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区史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智良主编;姚霏,江文君副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学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48601739
- 页数:701 页
绪论 城市空间、城区与都市变迁&苏智良 1
第一编 城隍庙:近代城厢公共空问的形成 3
第一章 明代城隍庙城区的出现 3
第一节 上海县城内的城隍庙 3
一、早期城市地图上的“淡井庙” 3
二、县城隍庙迁址金山神庙 6
三、城隍秦裕伯与上海的秦氏家族 8
第二节 豫园与潘氏家族 12
一、上邑潘氏的荣耀 12
二、一代名园的建造 15
三、潘氏族产与城隍庙城区的早期构成 20
第二章 清前中期的城隍庙城区 26
第一节 城隍庙空间的修缮与扩大 26
一、庙宇的历代修缮 26
二、各类民间信仰的集中 28
三、东园与西园的修建 29
第二节 县城内的经济中心 33
一、各类行业公所进驻庙园 33
二、庙园外的公所会馆 43
第三章 近代上海城厢公共空间的诞生 45
第一节 城隍庙空间的近代沿革 45
一、晚清时期的城隍庙和庙园改造 45
二、“公园”“私园”之争 47
三、民国时期的城隍庙和庙园改造 52
第二节 作为信仰空间的城隍庙 57
一、济济一堂的祠殿与神物 57
二、城隍庙城区的“信仰时间” 59
第三节 作为岁时活动空间的城隍庙 64
一、城隍庙的十二个月 64
二、四季芬芳看花会 68
三、正月间的庙园风情 69
第四节 作为商业空间的城隍庙 71
一、城隍庙商市的形成 71
二、《上海城隍庙》中的城隍庙商业 73
三、“藉摊不藉店”的庙园经济 75
第五节 作为文人雅集空间的城隍庙 78
一、从亭台楼阁到旧书摊前 78
二、现代文人笔下的城隍庙 88
第六节 作为休闲娱乐空间的城隍庙 102
一、雅俗之地 102
二、游艺乐园 107
三、小吃王国 111
第四章 庙园之外的近代城隍庙城区 118
第一节 近代城隍庙城区的空间构成 118
一、方浜路以南的街巷和机构 118
二、方浜路以北的街巷和机构 127
第二节 城区内的人员构成和结构 132
一、从两则新闻看城区内的商住结构 132
二、导游手册中的“邑庙人物” 135
三、庙南出了个黄大亨 138
四、个案: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品华坊 143
尾声:关注商业文化复兴后的城隍庙城区 151
参考资料 155
第二编 十六铺:因港成市 因港兴市 165
第一章 十六铺格局的基本确立 165
第一节 十六铺范围的变迁 165
第二节 古代上海的演进与十六铺 168
第三节 上海开埠与小刀会起义 170
第四节 法租界向小东门扩张 173
第二章 商业经济的变迁 176
第一节 从传统沙船业到轮船航运业 176
一、沙船业的兴盛与衰败 176
二、新式轮船航运业的出现 185
三、向客运港区转变 189
第二节 因港而兴的商业 192
一、开埠之前 192
二、开埠之后 195
三、名人与名店 200
第三章 市政发展与社会变迁 206
第一节 市政建设的发端与扩展 206
第二节 交通的进步 211
第三节 新式码头的兴筑 214
第四节 从天后宫到新舞台 222
第四章 十六铺的地下社会 230
第一节 青帮分子的活动 230
第二节 鸦片贸易在十六铺 234
第三节 妓女与妓院 237
结论 244
参考资料 247
第三编 外滩:上海的“近代之门” 255
第一章 大都市从这里开始 255
第一节 传统乡村社会里的黄浦滩 255
一、地理价值 255
二、田园风貌 258
三、生活素描 262
第二节 “洋鬼子来了” 263
一、开埠 263
二、租地建房 264
第三节 从“华洋分居”到“华洋杂居” 270
一、“华洋分居”下城市化的尴尬 270
二、“华洋杂居”下的“兴盛” 273
第二章 “东方华尔街” 280
第一节 “商业大王”时代 281
一、洋行 281
二、早期银行 287
第二节 “抢滩” 290
一、汇丰的诞生 290
二、诸强并争 293
第三节 抗争 297
一、中国通商银行 298
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 303
第三章 外人的乐园,华人的窗口 306
第一节 公共空间的示范地 306
一、公共空间的确立 306
二、管理理念 313
第二节 “上海先生们”的“乐园” 316
一、上海总会 317
二、汇中饭店和沙逊大厦 319
三、雕塑建筑 324
第三节 对“华人与狗”的一点思考 327
结语 337
参考资料 339
第四编 杨树浦:近代工业的摇篮 347
第一章 杨树浦工业区概貌 347
第一节 地名由来和基本概况 347
第二节 发展沿革 350
第二章 近代杨树浦的工业化 352
第一节 公用事业的发展 352
一、电力 353
二、入户穿街水自来 355
三、交通 360
第二节 近代上海工业的摇篮 367
第三节 人口、商业状况 373
第三章 树浦工业区的社会状况 382
第一节 住房状况 382
一、里弄住宅 382
二、花园住宅 385
三、棚户简屋 386
第二节 文化娱乐 389
第三节 杨树浦女工 392
一、生产中的“能工巧匠” 393
二、衣食住 394
结语 403
参考资料 406
第五编 吴淞:曲折的两次开埠 411
第一章 开埠前的吴淞 411
第一节 吴淞地域概况 411
一、地名变迁 411
二、吴淞江守御千户所 415
三、发展概况 416
第二节 吴淞口与吴淞 418
第三节 军事重镇 419
一、吴淞防务 419
二、战争与吴淞 421
第二章 功能多元的近代吴淞 424
