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深圳高新技术全书  一册
深圳高新技术全书  一册

深圳高新技术全书 一册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古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7502333436
  • 页数:570 页
图书介绍:
《深圳高新技术全书 一册》目录

导论 1

第一卷 微电子与新型元器件 8

第一篇 概论 8

第一章 微电子产业的发展概况及未来方向 8

1.1微电子产业的基本特征 8

1.2微电子产业的发展概况 9

1.3微电子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12

第二章 新型元器件产业的发展概况及未来方向 13

2.1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发展概况及未来方向 14

2.2电子元件的配套需求及产品发展特征 15

第三章 深圳微电子与新型元器件产业的概况与未来 16

3.1国家和深圳在“九五”计划期间有关微电子及新型元器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政策 16

3.2深圳微电子与新型元器件产业的现状、特色与未来 17

第二篇 微电子工艺技术与半导体材料 18

第一章 微电子工艺技术发展概况与特征 18

1.1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技术 18

1.2薄膜、厚膜集成电路工艺技术 19

1.3三种微电子工艺技术的比较 19

第二章 集成电路亚微米、深亚微米技术及其关键工艺 20

2.1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发展概要 20

2.2亚微米、深亚微米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器件性能 22

2.3亚微米技术的关键工艺介绍 24

第三章 新型半导体材料与新型工艺 26

3.1新型半导体材料 26

3.2新型工艺技术 28

第三篇 集成电路 30

第一章 集成电路产品的分类和发展概况 30

第二章 模拟集成电路及产品概况 30

第三章 数字集成电路及其产品概况 35

第四章 系统集成电路及产品概况 40

4.1 DSP芯片原理及应用、发展趋势 40

4.2 MCU芯片原理及典型应用趋势 41

4.3嵌入式单片机芯片及其发展趋势 43

第五章 混合电路 43

第四篇 专用集成电路与设计技术 46

第一章 专用集成电路技术发展与产品分类 46

第二章 专用集成电路系统的设计技术 47

2.1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技术概述 47

2.2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具与方法 48

2.3专用集成电路的可测试性结构设计 55

2.4 VHDL行为设计技术 58

第三章 半定制集成电路及设计技术 67

3.1半定制电路分类 67

3.2门阵列集成电路及设计方法 68

3.3标准单元集成电路及设计方法 69

3.4 V类型的器件市场将不断增长 89

第五篇 新型元器件 90

引言 90

第一章 片状元器件 90

1.1片式电容器 91

1.2片式电阻器 91

1.3片式电感器 92

1.4片状石英器件、片状接插件和开关 92

第二章 功率器件与电力电子器件 93

2.1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研究开发进展 93

2.2 V—MOS晶体管 94

2.3横向和纵向D—MOS晶体管 94

2.4 IGBT结构晶体管 95

2.6比硅更适合于制造电子器件的半导体材料 96

2.7功率集成电路 96

第三章 液晶显示器件与平板显示器件 97

3.1平板显示器 97

3.2液晶显示器件 98

第四章 半导体发光与激光器件 99

4.1半导体发光材料 99

4.2半导体激光材料 99

4.3半导体发光、激光器件 100

第五章 半导体敏感器件与传感器 101

5.1集成力敏传感器 101

5.2集成光敏传感器 101

5.3集成磁敏传感器 102

5.4集成化学敏传感器 103

5.5集成气敏感器 104

5.6集成热敏传感器 104

5.7智能传感器与纳米传感器 105

第六章 微电子机械系统与真空微电子器件 106

6.1真空微电子管 106

6.2微电子机构系统 106

第七章 其他新型半导体器件 108

7.1弹导器件 108

7.2三维器件 108

7.3高速CMOS器件 108

7.4 BNRT器件 109

7.5致冷器件 109

第八章 21世纪的高技术微电子器件 110

第六篇 深圳微电子及元器件产业 112

第一章 概述 112

第二章 深圳市ASIC设计业朝气蓬勃,在国内处领先水准 112

第三章 深圳市液晶显示器技术产业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引导国内应用潮流 118

第四章 重点扶持大规模集成电路,功率电力器件的制造产业 122

第五章 片状元器件、特种元器件列入重点发展之列 126

第六章 深圳消费类电子产品蓬勃发展,彩管生产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产出基地 129

