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现代哲学史纲要  上
中国现代哲学史纲要  上

中国现代哲学史纲要 上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振霞著
  • 出 版 社:北京:红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390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佛法在原子时代下一篇:周易共赏
《中国现代哲学史纲要 上》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绪论 4

第一节 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落后的状况急待改变 4

一、研究机构少,研究人员不固定 5

二、中国现代哲学史的论著和资料比较缺乏 6

三、研究的内容很有局限 7

第二节 中国现代哲学史内容丰富,领域广阔 8

一、对任何个人哲学思想的研究,都代替不了对整个中国现代哲学史的研究 8

二、中国现代哲学史上不同哲学思潮论战之多,斗争之激烈,是比较罕见的 10

第三节 中国现代哲学史的几个特点 14

一、中国现代哲学史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为主干的 15

二、中国现代哲学史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断论战和斗争中形成的 16

三、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斗争,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大多数是通过政治论战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17

四、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两种世界观的斗争,突出地表现在两种历史观上 18

五、推动中国现代哲学思想发展的人物,大多是哲学家兼革命家 19

六、中国现代哲学史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日益相结合的历史,也是毛泽东哲学思想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20

七、中国现代哲学思想是在吸取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1

第二章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25

第一节 论战的历史背景与简况 25

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热潮 25

二、对阵双方的代表人物——李大钊和胡适 28

三、论战的概况 32

第二节 论战中的几个哲学问题 34

一、关于世界的本质,以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35

二、关于认识论问题的争论 38

三、两种历史观的争论 48

第三节 历史的借鉴和启迪 55

一、注意历史地看问题 56

二、具体地分析具体问题 60

第四节 毛泽东在这次论战中的态度 61

一、一个中外有争议的问题 61

二、从两方面接受影响 62

三、毛泽东态度的急剧变化 65

第三章 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论战 68

第一节 论战的历史背景与简况 68

一、关于中国向何处去问题的一场大争论 68

二、反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张东荪、梁启超 68

三、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达、蔡和森 71

四、论战的简单经过 74

第二节 中国是否需要社会主义? 76

一、张东荪、梁启超否认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76

二、马克思主义者阐明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81

第三节 究竟有没有阶级和阶级斗争 91

一、张东荪、梁启超否认中国存在着阶级与阶级斗争 92

二、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阶级、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问题的论述 94

第四节 要不要无产阶级专政 96

一、张东荪等对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抵制与反对 96

二、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及歪曲中国现状的种种谬论的批驳 97

第五节 究竟谁是变革社会的主要力量? 99

一、张东荪等认为变革社会主要靠少数“绅商阶级” 99

二、马克思主义者阐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101

第六节 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论战中的局限性 104

一、对中国的国情不够熟悉,苏联模式影响很大 104

二、对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客观规律缺乏认识 105

三、还不十分懂得要对资产阶级作具体分析 106

四、对于反社会主义主张的哲学出发点缺少分析 107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110

