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访与记者的修养 1
戈公振置生死于度外 1
子冈不畏权贵采写“飞机洋狗事件” 1
不识宝的记者 2
他为什么没有如期到会 3
要找到共同语言 4
韩素音乐意同这样的记者交谈 5
为什么把有价值的消息漏掉了 5
一次冒牌科学的欺骗 6
写厕所也要有学问 7
罗开富的遗憾 8
在西藏采访闹出的笑话 9
慧眼从何而来 11
政策水平的作用 12
兼听解开了“重锤牵引”之疑 12
在重重障碍面前 14
冯森龄敢于讲真话 15
勇于为民伸张正义的记者 16
金凤的一次公开检讨 18
珍惜记者的声誉 19
她保持了党报的优良传统作风 19
退还“补充材料”——三十张“大团结” 21
会议桌下的臭脚味 21
二、掌握新闻线索 增强新闻敏感徐铸成的一次得意采访 23
“独家消息”到手记 25
田流在同市委书记一起散步中获得大新闻 26
空手而归的教训 27
餐桌上得到的新闻线索 28
唯独他捡到了这条新闻 29
他怎么会知道有美国要人在北京 30
从一个普通女工联想到整个中年一代 31
多想带来的收获 32
难能可贵的“新闻警觉” 33
一条获国际新闻奖的消息 34
“安稳觉”里发现的新闻 35
新闻记者是没有八小时工作制的 36
一句话引出的新闻 37
“牢骚话”里有文章 37
说者可无心,听者要有意 39
丰收声中听诉愁 40
张海迪是如何被发现的 41
耳朵放长听八方 42
一句话引出的一条独家新闻 44
抓会议以外的新闻 45
记者在萨达特遇枪击的时候 45
从老大娘自言自语中发现的新闻 46
捕捉新闻的雷达常开动 48
为什么开始认为没新闻 49
赵敏恒最先获得的“兵变”新闻 50
没有采访任务的一次成功采访 50
随时进入“情况” 51
时刻做有心人 52
信手拈来的“活”新闻 53
从笑声中听到的 54
从对比中发现的新闻 55
在演出被取消的背后 55
三、到现场去 到群众中去 57
范长江的西北采访 57
夏衍与《包身工》 58
一年行程数千里 58
“敢死记者” 59
郭超人登珠穆朗玛峰采访 60
沙里淘来的真金 61
鲜明的主题哪里来 62
从小孙子那里获得爷爷的感人形象 63
采访李月华“三下侍圩取秘方” 64
要学会“吃八方” 65
三次下到引水隧洞获得的真情 66
火柴脱销点燃的采访激情 67
同采访对象一起到现场考察 68
被批评者也是采访对象 69
“闲泡”得到的细节 71
小木棰做了“催化剂” 72
注意挖掘有特色的语言 74
亲走送邮路,体验艰苦情 75
深入“虎穴”,得到“虎子” 76
“沈崇事件”是怎样报道出来的 77
当我们掏粪以后 79
我和他一起守圈放牧 80
以劳补拙 81
夜半钟声的联想 81
“乔装”扮旅客,现场抓新闻 82
到村里去看后才发现的 84
开动两腿最重要 85
徐迟感谢天公作美 86
聊天采访获真情 88
孙世恺采访名人 89
结交朋友的“本钱” 90
努力寻找打开采访对象心扉的媒介 90
何慧娴的“聊天式”采访 91
从“马记者”到“马大哥” 92
从吃“闭门羹”到成为好朋友 94
和俘虏交朋友的收获 96
以送邮票为由去军营采访 97
记者的诚意打动了被采访者 98
“三心”换真心,采访得实情 99
采访黄植诚 101
波列伏依在空中采访 102
美国女记者装疯采访 104
侦破得来的材料 104
与海员同甘共苦七十天 105
水门事件的调查 106
四、实事求是 真实准确 107
范长江订正地理解说中的谬误 107
记者的诚意感动了李政道 108
真深入得到的真情况 109
一篇批评报道被取消了 111
任务之外的新闻 111
改变采访计划之后 112
发掘被采访对象的典型性 113
带框框采访的结果 114
从实际出发,放弃原来的框框 116
在都说“情况属实”面前 117
“我们的头脑太简单了不行” 118
不能听人说说就动笔 119
眼见也未可轻信 120
在假象面前 122
亲临现场观察,避免了一次新闻失实 123
从采访对象说错作者名字发现的破绽 124
为了弄清厨房和住房的差别 126
采访李月华事迹遇到的波折 126
看帐识破假模范 128
为了弄清养猪能手的猪在哪里 129
