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冶金工业部地球物理探矿公司编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521 页
图书介绍: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目录

第一章组队及设计 1

第一节组队 1

第二节设计阶段工作方法及要求 1

一、工作程序 1

二、收集前人资料及综合研究之方法和要求 1

第三节航空资料的初步解译 2

一、航空照片的初步解译及其方法要点 2

二、航空物探资料的初步解译 6

第四节野外踏勘 6

一、踏勘的具体任务和工作内容 7

二、路线踏勘的组织和方法 7

第五节附图的编制方法及设计书提纲 8

一、附图的编制 8

二、设计书提纲 9

第二章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一般方法 11

第一节地层剖面的研究 11

一、地层剖面研究的目的 11

二、剖面选择和布置原则 11

三、剖面测制的要求和有关精度 11

四、剖面记录(包括记录本)的格式 14

五、实测剖面图的编绘 16

第二节观测线、点的布置及编录 17

一、地质填图中观测线、点的布置 17

二、路线观测及编录 19

三、工作手图、航片表示的内容及方法 22

第三节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23

一、地层的划分 23

二、地层对比的一般方法 24

第四节填图单位的制定和地质图的精度要求 26

第五节地质界线标绘和产状的测定 26

一、地质界线的标绘 26

二、产状要素的测定方法 32

第三章沉积岩地区的主要工作方法及要求 33

一、对沉积岩系野外观察记录的主要内容 33

二、沉积岩颜色的观察和描述方法 33

三、沉积岩层理观察方法 34

四、层面构造的观察方法 34

五、生物化石的观察和描述 37

六、对结核的观察 38

七、对沉积岩层顶面和底面的确定 38

八、各种沉积岩具体露头的描述 39

九、沉积岩层的接触关系的观察和描述 57

十、对地层正常和倒转产状的确定 57

十一、对沉积岩韵律和旋律的观察和分析 57

十二、标志层的划分 59

十三、相变资料的搜集 59

十四、柱状对比图格式 60

十五、沉积相的划分及岩相古地理图编制 60

第四章侵入岩地区的主要工作方法及要求 72

一、侵入岩研究的内容 72

二、对侵入岩露头观察和描述的内容 72

三、侵入岩体剖面的测制 73

四、对侵入岩体的填图路线的布置 75

五、对岩相带的研究 75

六、对侵入岩进行野外和室内的岩石学的研究 78

七、岩石的命名原则和统一分类 79

八、侵入体接触关系的研究 79

九、岩体原生构造的研究 82

十、侵入体与构造关系的研究 83

十一、对脉岩的研究 83

十二、侵入体时代和侵入顺序的确定 84

十三、侵入岩与矿产关系的研究 84

十四、分异和同化混染现象的辨认方法 85

十五、侵入岩体形成深度的确定 86

十六、侵入岩体剥蚀程度的确定 86

十七、侵入岩体形成温度的研究 87

十八、对岩浆是否同源的确定 87

第五章火山岩地区的主要工作方法及要求 88

一、对火山岩的研究内容及要求 88

二、火山岩岩石的研究 88

三、火山岩地层的研究 96

四、火山作用的研究 104

五、火山成矿作用的研究 115

六、火山岩区的双重制图方法 119

第六章变质岩和混合岩地区的主要工作方法及要求 127

一、变质岩研究的内容 127

二、变质岩岩石的观察研究 127

三、变质岩系的观察研究 132

四、对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的研究 137

五、混合岩野外工作观察的内容和工作方法 149

六、变质岩的原岩性质的恢复与观察 153

七、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与矿产的研究 160

第七章地质构造的观察和研究 162

一、地质构造的研究内容及要求 162

二、岩层原生构造的观察和研究 162

三、确定不整合的标志 163

四、褶皱(褶曲)构造的观察和研究 164

五、断裂(断层)构造的观察和研究 164

六、断裂构造岩的观察和研究 177

七、节理(裂隙)的研究 177

八、劈理、片理的观察和研究 180

九、查明构造形迹的序次 183

十、观察分析主干构造的交接复合关系 187

十一、研究构造体系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88

十二、几种构造体系的分析 190

第八章第四纪地层划分的研究 194

一、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类型确定的主要依据 194

