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谁来拯救人类  献给所有关注社会与人生的朋友
谁来拯救人类  献给所有关注社会与人生的朋友

谁来拯救人类 献给所有关注社会与人生的朋友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傅荆原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
  • 页数:300 页
图书介绍:
《谁来拯救人类 献给所有关注社会与人生的朋友》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人类面临深重灾难 3

第一节 从诺查丹玛斯预言谈起 3

一、令人惊恐的大预言 3

二、诺查丹玛斯及其预言的准确性 4

三、究竟会有什么样的灾难 5

第二节 环境污染 6

一、天幕捅了窟窿——臭氧层空洞 6

二、气盖愈益沉重——温室效应 8

三、雨雾带着酸味——酸雨、酸雾 9

四、天空烟雾迷蒙——飘尘、有害气体和光化学烟雾 11

五、江河饱含浊液——河流污染 13

六、大海失去雍容——海洋污染 14

七、土壤渗进毒素——土壤污染 16

八、瓜果染上疽痈——食物污染 17

九、射线无所不在——放射性污染 19

十、噪音震耳欲聋——噪声污染 21

第三节 资源锐减 22

一、树木发出呼喊——森林滥耗 22

二、大地露出脊梁——水土流失与土地沙化 25

三、四处能源紧缺——能源危机 27

四、八方呈现水荒——水资源紧张 30

五、饿殍数以百万——粮食匮乏 31

六、物种纷纷消亡——物种锐减 34

第四节 人口激增 38

一、世界人口概况 38

二、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及其原因 39

三、人口激增是诸患之母 42

第五节 社会动荡 43

一、罪犯与警察同步增长 43

二、堕落与文明齐头并进 46

三、空虚与繁华形影相随 49

第六节 现实努力难挽狂澜 56

一、在环境与资源方面所作的努力 56

二、现实努力的效果不尽人意 60

三、人口增长势头不减 63

四、社会动荡有增无已 66

第二章 谁来拯救人类 71

第一节 救星是谁 希望何在 71

一、人啊,你的救星正是你自己 71

二、新的希望有赖于记取旧的教训 73

三、希望在于一种完美的思想体系 76

四、完美思想体系应具备十项条件:高尚、兼容、广益、无害、顺应自然、符合人性、绝对非暴力、速效而持久、明白畅达、易于实践 78

第二节 无烦恼主义—泛人类主义 78

一、无烦恼主义的人生观:尽心尽力,不贪不求,无疚无愧,自在自得 83

二、无烦恼主义的宇宙观: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 93

三、无烦恼主义的处世观:利他便是利己;利己唯须利他 103

四、无烦恼主义的爱情观:唯纯真之爱才美好;凡纯真之爱皆美好 106

五、无烦恼境界的六大特色:严肃而不刻板,坚劲而不愚顽,俭朴而不拘泥,无我而不自弃,清高而不孤傲,超然而不出世 118

六、无烦恼主义与身心健康:烦恼乃健康第一大敌;养心为养身根本要义 123

七、无烦恼主与泛人类主义 128

八、从无烦恼主义看社会 131

1、关于理想 131

2、关于个性 133

3、关于体育竞技 135

4、关于经济活动 137

5、关于轿车与别墅 140

九、从泛人类主义看世界 141

1、关于核武器 141

2、关于常规军备 144

3、关于民族关系 146

4、关于国际贸易 147

第三章 无烦恼主义与各种思想学说的比较 150

第一节 无烦恼主义与古代思想的比较 150

一、关于“仁义”思想 150

二、关于“无为”思想 155

第二节 无烦恼主义与近现代思想的比较 167

一、关于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 167

二、关于“超人”学说 174

三、关于人本主义 185

四、关于共产主义 191

第三节 无烦恼主义与宗教思想的比较 204

一、关于基督教 204

二、关于伊斯兰教 208

三、关于佛教 211

第四章 人类理想社会的召唤 224

第一节 论“世界新秩序” 224

一、和平大势不可逆转 225

二、协商对话蔚然成风 230

三、广泛合作互利互惠 231

四、世界新秩序的集中体现——联合国时代 234

五、世界新秩序与泛人类主义 237

第二节 论“人类自救大同盟” 241

一、人类自救大同盟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 241

二、人类自救大同盟的组织特点:非党非派,自由自在;有容乃大,无私则广;花开遍地,同芳同艳;自觉自省,无敌无畏 243

三、人类自救大同盟的活动方式及活动内容:示范,宣传,说服,教育 249

第三节 人类理想社会的召唤 269

后记 278

《无有论》目录 280

提要 280

一、“有”与“无”的本质 281

二、“无”与“有”相反相成,不可偏执 285

三、“无有”理论的重大意义 289

1、“无有”理论与哲学 289

2、“无有”理论与科学 290

3、“无有”理论与特异现象 293

4、“无有”理论与社会 29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