第一节 两次开埠与市政进步 424
一、第一次开埠 424
二、城区交通近代化 429
三、火灾与吴淞市政建设 434
第二节 经济功能的凸显 438
一、吴淞渔市 438
二、“因渔而商” 444
三、工业的初步兴起 447
四、人口增加及城镇居民生活 449
第三节 早期教育的摇篮 451
一、近代教育的兴起 451
二、高等教育对吴淞的影响 454
第三章 近代吴淞功能多元的终结 456
第一节 军事功能的延续和反噬 456
一、频繁的战乱 456
二、“一·二八”淞沪抗战 458
三、“八·一三”淞沪抗战 462
第二节 多元化终结的深层原因 463
一、“吴淞因素” 463
二、“上海因素” 464
结语 467
参考资料 469
第六编 静安寺:从庙到城区的演变 475
第一章 静安寺地区历史沿革 475
第二章 千年古刹静安寺 478
第一节 静安古寺 478
一、始建年代问题 478
二、历史沿革 481
第二节 静安寺庙会 482
一、静安寺庙会的兴起 482
二、庙会中的商业 484
第三节 聚落的形成 487
第三章 “十里洋场”的西半部——静安寺路 489
第一节 静安寺路的修筑 489
一、租界扩张与越界筑路 489
二、“公共租界第一条西式马路”的开辟 491
第二节 宁静的林荫大道 492
一、路政交通的现代化 492
二、新式花园洋房的建造 495
第三节 雅致的商业大街 497
一、有产阶级的休闲天堂 497
二、林林总总的精品名店 499
第四章 从“后花园”到“消费圈”——静安寺地区 503
第一节 租界的“后花园” 503
一、申园、西园及愚园 503
二、静安寺路外国公墓 507
第二节 市政建设的引入 509
一、巡捕房、消防所、邮政局 509
二、交通枢纽地位的奠定 511
第三节 商业网络的构建 517
一、商业网络的初构 517
二、消费中心的形成 519
第四节 多元的社会结构 525
一、居住格局及居民构成 525
二、张爱玲公寓生活素描 527
三、繁华背后的失序图景 529
结语 531
参考资料 534
第七编 徐家汇:西学东渐的实验区 541
第一章 徐家汇教堂区的发展沿革 541
第一节 徐家汇教堂区的形成 541
一、名称由来和地域范围 541
二、徐光启与徐家汇 542
第二节 徐家汇教堂区的发展沿革 546
第三节 远东第一大堂和江南教区的演变 556
一、远东第一大堂 556
二、江南教区的演变 559
第二章 新耶稣会与徐家汇文化事业 560
第一节 耶稣会与江南科学计划 560
一、耶稣会简史 560
二、江南科学计划 562
第二节 文化事业 567
一、徐家汇藏书楼 567
二、徐汇公学 569
三、震旦大学 572
四、其他教会学校 576
第三节 科学事业 578
一、徐家汇天文台 578
二、徐家汇博物馆 580
第四节 土山湾——近代艺术工场 581
一、中国西洋画的摇篮 583
二、天主教印刷事业 587
三、土山湾孤儿工艺院 596
第五节 慈善救助事业 598
一、善牧院 598
二、育婴堂 599
第三章 上海的拉丁区 602
第一节 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 602
一、传教士的生活 602
二、中西文化交流 605
第二节 中学、西学之间的马相伯 608
第三节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611
一、徐家汇天主教社区 611
二、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613
结语 617
参考资料 621
第八编 曹家渡:沪西的形成与“变形” 629
第一章 传统社会中的曹家渡 629
第一节 曹家渡地域社会的形成 629
一、名称由来和地域范围 629
二、发展概况与沿革 632
第二节 早期曹家渡的社会概况 635
第二章 上海城市化进程中曹家渡的变迁 638
第一节 城市空间的拓展:越界筑路 638
一、越界筑路及其历史影响 638
二、近代市政的出现 641
第二节 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曹家渡产业的近代化 644
一、沪西工业中心——曹家渡工厂区的形成 644
二、沪西“小上海”——曹家渡商业的繁荣 649
三、新式产业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654
第三节 新式教育机构的出现及其影响 668
一、圣约翰大学等各类新式教育机构的设立 668
二、新式教育机构对曹家渡社会生活的影响 670
第三章 曹家渡“畸形”城市化特征的多面剖析 674
第一节 棚户丛集的曹家渡与居民的乡民属性 674
一、棚户产生原因和分布特点 674
二、棚户里的生活 675
三、城市里的“乡下人”:居民的季节性流动与职业特点 677
第二节 曹家渡的失序社会 679
一、烟赌娼的畸形发展 679
二、恐怖与犯罪 688
结语 693
参考资料 697
- 《宜昌市中心城区环境控制性详细规划》宜昌市生态环境局编著 2019
- 《库车老城区》郭黛姮,贺艳主编 2010
- 《翦伯赞全集 第10卷 中外历史年表 主编》翦伯赞著 2008
- 《高中英语词汇必备》许珂主编 2013
- 《风格城市 巴塞罗那》(美)理查森,(美)雷东多著 2013
- 《司法公正的内涵及其实现》王晨著 2013
- 《大昭寺》西藏建筑勘察设计院主编 2011
- 《青岛影像老街巷》薛晨钟摄;鲁海撰;梁红,杨帆译 2011
- 《风格城市 柏林》(美)希恩·蒂乔,(德)尼尔斯·皮特斯著;潘洋译 2013
- 《森林城市建设 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但新球,但维宇编著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