黄钢考证一个细节 130
谨防受“捉弄” 131
警惕“能说会道者” 132
偏激情绪造成稿件失实 133
巴金的一次失误 135
赫鲁晓夫“假死”的消息使他遭到开除 135
“按图索骥”结恶果 136
如此访问给采访对象带来的不幸 138
鲁光采写《中国姑娘》的一点失误 139
补充采访避免了一起新闻失实 140
不写“大概”新闻的人 141
“2003头猪”的来历 142
美记者报道《沂蒙颂》闹出的笑话 143
杜鲁门收回哀悼文告 143
合众社误报世界大战结束 144
开窗和教皇之死 144
波列伏依“漏馅”记 145
美记者派人来华核对我老妇打豹消息 146
五、灵活机动 不畏艰险 149
邵飘萍采写内幕新闻 149
随机应变的《申报》记者 150
为了抢到独家新闻 150
奥运会上的独家新闻 151
关肃霜被记者感动了 152
改变路线,多方调查 153
一次闪电式的采访 154
下班以后采写的新闻 155
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前功尽弃 156
坐失良机 157
一条从厨子那里得来的独家新闻 158
桌子底下权作采访阵地 159
《朝日新闻》记者采访华盛顿会议 160
钻储藏室抢先获得新闻 161
美记者莫林获普利策新闻奖的奥妙 162
耐性使他获得一条独家新闻 163
捕捉新闻不分时间场合 164
时效使他们赢得了胜利 164
踏青人未归,消息已播出 165
奥运会上抢发“第一块金牌”新闻 166
争分夺秒 167
时效使《纽约时报》赚了大钱 167
抢发总统被暗杀新闻获普利策奖 168
里根遇刺的新闻争夺战 169
邵飘萍采访段祺瑞 170
冯英子探险采访 170
陆诒自愿去战火中采访 171
不畏艰险,冲出重围 172
金凤采访民兵英雄吴兴春 173
阎吾的一次特殊采访 174
枪林弹雨中采访 175
几经曲折访曹禺 177
不厌其烦地进行采访 178
记者的拚搏精神 179
一天时间获得一个生动可用的例子 180
采访对象说:“我算服了” 181
“越是这种地方,越有宝藏” 182
门卫为记者的工作精神感动了 183
不怕冷遇的“场外记者” 184
美记者历险采访记 184
他在海上苦熬了六天六夜 185
六、采访前的准备 187
一条“独家新闻”的成因 187
寻找一切可能进行准备 188
二小时与四小时 189
看了二尺厚的材料 191
采访前就下功夫思索 192
竺可桢的温度计 193
事先看了徐迟的照片 195
从采集资料开始 195
他用了五分之四的时间打“外围战” 197
班禅额尔德尼问记者:“能讲藏语吗?” 198
寻找“共同点” 199
要重视知识准备 199
采访周晓兰父母的提纲 200
若要写得快,事先做准备 201
“尴尬”是怎样造成的 202
曹禺谈美记者对他的采访 203
如何“开局”的设计 204
两次采访工程师 205
僵局在不慌不忙中被打开了 205
艾泼斯坦去西藏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206
“无知”使他遭到采访对象的拒绝 207
一次遗漏精彩情节的教训 208
斯诺采访“红色中国”的大概纲要 209
早有准备的结果 210
美记者采访霍梅尼 211
成功的访问来自事先的认真准备 211
七、访问的艺术 213
李庄的谈家常式访问法 213
安岗这样提问 214
戴邦隐去记者身份采访 215
田流采访“不肯谈自己”的任国栋 216
纪希晨让采访对象开口的诀窍 217
金凤采访刘伯承将军的奥妙 218
鲁光巧设话题访女排姑娘 218
郭梅尼从各个侧面采访张广厚 220
他们拨动了采访对象的心弦 221
巧妙的“初问”使他获得了成功 222
追问法 223
诱发式提问法 224
激发式发问法 225
激将法 225
黄钢的情景“复原”法 227
“回忆激励复原法” 227
“包抄迂回法” 228
“归纳回忆法” 229
“类比联想回忆法” 230
“情绪回忆法” 231
不挖掘出个性不罢休 232
按图索“话” 235
细节就是这样挖出来的 235
一个特殊的细节 236
决心挖掘出属于他自己的语言 237
不能忽视具体环境的采访 238