第七章 其他相关企业 130

第二卷 现代通信 134

第一篇 通信与信息时代 134

第一章 通信技术的发展 134

1.1通信技术发展历史 134

1.2通信的发展 134

1.3特点和发展趋势 137

第二章 通信技术基础 137

2.1信息 137

2.2数字化 137

2.3信道 143

2.4调制 144

2.5信源编码 144

2.6信道编码 150

第三章 信息时代 157

3.1信息高速公路 157

3.2 NII计划的预期效果 158

3.3 G11和数字地球计划 158

3.4我国信息化 159

3.4全球信息化的深远影响 159

第二篇 信息通信方式 161

第一章 语音通信 161

1.1语音通信系统 161

1.2多路话音通信 161

1.3载波通信 163

1.4数字语音通信 163

第二章 数据通信 165

2.1数据信息 165

2.2数据信号 165

2.3数据信号传输方式 166

2.4数据信号传输速率 166

2.5数据信号传输信道 167

2.6数据信号传输质量 167

2.7数据通信系统 168

第三章 图像通信 168

3.1图像信息的特点 168

3.2图像信息的分类 168

3.3图像质量的评估 169

3.4图像通信系统 169

第四章 多媒体通信 172

4.1多媒体技术发展经过 172

4.2多媒体定义 172

4.3图像压缩的国际标准 173

4.4多媒体通信 176

第三篇 信息交换 178

第一章 信息交换技术概述 178

1.1信息交换技术发展 178

1.2各种信息交换技术比较 178

第二章 电路交换技术 180

2.1概述 180

2.2电路交换结构 180

2.3电路交换控制 181

2.4电路交换信号方式 183

第三章 数字程控交换技术 184

3.1数字程控交换概念 184

3.2数字程控交换原理 185

3.3单T型数字程控交换网络 189

3.4 T—T型数字程控交换网络 189

3.5 T—S—T型数字程控交换网络 189

第四章 分组交换技术 192

4.1分组交换 192

4.2分组通信的原理和特点 192

4.3随机多址分组交换技术 194

第四篇 微波通信 198

第一章 微波传输 198

第二章 微波通信系统 199

第三章 微波中继通信 200

3.1终端站微波收发信机方案的构成 200

3.2中间站微波收发信机方案的构成 201

第四章 微波多路分配系统 203

第五篇 卫星通信 205

第一章 概述 205

1.1卫星通信的发展 205

1.2卫星通信系统概况 205

第二章 通信卫星 206

2.1通信卫星分类 206

2.2对地静止卫星 207

第三章 卫星通信地球站 207

3.1地球站的组成 208

3.2卫星信地球站分类 208

第四章 卫星通信制式 208

4.1频分多址(FDMA) 210

4.2时分多址(TDMA) 211

4.3码分多址(CDMA) 215

第五章 VSAT卫星通信系统 220

5.1 VSAT卫星通信 220

5.2利用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ISDN 221

第六篇 移动通信 223

第一章 概述 223

第二章 无绳电话 226

2.1座机 228

2.2手机 229

第三章 无线寻呼系统 231

第四章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236

第五章 泛欧数字蜂房移动通信系统(GSM) 241

第七篇 光纤通信 249

第一章 概述 249

1.1光纤通信的发展 249

1.2光纤通信的特点 250

第二章 光纤和光纤无源元件 251

2.1光纤的结构、类型、光缆 251

2.2光纤的传输理论 251

2.3光无源器件 258

第三章 光发射机 259

第四章 光接收机 263

4.1光接收机 263

4.2光电探测器 263

4.3光接收机的噪声特性 266

4.4光接收机的灵敏度 267

4.5光接收机的电路 269

第五章 光纤通信系统 270

5.1光纤通信系统模型 270

5.2光纤的非线性效应 271

5.3光孤子—Solition 272

5.4光纤全光通信 272

5.5光放大 273

5.6光波分复用 275

第八篇 异步转移模式ATM 277

第一章 ATM概述 277

1.1信息转移模式 277

1.2 ATM特性 277

1.3 ATM信元结构 278

第二章 ATM协议 279

2.1 ATM协议参考模型 279

2.2 ATM物理层 280

2.3 ATM层 281

2.4 ATM适配层(AAL) 282

第三章 宽带ATM交换 284

3.1 ATM交换原理 284

3.2 ATM交换结构 285

第九篇 宽带网络 289

第一章 概述 289

1.1现有网络 289

1.2电信网 289

1.3有线电视网(CATV) 289

