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育金融制度创新
教育金融制度创新

教育金融制度创新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窦尔翔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302283911
  • 页数:34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可分为三部分。首先对现有的教育需求方融资制度进行研究,发现转移支付与债性资金风险-收益不平衡性特征,无法满足教育资金的需求;然后构建了纯粹的股性教育金融制度,详细阐述了其理论原型、运行机理以及制度效应;最后,我们引入教育投资基金制度,对教育金融制度的现实路径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教育金融制度创新》目录

导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文献综述 10

三、研究对象 14

四、本著作可能的贡献 16

五、全书体系概览 22

第一章 教育需求方资金的供求分析 25

第一节 教育是一种投资行为 26

一、教育投资理念的形成 26

二、中国教育竞争的“私人化”趋势问题 28

第二节 教育资金需求的决定 29

一、教育投资的依据 29

二、教育“投资-收益”的过程性因素 32

三、现有教育资金供给不足的现状 33

第三节 两类教育需求方筹资机制的比较 38

一、转移支付机制分析 39

二、交易性教育资金机制 45

第二章 “中国式”债性教育筹资模式的演化路径 50

第一节 主体增加的演化路径 51

一、传统债性模式的主体增加 51

二、与保险机制的对接:保险机构主体的引入 56

三、人力资本消费单位的引入:企业托管模式 57

第二节 教育贷款制度运行绩效分析 59

一、贷款缺口巨大 59

二、贷款发放不均衡 60

三、贷款回收困难 61

四、政府主体职能缺失 62

第三节 债性教育金融制度缺陷 63

第三章 债性教育筹资模式创新 67

第一节 教育信用卡的启示 67

一、教育信用卡的发展历史 67

二、教育信用卡制度原理 70

三、“成本-风险-收益”改良效应 72

第二节 尤努斯模式成功的本质 75

一、格莱珉银行的运作模式 76

二、尤努斯模式的创新 78

三、尤努斯模式的启示 81

第四章 债性教育筹资合约证券化 84

第一节 国外学生贷款证券化的启示 85

一、国外的理论与实践 85

二、中国实施教育证券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87

第二节 教育信贷资产证券化制度设计 89

一、交易架构 89

二、交易流程 90

三、资产证券化中的合约嬗变机理 94

第三节 制度的正面效应 97

一、健康的风险消解机制 97

二、商业银行“成本-风险-收益”的改善 98

三、投资者“成本-风险-收益”的改善 100

第四节 潜在的负面效应 101

一、道德风险链及其风险放大效应 102

二、非系统性风险向系统性风险转化 103

三、“次贷”危机的警示 104

第五章 分成制教育筹资制度原型 106

第一节 分成制元素渐强下的逻辑排序考察 107

一、债性合约中分成元素增强的演化规律 107

二、尤努斯模式中股性成分的“嵌入” 108

三、资产证券化中股性成分的关键作用 109

第二节 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的原型 109

一、农业中的分成制模式 110

二、明星经纪人制度中的分成制模式 112

三、按收入比例还贷 117

四、制度原型的启示 120

第三节 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的诞生 122

一、风险特征与分成制共生的一般规律 122

二、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的构建 127

第六章 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机理 135

第一节 分成制教育制度的理论基础 135

一、分工理论 136

二、委托代理理论 138

三、分成制度 140

第二节 分成制模型结构 141

一、分成制模型 141

二、分成制模型解构 145

三、分成制的核心:估值 146

第三节 分成制中的博弈行为 149

一、博弈产生的原因 150

二、静态博弈 154

三、动态博弈 156

四、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博弈 159

第七章 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的效应 164

第一节 资金放大效应 165

一、内部增信功能 165

二、信号显示功能 168

三、转移支付机制对交易机制的放大 169

第二节 “教育成链”效应 170

一、五大教育环节形成产业链的机理 171

二、教育链五大环节的均衡配置原理 178

三、教育环节的外包与整合 181

第三节 教育需求方谈判力提升效应 184

一、与家长谈判力的增强 185

二、与考试选拔制度“谈判能力”的增强 186

三、与教育供给方谈判力的增强 187

四、与人才需求方谈判能力的增强 189

第四节 教育改革机制优化效应 190

第五节 分成制的隐忧 192

第八章 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的模拟实证 194

第一节 投资对象模拟选择 195

一、投资方面临的三大风险 195

二、人力资本积累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风险特征 197

三、选择MBA为投资制度初始投资对象 199

第二节 分成制合约下要素的选择模拟 202

第三节 不同性质合约选择的模拟 207

一、合约选择的一般规律 207

二、债性合约引入下的模型建立 208

三、不同性质合约共存下的模拟实证 210

第四节 国家制度供给模拟实证 213

一、政府参与下的模型建立 213

二、政府参与下的数据模拟 216

第五节 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参与主体多元化的模拟 219

第九章 基金制度的利用与优化 222

第一节 分成制教育基金制度的刻画 223

一、单个投资人面临的可能困境 223

二、分成制教育基金制度生态链 225

三、分成制教育基金制度的效应 228

第二节 公益型教育基金的困境 232

一、教育基金的海内外现状 233

二、现有纯粹公益型教育基金的缺陷 235

第三节 两种基金制度的嫁接 237

一、改良机理与制度刻画 237

二、反哺型公益教育基金的效应分析 239

第十章 教育金融制度的政府支持 242

第一节 教育收益的“公私性”规律 243

一、教育的受益主体 243

二、成本分摊理论 245

三、教育收益的动态变化规律 247

第二节 政府是制度的天然供给者 261

一、公共制度供给理论 261

二、教育金融制度供给主体——基于我国制度供给的特殊性 265

第三节 政府在强制性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267

一、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两种制度变迁模式 267

二、教育金融制度变迁模式的选择 269

三、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两种作用 271

第十一章 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的初建路径 278

第一节 前提假设的非完美性 278

一、被投资人主观风险的不可控性 279

二、甄别机制不健全 283

三、征信体系不完善 285

四、回收机制不健全 289

五、投资方过度干预 290

第二节 制度前提现状的改良 292

一、个人信用制度创新——终身综合账户的建立 292

二、分成制教育金融回收机制的设计 295

三、分成制教育金融特有的成长潜力甄别机制 298

四、干预过度的防范机制 300

第三节 基于前提现状的初始制度构建 302

一、一般基金管理人所面临的风险 302

二、大型人力资源公司的风险规避优势 304

第十二章 教育金融学科体系设想 309

第一节 教育金融学科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310

一、教育金融学科体系 310

二、教育需求方自然人金融制度亟待强制性变迁 312

三、教育经济学不能孕育出教育金融学 313

第二节 教育金融学科体系路径构建初探 314

一、一般学科体系培养路径——以教育经济学为例 314

二、教育金融学科体系培育路径 316

第三节 教育金融学科体系支撑教材 318

一、融资模式和教育效率视角下的教材体系 318

二、第二条主线下的学科教材 325

第四节 教育的未来 330

参考文献 334

后记 3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