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作物栽培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官春云主编;于振文,曹卫星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040329476
- 页数:496 页
第一章 作物的起源、分布及分类 1
第一节 作物的起源 1
一、作物的起源与最早的作物 1
二、世界作物起源中心 2
三、主要作物的起源与传播 7
第二节 作物分布 10
一、世界作物分布 10
二、中国作物分布 12
三、中国作物种植区划 15
第三节 作物分类 17
一、按植物学系统分类 17
二、按作物生物学和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19
三、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20
四、按农业生产特点分类 20
思考题 20
第二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 21
第一节 作物器官的生长与分化 21
一、作物生长与发育的概念 21
二、种子的形态和萌发 21
三、根的生长与分化 25
四、茎的生长与分化 26
五、叶的生长与分化 27
六、花序分化与传粉、受精 30
七、种子和果实形成 32
第二节 作物生长分析 33
一、作物生长分析的测量指标与分析方法 33
二、作物生长曲线 33
第三节 作物的发育特性 35
一、作物的感温性 35
二、作物的感光性 36
三、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37
四、作物在温度和光周期诱导下植株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 37
五、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38
第四节 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39
一、作物的生育期 39
二、作物的生育时期 40
三、作物的生长中心 41
四、作物的物候期 41
第五节 作物生长的相关性 42
一、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互关系 42
二、地上部分的生长与地下部分的生长的相互关系 43
三、营养器官间的相互关系 43
四、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44
五、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45
思考题 47
第三章 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形成 48
第一节 作物产量形成 48
一、作物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 48
二、作物产量的形成 50
三、作物产量的源库关系 53
四、作物产量形成的激素调控机理 58
五、作物产量形成的酶学机制 63
六、作物增产的潜力和途径 64
第二节 作物品质形成 69
一、作物品质及其评价指标 69
二、作物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 71
三、作物品质形成的生态环境调控作用 76
四、作物产量品质形成的栽培措施调控作用 79
五、作物品质的改良途径 82
六、作物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 84
思考题 88
第四章 作物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89
第一节 作物生长发育与光照 89
一、光照强度与作物的生长发育 89
二、光照时间与作物生长发育 90
三、光质与作物的生长发育 92
四、作物的群体结构与光分布 93
五、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 94
第二节 作物生长发育与温度 97
一、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的基本要求 97
二、温度与作物的分布 100
三、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01
四、全球气候变暖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104
五、农艺措施对温度的影响 105
第三节 作物生长发育与水分 108
一、水在作物生长中的作用 108
二、作物对水分的要求及评价指标 108
三、作物的分布与水分 111
四、水分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11
五、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的措施 113
第四节 作物生长发育与大气 114
一、O2与作物生长 114
二、CO2与作物生长 114
三、大气中的其他气体与作物生长 116
四、风与作物生长 117
五、大气污染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18
六、作物生产与温室气体排放 119
第五节 作物生长与土壤 119
一、土壤特性与作物生长 119
二、土壤耕作与作物生长 122
