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  下
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  下

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 下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资料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1106704
  • 页数:290 页
图书介绍: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加强环境保护,摸清全国各类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定于2008年初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普查标准时点定为2007年12月31日。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由国务院副总理任组长,国务院副秘书长、环境保护部(原环保总局)部长、国家统计局局长任副组长。
《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 下》目录

(上册) 1

第1章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对象和内容 1

1.1 普查时点 1

1.2 普查对象与范围 1

1.2.1 工业源普查对象与范围 1

1.2.2 农业源普查对象与范围 3

1.2.3 生活源普查对象与范围 4

1.2.4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对象与范围 5

1.3 普查内容 6

1.3.1 工业源普查内容及污染物种类 6

1.3.2 农业源普查内容及污染物种类 8

1.3.3 生活源普查内容及污染物种类 9

1.3.4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内容及污染物种类 11

1.4 普查的组织实施 11

1.4.1 基本原则 11

1.4.2 组织机构 11

1.4.3 普查的实施步骤 12

第2章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13

2.1 普查的技术路线 13

2.2 普查的技术准备 15

2.2.1 制定技术规定 15

2.2.2 编制产排污系数 15

2.2.3 开展污染源监测工作 16

2.2.4 编制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格 18

2.2.5 开发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软件 21

2.3 清查及普查对象的确定 22

2.3.1 清查内容 22

2.3.2 清查原则 22

2.3.3 清查阶段与方法 22

2.3.4 清查单位及普查对象数量 23

2.4 污染物产生、排放量的核算方法 23

2.4.1 实际监测法 23

2.4.2 产排污系数法 23

2.4.3 物料衡算法 26

2.4.4 三种方法的使用原则 26

第3章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质量保证 28

3.1 质量保证 28

3.1.1 清查过程的质量保证 28

3.1.2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28

3.1.3 入户普查阶段的质量保证 29

3.1.4 数据录入过程的质量保证 30

3.1.5 数据汇总审核 30

3.2 国家组织质量核查 31

3.2.1 准备阶段及清查工作质量核查 31

3.2.2 普查表数据填报质量核查 31

3.2.3 数据录入质量核查 32

3.3 普查范围完整性、数据质量可靠性整体评价 32

第4章 工业源普查结果分析 33

4.1 工业源普查对象概况 33

4.1.1 分行业概况 33

4.1.2 分地区概况 35

4.2 工业源废水污染物 35

4.2.1 工业废水产生、治理、排放情况 35

4.2.2 工业废水中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 42

4.2.3 各流域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80

4.2.4 工业废水排入环境水体的污染物量分析 104

4.3 工业源废气污染物 104

4.3.1 工业废气产生、治理、排放概况 104

4.3.2 工业废气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 108

4.4 工业源固体废物 130

4.4.1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利用、处置、贮存、丢弃总体情况 131

4.4.2 冶炼废渣 133

4.4.3 粉煤灰 137

4.4.4 炉渣 139

4.4.5 煤矸石 142

4.4.6 尾矿 144

4.4.7 脱硫石膏 147

4.4.8 污泥 149

4.4.9 放射性废物 151

4.4.10 全国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利用、处置、贮存、丢弃情况 152

4.5 危险废物 158

4.5.1 危险废物产生情况 158

4.5.2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情况 163

4.5.3 危险废物处置情况 167

4.5.4 危险废物贮存情况 171

4.5.5 危险废物倾倒丢弃情况 178

4.6 放射性污染源 188

4.6.1 伴生放射性污染源 188

4.6.2 工业源电磁辐射设备情况 210

4.6.3 工业用放射源及含放射源设备情况 216

4.6.4 工业源射线装置情况 223

4.7 工业源小结 228

4.7.1 工业污染源数量多,污染物排放量大 228

4.7.2 工业源区域分布差异大,结构性污染矛盾突出 229

4.7.3 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229

4.7.4 工业源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230

4.7.5 工业固体废物情况 230

4.7.6 危险废物情况 231

4.7.7 放射性污染源情况 231

编辑说明 233

后记 235

(下册) 1

第5章 农业源普查结果分析 1

5.1 农业源普查基本情况 1

5.1.1 普查对象数量 1

5.1.2 污染物排放(流失)总体情况 3

5.2 种植业普查结果及分析 19

5.2.1 普查总体情况 19

5.2.2 污染物流失(排放)情况 22

5.3 畜禽养殖业普查结果及分析 40

5.3.1 普查总体情况 40

