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问题评价  第1册
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问题评价  第1册

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问题评价 第1册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编
  • 出 版 社: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7204055799
  • 页数:678 页
图书介绍:暂缺《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问题评价》简介
《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问题评价 第1册》目录

第一篇 总评 3

一、对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历史的总体评价 3

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3

论20世纪中国的三次巨变和三位伟人 8

胡耀邦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 10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经常发生“左”的错误 16

走自己的道路使中国共产党走向成功 25

对党史研究若干问题的看法 32

从党的历史看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39

二、对新中国50年历史的总体评价 49

邓小平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若干党史问题的新论点 49

论新中国的历史及其基本结论 62

新中国50年的奋斗历程和主要经验 65

新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就 73

50年来中国GDP的增长及国际比较 80

实现历史性跨越的50年 85

评新中国50年的历史地位 88

新中国50年历史的总结和归宿 94

三、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总体评价 100

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100

关于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问题 107

江泽民论毛泽东 117

胡乔木论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22

毛泽东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述评 125

论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 134

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需要廓清的几个界限 140

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 142

评邓小平的一生及其地位 152

江泽民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59

第二篇 党的民主革命篇 165

一、对民主革命28年历史的总体评价 165

对新中国成立前28年党史的总体回顾与评价 165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 168

正确评价中国革命及其失误 170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基本总结 178

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和意义 184

二、对党的创立时期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评价 188

胡乔木论党的创立时期的历史 188

“五四”运动与20世纪的中国 192

“纪念五四”的历史回顾和当代意义 200

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的衡量标准 207

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209

从中俄两党创建特点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215

论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20

评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的历史作用 229

对留法勤工俭学和旅欧支部的地位和作用述评 231

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思考 240

对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看法 242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二七”罢工 246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过程述评 248

三、对大革命时期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评价 258

胡乔木论大革命时期的历史 258

中共“三大”述评 264

评1924年至1926年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关系 272

评国共“党内合作”的形式 279

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评价 287

论中共“四大”评价中的若干问题 289

如何评价中共四届三次扩大会议 296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述评 307

评首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323

论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对北伐战争的领导 331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的军事实践述评 337

评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问题 345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究竟是何时形成的 349

关于陈独秀一生活动的评价 360

评中共“五大”的历史功绩 374

评解散武汉工人纠察队的决定 378

论1927年夏中共中央五人常委会的历史地位 386

评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认识和策略 393

四、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评价 402

1945年历史决议对土地革命战争十年的总结 402

胡乔木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 411

南昌起义及其历史意义和教训 420

广州起义及其教训 430

“八七会议”的是非功过 435

对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441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政策的转变 484

“六大”前后和对“六大”的述评 492

秋收起义和我军初创时期述评 513

秋收起义和引兵井冈山述评 518

论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531

评城市中心论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546

评红四军党的“七大” 555

关于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若干问题 564

论土地革命时期的三次反“围剿”斗争 580

关于查田运动评价的若干问题 59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土地政策的演变述评 600

评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富农政策的转变 622

共产国际和中国土地革命战争 626

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637

论AB团和富田事变 644

正确认识八七会议至六届四中全会期间党中央的工作 652

对三次“左”倾错误的主要内容及其根源的评价 655

论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三次“左”倾错误 668

评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战略方针与历史地位 670

第五次反“围剿”的策略与失败 679

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决策和部署 687

红军长征的策略调整与路向选择 695

红军长征途中十次会议述评 703

对瞿秋白历史的评价 712

《多余的话》讨论述评 716

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转折 723

关于毛泽东在党中央领导集体中核心地位的形成 729

论中国共产党达到成熟的标志 735

周恩来对毛泽东进入中央常委的重要作用述评 742

论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经验和影响 754

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766

评“一二·九”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779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对蒋介石政策的演变 787

