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图书
台风文摘
台风文摘

台风文摘PDF电子书下载

综合图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情报室编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
  • 页数:272 页
图书介绍:
《台风文摘》目录

116 GMS云图上几种予示台风移向的 1

117 南海台风大风半径的求算方法 孔宁谦(46— 1

118 8114号台风的雷达探测和分析 黄炎等(46— 1

目录 1

云系 姚祖庆、唐新章(46— 1

002 国外台风研究的现况进展 陈联寿、丁一汇 1

001 我国台风研究的十年进展 束家鑫、王志烈 1

一、台风及其发生发展一般理论探讨、及予报 1

的统计关系 王景毅(46— 2

研究 王作述 2

120 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数与海表面温度场间 2

前期因子多元回归方程 林有任(46— 2

003 十年来我国对台风发生发展问题的 2

119 西北太平洋台风强度的统计予报—— 2

121气象站予报台风影响的一种途径 赵四强、董克勤(46— 2

的研究 韦有暹、杨亚正 2

005 近十年来我国对热带环流与台风关系 2

评述 李淑廷等 2

004 近十年来我国台风天气科研工作的综合 2

论文报告综合评述 束家鑫 3

008 1980年上海国际台风学术讨论会 3

007 中国台风研究和业务予报的评述 束家鑫 陈耿寿 3

006 近十年使用卫星云图分析台风的评述 方宗义 3

009 我国台风数值予告和数值模拟的进展 倪允琪 4

010 环境流场相互作用对台风发生发展的 4

影响 中气局气象台 4

012 太平洋台风概况 邱志生、臧永喜 5

011 环境流场对台风发生发展的影响 ??银 5

变化时的高空形势 大气所、福建省台 6

014 西太平洋台风发生发展与辐合带云 6

013 西北太平洋工ITCZ上多台风发生的初步研究 王作述等 6

017 关于近海台风发生发展的几点看法 浙江省台 7

016 应用卡诺图作七月逐日台风予报 麦启平 7

西的予报 广西气象局 7

015 应用卡诺图作南海台风是否影响广 7

018 近海台风发生发展的分析 福州台、大气所、南气院 8

019 近海台风发生发展的分析 范惠君、过文娟等 8

020 近海台风和综合予报 浙江省台 9

021 近海台风发生发展予报方法的初步研究 中央气象台 9

022西太平洋台风发生发展分析研究的初步 10

综合 福建省局 10

026 台风环流?气象要素场的相似解 杨大升、刘适式 11

023 大洋渊500mb环流形势与台风的 11

一些统计关系 中气局研究所一室 11

024 热成风平衡与近海台风的发生发展 林有任、王道钰 11

025 热带气旋形成理论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11

流体动力学模拟验研究 魏鼎文、王允宽 11

027 热带气旋多尺度扰动相互作用的 12

一种简单动力学数学模拟 胡广兴、吴中海 12

029 中空强风轴的结构及其在台风?槽内诱生 13

028 用风场计算台风的引导气流 钮学新 13

低压过程中的物理作用 唐章敏、金秀兰 13

030 台风路径数值予报LN—1模式的500mb 13

高度场客观分析试用情况 王达文、胡国庆等 13

031 湿热成风与盛夏台风引导气流关系的 14

初步分析 刘伯汉 14

032 冷空气对台风影响的流体动力学模拟 14

实验研究 姚增权、魏鼎文 14

034 西北太平洋台风的业务数值予报系统 金汉艮等 15

035 南半球冷空气对近海台风发生发展的 15

033 台风与高空冷涡的相互作用 陈联寿 15

影响 罗树森 15

的分析 李玉兰、方宗义 16

037 一次热带辐合带上多台风同时发生发展 16

予报 16

036 用概率回归方法试作登陆广东的台风年景 16

039热带波动及其与台风形成的关系 丁一汇 17

物理过程分析 唐章敏 17

038 西风带高空冷涡迭加使台风减弱的 17

040 赤道东太平洋台风发生频率的影响 潘怡航 18

041 台风温带气旋化过程中的移速的变化 蔡仁兴译 18

分析 国家海洋局予报总局 19

042 台风登陆后的短期予报工具 江苏省局 19

043 1973—1977年夏季热带低层 19

大气环流中期变化与台风生成关系 19

045 南半球气流对500mb10°N环流形势 20

044 台风异常年份和年中台风盛期的低 20

纬度大气环流的特征 包澄?、余志豪 20

和台风发生频数的影响 中气局研究院 20

046 太平洋热带地区气压的中期振动及其低层大型环流演变特征与台风“群”发生的关系 王景毅、张谭 21

047优选法在台风予报中的运用 浙江洞头县站 21

048近年来关于台湾省地形对台风影响的 22

051 削台试验和台风的数值模拟 周紫东、马淑芬 22

050 由模拟实验研究提供的几点台风予报意见 魏鼎文 22

049 台风研究中的几点经验 22

一些研究 王志烈、董克勤 22

054 影响建湖的中强等台风予报 彭正权 23

053 台风的短期予报方法 广东琼中中县站 23

052 台风业务试验一般程序(草案) 张驯艮译 23

057 单站台风予告的程序和方法 江苏太仓气象站 24

056 点面资料结合予报7—9月广州台风天气 郭秀英 24

055 台风予报方法 24

058 对几个台风的能量场分析 华南台风科研协作组 24

059 第三警戒线台风的短期予报 浙江清禾气象站 25

060 西北太平洋上的巨型台风和小型台风 25

061 海洋水温与台风的移动和发展 求实(译) 25

064 一种有利于西南太平洋地区多台风活动过程的 26

062 “冷尾流”与台风予报 求实 26

063 西风带高空冷涡叠加使台风减弱的物理过程分析 26

环流形势 杨祖芳、何诗秀 26

065 台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云型特征与高空流场 27

的关系 方宗义 27

067北半球夏季西太平洋热带地区的环流特征 28

及其与台风发生的关系 许健民、谷美荣 28

——7504台风的形成 董克勤、张婉佩 28

066 对流层中低空急流影响下辐合带扰动的发展 28

069 惯性波的对流不稳定和台风形成初期阶段 29

统计与分析 谢义炳 29

068 东南亚基本气流与台风发生的一些事实的 29

的物理分析 陈秋士 29

070 辐合带台风形成与对流层中、低空急流的 30

联系 董克勤、张婉佩 30

071 含有台风的高度场的客观分析方法 上海台风协作组 30

073 台风路径予报套网格模式的试验 朱永禔 31

072发展与不发展南海低压的结构与涡度收支 31