二、第四纪地层相对时代确定的主要依据 194

三、福建省第四纪地层的初步划分 194

四、第四纪地层表(试拟)格式 197

第九章矿物、岩石化学计算及应用 199

第一节矿物化学式计算 199

一、简单的原子及分子比值法 199

二、氧原子计算法 201

三、根据给定阳离子计算矿物化学式 206

四、根据单位晶胞内原子系数计算矿物化学式 209

五、关于“纯矿物”化学式计算法 211

第二节岩石化学计算及应用 213

一、查瓦里茨基的计算法及应用 214

二、尼格里“数”法 220

三、T.巴尔特“氧”法 224

四、巴尔特——尼格里标准分子法 227

五、C.I.P.W标准分子计算法 237

六、岩石化学指数 252

七、判别花岗岩成因的Ca—Na—K三角图 262

八、利用化学成份简项确定火山岩名称、酸度、碱度、系列、组合图解法 264

九、利用简项分析计算斜长石成份 268

十、三氏计算法 269

第十章矿产调查工作 284

第一节矿产调查的基本原则 284

一、矿产调查工作的目的 284

二、矿产调查工作的布署 284

三、矿床(点)的调查研究 284

四、矿(化)点和各类物化探异常的检查要求 284

五、物化探工作的要求 285

六、发动群众报矿 285

第二节矿产调查的方法和要求 286

一、矿产调查的精度和要求 286

二、矿产调查的具体工作方法和要求 287

第三节地球化学探矿 303

一、区域化探的目的、任务及其方法的选择 303

二、化探工作的准备 304

三、分散流测量(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 305

四、地球化学土壤测量 306

五、地球化学岩石测量 307

六、水化学找矿 307

七、采样记录及样品初步加工 308

八、工作质量检查及评定 308

九、原始资料的整理 309

十、区域化探的数据的处理与解释推断 309

十一、数据的推断解释与异常分级 317

十二、异常检查与验证 318

十三、区域化探图件 320

第四节重砂测量 320

一、重砂测量的应用范围和目的任务 321

二、重砂测量的工作程序 321

三、河流重砂取样 322

四、阶地取样 325

五、滨岸重砂取样 325

六、残坡积层重砂测量 326

七、人工重砂测量 326

八、重砂样品的淘洗与编录 327

九、野外重砂矿物的鉴定 331

十、资料整理 331

十一、重砂测量成果图的编制 333

十二、重砂异常的圈定及分级 334

十三、重砂测量成果的解释和推断 335

十四、重砂异常的检查与验证 337

第十一章探矿工程与地质编录 340

第一节探矿工程的种类与布置 340

一、探矿工程的种类 340

二、探矿工程的布置 340

第二节地质编录 344

一、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 344

二、探矿工程地质编录 345

三、原始地质编录 355

四、综合编录 356

第十二章放射性测量工作 358

第一节放射性伽玛测量的仪器 358

一、辐射仪的使用和维护 358

二、辐射仪性能测定 359

三、辐射仪的校正 361

四、辐射仪自然底数测定 363

五、FD— 71型辐射仪的“三性”检查 364

六、辐射仪灵敏度检查 366

第二节资料搜集及设计编写 366

一、资料搜集工作 366

二、设计的编写 368

第三节野外工作方法 369

一、路线放射性γ测量 370

二、配合物化探的放射性γ测量 379

三、剖面放射性γ测量 371

四、矿(化)点及各类异常的放射性γ检查 371

五、山地工程及γ异常的采样 372

六、重砂、标本放射性γ检查 372

第四节放射性异常标准 372

一、放射性γ异常标准 373

二、射气异常标准 373

三、放射性水化学异常标准 374

四、放射性异常性质的确定 374

五、铀矿床工业指标 374

第五节放射性γ异常检查工作 374

一、对前人异常标点工作 375

二、异常踏勘检查工作 376

三、异常检查评价工作 376

第六节资料整理 380

一、野外工作当天资料整理的要求 380

二、阶段性资料整理的要求 380

三、野外验收阶段资料整理的要求 381

四、最终验收阶段资料整理的要求 384

第七节相对伽玛等值图编制、210 Po测量及其它 387

一、相对γ等值图编制方法 387

二、210 Po测量方法 388

三、FD—72型能量阈和FD—118 G2型射气仪“坪”区的调整 390

四、放射性平衡问题 390

第十三章采样工作 392

第一节标本采样要求 392

一、标本的种类 392

二、标本的管理 392

第二节化学分析采样 393

一、一般方法与要求 393

二、化学分析结果的内外部检查 396

三、化验分析结果的误差计算方法 396

第三节光、薄片采样 397