1.4数据网 289

1.5互联网络 291

第二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294

2.1 ISDN定义 294

2.2 ISDN协议参考模型 294

2.3 I系列建议 295

2.4 ISDN的功能体系 296

2.5 ISDN提供的终端业务 296

2.6 ISDN用户/网络接口 296

第三章 光同步数字传输网 297

3.1 PDH 297

3.2 SDH 299

3.3 SDH标准化 300

3.4 SDH网管系统(TMN的子集) 302

第四章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302

4.1 B—ISDN概述 302

4.2 B—ISDN网络结构模型 303

4.3 B—ISDN协议参考模型 304

4.4 B—VNI物理层特性和功能 306

4.5 B—ISDN信令 306

4.6业务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307

4.7网络性能和业务质量 307

4.8 B—ISDN网络管理 308

4.9 B—ISDN业务 310

第十篇 接入网 311

第一章 概述 311

1.1接入网的概念 311

1.2接入网的发展 311

1.3接入网业务需求 311

1.4接入网的特点 311

1.5接入网市场预测 312

第二章 接入网结构 312

2.1用户接入 312

2.2接入网定义 312

2.3接入网的功能模型 314

2.4接入网的物理参考模型 314

2.5接入网的分层模型 315

2.6接入网支持的业务 315

第三章 铜缆接入业务 315

3.1用户线对增容系统 315

3.2 DHSL系统 315

3.3 ADSL系统 316

3.4 DMT与ATM的结合 316

3.5 VDSL 316

第四章 光接入网 317

4.1光接入网系统接入方式 317

4.2光接入网参考配置 318

4.3功能结构 319

4.4应用类型 319

4.5操作管理维护 320

第五章 无线接入网 320

5.1无线接入概述 320

5.2无线本地环路 322

5.3多址接入 322

5.4无线本地环系统 322

5.5应用 322

第十一篇 深圳通信产业及信息化 323

第一章 深圳市信息化建设 323

1.1深圳市信息化建设规则 323

1.2深圳市信息化建设规划的任务和目标 325

第二章 深圳市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327

第三章 深圳通信产品及产业 328

3.1深圳的通信产业 328

3.2通信产业高新技术产品 332

第三卷 计算机及其软件 361

第一篇 深圳计算机产业总览 361

第一章 产业概况 361

第二章 计算机产业高新技术、产品 361

2.1计算机产品 361

2.2计算机外部设备 363

2.3信息处理设备 364

2.4计算机软件产品系统 364

第二篇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及原理 369

第一章 计算机体系结构 369

1.1概述 369

1.2运算器 370

1.3控制器 371

1.4存储器组织 372

1.5指令系统和寻址技术 375

第二章 外部设备 376

2.1概述 376

2.2键盘输入设备 377

2.3显示设备 378

2.4软盘系统 379

2.5硬盘系统 380

2.6光盘系统 381

2.7打印系统 382

第三章 接口芯片 384

3.1概述 384

3.2串行接口 385

3.3并行接口 387

第三篇 计算机操作系统 389

第一章 DOS操作系统 389

1.1概述 389

1.2 DOS键盘 389

1.3 DOS文件及其操作 390

1.4 DOS系统命令 391

第二章 Windows操作系统 393

2.1概述 393

2.2鼠标、键盘及输入 395

2.3 Windows程序界面基本操作 396

2.4打印管理与信息输出 396

2.5网络及通信 397

2.6多媒体服务 399

第三章 UNIX操作系统 400

3.1概述 400

3.2 UNIX文件系统 401

3.3 UNIX进程管理 403

3.4 X窗口系统 404

3.5存储管理 404

3.6系统管理 405

第四章 汉字操作系统 406

4.1概述 406

4.2汉字编码 406

4.3汉字库 407

4.4汉字输入技术 408

4.5 CC-DOS简介 412

第四篇 计算机程序设计 413

第一章 BASIC语言 413

1.1概述 413

1.2数据类型 413

1.3语句 415

1.4子程序 419

1.5函数 419

第二章 FORTRAN语言 420

2.1概述 420

2.2数据类型 420

2.3语句 421

2.4子程序 426