对比分析 梁必骐、邹美思 31

074 转向过程中快速与慢速移动台风的环境 32

场特征 王志烈、陈企岗 32

075 台风中螺旋云带的线性理论 王瑞新、巢纪平 32

076 热带风暴的模拟实验研究 魏鼎文 33

077 我国东南海岸台风暴潮过程予报的 33

予报方法 邓之瀛、杨美川 33

078 盛夏到夏秋过渡季节一种台风的统计 33

研究 陈金泉、陈光 33

及其与台风若干初步调查 顾强民 34

081 盛夏500mb东风波动在中纬度活动概况 34

080 500mb变能场和台风移行 陈士仁、吴伯雄 34

予报 山东省台风会战小组 34

079 湿斜压大气中台风的诊断分析和 34

082 根据500mb等压面图上的能量分布予报 35

083 一种台风暴潮过程予报模式的探讨 沈灿?、甘雨鸣 35

台风移动 卢保祥 35

084 西台风逆时针打转的诊断分析和 36

085 西风带客观分型 中央台、海洋总台 36

予报 程青、陈企岗 36

088 台风外推予报方法试验短评 董克勤 37

087 台风北上西折的成因探讨 钮学新 37

初步分析 陈瑞闪 37

086 西太平洋上两次双台风合并过程的 37

090 日、月引潮力与台风强度变化 任振球 38

089 利用格点风资料进行台风活动期低纬 38

091 我国近海台风发生发展的云型特征 过文娟 38

流场分析 李曾中 38

092 用地球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做台风予报 39

的方法 中气台、大气所等 39

093 台风形成过程中海洋和大气之间的 39

热量交换 中科院气候室、海洋气候组 39

096 利用卫星云图作台风予报的—些经验 廉淑芳 40

094 海洋加热场和台风云系的发展 范惠君 40

095 台风生成的一种重要形成——云团与 40

海平面低压叠加 乔金明、车新生 40

098 1978年台风的地球静止卫星云图分析 41

分析 方宗义等 41

097 利用卫星云图对南海“偏心”台风的 41

探讨 张锦生、卢养成 41

101运用GMS云图及200mb作台风活动期 42

内付高予报的定性模式 唐新章、姚祖庆 42

100 用雷达回波判定台风强度 查玉泉 42

099 用卫星云图分析和予报台风强度 陈桂祥等 42

特征 周笃诚、刘同达 43

103 应用雷达回波资料予报台风路径 广东汕头雷达站 43

福建省局雷达站 43

102 雷达回波与台风风雨分布关系分析 43

104 十公分雷达所探测到的台风回波 43

109近四年海上消失台风的卫星云图特征 44

分析 福建省台 44

105用气象卫星“诊断”台风 44

106 应用卫星云图资料予报台风的生成 张学敏 44

107利用卫星云图予报西太平洋台风的发生 44

发展 陈瑞闪 44

108 卫星云图上台风云系的亮度分析应用于 44

台风强度和路径予报 南大气象系、空军气校 44

111 TOPEX的8211和8212号台风强度 45

110 8209、8211号台风云区的对比 45

分析 潘光照、俞炳启 45

112 汕头台风雷达定位误差统计分析 周笃诚、刘同达 45

变化对比分析 李修芳等 45

115 台风探测和业务定位的误差分析 王志烈、李多武 46

114 西北太平洋台风定位误差的统计分析 吴中海 46

113 台风探测和业务定位精度的统计分析 李多武 46

124 “付高南落”与台风转向 顾强民 47

123 用径向剖面图试作台风予报 叶予祥、张庆普 47

122 登陆台风周围的低空急流 李建辉 47

125 应用气压剖面图予报台风 李天雄等 48

126 台风登陆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天气学分析 王志烈等 48

127 台风中心的垂直倾向与台风近期移向的统计 48

关系 顾强民 48

128 深入北方内陆台风的若干特征 肖惠卿 48

129 县气象站台风予报中点面结合的问题 董克勤 49

气流 韦有暹、杨亚正 50

132 南海台风发生发展与南半球越赤道 50

131 用海——气热量交换指标试作南海台风 50

130 影响台风移动的几个基本因素及其应用 王志烈 50

长期予报 中科院南海研究所气象组 50

133 南海台风形成的初步研究 贺忠、王作述 51

134 南海台风发生发展的一些予报经验 51

海军南海舰队气象台 51

135 南海近海台风对广西影响的初步探讨 51

广州空司气象处 51

136 1973年盛夏我国南海多台风流场 52

的初步分析 大气所、北大 52

137 应用多因子综合法予报南海台风对 52

广西的影响 广西气象局台风组 52

138 南海台风与低纬大气环流(1)——多与少 52

南海台风月环流的对比 杨亚正、韦有暹 52

140 南海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定量予报 谢玲娟、李振华 53

139 南海台风生成发展的综合予报 黄志兴等 53

141 利用红外云图作南海台风强度的估计 吕晋文 54

142 南海海面热量平衡及其与南海台风的关系 邓汉增 54

143 南海台风活动与海温条件关第的探讨 陈特固 54

144 对海南岛登陆台风的研究 李曾中 55

145 南海近海台风的初步分析 广西南海近海台风会战组 55

146 盛夏期间西太平洋转向北上台风对南海台 55

风“牵引”作用之初步分析 陈景奎 55

147 雷州半岛一次台风风暴潮的分析 李永沿 56

148 南海台风活动与海温条件的关系若干 57

分析 中科院南海洋研究所水文气象室 57

149 秋季中南半岛和南海上空对流层上部反气 57

旋流场对台风发展的影响 中科院大气所 57

152 西北太平洋、南海热带扰动发展与不发展的 58

长期予报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水文气象室 58

对比分析 张婉佩 58

150秋季影响南海的西太平洋台风基本特点 58

及其予报判据 南海舰队气象台 58

151 近百年来南海台风活动的气候振动和超 58

153 华南低涡发展成南海台风的初步探讨 59

余锦和、李金水 59

154 南海海域台风大风半径的求算方法 孔宁谦 60

155 南海北部台风大风的推算方法 中科院南海研究所 60

157 南海台风生成的一个予报方法 61

华南台风研究协作组 61

158 海南岛地形对过岛台风影响的初步 61

研究 董克勤、李曾中 61

160 秋季冷空气对南海台风的影响 广东海洋气象所 62

162 对两个南海台风雷达回波的分析 查玉泉 62

161 予报南海台风生成的一个判别式 肖琢静 62

159 秋季影响南海的台风 海军南海舰队司令部气象台 62

163 用海洋水文资料予报南海台风 63

4003部队司令部气象台 63

164 用数理统计方法予报8—10月份影响榆林 63