一、总的要求 397

二、各类岩石薄片采样的要求 398

三、定向薄片标本的采集 398

四、光片标本采集 400

五、送样鉴定 400

第四节石棉、云母的采样 400

一、石棉采样 400

二、云母采样 401

第五节体重、湿度样采样与测定 402

一、小体重样采集与测定 402

二、湿度样采集与测定 403

第六节孢粉分析采样方法 404

一、孢粉分析的目的 404

二、各种岩石中孢粉含量的情况 404

三、采样的间距 404

四、采样的重量 405

五、采样注意事项 406

第七节化石采集的方法 407

一、原则和要求 407

二、采样方法 408

三、化石编录及包装 408

第八节X射线衍射分析、热分析、电子探针采样及应用 409

一、X射线衍射分析采样及应用 409

二、热分析采样及应用 411

三、电子探针 412

第九节矿物包裹体的采样要求及其应用 413

一、包裹体的含义、分类 413

二、包裹体测试方法 414

三、采集样品和光薄片制备的要求 416

四、包裹体研究在地质上的应用 417

第十节同位素年龄测定采样要求 420

一、钾——氢法 420

二、铀、钍——铅法(以下简称铅法) 422

三、铷——锶法 423

四、测定同位素年龄样的编录 424

五、钐(Sm )——钕(Nd)法及裂变径迹法 425

第十四章稳定同位素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427

第一节硫同位素 427

一、硫同位素组成及其分馏作用 427

二、硫同位素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 428

第二节碳同位素 432

一、碳同位素的组成 432

二、碳同位素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 434

第三节氧同位素和氢同位素 435

一、氧同位素 435

二、氢同位素 436

三、氧同位素和氢同位素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 437

第四节铅同位素 440

一、铅同位素的组成 440

二、矿石中的铅同位素 441

三、铅同位素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 442

第五节锶同位素 447

一、锶同位素的组成 447

二、锶同位素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 449

第六节稳定同位素采样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452

一、采、送样注意事项 452

二、采、送样要求 452

第十五章室内整理 456

一、在野外工作期间要求作的原始图件 456

二、经常性整理工作 456

三、地质月季报的编写 459

四、年度资料整理工作 459

五、野外验收前的资料整理 461

六、最终室内整理 462

第十六章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的编写 464

第一节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编写的总要求 464

第二节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上册)的编写要求 464

第三节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下册)的编写要求 469

第十七章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图件的编制 472

一、实际材料图 472

二、地质图 473

三、矿产图 475

四、构造体系图(1:5万) 476

五、地质构造图(1:5万) 476

六、成矿规律图及成矿预测图 477

第十八章检查与验收 491

第一节质量检查 491

一、检查内容 491

二、检查要求 491

第二节验收 492

一、野外验收 492

二、最终验收 494

附录1有关地球的一些常数 497

附录2地质年表 498

附录3中国岩浆岩及其主要岩种的平均化学成份表 500

附录4构造运动一览表 505

附录5山岳分类表 506

附录6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507

附录7筛网的规格 508

附录8含量与浓度的换算 509

附录9压力与温度换算表 510

附录10中外度量衡表 511

附录11地球内部分层结构 518

附录12电磁波谱图 51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