评《八一宣言》 791

西路军的悲壮历程和失败原因 797

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问题的评价 827

论共产国际和西安事变 830

张学良陪蒋介石回宁得失 834

1935年到1937年初的国共关系述评 841

五、对抗日战争时期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评价 866

胡乔木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 866

论卢沟桥抗战的历史意义 875

关于平型关战役的评价问题 881

评王明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错误翻案 889

论第二次国共合作 896

评中国共产党对相持阶段到来的认识 907

对全面抗战路线的评价 913

彭德怀“运动游击战”问题历史公案述评 919

论张闻天对创立毛泽东思想的贡献 927

评克服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斗争 933

关于评价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若干问题 943

论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 952

评陕甘宁边区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961

敌后战场在夺取抗战胜利中的决定性作用 970

评抗日战争时期苏联的对华政策 978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与中国共产党关系述评 986

论精兵简政的历史背景和经验 994

陕甘宁边区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历史考察 1000

论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1007

百团大战评价 1016

百团大战的战果和问题述评 1020

评皖南事变中的项英 1028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033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 1044

大生产运动述评 1065

整风运动和抢救运动述评 1071

论延安整风运动和延安审干运动的联系与区别 1085

中共中央是怎样改变对六届四中全会评价的 1091

论中共“七大” 1095

论中国抗日战争开端问题 1104

中国全面抗战起点问题再讨论 1114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地位的变化 1120

论抗日战争的领导权、领导责任和领导作用问题 1127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间势力政策述评 1133

论中国抗战的战略反攻 1140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我党战略方针的转变 1148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158

评日本侵华战争的性质 1166

对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关系的评价 1174

论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1176

六、对解放战争时期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评价 1186

胡乔木论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 1186

胡乔木论重庆谈判 1191

评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 1193

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间路线 1198

联合政府方针的坚持及评价 1205

对“平分土地”政策的评价 1212

论刘邓大军转战大别山斗争的历史地位 1218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 1226

论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1238

论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决心的形成 1242

评毛泽东战略构想的演进与大决战 1251

论战略决战的意义 1261

评为什么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而国民党失败 1272

评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在中国的历史命运 1292

论从乡村到城市的战略转变 1311

论首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320

第三篇 社会主义党史前篇 1327

一、对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历史的总体评价 1327

新中国成立32年历史的估计 1327

叶剑英对30年历史的总结和评价 1330

邓小平论中国社会主义前期的党史 1337

邓小平对新中国成立30年的评价 1355

中国为什么犯20年的“左”倾错误 1361

准确理解邓小平所说的“耽误了20年” 1366

1958~197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国际比较 1369

评前30年的经济建设 1380

二、对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评价 1383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若干问题的述论 1383

论新中国外交方针的若干问题 1390

对刘少奇天津讲话的评价 1398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动因、政策和成就述评 1403

重评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经济政策中的“四个自由” 1412

围绕山西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问题的争论述评 1420

胡风案及评价 1434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的再评价 1446

对50年代批判俞平伯的再评价 1456

关于对“新红学派”的批判 1458

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运动述评 1466

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内外交流”政策 1474

评“四面八方”政策 1483

评抗美援朝战争的若干问题 149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反”“五反”运动述评 1511

统购统销的历史评说 1518

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措施 1533

评国营经济的建立及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作用 1541

三、对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评价 1548

对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七年的评价 1548

评新民主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551

中国在50年代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 1567

过渡时期总路线评价 1572

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再认识的评价 1582

关于合作化运动步伐加快原因的述评 1594

评“全力巩固,坚决收缩”问题 1602

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述评 1609

对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步骤和经验 1620

对和平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评价 1653

党的七届四中全会述评 1661

评“‘一穷二白’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1668

评毛泽东的“一张白纸”说 1676

论50年代前期的高度集中经济体制 1682

对“一五”计划的述评 1691

四、对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评价 1703

对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评价 1703

对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再认识 1713

对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总结 1721

评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724

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两个发展趋向述评 1745

对中共“八大”文献中若干问题的再评价 1751

论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 1756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光辉思想和历史局限 1768

