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成功教育  第5辑  教育新理念4
成功教育  第5辑  教育新理念4

成功教育 第5辑 教育新理念4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宏主编;晏小平本册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7810567284
  • 页数:320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秘书学参考资料下一篇:奋进的南航
《成功教育 第5辑 教育新理念4》目录

第一章 成功教育的研究思路 1

第一节 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与主要问题 2

一、成功教育研究的控制条件和基本的理论假设 2

二、学习困难学生主要问题的判定 3

三、对学习困难学生主要问题的动力性思考 5

第二节 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7

一、问题产生的内循环分析 7

二、问题产生的外循环分析 8

第三节 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的主要对策 10

一、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的主要对策 11

二、学习困难学生研究对策的主题思想概括 12

三、学习困难学生研究对策的基本机制 14

第四节 成功教育研究的效果设定与效果 15

一、成功教育试验的效果设定 15

二、成功教育试验的效果 16

第二章 成功教育原理 21

第一节 成功教育的基本思想 21

一、成功教育的基本含义 22

二、成功教育思想的本质倾向 24

三、成功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25

第二节 成功教育的命题和范畴 27

一、成功教育的核心命题及理论导向 27

二、成功教育的命题:反映着成功教育思想的本质与实际 30

三、成功教育的命题:体现着理论与方法的综合 30

四、成功教育的基本范畴 32

第三节 成功教育的基本原理 35

一、发展动力论原理 35

二、整体素质论的原理 36

三、主体生成论原理 37

四、正效价值论原理 38

第三章 成功教育与教育改革 41

第一节 成功教育与素质教育 42

一、成功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 42

二、成功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模式 44

第二节 成功教育与整体改革 47

一、整体改革中的困惑与成功教育 47

二、成功教育是一种整体改革模式 52

第四章 学生发展与成功教育 55

第一节 成功潜能与学生发展 55

一、潜能的存在及其特点 56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功潜能 57

第二节 成功愿望与学生发展 60

一、人类发展的至上性——成功愿望的基础 61

二、学校教育的成功愿望 62

第三节 反复成功与学生发展 66

一、反复成功与学生自我概念 66

二、成功教育中目标与手段的一致性 70

第五章 成功教育的基本原则 75

第一节 成功教育的目标性原则——开发学生动力系统 76

一、成功教育目标原则的理论基础 76

二、成功教育的直接目标: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学习兴趣与动机 78

三、成功教育目标原则的出发点:整体的个人 79

四、动力系统开发的具体要求 81

第二节 成功教育的工具性原则——强化成就意识 82

一、强化成就意识原则的内涵 84

二、成功教育工具性原则的实效价值 85

三、成就意识的培养 87

第三节 成功教育的活动性原则——以活动为中心 87

一、活动才能体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88

二、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育过程 89

三、活动的现实目的是内化教育 91

第四节 成功教育的过程性原则——循序发展 92

一、循序发展过程性原则与“低起点” 93

二、循序发展过程原则与“高要求” 94

三、循序发展过程性原则与“小步前进” 97

第六章 成功教育的调控机制 97

第一节 目标机制——确立积极的期望 97

一、远景性期望与近景性期望 98

二、期望→机会→评价 102

三、教师期望→学生自我期望 103

四、成功教育中期望的实施 104

第二节 条件机制——创造成功的机会 107

一、机会与成功教育中的机会 108

二、成功教育中创设成功机会的特点 109

三、成功机会的创设 111

第三节 动力机制——实行鼓励性评价 114

一、传统评价模式与成功教育评价模式的比较 114

二、鼓励性评价的实施 116

第七章 成功教育的教学模式 123

第一节 成功教育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123

一、基本模式的运行框架 123

二、基本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124

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125

第二节“帮助成功”教学模式 128

一、帮助成功教学模式的涵义及运行框架 128

二、“帮助成功”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129

三、“帮助成功”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 130

第三节“尝试成功”教学模式 131

一、尝试成功教学模式的构建 131

二、尝试成功教学模式的实质构成 134

