一节 针灸治疗原则 146

一、扶正祛邪 146

二、调整阴阳 147

三、治病求本 148

四、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 148

第二节 针灸处方 149

一、针灸处方的组成 149

二、针灸处方的基本法则 150

第三节 配穴方法 151

一、前后配穴法 151

二、上下配穴法 151

三、表里配穴法 152

四、远近配穴法 152

五、左右配穴法 152

六、配穴方法的综合应用 152

第四节 常用配穴 152

一、按病变的部位配穴 153

二、按疾病的症状配穴 155

三、常用配穴的临床应用 157

第六章 常见病治疗 158

第一节 头部疾患 158

第二节 面部疾患 160

第三节 眼部疾患 162

第四节 耳部疾患 163

第五节 鼻部疾患 165

第六节 口腔疾患 166

第七节 咽喉疾患 167

第八节 呼吸道疾患 169

第九节 心脏疾患 170

第十节 胁肋部疾患 172

第十一节 乳房疾患 173

第十二节 肝脏疾患 174

第十三节 胆道疾患 176

第十四节 胃部疾患 177

第十五节 肠道疾患 179

第十六节 肾脏疾患 181

第十七节 尿道疾患 182

第十八节 生殖器疾患 184

第十九节 肛门疾患 185

第二十节 颈部疾患 187

第二十一节 背部疾患 189

第二十二节 腰部疾患 190

第二十三节 肩部疾患 193

第二十四节 肘部疾患 196

第二十五节 手腕部疾患 198

第二十六节 髋部疾患 200

第二十七节 膝部疾患 203

第二十八节 足踝部疾患 205

第二十九节 其他疾患 206

一、高血压 206

二、偏瘫 207

三、截瘫 208

四、小儿脑性瘫痪 209

五、癫痫 211

六、震颤麻痹 212

七、精神病 212

八、更年期综合征 213

九、甲状腺机能亢进 214

十、失眠 215

十一、多汗 216

十二、膈肌痉挛 216

十三、胎位不正 217

十四、小儿疳积 218

十五、嗜烟 218

十六、肥胖症 219

第三十节 针刺镇痛与麻醉 219

一、颅脑手术 220

二、眼部手术 220

三、拔牙术 221

四、扁桃体摘除术 221

五、甲状腺手术 222

六、肺叶切除术 222

七、二尖瓣扩张分离术 222

八、胃次全切除术 222

九、经腹输卵管结扎术 223

十、剖腹产术 223

第七章 提高针灸疗效的方法 224

第一节 学会辨证论治 224

一、八纲辨证与针灸配穴 225

二、气血津液辨证与针灸配穴 226

三、脏腑辨证与针灸配穴 227

四、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235

第二节 掌握更多的配穴方法 235

一、特定穴配穴法 235

(一)五腧穴与子母补泻配穴 236

(二)原络穴与主客配穴 238

(三)俞募穴与俞募配穴 240

(四)郄穴 241

(五)下合穴 242

(六)八会穴 243

(七)八脉交会穴 243

(八)交会穴 244

二、历代针灸歌赋中的经验配穴 245

第三节 刺灸方法的深化 252

一、针刺补泻法 253

(一)单式补泻法 254

(二)复式补泻法 255

(三)平补平泻法 260

二、催气运气法 260

(一)青龙摆尾 260

(二)白虎摇头 260

(三)苍龟探穴 260

(四)赤凤迎源 261

三、灸法的补泻 261

第四节 针灸手段的扩展 262

一、穴位注射法 263

二、脉冲电针法 266

三、音频电针法 269

四、直流电穴位离子导入法 272

五、激光针法 277

六、穴位磁疗法 279

七、耳针法 283

八、头针法 292

九、腕踝针法 296

第五节 针灸文献与资料的积累 300

一、针灸文献的查阅 300

二、针灸文献的种类与参考书目 301

三、针灸文献的摘录与资料积累 3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