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土壤学  卷上
土壤学  卷上

土壤学 卷上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和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35
  • ISBN:
  • 页数:334 页
图书介绍:
《土壤学 卷上》目录
标签:土壤学 土壤

目录 1

第一章 生成土壤之矿物及岩石 1

第一节 生成土壤之矿物 1

矿物概论 1

普通矿物之性质 颜色 光泽 条痕 硬度 黏着性解理 裂线 结晶状 比重普通矿物各论 6

氧化矽及矽酸盐 次生矽酸盐 铁矿 钙矿物 硷金属矿物普通矿物表 13

第二节 生成土壤之岩石 15

岩石各论 16

火成岩 水成岩 变态岩 岩石之鉴定 生成原因结构化学成分 结晶状 矿物成分 矿物之结合 构造普通岩石表 31

第二章 岩石之风化与土壤之生成 35

第三节 崩解与分解 35

风化动力之分类 35

崩解 37

水 浪 风 冰 冷与热 冻与融 动物 植物 41

分解 41

氧化 酸化 退氧化 水化 溶化 动物 植物 41

风化合论 41

岩石之位置 岩石之结构 岩石之种类 47

第四节 土壤之生成 47

土壤之定义 48

客尔施溥伦盖尔之定义法劳之定义 贝龙特之定义道古切页夫之定义 土壤教科书中之定义 爱谋尔生之定义达明之定义 莫布特之定义 美国土壤调查会土壤名词规定委员会之定义土壤中风化作用 53

