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近代史教学提纲
中国近代史教学提纲

中国近代史教学提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桂林陆军学校政治部党史政工教研室编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81
  • ISBN:
  • 页数:59 页
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史教学提纲》目录

第一章 鸦片战争 3

第一节 可耻的鸦片贸易和正义的禁烟斗争 3

一、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外形势 3

二、鸦片泛滥和中国人民的禁烟斗争 4

第二节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5

一、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和清政府的屈膝投降 5

二、东南沿海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6

第三节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

一、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6

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7

三、人民群众反侵略斗争的继续 8

第二章 太平天国革命 10

第一节 太平天国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0

一、太平天国革命发生的原因 10

二、洪秀全为发动革命而斗争 11

三、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1

四、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 12

五、各族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13

六、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和政策 13

第二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13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3

二、英法侵华战争的再起和清政府的妥协投降 14

三、北京政变和中外反动派的勾结 15

四、沙俄趁火打动 15

第三节 太平天国后期的革命斗争 16

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决裂 16

二、革命形势一度好转和《资政新篇》的提出 17

三、保卫安庆和经营江浙 18

四、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太平天国革命 18

五、太平天国余部和捻军的斗争 19

六、太平天国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及其失败原因 19

第三章 半殖民地的逐步加深和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1

第一节 半殖民地统治秩序的建立 21

一、中外反动派加紧勾结 21

二、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 22

三、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 23

第二节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和无产阶级的诞生 24

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 24

二、中国无产阶级的诞生及其特点 25

第三节 各族人民保卫边疆的斗争 25

一、边疆出现新危机的历史背景 25

二、新疆各族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26

三、台湾、云南、西藏各族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26

第四节 中法战争 27

一、法国发动侵华战争和中国军民的抗法斗争 27

二,反对外国教会侵略斗争的高涨 28

第五节 中日战争 28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8

二、清政府卖国投降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29

三、台湾人民的浴血奋战 30

第四章 戊戍变法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1

第一节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1

一、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1

二、中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32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3

第二节 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 34

一、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产生和改良派的形成 34

二、“公车上书”和维新运动的高涨 35

三、变法维新与顽固守旧的斗争 35

四、“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36

第三节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7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37

二、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和中外反动派的联合镇压 38

三、八国联军的残暴罪行 39

四、东北地区义和团和群众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 39

五、屈辱的《辛丑条约》 40

六、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40

第五章 辛亥革命 42

第一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 42

一、民族危难的加深和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42

二、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和兴中会的成立 43

三、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43

第二节 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44

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44

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大论战 45

三、同盟会领导的几次武装起义 46

四、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的破产 46

五、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和革命时机成熟 47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47

一、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 47

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48

三、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与袁世凯窃政权 48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49

第六章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 52

第一节 中国人民反对袁世凯和南北军阀的反动统治 52

一、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和洪宪帝制的覆灭 52

二、军阀割据和短命的张勋复辟 53

三、段祺瑞卖国独裁和护法运动的失败 54

第二节 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 55

一、各族人民反对沙俄侵略我国蒙古地区的斗争 55

二、各族人民抗击沙俄侵略新疆的斗争 55

三、西藏各族人民反对英国和沙俄侵略的斗争 56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 57

一、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人阶级成长壮大 57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列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58

编后 5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