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刑法总论
刑法总论

刑法总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兴良,李汝川主编
  • 出 版 社:中国中央党校函授学院
  • 出版年份:1998
  • ISBN:
  • 页数:383 页
图书介绍:
《刑法总论》目录

第一章 刑法概说 1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分类 1

一、刑法的概念 1

二、刑法的分类 2

第二节 刑法的性质和机能 3

一、刑法的性质 3

二、刑法的机能 6

第三节 刑法的创制和根据 8

一、刑法的创制 8

二、刑法的根据 15

第四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16

一、刑法的体系 16

二、刑法的解释 18

第二章 刑法的适用范围 22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22

一、刑事管辖原则 22

二、刑法的属地管辖 24

三、刑法的属人管辖 28

四、刑法的保护管辖 29

五、刑法的普遍管辖 30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31

一、刑法的生效时间 31

二、刑法的失效时间 31

三、刑法的溯及力 32

第三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35

第一节 刑法基本原则概述 35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 35

二、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38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39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39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和司法适用 42

第三节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45

一、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45

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立法体现和司法适用 46

第四节 罪刑均衡原则 47

一、罪刑均衡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47

二、罪刑均衡原则的立法体现和司法适用 48

第四章 犯罪和犯罪构成 52

第一节 犯罪概念 52

一、犯罪的特征 52

二、犯罪的认定 58

第二节 犯罪构成 60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60

二、犯罪构成的要件 62

三、犯罪构成的分类 64

四、犯罪构成的意义 66

第五章 犯罪构成要件 69

第一节 犯罪客体 69

一、犯罪客体的概念 69

二、犯罪客体的种类 70

三、犯罪对象 71

第二节 犯罪客观方面 73

一、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 73

二、危害行为 75

三、危害结果 79

四、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82

五、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84

第三节 犯罪主体 85

一、犯罪主体的概念 85

二、刑事责任年龄 85

三、刑事责任能力 87

第四节 犯罪主观方面 89

一、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 89

二、犯罪故意 91

三、犯罪过失 95

四、无罪过事件 99

五、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 99

六、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101

第六章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104

第一节 正当防卫 104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105

二、正当防卫的构成 107

三、防卫过当的处罚 115

第二节 紧急避险 116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 116

二、紧急避险的构成 117

三、避险过当的处罚 120

第七章 未完成罪 122

第一节 犯罪预备 122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 122

二、犯罪预备的认定 124

三、犯罪预备的刑事责任 126

第二节 犯罪未遂 126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 126

二、犯罪未遂的种类 130

三、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 132

第三节 犯罪中止 135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 135

二、犯罪中止的种类 138

三、犯罪中止的刑事责任 139

第八章 共同犯罪 142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定罪 142

一、共同犯罪定罪的客观条件——共同犯罪行为 142

二、共同犯罪定罪的主观条件——共同犯罪故意 145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147

一、结伙犯罪 148

二、聚众犯罪 149

三、集团犯罪 150

第三节 共同犯罪的处罚 153

一、主犯的处罚 153

二、从犯的处罚 154

三、胁从犯的处罚 156

四、教唆犯的处罚 159

第四节 共同犯罪疑难问题 161

一、共同犯罪中实行过限的问题 161

二、共同犯罪中的身份问题 162

三、共同犯罪中的未遂问题 164

四、共同犯罪的中止问题 167

第九章 单位犯罪 170

第一节 单位犯罪概述 170

一、单位犯罪的演变 170

二、单位犯罪的概念 172

第二节 单位犯罪的特征 175

一、主体特征 175

二、主观方面特征 181

三、客观方面特征 183

第三节 单位犯罪的处罚 184

一、单位犯罪的两罚制 186

二、单位犯罪的单罚制 187

第十章 一罪与数罪 188

第一节 罪数概说 188

一、罪数的标准 188

二、行为的个数 190

三、罪名的个数 192

四、罪数的分类 193

第二节 一行为法定为一罪或处断为一罪的情况 194

一、继续犯 194

二、想象竞合犯 196

三、结果加重犯 199

第三节 数行为法定为一罪或处断为一罪的情况 203

一、惯犯 203

二、结合犯 205

三、连续犯 208

四、牵连犯 210

五、吸收犯 215

第十一章 刑罚概说 218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和特征 218

一、刑罚的概念 218

二、刑罚与犯罪的关系 219

三、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的区别 220

第二节 刑罚的功能 222

一、剥夺功能 222

二、改造功能 222

三、感化功能 223

四、教育功能 224

五、威慑功能 224

六、安抚功能 225

七、鼓励功能 226

第三节 刑罚的目的 226

一、刑罚目的的概念 226

二、特殊预防 228

三、一般预防 229

四、两个预防的关系 230

第十二章 刑罚种类 232

第一节 主刑 232

一、管制 232

二、拘役 236

三、有期徒刑 241

四、无期徒刑 246

五、死刑 250

第二节 附加刑 256

一、罚金 257

二、剥夺政治权利 261

三、没收财产 263

四、驱逐出境 266

第三节 非刑罚处理方法 269

一、非刑罚处理方法的概念和特征 269

二、非刑罚处理方法的种类 270

第十三章 量刑 273

第一节 量刑的概念和一般原则 273

一、量刑的概念 273

二、量刑的一般原则 274

第二节 量刑情节 277

一、量刑情节的概念和分类 277

二、法定情节 280

三、酌定情节 282

第十四章 量刑制度 284

第一节 累犯制度 284

一、累犯的概念 284

二、累犯的种类及其构成条件 286

三、累犯的处罚 291

第二节 自首制度 293

一、自首的概念 293

二、自首的种类及成立条件 294

三、自首的认定 302

四、自首犯的处罚 307

第三节 立功制度 308

一、立功的概念 308

二、立功的种类 311

三、立功犯的处理 312

第四节 数罪并罚制度 313

一、数罪并罚的概念 313

二、数罪并罚的原则 317

三、数罪并罚的适用 323

第十五章 行刑制度 337

第一节 缓刑制度 337

一、缓刑的概念 337

二、缓刑的适用条件 342

三、缓刑的考验期 345

四、缓刑的考察 347

五、缓刑的法律效力 348

六、缓刑的法律后果 348

七、缓刑的撤销 349

八、一般缓刑与战时缓刑的区别 351

第二节 减刑制度 352

一、减刑的概念 352

二、减刑的适用条件 354

三、减刑的程序 359

四、减刑后的刑罚执行 360

第三节 假释制度 362

一、假释的概念 362

二、假释的适用条件 365

三、假释的考验 369

四、假释的程序 371

五、假释的法律后果 372

第十六章 刑罚消灭 374

第一节 刑罚消灭概述 374

一、刑罚消灭的概念和特征 374

二、刑罚消灭的事由 375

第二节 时效 377

一、时效的概念和种类 377

二、追诉时效的期限 378

三、追诉时效的计算 379

四、追诉时效的中断和延长 380

第三节 赦免 381

一、赦免的概念和种类 381

二、我国的特赦制度及其特点 38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