三、土壤障碍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23
四、土壤污染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23
第六节 作物生长与矿质养分 124
一、作物的需肥特性 124
二、作物对矿质养分的吸收与利用 124
三、养分胁迫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26
四、农艺措施对矿质营养的影响 129
思考题 130
第五章 作物栽培措施 132
第一节 作物种植制度 132
一、作物布局与种植区划 132
二、复种与间混套作 135
三、作物轮作与连作 139
第二节 作物播种与移栽 140
一、作物的播种 140
二、播后管理与移栽 141
第三节 施肥 143
一、作物的营养特性 143
二、合理施肥的依据及基本方法 145
三、施肥技术 147
第四节 灌排 149
一、作物的需水特性 149
二、作物的灌排制度 150
三、作物灌排技术 154
第五节 作物化学调控技术 158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与作用 158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原则与方法 163
三、作物化学控制技术的发展策略和三种应用模式 165
第六节 防治病虫草害 166
一、病害防治 166
二、虫害防治 170
三、草害防治 172
思考题 174
第六章 作物精确栽培 175
第一节 作物精确栽培的内涵与特征 175
一、精确栽培的形成 175
二、精确栽培的内涵 175
三、精确栽培的特征 175
第二节 作物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176
一、数据库技术 176
二、空间信息管理技术 178
三、遥感监测技术 179
四、系统模拟技术 181
五、管理决策技术 183
六、信息服务技术 185
第三节 作物精确栽培的应用实例 185
一、作物栽培方案的精确化设计 185
二、作物生长指标的动态化监测 189
三、作物实时苗情的数字化调控 192
四、作物产量品质的数字化预测 195
思考题 198
第七章 作物设施栽培 200
第一节 概述 200
一、作物设施栽培的概念 200
二、作物设施栽培的现状 200
三、作物设施栽培的发展趋势 201
第二节 作物设施栽培类型与结构 201
一、地膜覆盖栽培 201
二、塑料拱棚栽培 202
三、温室栽培 205
第三节 设施栽培的环境特性及调控 207
一、光照环境及其调控 208
二、温度环境及其调控 209
三、湿度环境及其调控 210
四、气体环境及其调控 211
五、土壤环境及其调控 211
六、设施栽培的环境综合管理 212
第四节 无土栽培技术 213
一、无土栽培的概念 213
二、无土栽培方法 213
三、无土栽培的营养液组成与管理 214
第五节 设施栽培在农作物生产上的应用 216
一、大棚鲜食玉米设施栽培技术 216
二、马铃薯反季节大棚栽培技术 217
三、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217
思考题 218
第八章 作物生长诊断 219
第一节 概述 219
一、作物诊断与作物生长诊断的含义 219
二、作物生长诊断的功能与意义 219
三、作物生长诊断的原则 220
四、作物生长诊断分类 220
五、诊断指标临界值 221
第二节 不同生育阶段和目的的作物生长诊断 222
一、不同生育阶段的生长诊断 222
二、不同目的的作物诊断 223
第三节 作物生长诊断技术 227
一、比色卡和叶绿素测定仪诊断技术 227
二、作物综合诊断推荐施肥技术 229
三、作物光谱遥感诊断技术 231
四、作物诊断技术的新发展 233
思考题 233
第九章 水稻 234
第一节 概述 234
一、发展水稻生产的意义 234
二、水稻生产概况 234
三、稻的起源与分类 236
四、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 238
第二节 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239
一、水稻的生育过程 239
二、水稻的器官建成 240
三、水稻的光温反应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242
四、水稻的产量及产量形成 243
五、水稻群体质量指标及其调控 245
第三节 水稻栽培的基本技术 247
一、育秧 247
二、稻田耕整与移栽 251
三、水稻营养与施肥 252
四、稻田的水分管理 253
五、水稻的收割与贮藏 255
六、水稻大田生长发育诊断 255
第四节 水稻的其他栽培技术 255
一、水稻抛秧栽培 255
二、水稻机插栽培 257
三、水稻直播栽培 258
四、再生稻栽培 259
五、水稻旱种栽培 261
六、发展中的栽培技术 262
思考题 263
第十章 小麦 264
第一节 概述 264
一、小麦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64
二、世界和我国小麦生产概况 264
三、我国小麦科研概况与发展前景 265
第二节 小麦的生物学特性 265
一、生长发育规律 265
二、产量形成 271
三、小麦的品质 272
第三节 小麦的栽培技术 275
一、整地技术 275
二、播种技术 276
三、施肥技术 277
四、灌排技术 277
五、田间管理技术 278
六、收获与贮藏 279
第四节 小麦专项栽培技术 279
一、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279