土壤之风化程度 56

天然植物社会对于土壤风化之关系 58

土壤之年龄 60

第五节 土壤体 61

第三章 土壤形态 61

土壤色 64

土壤构造 66

团粒构造 土粒构造 70

土壤构造 70

土壤之结集体 71

动物之穿孔及植物根之遗孔 72

第六节 土壤剖面 73

土壤剖面各层之界限 79

表土 下表土 下土 81

土壤剖面之自然层别 81

平际之标记法 83

平际 83

A平际 B平际 C平际 洗出平际洗入平际 花纹 83

土壤剖面之分类 87

第四章 土壤分类 89

第七节 地质的土壤分类 89

定积土 91

原积土 92

花冈岩与片麻岩土壤 闪长岩与玄武岩土壤 火山泥及火山灰土壤 石灰岩及大理石土壤 沙岩与石英岩土壤页岩与板岩土壤 片岩土壤 原积土概论聚植土 96

运积土 98

重积土 98

冲积土 98

冲积堆积之种类 100

湖积土 103

河床堆积 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土壤之特性 冲积土壤论概海积土 103

洪积土 104

洪积土之特性 105

风积土 105

沙丘 黄土 黄土之成分 黄土之成因 112

砖土 112

第八节 气候的土壤分类 113

寒带土壤 116

潮湿环境 116

砌花土壤 丘形湿土 霜碎土 山巅草原土壤 山巅泥炭土壤干旱环境 117

温带土壤 117

潮湿环境 117

砖红土 砖红土性土壤 126

半干旱环境 126

灰土 铁质灰土 腐植灰土 沼泽灰土 灰土化作用 灰土化土壤 林地退色土壤 齐奴生 棕色土或棕色林地土干旱环境 130

潮湿环境 135

热带土壤 135

栗色土壤 沙漠土壤 盐质土壤 红土 135

格林客之分类 137

第九节 粒构的土壤分类 140

粗沙土 沙土 细沙土 极细沙土 沙性壤土 细沙壤土 沙性黏土 壤土 细沙壤土 黏性壤土 泥沙黏性壤土 黏土鲍蒙与塞星之分类 145

沙土 沙性壤土 壤土 泥沙壤土 黏性壤土 黏土砾性或石性土壤郝博金之分类法 146

第十节 美国农部土壤局之土壤分类法 148

土壤区 土壤部 土壤省 土壤组 土壤系 土壤级土壤标样第五章 土壤之成分 153

岩石风化生成物 154

第十一节 无机物 154

水分 气类 石块 土粒 155

土壤之机械分析 155

罗筛法 干筛 水洗 鲁宝生方法 包依姚克斯方法土粒之体积的等级 162

土粒之命名 164

土粒之矿物成分 166

土粒之化学成分 167

伟利恩斯基之分类 168

土粒之数目 169

土粒之形状 170

土粒之特性 171

第十二节 有机物 173

沙砾 细沙 泥沙 黏土 173

土壤有机物之来源 174

细菌 植物遗体 动物遗体 所施肥料 176

土壤有机物之分布 176

土壤有机物之种类 179

土壤有机物之损失 180

耕作 火烧 冲刷 渗滤 石灰之施用 憩田 细菌之作用土壤有机物之增加 183

放荒 长年生植物之种植 有机肥料之施用 185

土壤有机物之功用 185

水分之保存 土色之加深 植物食料之吸收 土壤孔性之改良 土壤排水性之改良 植物食料之供给腐植质 192

土壤中之有机毒素 196

土壤中之氮与碳的比例 197

土壤构造 202

第六章 土壤之物理性 202

第十三节 构造 结构 比重 孔性 202

单粒构造 团粒构造 207

土粒结构 207

土壤之比重 210

自然比重 求得比重 有效比重 土壤之真重量 214

土壤之孔性 214

土壤之内部面积 土壤之有效平均直径 221

第十四节 土壤空气 221

土壤空气之效用 222

种籽发芽 根部呼吸 矿物之液解 土壤细菌之生活土壤空气之量 225

土粒之体积的关系 土壤构造之关系 有机物之关系水分之关系土壤空气之成分 227

土壤空气之流动 228

气体交流 水分之流动 气压之变更 229

土壤空气之量及流动速率之更改方法 229

第十五节 土壤温 231

土壤温之效用 231

对于植物生长方面 231

发芽温 生长温 233

对于土壤之自身 233

对于土壤生物方面 233

影响土壤温度之因子 234

土壤之比热 土壤色 日光之角度 坡度 土壤水分耕种土壤热之循环 241

土壤热之来源 241

土壤热之放散 243

太阳 雨雪 化学作用 物理变化 243

辐射 传导 对流蒸发 246

土壤温之节制 246

第七章 土壤水分 248

第十六节 概论 248

水之物理性 248

水之化学性 248

水对于植物之关系 249

水为植物之食料 水为运输植物食料之媒介 水可调节植物之体温 水能维持植物之涨压 水能限制植物之种类 水可限制植物之产量 水可限制农业之性质植物之需水量 252

植物之凋萎 252

土壤生物方面 258

土壤化学方面 258

土壤物理方面 258

水对土壤之关系 258

土壤水分之循环 260

土壤水分之来源 260

土壤水分之去路 261

土壤水分之分类 262

土壤水分之计量 263

第十七节 吸着水 264

吸着水之性质 264

土壤之吸着水量 264

土粒细度与吸着水量 265

胶体物与吸着水量 265

湿度 266

温度与吸着力之关系 266

土壤吸着系数及其测定 267

吸着水之功用 268

第十八节 毛细管水 270

毛细管作用 270

毛细管水分之态 271

毛细管水之位置 272

土粒间之毛细管 274

土壤之毛细管水量 274

温度之变化 盐类 土粒之体积 土粒之排列 276

有机物 276

土壤之储水量 276

水分等量 277

土壤毛细管水上升之速率 278

第十九节 重力水 279

重力水之移动 279

压力 温度 土壤质地与构造 有机物 植物根 282

土壤之自由水分量之计算 282

土壤之排水量 283

排水之浓度 284

排水之化学成分 285

第八章 土壤调查 287

第二十节 土壤调查之价值及方法 287

调查土壤之目的 288

土壤调查之设备 291

调查土壤之方法与应有之记录 293

第九章 世界土壤分布情形 303

第二十一节 我国土壤 303

东北与西北之黑土区 304

吉林褐土区 305

辽南洼地 306

绥远盆地 306

绥北粗粒土 307

北方褐土区 308

西北黄土区 310

北方冲积平原 311

中部平原之沙姜土壤 312

黄河旧口之三角洲 315

扬子江下流之三角洲 316

淮河流域山沟中之土壤 317

黏盘土区 318

华南红土区 319

第二十二节 欧美土壤 322

欧洲土壤 322

退色土壤 齐奴生 棕色土 硷质土 红色土 西班牙草原土美国土壤 326

聚铁土壤 327

灰土 灰棕土 红及黄土 铁质砖红土 草原土壤聚钙土壤 329

黑土 栗色土 棕色土 灰色土 331

山脉碎片地 3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