三、尝试成功教学模式的实施 135

四、尝试成功教学模式的效果 140

第四节“自主成功”教学模式 143

一、“自主成功”教学模式的操作定义 143

二、“自主成功”教学模式的基本架构 143

三、“自主成功”教学模式的运行预期 144

第五节 对成功教育教学模式的动态分析 145

第八章 成功教育的教学艺术 149

第一节 成功教育的教学基本策略 149

一、注重“尝试”,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 149

二、强调“自主”,让学生在动态思维中创造性地学习 151

三、倡导“互动”,确立新型师生关系及角色意识 152

四、开放“时空”,为学生拓展再创造的空间 153

五、完善“评价”,培养健全人格以唤回教育的人文性 155

第二节 成功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的演进 156

一、从“传授模仿”到“尝试探究” 156

二、从“分层递进”到“问题情境开放” 157

三、从“小步前进”到“求知空间放开” 158

四、从“单纯知识积累”到“认知工具开发” 158

五、从“尝试成功”到“自主成功” 159

第三节 成功教育的课堂教学艺术 160

一、“低、小、多、快”四字要诀 160

二、启智培能十大操作方式 160

三、“容错——救失——导创”三步训练体系 164

第九章 成功教育的理念与发展 171

第一节 儒学的“人文主义”教育倾向 171

一、孔子一生“爱生忠诲” 172

二、孔子强调“内省外察” 173

三、孔子主张“因材施教” 173

第二节“为学贵在觉悟与效法”的教育要素 174

一、重在人的身心活动 174

二、重视内心的“顿悟” 175

第三节“多规格人才观”简析 176

一、“做人”和“超人”的培养目标 176

二、“伯乐”和“千里马”理论 177

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观点 177

四、“养成健全人格”学说 178

第四节“生活教育论”略述 178

一、生活教育的六大特质 179

二、“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诲 180

三、“培养创造精神和才能”的主张 180

第五节 希望教育 182

一、希望教育的产生 182

二、希望教育的实验研究 183

三、希望教育的成果 184

第六节“我能行”教育 186

一、“我能行”教育的提出 186

二、“我能行”教育的理念 187

三、“我能行”教育的实施 188

第七节“以美育人”教育 192

一、课题的提出 192

二、理论依据 193

三、课题实施 194

第八节“007”教育 197

一、背景释义 197

二、活动内容 198

三、活动成果 199

第九节 美国的高质量教育 200

一、提出高质量教育的历史背景 201

二、高质量教育的基本观点 202

三、高质量教育的主要建议 202

第十节 日本的“生存能力”培养 204

一、孩子们的生活、家庭、社区现状 204

二、今后的社会展望 206

三、今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培养“生存能力” 207

四、缓解过度的考试竞争 207

五、今后学校的教育目标 208

第十一节 韩国“新教育体制”——尊重个性教育 209

一、新教育体制构想的背景 209

二、新教育所向往的“人象”(人的品格、人的形象) 210

三、人性修养、教育课程和教育方法 211

四、尊重学生个性的中小学教育 212

第十章 成功教育的实践 215

第一节 成功目标和成功德育 215

一、成功目标 215

二、成功德育 216

第二节 成功教学 226

一、成功课堂模式 227

二、创设特色课程 228

三、加强学法指导 231

四、进行考试改革 233

第三节 成功管理 235

一、目标管理 235

二、民主管理 237

三、科研强校 238

四、校外协调 241

第四节 成功评价 244

一、教师评价 244

二、学生评价 245

第十一章 成功教育的思考 247

第一节 成功教育奠定了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247

一、注重了学生成功潜能的开发 248

二、强化了学生成功心理的培养 248

三、促进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 249

第二节 成功教育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250

一、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250

二、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51

三、关注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251

第三节 成功教育加速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252

一、促进了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253

二、促进了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254

三、促进了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256

四、促进了学校教育的信息化 258

第四节 成功教育开创了民办教育发展的新路 260

一、促进了教师教育的成功 261

二、促成了学校办学的成功 262

三、推动了民办教育的发展 263

附1:照顾差异的课堂教学 265

附2:超常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 29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