二、稻茬麦少免耕栽培技术 280
三、南方旱茬麦高产栽培技术 281
四、北方旱地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81
五、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282
思考题 282
第十一章 玉米 284
第一节 概述 284
一、发展玉米生产的意义 284
二、玉米的分类 285
三、玉米生产概况 286
第二节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287
一、玉米的生育进程 287
二、玉米器官形态特征与建成 288
三、玉米器官的同伸关系 293
四、玉米生长发育与生态条件 295
五、玉米的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 296
第三节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 298
一、玉米矿质营养与合理施肥 298
二、玉米水分生理与水分管理 299
三、合理密植 301
四、整地技术 302
五、种子准备与播种技术 303
六、田间管理 305
七、优质专用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306
思考题 307
第十二章 大豆 308
第一节 概述 308
一、大豆生产的重要性 308
二、中国和世界大豆生产概况 308
三、中国大豆栽培区划 309
第二节 大豆生物学特性 310
一、大豆的形态特征 310
二、大豆生长发育的特点 311
三、大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13
四、大豆产量形成特点 314
五、大豆营养品质形成特点 314
第三节 大豆栽培技术 315
一、大豆栽培的基本技术要求 315
二、北方春大豆栽培技术与模式 316
三、黄淮海夏大豆栽培技术 316
四、南方多作大豆栽培技术及间套作模式 317
五、鲜食大豆栽培技术 319
思考题 320
第十三章 棉花 321
第一节 概述 321
一、棉花生产的重要性 321
二、世界棉花生产概况 321
三、我国棉花生产概况和棉区划分 322
四、棉花的栽培种和品种 323
第二节 棉花生物学特性 324
一、棉花形态特征 324
二、棉花的生育期与生长发育特性 329
三、棉花蕾铃脱落与控制措施 331
四、棉花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32
五、棉花产量与品质性状 333
第三节 棉花栽培技术 335
一、棉花的基本栽培技术 335
二、移栽棉栽培技术 339
三、地膜棉栽培技术 343
四、棉花机械化栽培技术 343
五、棉花超高产栽培案例 344
思考题 345
第十四章 油菜 346
第一节 概述 346
一、油菜生产的重要性 346
二、世界油菜生产概况 347
三、我国油菜生产概况和区域划分 347
四、油菜的三大类型和品种概况 348
第二节 油菜的生物学特性 350
一、油菜的形态特征 350
二、油菜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54
三、油菜的发育特性 358
四、油菜的产量形成和高产途径 360
五、油菜品质形成特点 367
六、油菜的营养与施肥 368
第三节 油菜不同栽培模式的栽培技术 369
一、冬油菜育苗移栽栽培模式 369
二、油菜“机播机收,适度管理”栽培模式研究 371
三、稻田谷林套播油菜栽培模式 371
四、北方冬油菜栽培模式 372
五、北方春油菜的栽培模式 372
六、典型高产丘块示例 373
思考题 374
第十五章 花生 375
第一节 花生概述 375
一、花生生产的意义 375
二、国内外花生生产概况 376
第二节 花生的生物学基础 377
一、花生栽培种的类型及品种选用 377
二、花生器官的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379
三、花生的生育时期及特点 383
四、花生的产量与品质形成 384
第三节 花生的栽培技术 385
一、春花生栽培技术 385
二、花生覆膜栽培技术 390
三、夏直播花生栽培技术要点 390
四、麦田套种花生栽培技术要点 390
五、花生高产栽培案例 391
思考题 391
第十六章 烟草 392
第一节 概述 392
一、烟草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92
二、烟草分布及生产概况 392
三、中国烟草生产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93
第二节 烟草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393
一、烟草的分类与烟型 393
二、烟草的形态和生长发育 394
三、烟草的生育时期 396
四、环境因子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397
第三节 烟草的产量与质量 398
一、烟叶产量 398
二、烟叶质量 398
三、烟草产量与质量的关系 401
第四节 烤烟优质适产生产技术 401
一、烟草育苗 401
二、烟草整地 404
三、烟草施肥 404
四、烟草移栽 405
五、烟草的大田管理 406
六、烟叶成熟与采收 408
七、绑烟与装烟 409
八、烤房建设 410
九、烟叶调制(烘烤) 413
十、烟叶调制后处理 415
第五节 主要晾晒烟栽培特点 415
第六节 烟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415