地区的南海台风 孙绵峰 63

165 南海台风平均风力与阵风关系的探讨 周学群 63

166 热带气旋理论和模拟在概念上的发展 刘仁厚译 64

167 台风移向与本站天气 广东琼中县大丰农场气象站 64

168 登陆台风维持的时间和影响因子 梁志和 64

171 用单站资料作台风长期予报 福建罗源气象站 65

172 孟加拉湾台风对西藏高原的影响 拉萨气象台 65

170从冬季冷空气活动看夏季台风 浙江嵊泗县气象站 65

169我站台风短期予报程序 江苏太仓县气象站 65

173影响吉林省台风的警戒线、台风分类及日历 66

174 登陆台风前部的低空急流 马瑞隽 66

175快速西行台风的分析 刘总能 66

176西太平洋台风的外流通道 67

177平潭——珠江口登陆台风予报方法 67

178 北上台风异常路径数值试验的初步探讨 68

179 移动型套网格台风模式的初步试验 王达文、候乃学等 68

180 西北太平洋台风异常的海气特征及其 68

予报 许乃?、子慎余 68

181 模糊数学在台风予报中应用及其与回归分析的 69

比较 潘小凡、王炳泉 69

182 模糊数学在台风客观予报中的应用 邬中汉 69

183第二警界区台风路径的气候学持续性予报方法 70

金一鸣、蔡金祥 70

184 付高进退和台风移向突变的动力分析 钮学新 70

福建长乐雷达站 71

185 多因子综合相关判定台风强度的方法 71

185盛夏———夏秋过渡季节台风予报方法 71

187 登陆台风的能量学分析 谢安等 71

118台风结构的不对称和切变线 吴伯雄、陈士仁 72

陈士仁·章玮 73

189台风外围低空急流的形成、维持和移动 73

190 台风生命史与切变线 吴伯雄、陈士仁 73

191 台风的螺旋结构 刘式适等 74

192 关于台风的内力 左中道 74

193台风的内力 钮学新 75

194 “偏心台风”初析 周学群 75

195台风的中小尺度动力结构 吴中海 76

196 热带气旋运动与周围环境流场的关系 马德华译 76

197 关于台风?……………………………岬 石? 76

198 双台风的某些气候特征 陈企岗·束家鑫等 77

200 双台风相互作用的一种分析 吴中海 78

华南台风科研协作组 78

201对互旋的双台风的若干统计与分析 顾强民 78

199 关于双台风运动规律的初步探讨 78

204 多台风期的双台风互旋运动及其予报 79

203 双台风近距离顺时针方向互旋的现象和原因 董克勤 79

卢春成、徐晓芬 79

202 南北半球流场的相互作用与双子台风的形成 杨祖芳 79

206 登陆华南沿海初台的海气特征 聶桂珍 80

予报方法 叶复生、周其达 80

分析 华南台风协作组 80

205 西北太平洋台风过警二、三线影响程度 80

156 初夏锋面切变线上南海台风发展的 80

207 应用单站风、压变化制作台风中、短期予报 81

嵊泗气象站 81

208 关于台风涡旋的内力 董克勤 81

209 关于台风的确认问题 蔡仁兴译 82

210 冷涡与台风 刘景秀 82

213金华地区三十年台风气候概况 刘清宗 83

212影响广西的台风概况 吴兴国 83

211 台风引导概念的发展 董克勤 83

214 1975年台风总结 广西气象台予报组 84

215 1978年台风小结 84

216 7708号强台风予报小结 苏州地区气象台 85

217 7708号强台风的予报和服务 江苏海安县站 85

218西北太平洋地区1974年台风总结 中央气象台 85

219 西北太平洋地区1975年台风总结 中央气象台 85

221 1981年台风总结 福建省台予报科 86

222 8108号台风发生发展和北上登陆的分析 陈刚 86

220 西北太平洋地区1976年台风总结 中央气象台 86

223根据地面天气图推算台风大风的方法 87

徐大海、朱瑞兆 87

224 台风区内的风场分析 王赐震 87

225 台风外围风速的计算和予告 李淑廷 87

226 关于台风区域内风速分布及其予告问题的 88

初步探讨 上海台风协作组 88

227 台风影响下黄浦江潮位变化的初步分析 刘科成 88

228 台风风场模式及海浪要素的推算 黄时敏等 89

229 1951—1980年影响江苏的台风 郑和文等 89

230 台风各月发生数的若干统计 韦显智译 89

231 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分析 上海台风协作组 90

533 中国南海加强、减弱的1970年10月 91

534穿过菲律宾群岛台风特性的变化 李曾中译 91

台风与其海洋的相互作用 陈联寿 91

532 转向台风的强度 陈联寿译 91

531 台风的发展和予报程序 纪乃晋译 91

535 上空有云流流出的台风的强度变化 马德华译 92

536 台风业务试验的科学背景 张驯艮译 92

537寿命为零的台风的 蔡二兴译 92

538 台风迅速加强的气候特征 马德华译 92

539 关于台风的若干统计 胡辛陵 93

540 热带气旋中的积云动量输送 杨亨臻译 93

541 大气环流在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中的作用 94

杨桂英译 94

542 台风经过台湾岛时的变化特点 陈文源译 94

543 热带对流层高层槽对盛夏期间台风发展的 95

影响 陈文源译 95

544 台风环流内海平面气压廓线和阵风 汪尧昌译 95

探讨 李曾中 96

546一种热带地区台风中期予报工具和方法的 96

的分析和予报程序 (译文) 96

545 台风业务试验(TOPEX)核心试验期间使用 96

547 南海台风登陆后不同演变的对比研究(1) 王作述 97

548 惯性稳定度、层结稳定度对台风发展的 97

影响 刘式适等 97

549 凝结加热场与台风发展的关系 刘月贞等 98

550 台风发展过程中、高低空急流的作用及其 98

联系 王荣跃等 98

551 台风场的变分调整 屠纬铭等 99

552 西太平洋台风路径予报的?—80方案和 99

1980年的试报情况 李福曾、杨亨臻等 99

553 东海近海台风发生发展天气候分析(1) 吴志伟 100

554 南海台风发展各阶段综合场分 李振华 100

发展与不发展予报 谢玲娟 101

557 试用FiSher准则作出南海热带低压的 101

556 再生台风的研究 张婉佩 101

环流特点和一些物理量分析 王佑之等 101

555 1981年南海发展的热带低压与500mb 101

558 付热带云团发展成的台风 汪尧昌 102

559 1979年夏季MONEX时期一个孟加拉湾低 102

压中凝结加热的分布 丁一汇等 102

580 近四年台风发生发展的气候特征 李志红等 103

561南海台风发生发展的气候特征 王佑之 103

562 南海台风的合成结构 梁必骐等 103

563 准三年振荡 罗树森等 103

564 利用气压和简化总温度距平曲线图判别 104