访问地点选在艾黎的书房里 239
用“优选法”、“统筹法”安排采访时间 241
失败得到的收获 242
撒开腿跑外围 243
创造气氛,让采访对象“放松” 245
碰到会干不会说的采访对象之后 247
范熊熊之死的“谜”是怎样被揭开的 249
问题要提得简练 251
要善于凝练问题 251
不要忘了采访观点 252
他心灵的闸门终于敞开了 253
当对方“婉言谢绝”采访时 254
他的提问遭到了冷遇 255
一位记者的“套话提问” 256
如此挖掘“内心独白” 257
斯诺的反激法、错问法 258
美记者罗德里克这样访问邓小平 259
泰国一副总编访问越南战俘 260
意大利记者的巧妙提问 261
法拉奇从生日谈起 262
法拉奇五次提出相同问题 263
法拉奇对“反常合道”的妙用 264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66
化抽象为具体 267
斯诺的“因人而问” 268
八、现场观察 270
顾执中发出隐语电报 270
别人提供的材料要尽量少用 271
金凤采访劫后大陈岛 272
传闻是怎样变成事实的 273
淮海战场蒋军复没之采访 274
在战斗的第一线观察感受到的 275
这些材料是访问不到的 276
不到现场是感受不到的 277
纪念堂的灯和柱是多少 278
目睹比耳闻显得更加重要 279
通过观察帮助我沟通了思路 280
用眼睛去捕捉现场材料 281
他边看边听终于使采访获得成功 282
微服私访性观察 283
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异常现象 284
在记者不能进行任何访问时 285
柏生采访高士其 287
冒着危险观察到的生动细节 288
进行“全感采访” 289
一个细节的获得 290
善于运用眼睛的人 291
跟踪观察 292
深入现场观察使报道立于不败之地 294
观察使他抓住了“题外”的“线头” 294
生动的细节靠观察得来 295
《象我一样黑》成功的奥妙 296
他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 297
这篇报道是怎样失实的 298
九、采访心理 299
一次特殊的采访 299
感情交流使他获得了成功 301
尊重采访对象的习惯 302
深入“情绪扩散网” 303
同情和鼓励使他消除了顾虑 305
采访中的思想工作 306
注意人的心理活动 307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308
采访不应是单方面的“赠予” 310
共同劳动拆除了隔阂 311
他为什么拒绝记者采访 312
鲁光怎样采写《强将手下》 313
症结出在自己的心理上 314
信心和勇气的胜利 315
十、积累资料 318
资料给他带来的灵感 318
八年积累,始成一篇 319
积累好比是储存在头脑里的火石 320
资料——记者的教科书 321
动笔之前的辛劳 322
不能有用则听,无用则废 323
养成勤动脑手的习惯 324
当时用不上也要积累下来 325
唠家常和积累素材 326
徐铸成作采访笔记的诀窍 327
郭超人的笔记本 328
他怎样做肖像记录 329
千日积累,用于一时 330
- 《女丹仙道:道教女子内丹养生修炼秘籍 下》董沛文著 2012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考研英语命题人终极预测8套卷 英语一》朱伟主编 2019
- 《行测资料分析》李永新主编 2019
- 《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许石林著 2019
- 《新闻走向科学》吴勤如著 1992
- 《财经新闻翻译实践教程》胡婉,黄剑,王旭泉主编 2019
- 《新闻心理学概论 第6版》刘京林 2019
- 《中国家谱资料选编 图录卷》上海图书馆编 2013
- 《人的全景 弹簧人、思维体操与进步》(中国)池宇峰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