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检察  第21卷
中国检察  第21卷

中国检察 第21卷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智辉主编;王守安,向泽选,谢鹏程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0206627
  • 页数:51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选取了2011年检察理论研究课题中较有代表性的结题报告,在内容上紧紧围绕检察工作大局,着眼于检察理论研究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各个课题报告论点鲜明,论证充分,理论结合实际较强。本书在加强检察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理论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检察 第21卷》目录
标签:主编 检察

法律监督逻辑要务 1

一、法律监督逻辑概述 2

(一)法律监督逻辑的概念 2

(二)法律监督逻辑的研究对象 3

(三)法律监督逻辑的特征 3

二、职务犯罪侦查逻辑要务 5

(一)职务犯罪侦查逻辑的概念 5

(二)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的逻辑运用 6

(三)职务犯罪侦查假说 8

三、刑事诉讼监督逻辑要务 14

(一)刑事诉讼监督逻辑的概念 14

(二)立案监督工作中的逻辑 14

(三)侦查监督工作中的逻辑 18

(四)公诉工作中的逻辑 21

四、民事行政诉讼监督逻辑要务 29

(一)民事行政诉讼监督逻辑的概念 29

(二)民事行政诉讼监督中的逻辑 29

五、刑罚执行监督逻辑要务 37

(一)刑罚执行监督逻辑的概念 37

(二)刑罚执行监督中的逻辑 37

(三)监管活动监督中的逻辑 42

诉讼监督的范围和方式 45

一、诉讼监督的范围与方式概述 45

(一)诉讼监督的概念 45

(二)诉讼监督的运行特征 46

(三)诉讼监督范围概述 56

(四)诉讼监督方式概述 58

(五)刑事诉讼监督的特点与现状 63

二、侦查监督的范围与方式 65

(一)侦查监督的概念 66

(二)侦查监督的范围 67

(三)侦查监督的方式 71

(四)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中的方式问题 78

三、刑事审判监督的范围与方式研究 78

(一)刑事审判监督的内涵及其特征 78

(二)刑事审判监督的现状分析 80

(三)刑事审判监督的发展 82

四、刑罚执行监督的范围与方式 85

(一)刑罚执行监督范围与方式的现状 86

(二)刑罚执行监督范围与方式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90

(三)刑罚执行监督范围与方式的完善与适度拓展 95

(四)与刑罚执行监督相关联的监督工作 100

五、民事诉讼监督的范围和方式 103

(一)关于监督范围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完善建议 103

(二)监督方式的不足与完善 106

(三)完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路径 107

六、行政诉讼监督的范围和方式 108

(一)行政诉讼监督的特殊性 109

(二)行政诉讼监督的范围 113

(三)行政诉讼监督的方式 116

检察权配置问题研究——以检察权的法律定位和能动性为视角 121

一、检察权的法律定位是检察职权配置的前提 122

(一)我国检察权的法律定位及含义 122

(二)检察职权的配置取决于检察权的法律定位 125

二、能动性是检察权的应然属性 129

(一)检察权能动性的提出 129

(二)检察权能动性的理论依据 137

(三)检察权能动性的实践依据 139

三、检察权能动性配置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44

(一)检察权配置在能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144

(二)影响检察权能动性配置问题的原因 151

四、优化检察权的能动配置 162

(一)优化检察权能动配置的原则 162

(二)优化检察权能动配置的建议 168

民刑交叉案件管辖问题 179

一、民刑交叉案件的界定及表现形式 180

(一)民刑交叉的界定 180

(二)民刑交叉案件的表现形式 180

二、民刑交叉现象的产生原因 187

(一)民刑交叉现象产生的实体原因 187

(二)民刑交叉现象产生的程序原因 195

(三)民刑交叉现象产生的观念原因 198

三、民刑交叉案件的管辖冲突及处理 201

(一)对“先刑后民”原则的反思 204

(二)处理民刑交叉案件管辖应遵循的原则 206

(三)处理民刑交叉案件管辖问题的思路 207

渎职罪的证据标准 213

一、渎职罪的证据质量标准 214

(一)证据的客观性 214

(二)证据的相关性 217

(三)证据的合法性 218

二、渎职罪的证据数量标准 222

(一)渎职罪的证据种类标准 222

(二)渎职罪的证据数量标准 225

三、证据质量标准与证据数量标准的关系 243

电子证据检验鉴定的研究——基于检察院实证研究的视角 245

引言 245

一、研究回顾 246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48

(一)数据来源 248

(二)研究方法 249

三、研究结果 250

(一)检察实践中电子证据检验鉴定技术特征 250

(二)检察实践中电子证据检验鉴定的局限性 258

(三)检察实践中电子证据提取和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265

(四)检察实践中电子证据检验鉴定中的重点工作 266

四、结论与建议 270

(一)补充和增强网络取证技术手段 270

(二)采用最新的云计算架构实现电子证据的远程鉴定分析 270

(三)提高最新的密码破解技术 271

(四)建立和完善技术部门与职务犯罪侦查部门的协作机制 271

(五)加强人才培养整合资源,联合开展电子证据鉴定工作 271

公诉与非法证据排除 273

绪论 273

一、公诉环节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76

(一)我国检察机关作为非法证据排除主体的合理性 276

(二)公诉环节排除非法证据的必要性 278

(三)公诉环节排除非法证据的可行性 280

二、公诉环节发现并排除非法证据的方法与途径 283

(一)发现并排除非法证据的基本工作方法 284

(二)发现并排除非法证据的动态路径 287

三、公诉环节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工作机制 296

(一)非法证据审查发现机制 297

(二)非法证据调查证明机制 301

(三)排除非法证据控辩意见交流机制 304

(四)非法证据听证机制 310

(五)非法证据认定排除机制 314

(六)瑕疵证据转化机制 317

(七)非法证据排除异议沟通机制 320

监管场所人权保障与检察监督——刑罚执行监督过程中的问题与完善路径 321

一、刑罚执行监督的主体与机构设置剖析 322

(一)刑罚执行主体分散与监督主体的相对集中 322

(二)刑罚执行监督主体的机构设置 323

二、刑罚执行监督对象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325

(一)刑罚交付执行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325

(二)刑罚执行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326

(三)刑罚执行变更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328

三、刑罚执行监督方式滞后化与单一化的弥补 330