台风影响程度 李汉惠 104

565 西北太平洋MA?81台风模式的业务予报 104

试验 王继志 104

566 予报台风移动和强度变化的一个综合统计 104

予报方案 董守玉等 104

568 矩阵逼近和台风相似 贡九丁等 105

567 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动力统计予报 钮学新 105

569 一个台风强度统计予报方法的改进 邱君瑞 106

570 台风侵袭的主通道及“异常”路径 吴中海等 106

571 用完全予报法作台风影响的中期予报 俞炳启 106

572 予报南海热带气旋的综合客观方案 谢琼娟 106

573 数值予报台风中心客观定位方法的探讨 王述舜等 107

574 重力惯性波的不稳定性与台风发生发展 107

的数值试验 陈秋士等 107

575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的进一步研究 李崇银 108

576 6—9月南海台风西折环流特征及其予报 陈文源 108

577 台风对安徽影响的有关统计 谢重阳 109

578 东海近海单一打转台风和不打转台风热力 109

场的对比分析 沈家宜、邓贤锋等 109

579 东海近海单台风打转和不打转的对比 109

分析 沈家宜、俞敏容等 109

台风定位分析 姚祖庆等 110

582 1981—1982年上海台风卫星云图 110

580 近海台风移向明显西折的初步分析 110

判别 吕晋文 110

581 用分层显示红外云图资料作台风的定位及强度 110

583 8217号台风的卫星云图分析 李献洲 111

584 中空强风轴的结构及其在台风倒槽内诱生 111

低压过程中的物理作用 唐章敏、金秀兰 111

585 台风外围低空急流成因的研究 陈士仁等 111

586 台风中积云对流对热量水汽和涡度场的 112

作用 丁一汇等 112

587 东路北上台风与广州天气 郭秀英 112

588 浙江沿海台风暴潮过程的数值模拟 秦曾灏 112

589 台风暴潮的数值模拟 吴辉碇等 113

590 上海港台风暴潮研究 刘科成 113

593 8144号台风特大暴潮剖析 林勋励等 114

591 浙江沿海模型台风引起暴潮的数值模拟 陈长胜等 114

592 上海吴淞口台风增水的分析和予报 周正强 114

594北上台风与能量场 于恩洪等 115

595 台风风场的计算 蔡剑平、黄时敏等 115

596 用200mb环流特征量予报台风的强度 116

变化 许健民等 116

597 多台风与无台风时期的对比分析 肖文俊、谢安 116

598 南海台风形成的温度场对比分析 霍志聪、贺忠 116

599 台风活动期间台湾地形槽对福建沿海 117

大风的影响 福建莆田气象台 117

600 台风生成的数值模拟研究(3)—积云动量输送 117

和EKman抽吸的共同作用 李崇银 117

601 台风中螺旋云带数值模拟 张铭、曾庆存 118

602 爆发性台风的数值模拟 张铭、曾庆存 118

603 四重网络台风予报模式方案 邬宗汉、刘孝麟等 118

605 折向参数变化与台风流出层不对称流场 119

的关系 茅德健 119

604 台风移动与位势场关系的研究和台风场 119

嵌套方案 张荣华等 119

606 湿有效位能在台风分析予报中应用的探讨 于犁 120

607 多台风时期的双台风互旋运动及其予报 卢春成 120

608双台风互旋机制的讨论 马树超 121

609 西太平洋双台风的互旋作用 唐东升、朱平 122

610 双台风互旋与强度关系的初步分析 阮均石等 122

611 西台风逆时针打转的诊断分析和予报 程青等 123

612 500mb引导气流与南海海区台风移速突变 123

分析 林春辉 123

613 影响江苏的台风气侯分析 杨毓诚、范德明 124

614 1982年西北太平洋台风总结 刘科成、严关福 124

615 赤道高压和f效应对台风移动的作用 钮学新 124

690 近海台风图资料结合的予报方法 莆田台、仙游站 125

689 对登陆台湾省台风中心强度变化的估计 蔡汉西 125

688 雷达探测在台风短期予报中的初步应用 125

福建652雷达站 125

691 群众经验在单站台风长期予报中的应用 罗源站 126

692 关于台风单站予报方法的介绍 福建罗源县站 126

693 首次台风登陆影响长期予报方法 福建南安县站 126

694 台风予报中分型、转型和结合 李天雄、叶榕生等 127

695 应用环流型及多因子综合法予报西太平洋 127

近海台风 陈如能 127

696 南海近海台风予报模式与判据 蔡李根 127

697 北半球大型环流对台风生成活动的影响 郭常光 127

698 中国东南海岸台风暴潮数值予报模式 128

699 8007台风暴潮的有限元模拟 128

第三海洋研究所四室 128

十年进展 祝启桓、倪允琪 129

234 我国台风路径客观予报方法和数值模拟的 129

233 我国疑难台风研究的十年进展 王志烈 129

232 十年来我国台风路径予报的进展 陈联寿 129

二、台风路径予报 129

235 我国台风路径客观予报万法的十年进展 祝启桓 130

236 关于台风路径予报的一种统计方案 130

杨书郎、陈瑞闪 130

237 关于改进台风路径客观予报方法的近况 王志烈 130

238 JS—80台风路径予报 郑和文等 131

239 JS—80台风路径予报工具 郑和文、牟承柱等 131

240 国外台风路径予报现况 殷显曦 131

241 台风路径予报程序 131

242 台风移动的诊断研究 黄士松、汤明敏等 132

243 一种台风路径趋势的天气学予报方法 ?宝储 132

244 近海台风的路经分类及予报 王炳泉、潘小几 132

247 台风路径的分型统计予报方法 上海台风协作组 133

浙江省局、浙大 133

246 台风路径的几种分型予报方案的试验 133

245 转向台风的移动速度 包澄澜J.C.Saaler 133

248 用分辨方程预报西太平洋台风路径 134

广东台风协作组 134

249 予报台风路径的统计动力学方法 上海台风协作组 134

250 “两层订正引导”台风路径予报方案初步应用 134

董克勤 134

251 两层订正引导台风路径短期予报方案 135

及其应用情况 中气研究所 135

252 台风的陆地路径与暴雨 梁志和 135

253 台站结合的西太平洋台风登陆地段予报 136

方法 顾耀初等 136

254 副热带高层冷涡对台风路径的影响 费亮等 136

255 台风路径动力分析和予报—强台风路径 136

予报的一个动力模式 杨平章 136

258 利用关键区判别影响台风及其路径 137

汪波生、屠国樑 137

256影响成熟台风路径的动力因子分析 杨平章 137

台风路径予报 太仓县气站 137

257 应用关键区和单站及台风资料作苏、浙、沪类 137