思考题 416
第十七章 甘蔗 417
第一节 概述 417
一、甘蔗生产的重要性 417
二、甘蔗生产概况 418
三、甘蔗的分布及我国蔗区 418
第二节 甘蔗的起源、分类和品种类型 419
一、甘蔗的起源与传播 419
二、甘蔗的分类 419
三、甘蔗的品种类型及良种 420
四、主要栽培品种 420
第三节 甘蔗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421
一、甘蔗的形态特征 421
二、甘蔗的生长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422
三、甘蔗的产量形成和蔗糖分积累 425
第四节 甘蔗的基本栽培技术 426
一、甘蔗的栽培制度 426
二、新植蔗栽培技术 426
三、宿根蔗栽培技术 432
四、甘蔗地膜覆盖栽培 435
五、旱地甘蔗高产高糖高效栽培实例 435
六、果蔗栽培技术 436
思考题 436
第十八章 其他谷类作物 437
第一节 大麦 437
一、大麦的经济价值和生产概况 437
二、大麦的特征特性及对环境的要求 437
三、大麦的栽培技术 440
第二节 高粱 442
一、经济价值和生产概况 442
二、高粱的特征特性及对环境的要求 442
三、栽培技术 445
第三节 燕麦 446
一、经济价值和生产概况 446
二、燕麦的特征特性及对环境的要求 446
三、燕麦栽培技术要点 449
第四节 荞麦 449
一、经济价值和生产概况 449
二、荞麦的特征特性及对环境的要求 450
三、栽培技术 451
思考题 452
第十九章 薯类作物 453
第一节 甘薯 453
一、概述 453
二、甘薯的形态特征 454
三、甘薯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455
四、甘薯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456
五、甘薯栽培技术 457
六、甘薯的收获与贮藏 460
第二节 马铃薯 461
一、概述 461
二、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462
三、马铃薯的栽培技术 465
思考题 467
第二十章 麻类作物(苎麻、红麻、黄麻、亚麻) 469
第一节 麻类作物概述 469
一、麻类作物种类及纤维特性 469
二、麻类作物分布及种植情况 469
三、麻类作物的用途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470
第二节 苎麻 470
一、苎麻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470
二、苎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471
三、苎麻栽培技术 472
第三节 黄/红麻 473
一、黄/红麻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473
二、黄/红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474
三、黄/红麻栽培技术 474
第四节 亚麻 474
一、亚麻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474
二、亚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475
三、亚麻栽培技术 475
思考题 476
第二十一章 其他油料作物 477
第一节 芝麻 477
一、概述 477
二、芝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478
三、芝麻的栽培技术 480
四、芝麻高产栽培案例 482
第二节 向日葵 483
一、概述 483
二、向日葵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484
三、向日葵的栽培技术 485
思考题 487
编后语 488
参考文献 489
- 《皂荚良种培育与高效栽培技术》范定臣,刘艳萍主编 2018
- 《饲养栽培图鉴》李志丹责任编辑;申文淑译;(日本)有泽重雄,月本佳代美 2019
- 《作物栽培学研究实验法》陈德华 2018
- 《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丛书 核桃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张美勇 2019
- 《卫星海洋学》(美)G.A.莫尔著;刘汾汾译 2018
- 《园林树木栽培学 第3版》黄成林编 2017
- 《图说榛子周年栽培关键技术》梁春莉,夏洪超主编 2019
- 《星载一体化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总体设计》金光,徐伟,曲宏松 2018
- 《现代商用卫星通信系统》北京米波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编著 2019
- 《对地观测卫星不确定任务规划》王建江 2020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高等数学试题与详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数学教学团队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徐影主编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