(一)事后监督方式的问题与完善 330

(二)纠正违法方式的问题与完善 330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机制研究 333

一、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机制概述 333

(一)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含义与特征 333

(二)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机制的内涵 335

(三)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必要性分析 336

二、我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历史演进与中外比较 338

(一)清末、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监外执行法律监督 338

(二)新中国成立至社区矫正试点前的监外执行监督 338

(三)域外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制度及中外比较 339

三、我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344

(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运行概况 344

(二)我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现行体系 346

(三)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问题分析 350

四、我国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353

(一)完善发现违法机制 353

(二)完善纠正违法机制 356

(三)完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保障机制 358

(四)建立社区矫正法律监督责任追究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 360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研究 361

一、引论 361

(一)预防腐败政策的出台 362

(二)检察机关的政策反应 363

(三)“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的界定 366

(四)研究的目的和规划 367

二、调研发现的问题 368

(一)预防职务犯罪的领导体制和组织形式 368

(二)各项预防业务的开展状况 370

(三)经费供给和人员配备 371

三、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 374

(一)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职能定位 374

(二)预防工作的特殊性及其制度环境 377

(三)经费保障制度和人员录用制度 379

(四)惩治腐败的力度 380

四、解决问题的方案 381

(一)确定预防工作的核心业务 382

(二)设计犯罪分析与预防调查的工作流程 385

(三)规划各级检察机关的预防业务分工 386

五、方案的可行性 387

(一)法律依据 388

(二)经费保障 389

(三)激励机制 390

六、延伸讨论 391

(一)预防腐败的社会政治环境 391

(二)对预防腐败政策的再思考 393

(三)预防腐败政策的进化 395

检察执法与案例指导问题实证研究 400

一、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必要性 401

(一)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是现行立法模式的必然结果 402

(二)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是司法实践精致化的现实需要 404

(三)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符合法律制度发展的一般趋势 405

(四)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有助于提升检察队伍的专业素质能力 407

(五)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有利于司法资源的有效整合运用 408

二、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可行性 409

(一)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政策基础——自上而下改革路径的优势 409

(二)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法理基础——检察权的复合性以及检察职能的多样性 410

(三)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实践基础 411

(四)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组织基础——检察一体化的组织原则 414

三、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有效性 415

(一)案例指导制度在自身效力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415

(二)案例指导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17

(三)增强案例指导制度有效性的方式和路径 420

检察管理研究——以现代管理学和检察业务管理为视角 431

一、检察管理的概念、分类、方法和意义 432

(一)检察管理的概念 432

(二)检察管理的分类 433

(三)常用的十三种检察管理方法 434

(四)检察管理的意义 445

二、三十多年来检察管理回顾 446

(一)1978—2007年检察管理的主要成就 446

(二)2008—2011年检察管理的创新发展 449

(三)检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453

三、检察管理的改革创新 464

(一)检察管理改革创新的价值 464

(二)推动检察管理改革创新的基本需求 464

(三)检察管理创新的基本要素 469

四、创新检察机关案件集约化管理理论 472

(一)关于案件集约化管理的定位 473

(二)案件集约化管理的理念与原则 475

(三)内部监督管理资源的整合 477

五、推进检察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480

(一)企业等领域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480

(二)构建检察机关的共同愿景 482

(三)优化检察机关的内设机构 485

(四)完善各类检察工作机制 487

(五)检察事业发展与检察人员发展有机结合 492

论检察政策 497

一、检察政策的概念和分类 498

(一)检察政策的概念和特点 498

(二)检察政策的分类 500

二、检察政策的地位和功能 504

(一)检察政策与党和国家的政策 504

(二)检察政策与法律 505

(三)检察政策的功能 506

(四)研究检察政策的方法和意义 508

三、检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509

(一)检察政策的制定 510

(二)检察政策的实施 5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