259 试用能量场分析台风路径 齐向华 138

260 台风路径参数化 中气台、海洋总台 138

261 西太平洋台风路径予报的一个统计动力 139

学方法 上海台风协作组 139

262予报西太平洋台风路径的正压原始 139

方程 上海台风协作组 139

263 台风路径予报的随机动力模式 王以农、彭永清 139

264 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予报的气候持续性模式 139

吴中海、吴天泉等 139

费亮、徐静远 140

266 中纬度高层切断冷涡与台风路径的关系 140

265 北上西折和西行北折台风诊断予报的初步 140

研究 钮学新 140

267 第二警戒区台风路径的气候学持续性予报方法 141

金一鸣、蔡金祥 141

268第二警戒区台风路径的统计—动力学予报 141

方法ZMI—80 金一鸣、蔡金祥 141

269 多因子综合树校分类与逐步数量化方法予报 142

台风登陆点 林叔荣、陈如能 142

270 用多因子综合方法试作西太平洋台风路径 142

予报 38001气象台 142

271 用多层引导气流予报台风路径的试验 阎书源 142

272 关于台风中心移动规律的初步研究 贺海晏 143

273 台风中的重力惯性波 刘式适 143

276 地转参数随纬度变化对台风移动的影响 韦有暹 144

研究 董克勤、杨庆萍等 144

275 大型岛屿对过境台风强度和移动影响的 144

274 能量净输送与台风的移动 唐东升 144

277 夏末秋初冷空气对台风路径的影响 王惠英 145

278 台风登陆纬度予报的经验公式 伍时华 145

279 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赤道反气旋活动及其 146

对台风路径的影响 包澄澜等 146

280 台风路径统计预报75年方案 146

上海台风所、浙江台风组 146

281 台风路径统计预报七九年改进方案 金一鸣等 146

282 S—79台风路径趋势予报方程 沈玉清 147

283 台风路径〔80〕统计预报模式 丁长根、沈玉清 147

284 台风路径统计—动力予报的一个改进方案 147

金一鸣、周洪祥 147

路径趋势 华南台风协作组 148

初步使用结果 倪允琪等 148

287 用形势指标群予报西太平洋秋季台风 148

285一个改进的台风路径业务予报模式 郭永润 148

286西太平洋台风路径业务数值予告模式及其 148

288 亚洲上空西风带长波槽对西太平洋台风 149

路径的影响 王志烈 149

289 多级逐步判别分析在台风路径预报中的 149

应用 李麦村、姚荣 149

290 用正压原始方程作台风路径予报试验的初步 150

报告 杭大地理系、数学系 150

291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短期振荡对近海 150

台风路径的影响 陈瑞闪、杨书朗等 150

292 西太平洋台风路径预告的STNP—1(76)方案及其 150

试验结果 上海台风所 150

293三类台风异常路径的初步分析 中气台 151

294 双台风相互作用及对它们移动的影响 152

王作述、傅秀琴 152

诊断分析 陈德霖、李延春 153

295 台风路径的某些模拟实验研究 魏鼎文、张捷迁 153

296 关于台湾以东洋面两类台风复杂路径的 153

297 台风北翘路径的环流特征分析 薛鸿宽 154

298 环流分型与县站资料结合作台风登陆地段 154

予报 开平气象站、广东台 154

299试论副高周期性变化与台风路径趋势的关系 王志烈 154

300 影响安徽的台风路径和环流形势 梁慧平 155

301 应用数值予报的结果作西太平洋台风路径 156

统计预报的尝试 倪允琪等 156

302台风路经数值预报LN—1模式 王达文、朴致 156

303 台风路经趋势的诊断予报 钮学新 156

304 潮湿空气对台风移动的影响 卢保祥、吕奇燊 157

305 入侵华北、东北地区的台风路径的研究 157

王志烈、费亮 157

306 用多重套网格法作台风移动的数值予报 王长根 157

310 低纬度环流的短期变化对台风路径的影响 158

广州军区气象处 158

——对7910台风路径的个例分析 张则恒等 158

307 台风路径预报套网格模式的试验 朱永禔等 158

309 试用多因子综合法作西太平洋台风路径予报 158

王达文、朴致纯 158

308 移动型套网格台风路径予报模式的初步试验 158

311 多予报量双重筛迭逐步回归在台风路径予报 159

中的应用 金一鸣 159

312 应用数值予报的结果作西北太平洋台风 159

路径统计予告的尝试 倪允琪、薛宗元 159

313 聚类分析和化方法在台风路径予报 160

中的应用 金一鸣 160

314 低纬度流场形式与西北太平洋秋台路径 160

趋势的关系 华南台风协作组 160

315 讨论付热带高压的周期性振荡与台风路径 161

趋势的关系 王志烈 161

处理方法 厦大等 162

317 含有天气型因素预台风路径的一种 162

316 用流场作西折台风路经予报的尝试 浙江气科所 162

318 对流层高层流型与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趋势 163

韦有暹、刘伯汉 163

319 应用500mb总温度场做台风路径短期予报 163

的初步尝试 廖明治、黄文堂 163

320 500mb压能场和某些热力因子在台风路径 163

予报中的应用 阮均石 163

321 试用500mb涡度和涡度平流场所作台风短 164

期路径予报 朱汉苏、卞光辉 164

322 500mb压能场在台风路径予报中的应用 阮均石 164

323 700mb西太平洋环流分型与台风路径的 164

关系 叶复生 164

326 华南台风路径和云图特征 广东气象台 165

广东开平站、广东省气象台 165

检验 李麦村、姚棣荣 165

324 用多级逐步判别作台风路径予报的效果 165

325 结合环流分型作台风登陆地段予报 165

327 GMS卫星云图在台风路径予中的应用 166

姚祖庆、唐新章 166

328 用云图特征作台风的路径予报 吕晋文 166

329 运用卫星云图分析西太平洋台风路径 167

330 卫星云图上云区活动与台风移向关系的三例 167

柴尤剑 167

331 台风路径予报的简单引导方法 南方诛 168

332 南亚高压与台风路径 赵福吉、陆龙骅等 168

特征 徐文金 169

分析 陈联寿 169

335 我国东部海?台风路径突然西折的成因 169

334 双台风路径及台风特殊路径的某些统计 169

333 两次台风的雷达回波特征与路径的关系 单雷 169

336东海台风复杂路径的诊断模式 中气台 170

337 西太平洋台风西行进入南海后路径明显 170

