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体育卫生学
体育卫生学

体育卫生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编
  • 出 版 社: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168 页
图书介绍:
《体育卫生学》目录

一章 人体概述 1

一、细胞的基本概念 1

二、组织 1

三、器官和系统 2

四、人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 3

二章 运动系统 5

第一节 骨 5

一、骨的构造 5

二、骨的理化性质 6

三、骨的生长 6

四、骨的功能 6

五、青少年骨的特点及体育运动对骨骼的影响 6

第二节 骨连结 10

一、脊柱和胸廓 11

二、上肢骨连结 12

三、下肢骨连结 13

四、影响关节活动的因素 15

第三节 肌肉 16

一、骨骼肌的形态与结构 16

二、骨骼肌的辅助装置 16

三、肌肉的特性 16

四、肌肉的工作特征 18

五、肌肉收缩的能量物质保证 19

六、体育锻炼对肌肉的影响 19

七、儿童、青少年肌肉系统的形态和机能特点 19

八、人体主要肌肉的位置、作用和发展方法 20

第四节 动作分析(补充教材) 28

一、与动作分析有关的几个概念 28

二、动作分析方法的简介 30

三、动作分析举例 30

第三章 运动卫生与运动损伤 32

第一节 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 32

一、参加体育锻炼应注意的事项 32

二、对参加体育锻炼和训练的卫生要求 33

第二节 运动性疾患发生的原因、预防和处理 37

一、肌肉酸疼 38

二、重力休克 38

三、肚子疼 38

四、头晕 39

五、中暑 40

六、肌肉痉挛 40

七、急性心力衰竭 41

八、冻伤 41

九、运动性关节炎 41

十、游泳性中耳炎 42

十一、鸡眼 42

十二、溺水 42

十三、鼻出血 43

第三节 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预防和急救处理 43

一、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 43

二、运动损伤急救时应注意事项 45

三、常见的运动损伤 45

四、止血、包扎、临时固定和搬运 50

第四章 按摩 53

第一节 按摩的作用和应注意事项 53

一、按摩的作用 53

二、按摩应注意事项 53

三、软组织损伤的病理 54

第二节 按摩的基本手法 55

一、按摩法 55

二、推拿法 55

三、揉捏法 55

四、压颤法 56

五、拍敲法 56

六、摇动法 56

七、牵拔法 56

八、弹拨筋法 57

第三节 指针按摩及主要穴位 57

一、手法 57

二、作用 57

三、应用范围 57

第四节 几种常见的运动性关节损伤的按摩手法 58

一、腰部扭伤 58

二、肩关节软组织损伤 59

三、肘关节损伤 60

四、腕关节损伤 61

五、手指的狭窄性腱鞘炎 61

六、膝关节损伤 63

七、踝关节损伤 63

第五章 血液循环系统 65

第一节 血液 65

一、概述 65

二、血液的成分和特性 65

三、血量及其在运动中的重新分配 66

四、血液酸碱度及其在运动中的变化 67

五、血型和输血 67

第二节 血液循环 68

一、心脏、血管的形态、结构和机能 68

二、心动周期和心血输出量 69

三、血压和脉搏 70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的调节 72

第四节 体育锻炼对心脏血管机能的影响 72

第五节 淋巴 73

第六章 呼吸 74

第一节 概述 74

第二节 呼吸系统和呼吸运动 74

第三节 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75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76

第五节 体育锻炼对呼吸机能的影响 76

一、肌肉活动时的需氧量和耗氧量 76

二、评定呼吸机能训练水平的生理指标 77

第七章 新陈代谢 80

第一节 消化、呼吸和排泄 80

一、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概述 80

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80

三、尿、汗的排泄 81

四、体育锻炼对消化、排泄机能的影响 82

第二节 物质和能量代谢 83

一、糖代谢 83

二、蛋白质代谢 85

三、脂肪代谢 85

四、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生理功能 86

第三节 体育锻炼过程中的能量代谢 87

一、与肌肉收缩有关的物质 87

二、体育运动的能量代谢 88

第八章 人体机能的调节 90

第一节 人体机能调节的概述 90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 91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91

二、神经的分类 91

三、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反射 96

四、大脑皮层的机能活动 98

第三节 内分泌腺 103

一、内分泌的概念 103

二、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作用 103

三、内分泌的神经调节及相互影响 104

第四节 感觉器官 105

一、皮肤感受器 105

二、视感受器 105

三、位觉、听觉器官 107

四、本体感受器 108

第九章 体育运动的生理学基础 109

第一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 109

一、形成动作技能的基本过程 109

二、形成动作技能的阶段性变化 112

三、加速形成动作技能的条件 113

四、动作技能间的相互影响 114

第二节 身体素质的发展 114

一、力量素质 114

二、速度素质 116

三、耐力素质 117

四、灵敏性素质 119

五、柔韧性素质 120

六、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意义 121

第三节 运动过程的生理规律 121

第四节 某些运动项目的生理卫生特点 126

一、田径运动的生理卫生特点 126

二、体操运动的生理卫生特点 128

三、球类运动的生理特点 129

四、游泳 130

五、武术的生理特点 131

第五节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 132

一、大运动量训练的生理基础 132

二、运动训练的早期专业化问题 134

三、全面身体训练问题 134

第十章 青少年及女子的体育卫生 136

第一节 青少年的生理解剖特点 136

一、骨骼的特点 136

二、肌肉的特点 136

三、心血管系统 137

四、呼吸系统 137

五、神经系统 138

第二节 青少年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问题 138

第三节 女子的体育卫生 141

一、女子的解剖生理特点 141

二、女子体育的卫生要求 142

三、月经期间的生理反应及锻炼时应注意的问题 142

第十一章 体格检查和健康分组 144

第一节 身体发育的检查和评定 144

一、体格检查应注意事项 144

二、体表检查的方法和评定 144

三、体格检查 145

四、体格检查的评定方法 148

五、生理机能检查方法 148

第二节 学校体育课的健康分组 151

一、健康分组的原则 151

二、健康分组的标准 151

三、几种常见疾病的健康分组 152

四、体育活动的暂时禁忌症 152

附:1965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身体发育回归表 15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