第三章 C语言 427

3.1概述 427

3.2数据类型与算术表达式 428

3.3语句 430

3.4函数 433

3.5指针 434

第四章 JAVA语言 435

4.1概述 435

4.2程序设计 437

4.3 WWW与Apple 438

4.4多线程程序设计 441

第五章 LISP语言 442

5.1概述 442

5.2符号表达式 443

5.3 S-表达式的运算 443

5.4函数 445

5.5 LISP语言实例 446

第六章 常用算法 448

6.1概述 448

6.2排序 449

6.3查找 450

第七章 结构程序设计方法 451

7.1概述 451

7.2结构化程序的结构 451

7.3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及N-S流程图 452

第八章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453

8.1概述 453

8.2对象 453

8.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455

第九章 第四代语言(4GL) 457

9.1概述 457

9.2第四代语言原理和特性 458

9.3第四代语言分类 460

9.4使用第四代语言 461

第十章 Windows程序设计 464

10.1概述 464

10.2 Windows编程基础 466

10.3 Windows应用程序举例 469

第五篇 计算机数据库 471

第一章 汉字dBASEⅢ语言 471

1.1概述 471

1.2数据库生成和操作 471

1.3程序设计 473

1.4数据库查询 474

1.5数据统计和汇总 476

第二章 FoxPro语言 476

2.1概述 476

2.2 FoxPro的菜单操作 483

2.3数据库生成和操作 485

2.4程序设计 487

2.5屏幕生成器 488

2.6菜单生成器 490

2.7报表生成器 490

第三章 ORACLE 491

3.1概述 491

3.2 Oracle关系数据库组成 492

3.3交互式、结构化语言接口-SQL·PLus 493

3.4表格生成器-SQL·Forrms 497

3.5报表生成器-SQL·Report 499

第四章 SYBASE 501

4.1概述 501

4.2 Sybase SQL Server 503

4.3 T-SQL语言及数据库操作 505

第六篇 计算机字处理与表处理 507

第一章 WordStar 507

1.1概述 507

1.2文件编辑操作 507

1.3字符串操作命令 509

1.4排版 509

1.5打印控制 510

1.6文件操作 511

第二章 WPS 512

2.1概述 512

2.2文件编辑操作 512

2.3字符串操作命令 514

2.4排版 515

2.5制表 516

2.6打印设置 517

2.7模拟打印和打印 518

第三章 Windows Word 520

3.1概述 520

3.2文档操作和管理 520

3.3文档编辑 522

3.4字符串查找、替换和定位 523

3.5文档排版 524

3.6表格设计 526

3.7打印预览及文档打印 528

第四章 北大方正 528

4.1概述 528

4.2 BD排版语言 530

4.3排版 532

4.4北大方正系统的操作 533

第五章 中文Lotus 1- 2-3 535

5.1概述 535

5.2使用工作簿 536

5.3工作表 537

5.4管理工作表 539

5.5使用图表 540

5.6数据库 541

第六章 电子表格Windows Excel 542

6.1概述 542

6.2 Excel文件管理 543

6.3工作表 545

6.4工作表管理 547

6.5图表 547

6.6在Internet网上使用Excel 549

第七篇 PC及其网络的安全性 550

引言 550

第一章 风险概论 551

1.1安全的含义 551

1.2威胁与风险 552

1.3威胁分析 552

第二章 风险管理 554

2.1风险评估 554

2.2选择策略——严重性、频繁性与年度损失预测 555

2.3安全性评估 555

2.4管理风险的方法 555

第三章 影响安全性的几个关键问题 556

引言 556

3.1与安全相关的人 556

3.2网络 556

3.3病毒 557

第四章 安全防护 558

4.1常规防护 558

4.2物理保护与控制 559

4.3口令保护 560

4.4利用软件产品内置的安全功能 561

4.5网络的容错与备份 561

第五章 消除病毒及其它电脑瘟疫的影响 563

5.1概论 563

5.2我国防毒软件的开发 564

5.3消除单台PC的病毒 564

5.4消除网络病毒 56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