北折的分析和预报 海洋局水文气象台 170

338南海台风各类路径的预报判据 广东台风协作组 171

339 夏季南海海区赤道西风与台风路经的 171

初步分析 刘伯汉 171

340南海台风路径予报 广州气象处 171

341 南海海区台风移速突减的普查分析 172

刘伯汉、林春辉 172

342用信息量评分多因子综合比较法作西太平洋 172

台风路径予报 广东台风协作组 172

343 预报南海台风移动的一种方法 卢保祥、吕奇桑 172

路径短期予报 王永详、焦佩金 173

346 用气象站资料与天气图相结合作南海台风 173

344 南海近海台风路径予报小结 厦门台 173

345 南海海区台风复杂路径的分析 173

南海舰队台风协作组 173

347 南海台风西折路径的初步分析 陈德霖、李延香 174

348 南海海区北上台风西折的探讨 吴兴国 174

349 南海台风西行北翘路径的予报 海洋局总台 174

350 关于南海复杂路径台风天气形势的初步分析 174

351 应用多因子综合法作7—9月南海台风 175

路径的予报 广西气象台 175

352关于南海复杂路径台风天气形势的 176

初步分析 广西气象台 176

353早期(4—6月)南海区域的台风及其 176

路径予报 海南气象局 176

355初夏南海海区台风复杂路径的初步研究 177

华南台风协作组 177

予报 海洋总台 177

354进入和生成南海的台风路径发生左折的 177

356盛夏南海海区台风复杂路径的初步研究 178

华南台风协作组 178

357 盛夏期间南海台风向东北移动的两种形势 陈景奎 178

358 秋季南海海区台风复杂路径的初步研究 179

华南台风协作组 179

359 秋季影响南海区域的台风及其路径予报 179

吴武威、郑丽娜 179

360 低纬度型与秋台路径趋势的关系 华南台风协作组 180

361 5—11月份西太平洋台风登陆地段及 180

影响程度的予报 汕头气象台 180

364 秋冬季节台风路径最北点的予报 佛山气象台 181

顾强民、王向阳 181

363 付高强度变化与台湾省地形对台风路径的影响 181

362 西太平洋与南海台风登陆地段短期予报方法 181

365 台风登陆台湾省后的路径和强度 陈景奎 182

366 北上台风后期路径几种客观予报方法及 182

试验结果 辽宁台风会战组 182

3367 台风过警二、三线路径分型 叶复声、张庆普 183

368 黄勃海台风路径予报探讨 183

369 打转台风的一些统计特点 陈景奎 184

370 台风路径的单站予报 南通地区台 184

371 关于台风转向过程的移速问题 王志烈 184

372 台风转向过程移动速度的气候特征 王志烈等 185

373 夏季赤道高压和台风右折路径………………………………………刘伯汉(186 )374 影响辽宁台风的西折条件分析 毛贤敏 186

375 对7413号强台风登陆地点等问题的 186

讨论 张文坚、周庆华 186

377 十三号台风为什么突然西行 上海中心台 187

378 7615号台风路径予报的几点分析 顾强民 187

376 7504号台风路径西折的原因 187

浙江省台、台州地区台 187

379 77年8号台风移动路径的分析 山东省台 188

381 对7708号台风北上转西行的初步分析 189

唐章敏、金宏才 189

382 7708号台风在东海突然西折的初步 189

分析 陈文源、魏荣茂 189

383 路径曲折多变的7710号台风 190

赵进、刘景秀 190

384 7806号台风路径的数值予告与 190

数值试验 倪允琪、薛宗元 190

388 8211号台风路经的数值予报和 191

387 78相似法予报台风路径 董守玉、任炳潭 191

数值试验 王达文、胡国庆等 191

385 7806号强台风路径的初步分析 南通地区台 191

386 关于7807号台风路径的初步探讨 李文霞 191

389 8211号台风路径数值予报的初步剖析 192

朱永禔、丁荣富 192

390 台风路径相似加权予报方法的改进方案 谢玲娟 192

391 予报台风路径的相似原理 广东数值予报试验组 193

392 用相似过滤法作台风路径趋势予报 施勤炼 193

393 用形势相似作台风路径中期予报 193

中气台、海洋局 193

394用相似法予报台风路径的一个客观予报方案 194

中气台 194

616 复杂台风路径的诊断方程 林杏奇 194

618 台风路径予报园形表示方式 (日)立平艮三 195

619 台风路径外推法的验证结果 (日)饶村耀 195

617 西北太平洋上热带风暴和台风转向以后的 195

移速 L·D·巴勒·S布兰德 195

620 热带风暴和台风路径的经验正交函数分析 196

青栲等译 196

622 应用移动多重套网格三维模式作台风路径予报的 196

初步结果 (日)新田尚 196

622 台风路径的短期予报 王建国 196

625 对双台风移动路径的作用因子分析和统计 197

予报方程 邱居瑞等 197

方案 金一鸣等 197

624 台风路径予报的一种复合模式 丁长根等 197

623 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统计予报83年改进 197

626 复数逐步回归与台风路径予报 尹宏 198

627 付高脊强、弱与台风路径的若干特例分析 顾强民 198

628 双台风或多台风移动路径的红外云图分析 吕晋文 198

629 卫星云图在台风路径予报中的应用 廉淑芳 198

予报的一些问题 中气局研究所 199

632 从7303号台风予报情况看目前台风路径 199

630 台风路径予报的一种经验综合方法 周桂云 199

631 影响我区台风路径和降水的初步判断 199

张成源、蔡惠芳 199

633 正压原始方程在台风路径予报中的应用 200

黄成昌、李?? 200

634 上海五层原始方程模式的台风路径予报 200

方案 朱永禔 200

637 台风路径统计予报方法 袁开顺 201

635 8211号台风路径数值予报的初步分析 201

朱永禔、丁荣富 201

639湿不稳定和台风路经关系的初步分析 朱肇祥 202

638 台风路径予报SJ—81方案 李多武 202

640 双台风形势下西台风移动的统计特征 阮均石等 202

641 双台风卫星云图特征及其与路径的关系 ?渭民 203

642东海近海地区台风路径的诊断分析 203

束家鑫、徐叔章 203

643关于台风路径预报的几点意见 203

束家鑫、吴中海 203

644 台风流场的非对称性与单台风逆时针打转 204

路径的关系 周钦华等 204

645我国近海转向和不转向台风路径的合成 204

对比分析 滕星林、张学圣 204

647 南海上空流场与台风复杂路径关系的初步 205

研究 刘伯汉 205