第一节 论战的历史背景与简单经过 110

一、中国的“无政府共产派”的活动 110

二、马克思主义者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 114

第二节 社会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15

一、无政府主义者认为关键是分配,主张立即实行“按需分配” 116

二、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任何社会的建立都要依据“现社会的经济事实” 118

第三节 究竟要怎样的一种阶级斗争 124

一、“无政府共产派”主张个人进行暗杀等恐怖行动 124

二、马克思主义者所主张的阶级斗争 127

第四节 怎样看待强权(国家、政治、法律)? 135

一、强权的含义 135

二、无政府主义者提出“去除一切强权” 136

三、马克思主义者主张对“强权”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137

第五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意义 145

一、无政府主义者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公开诬蔑 145

二、马克思主义者对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阐明 148

第六节 这次斗争留给我们的教益 164

一、在不断克服旧的思想影响,克服片面性中前进 165

二、精力贯注于对革命具有实际意义的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 166

三、注意全面分析,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167

第七节 论战中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缺欠 169

一、对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原则区别不十分清楚 169

二、有时还流露出某些旧信仰的遗痕 172

三、没有针锋相对地批驳无政府共产派对辩证法的攻击 174

四、有时离开经济关系谈道德和法 175

第五章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 179

第一节 论战的历史背景与简单经过 179

一、论战双方的出台 179

二、玄学派和所谓“科学派”信仰的由来 182

三、三方的对垒 184

四、争论中心是人生观问题 188

第二节 人生观究竟是怎样形成与变化的? 191

一、玄学派认为人生观起由于“自由意志” 191

二、“科学派”以“感觉复合”论批判玄学派的“自由意志”论 199

三、马克思主义者对人生观形成与变化的看法 205

第三节 规律是不是客观的、普遍的? 217

一、玄学派否认“天下事皆有公例,皆为因果律所支配” 218

二、“科学派”认为规律是人们从分类中所求的“秩序” 227

三、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228

第四节 意志自由,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235

一、玄学派鼓吹个人意志的“绝对之自由” 236

二、“科学派”以另一种形式夸大个人主观意志的力量 240

三、马克思主义者对于自由意志、必然与自由关系问题的看法 241

第五节 解决人生观问题是以“秃头历史观”,还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253

一、讨论“科学可否解决人生观问题”的意义 254

二、必须依据唯物史观,而不是以“秃头历史观”解决人生观问题 257

第六章 无神论与有神论的论战 269

第一节 论战的历史背景与简单经过 269

一、以灵学为代表的迷信邪说的流传 269

二、战斗的无神论者对神学的挑战,以及反基督教运动 271

三、在论战中作出较大贡献的陈独秀、恽代英、肖楚女 273

第二节 灵学家与基督教神学家的宗教观念 275

一、灵学家所宣扬的灵魂不死观点 275

二、宗教神学的观念 281

第三节 陈独秀、恽代英、肖楚女对有神论的批判 288

一、一切神佛仙鬼都是“骗人的偶像” 288

二、宗教“是人类进化自然应有的产品” 292

三、宗教安慰“有许多流弊” 295

四、基督教是“帝国主义者的工具” 298

五、反基督教运动是“理性的自然产物” 302

六、“教会不乏好人” 303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与国家主义的论战 305

第一节 论战的历史背景与简单经过 305

一、国家主义是一种国际思潮 305

二、国家主义派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 307

三、共产党人以《中国青年》为主要阵地迎击国家主义的挑战 308

第二节 国家主义的哲学观点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非难 309

一、“物心并重”“斤量相称” 310

二、爱国心是人的“良能”与“天性” 312

三、“国家观念”即“国家犹应存在” 312

四、阶级斗争会“内启国民之分裂” 314

五、国家“不是任何阶级的一种专利品”,“他的来源是根于人类的社会本能” 315

六、共产主义学说是“空想”,是“武断”,“不合国情” 316

第三节 恽代英、肖楚女等对国家主义哲学观点的批判 318

一、物不是“观念的表现”,观念是物的“抽象反映” 318

二、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作用并不是“斤量相称”,而是很不相等的 320

三、掌握唯物史观是“革命成功的关键” 325

四、因怕“分裂”,而防止阶级斗争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 327

五、“国家起源于阶级的分化”,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330

六、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客观世界底唯物趋势” 333

七、革命不能只靠少数“士大夫”而要靠“民众起来” 335

第八章 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斗争 339

第一节 反对戴季陶主义斗争的历史背景与简单经过 339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后的形势与斗争 340

二、戴季陶主义的形成及其社会作用 341

三、有组织地反戴季陶主义的斗争 345

第二节 戴季陶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 348

一、“仁爱是人类的生性”,是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 348

二、“仁爱”思想是“精神的产物”,“是由格物致知的功夫来的” 350

三、“求生冲动”是历史的动力 352

四、唯物史观“打破”国民革命 353

五、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是“幼稚的马克思主义的空想病” 357

六、社会的进步,要靠少数人“伐罪救民”的活动 36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者对戴季陶主义哲学的批判 367

一、戴季陶主义哲学的根本点是唯心主义的道统说 367

二、唯物史观是“国民革命的必要工具” 370

三、革命是尖锐的阶级斗争,不是“慈善事业” 375

四、国民革命和无产阶级“独裁制”并不是对立的,而是革命的不同阶段 379

五、革命是群众的事业,而不是少数人“伐罪救民”的活动 383

第四节 戴季陶主义哲学的阶级实质 387

一、瞿秋白指出能为戴季陶主义提供社会基础的“只是买办阶级” 387

二、蒋介石对戴季陶十分信赖与推崇 3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