整风运动的开展和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述评 1778

评50年代的冒进、反冒进和反反冒进 1790

评“三面红旗” 1808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述评 1818

1958年成都会议述评 1826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评价 1835

1958年南宁会议述评 1843

对三年“大跃进”的再评价 1849

“大跃进”运动对中国工业建设作用述评 1859

对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 1870

论60年代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1897

论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何时消灭问题 1905

关于“又红又专”问题的历史评价 1908

城乡“四清”运动的历史评价 1915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评述 1924

60年代初党纠正“左”倾错误中的曲折 1934

评中苏公开大论战 1941

五、对“文化大革命”时期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评价 1968

对“文化大革命”十年的评价 1968

论“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与起因 1974

论“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产生原因 2009

“两个文革说”与“文化大革命”的定性评价 2018

评《五七指示》 2027

评《五一六通知》 2034

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2044

评“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2046

对“文化大革命”若干问题的评价 2055

论“文化大革命”与平均主义 2068

评“文化大革命”的“群众运动”形式 2078

对周恩来制止大串连的述评 2086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评价 2089

评“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2097

对“文化大革命”中“三结合”的述评 2119

“三支两军”的实践活动及其客观作用述评 2126

评60年代末中国的大战备 2132

论周恩来与中日复交 2151

中共“九大”评述 2158

中共“十大”评述 2164

评毛泽东“三个世界”的理论 2171

毛泽东的三项指示与邓小平1975年全面整顿述评 2176

1976年“四五”运动述评 2186

评周恩来在党内的作用 2196

对周恩来一生历史地位的评价 2199

评叶剑英与粉碎“四人帮”斗争 2213

论“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标志与时限 2219

六、对两年徘徊中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评价 2224

“两个凡是”的提出及其原因和实质评价 2224

论两年徘徊前进与华国锋的错误 2228

真理标准大讨论总览与评价 2240

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经济冒进与经济调整 2253

论邓小平天津谈话 2267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述评 2272

第四篇 社会主义党史新篇 2293

一、对改革开放二十余年历史的总体评价 2293

评三中全会以来20年的历史、成就和主要经验 2293

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述评 2306

评改革开放20年 2313

思想解放和新时期20年 2319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回顾与展望 2324

改革开放20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述评 2334

论精神文明建设 2337

20年国有企业改革的述评 2345

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2351

二、对拨乱反正、全面改革阶段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评价 2362

对14年历史的结论 2362

邓小平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若干重大决策和事件 2370

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2387

从十五大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400

邓小平成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的述评 2407

平反冤假错案的历史进程和历史意义 2416

胡耀邦的历史功绩评述 2427

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提出和贯彻 2430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提出的原因和初步进展 2440

中国农村改革历史进程述评 2445

万里论农村改革 2459

评农村改革的成就及经验教训 2469

论毛泽东的开放观与邓小平的创造性发展 2477

经济特区的创办与争论 2484

制定历史决议,正确评价毛泽东 2493

论中共十二大的重要成就 2504

评“中顾委”的设置与其历史作用 2522

对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论述 2528

对中国外交战略的述评 2534

1984~1988年我国经济加速发展的历史评价 2542

对邓小平创建最大经济特区战略思想再评价 2549

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始末与评估 2556

评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异军突起” 2577

论1989年的政治风波 2585

打破西方“制裁”的斗争述评 2589

论邓小平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594

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602

三、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评价 2612

江泽民对十四大以来五年工作的回顾与评价 2612

十四大以来改革开放历史进程述评 2614

十四大以来经济发展的成就述评 2618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国改革发展新阶段述评 2622

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与我国沿海开放 2628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标志 2634

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640

十四届五中全会对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进一步完善评价 2647

宏观调控的成就、经验和启示 2653

评两大历史关头的道路选择 2659

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与香港回归 2667

评澳门问题的和平解决 2679

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不动摇 2687

1998年全国抗洪抢险的业绩和启示 2691

1999年进行的三场大的政治斗争述评 2696

评我国三次西部开发 2705

论“三个代表”与面向21世纪的党的建设 271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