646 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台风复杂路径的气候 205

统计分析 韦有暹 205

路径演变 刘伯汉 206

薛鸿宽、张其行 206

吴兴国、肖富民 206

650 过渡季节冷空气和南海台风的路径 206

649 中高层流型与南海海区右折台风路径 206

648 盛夏对流层中低层假相当位温场与台风 206

651 8211号强台风曲折路径成因分析 陈忠敏 207

652 7708号和7910号台风路径的对比 207

分析 陈光玉 207

653 8116号台风移动路径分析 梁成礼 207

654 8211号台风加强和路径分析 潭唐新章、丁金才 208

655 台风结构不对称和台风路径—7504号台风 208

个例分析 滕星林、张学圣 208

702 副高和西风槽对台风路径影响的统计 福建省台 209

396 我国的台风暴雨 蒋尚城 210

397 台风暴雨的综合评述 束家鑫 210

三、台风降水预报 210

395 中国之台风暴雨 陶诗言、蔡则怡 210

398 台风云系与本地降水 蔡尔诚 211

399 山地地形对台风降水的影响 张延亭 211

400地形对台风暴雨降水量的增幅作用 212

黄安丽、高坤 212

402 华南地形对台风暴雨的增幅作用 陈世训 212

403 低空急流与台风倒槽暴雨 陈士仁 213

404 台风倒槽内诱生低压暴雨的诊断分析 213

唐章敏、赵少云 213

405 纬向环流下东北区南部暴雨水汽收支状况 214

及台风水汽通道的作用 214

406 台风暴雨环流型 中央台短期组 214

及其机制 左中道 215

408 登陆台风结构及其所处环境流场对台风 215

407 西风带系统影响下台风暴雨的动力计算 215

降水的影响 沈如金、张宝严 215

409 急流与台风暴雨 章基嘉、林锦瑞 215

410 台风螺旋云(雨带与切变线 吴伯雄、陈士仁 216

411 台风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林锦瑞 216

沈如金、张宝严 217

414 远距离台风影响西风带特大暴雨的过程模式 217

413 凝结潜热加热对台风降水分布的影响 217

蒋尚城 217

412 环境流场对登陆台风降水的影响 陈联寿 217

415 引潮力与台风特大暴雨的相关分析 任振球 218

416 引潮力与华南台风暴雨 任振球 219

417 台风变为温带气旋暴雨过程分析 朱艮富等 219

418冷空气对台风降水的影响 傅秀琴、沈如金 219

419 台风与北方的气旋暴雨 谢安 220

420 台风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林锦瑞 220

421 台风环流区幅合线的暴雨 李叔延、陆亚龙 221

422 湿斜压大气在台风暴雨预报中的初步分析 221

山东台风暴雨会战组 221

暴雨 王佳生 222

425 用700mb纬向时间剖面图作警Ⅱ、Ⅲ 222

424 利用500mb能量场予报影响九江地区台风 222

台风影响雨量及路径预报 潘玉龙等 222

423试用能量场分析、台风暴雨 张学敏、卢保祥 222

426 用能量分析·预报青岛地区台风暴雨 孙国伟 223

427 一次台风倒槽暴雨分析 游景炎 223

428 上海地区台风暴雨的一种预报方法 上海中心气象台 223

430 1978年7月一次华北台风暴雨的诊断 224

分析 辛宝恒、张桂荣 224

李叔廷等 224

331 北区台风过程雨量预报方法 徐渭康 224

429位势不稳定趋势与上海台风暴风预报的诊断 224

433登陆台风的输送带及其对暴雨的影响 李建辉 225

443西移登陆类台风路径及平均过程最大降水 225

432 影响山东台风的暴雨分析 朱艮富 225

量预报 张学敏 225

初步试验 符长锋 226

436县站台风暴雨“大中小结合”的予报方法 226

435估计台风暴雨24小时最大点雨量的一个 226

锦州地区台风会战小组 226

——半热带系统暴雨 蒋尚城等 227

439 台风或台风倒槽,造成邯郸地区的大~ 227

438 登陆北上减弱的台风所导致的暴雨 227

暴雨简析 赵玉清 227

437 影响湖南的台风降水因素个例分析 汪尧昌 227

温州气象局 228

441 单站台风暴雨分析及其预报 方道俊等 228

440温州地区台风暴雨的统计分析及其预报 228

442 利用卫星云图分析台风暴雨 李玉兰 228

444 应用日本气象卫星传真资料(ANAS) 229

作台风移动预报的尝试 卢宝祥 229

的初步分析 吴兴国 229

445 台风云系与本地降水的探讨 彭忠良 229

443七—九月西大平洋台风降水卫星云图特征 229

445 用台风云团特征系数预报南海北部台风 230

西折的尝试 吴兴国 230

447 台风暴雨预报的经验分析和计算 陈母松 230

449 7—9月西太平洋台风与广西暴雨 231

450 7—7月影响广西的西太平洋台风暴雨的气候 231

448 点面结合预报7月台风暴雨 麦启平 231

分析 231

453广西五、六月西太平洋台风暴雨预报的 232

定性一定量分析 广西台风会战组 232

452 东片(广东)台风大暴雨的分析及预报 232

454 广西台风大暴雨的大中尺度特征 吕兆驩 232

451 西片(广西)台风大暴雨环流分析预报 232

456南方台风与唐山暴雨 唐山气象台 233

455 台风与北方的气旋暴雨 谢安 233

458登陆福建省台风暴雨分型 李天雄 234

459 影响江西的太平洋台风雨量天气分析 江西气象台 234

460 华北的台风暴雨预报 暴雨预报会战组 235

461 登陆台风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陈联寿 235

462 弱冷空气对台风降水的影响 付秀琴、沈如金 235

465 用图形识别预报台风过程总降水量分析 236

贡九丁、丛黎强 236

464 台风暴雨落区和暴雨强度的定性分析 张学敏 236

466 台风过程降水的模糊相似 贡九丁、魏平 236

463 台风大风暴雨的模式输出概率预报 杨美川等 236

467 台风暴雨模式输出统计预报方法 王达文 237

468 华东地区一次台风暴雨的定量分析 上海台 237

469华东地区台风暴雨及其预报 华东地区暴雨科研组 237

辽宁气科所辽宁大学 238

471 北上台风与西风槽结合暴雨天气过程预报程序 238

470北上台风与西风槽结合暴雨过程预报 238

辽宁气科所 238

北大气象系暴雨组 239

473 77年4号台风与北方特大暴雨 蒋尚城、张廷治 239

472 关于7593台风与河南特大暴雨 239

474 7704号台风登陆后期降水的分析 谢重阳 239

475 7707号台风特大暴雨的单站要素演变特征 240

陈坤生 240

476 “8·22”特大暴雨和7号台风 240

唐章敏、金宏才 240

477 对7805号台风路径转向、近海加强和产生 241

暴雨的分析 241

479 一次北京地区台风特大暴雨的分析 蔡则怡等 242

480 对七月三次台风降雨的对比分析 陈友标 242

481 7807台风对赣南的危害及其分析 242

王涛、朱有生 242

482 用逐步过滤法预报台风风雨 243

上海青浦、松江县气象站 243

483台风登陆后辐合带对广西和粤西地区的影响 243

484 武夷山中段西麓台风分析 何祖泽 243

485广西台风大暴雨的诊断分析 吕兆驩 244

486 台风外围螺旋云带产生的暴雨——惠东特大 244

暴雨分析 范惠君、李修芳 244

558 台风拖曵云系与暴雨 赵亚民 245

659 登陆台风影响北方暴雨的数值试验 245

汪尧昌、姚祖庆 245

558 影响上海地区暴雨的台风卫星云图分析 245

谢安、肖文俊 245

李汉惠 245

556 运用隶属函数作台风过程雨量判别的初试 245

660 中纬度、中层低涡与台风共同作用造成 246

的特大暴雨分析 唐章敏、金秀兰 246

661 北上台风暴雨 于恩洪、赵淑勤 246

663 台风倒槽暴雨过程的压能、湿焓场分析 247

664 长江三角洲地区台风倒槽暴雨诊断分析 247

662 台风倒槽暴雨的分析 李玉兰 247

汪尧昌、林友玲等 247

666 台风环流中次天气尺度Ω型和O型暴雨 248

系统的分析与应用 朱良富、杨志刚 248

665 上海地区台风倒槽暴雨分析 钱自强、张德 248

657能量锋生与台风倒槽前部的暴雨 谢重阳 249

669 登陆浙江的台风暴雨强度及分布预报 陈王夫 250

670 台风暴雨最大24小时点雨量的分析研究 250

668 台风影响下的我县降水分布特点 王禄华 250

吴伯雄、陈士仁 250

671 上海地区台风倒槽过程最大暴雨量预报的 251

诊断分析 林友玲、金结琏 251

672华东登陆台风的暴雨分析 梁必骐、李贤枢等 251

674 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预报台风倒槽暴雨 252

励申申、王信 252

谢世俊、丛安作等 252

675 上海地区台风暴雨天气气候分析 252

673 用天气动力统计结合的方法作台风大暴雨预报 252

汪尧昌、李德英等 252

678华东地区24小时和48小时台风暴雨予报 253

677华东台风降水的定量分析 上海台风协作组 253

上海台风协作组 253

478 73011号台风暴雨的个例分析………………………………………骆荣宗四、台风个例分析 253

498 7209号台风的若干物理量计算和分析 253

676 1981年16号强台风影响福建暴雨的分析 253

华东台风暴雨科研协作组 253

福建省气象台 253

487 一个登陆台风的等能量结构 雷雨顺 254

488 一个高空冷涡下传诱生出强台风的个例分析 254

杨祖芳 254

489 西南涡发展成南海台风的个例分析 包澄澜 254

492 1971年第22号台风发生发展的初步 255

分析 空军气象学院 255

490一个隆冬的强台风的分析 广东省气象台 255

491 6906和6907号台风的个例分析 张则恒等 255

493 1971年6号台风特大暴雨个例分析 256

广西气象台天气室 256

494 7114号台风暴雨分析 李叔庭、林友玲 256

495 7115号台风暴雨个例分析 张学敏、廖明治 256

496 7204号台风发生发展的初步分析 林正云 257

499 7209号台风登陆后迅速衰亡原因的探讨 258

华东台风暴雨科研协作组 258

上海海洋学院气象专业 258

497 7209号台风暴雨落区分析 258

安徽省气象台 259

过程分析 福建气象台 259

湛江地区气象台 259

502 7301台风分析及其暴雨落区预报 259

500 对7220号强台风的初步分析 259

503 7307号台风发生发展过程与降水特征的 260

分析 大气所 260

504 7310号台风生消过程的分析 林正云 260

506 7406号台风暴雨个例分析 261

507 1973年热带辐合带的活动对三台风移动的影响 261

南京气象学院 261

505 7318号台风的结构 王继志 261

636 台风路径套网格模式的变更方案及其在 261

丁荣富、朱永禔 261

1982年台风业务试验期的应用 261

508 7411号台风暴雨个例分析 262

509 7504台风皖东特大暴雨分析 安徽气科所 262

510 7504号台风的形成条件 张婉佩、董克勤 262

512 7504号台风的分析 浙江气象台 262

512 7703号台风的雷达回波浅析 263

广西北海市气象台雷达站 263

513 图资群结合分析7708号台风 邓之瀛 264

514 7708号台风地面要素的时间分布 朱洪绩 264

516 对7708号台风、风雨的予报 264

江苏大丰县气象站 264

516 7806号台风为什么不登陆 杨州地区台预报组 264

518 7807号南海强台风发生发展个例分析 265

华南台风科研协作组 265

519 7807号台风的初步分析 罗树森 265

517 7806号台风不登陆的分析 唐新章等 265

523 1929年14号台风的强度分析 266

522 7910号台风转向过程的分析 郑和文 266

南海舰队司令部气象台 266

521 7909号台风螺旋云带的分析 李玉兰 266

520 7906号台风海上消失的分析 王作述、张键 266

526 对8011号台风发展问题的讨论 267

525 8011号台风发生发展问题的分析 李建山 267

527 8111号台风个例分析 梁源高、蒲宝森 267

524 8006号台风对江西的影响 潘根发 267

530 7303与7306号台风发展、不发展 268

529 8116号台风移动路径分析 梁成礼 268

的对比分析 陈瑞闪 268

分析 郑和文、张红革 268

528 “8114”号强台风近海北上转向的过程 268

广东海南行政区气象台 270

680 7314号强台风的一些特征的分析讨论 270

681 1975年7号台风的结构分析 270

丁一汇、张键 270

福建省气象台等 270

679 7301号、7315台风总结 270

684 用卫星云图作8211号台风突然加强和 271

王达文等 271

移向分析 陆亚龙、王志烈 271

683 8211号台风路径的数值预报与数值试验 271

682 8116号台风发生发展的分析 梁成礼 271

686 8211台风结构的分析 肖文俊、杨大升 272

6878 2212号台风个例分析 梁成礼、许宁等 272

685 8211台风的诊断分析 肖文俊、杨大升等 272

501 1973年两次登闽台风(7301, 731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