5.3.2 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 43

5.4 水产养殖业普查结果及分析 61

5.4.1 污染源普查总体情况 61

5.4.2 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 63

5.5 农业源小结 83

第6章 生活源普查结果分析 85

6.1 生活源普查对象基本情况 85

6.2 生活源能源消费情况 89

6.2.1 总体情况 89

6.2.2 城镇居民生活燃气消费情况 90

6.2.3 锅炉 91

6.3 生活源用水、污水及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情况 92

6.3.1 用水及污水排放情况 92

6.3.2 污水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情况 98

6.4 生活源废气及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情况 113

6.4.1 生活源废气治理与排放情况 113

6.4.2 废气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情况 116

6.5 机动车数量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121

6.5.1 机动车保有量总体情况 121

6.5.2 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情况 126

6.6 生活垃圾产生及处理情况 128

6.6.1 生活垃圾产生情况 128

6.6.2 生活垃圾处理情况 131

6.7 医疗废物产生、处理情况 133

6.8 医用电磁辐射设备、放射源和射线装置情况 135

6.8.1 医用电磁辐射设备情况 135

6.8.2 医用放射源及含放射源设备情况 139

6.8.3 射线装置 143

6.9 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源 147

6.9.1 农村生活源普查数量 147

6.9.2 农村生活源污水及污染物 147

6.9.3 农村生活垃圾产生与排放情况 150

6.10 生活源小结 151

第7章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结果分析 153

7.1 数量与分布总体情况 153

7.1.1 全国概况 153

7.1.2 各地区状况 154

7.1.3 各流域状况 156

7.2 污水处理厂 156

7.2.1 污水处理厂基本情况 156

7.2.2 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情况 163

7.2.3 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削减情况 167

7.2.4 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处置情况 168

7.3 垃圾处理厂(场) 172

7.3.1 垃圾处理厂(场)基本情况 172

7.3.2 渗滤液、焚烧废气与残渣产生、处理、排放情况 179

7.4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厂 187

7.4.1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厂基本情况 187

7.4.2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情况 191

7.4.3 次生污染的产生、处理、排放情况 192

7.5 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小结 196

第8章 总体情况 197

8.1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对象概况 197

8.1.1 普查对象数量及区域分布 197

8.1.2 全国各流域普查对象分布 200

8.2 普查对象资源能源消耗情况 200

8.2.1 能源消耗情况 200

8.2.2 水资源消耗情况 202

8.3 污染产生及排放情况 205

8.3.1 废水及水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 205

8.3.2 废气及大气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 243

8.3.3 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259

8.3.4 放射性污染 266

8.4 污染治理情况 269

8.4.1 废水治理情况 269

8.4.2 废气治理情况 270

8.4.3 固体废物治理情况 270

第9章 普查反映的环保问题与对策建议及普查结果的开发利用 279

9.1 主要污染物普查数据与常规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 279

9.1.1 化学需氧量数据差异主要原因 279

9.1.2 二氧化硫数据差异主要原因 280

9.2 普查反映的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280

9.2.1 许多水污染物排放未在环境管理控制范围内 280

9.2.2 工业污染结构性问题突出 280

9.2.3 经济较发达、人口密集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的比例大 280

9.2.4 “三河”、“三湖”接纳主要水污染物数量大 281

9.2.5 农业源对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贡献率高 281

9.2.6 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对城市空气环境的压力大 281

9.2.7 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危险废物符合环保要求的贮存比例低 281

9.2.8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欠账多,污泥和垃圾渗滤液无害化处理率低 281

9.3 对策建议 282

9.3.1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 282

9.3.2 拓展水污染防治范围,加大防治力度,提高水源水质 282

9.3.3 综合防治大气污染,不断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282

9.3.4 切实加强农业源污染防治,统筹城乡环境保护 283

9.3.5 强化放射性污染源和危险废物监管,确保环境安全 283

9.3.6 深化总量控制制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283

9.3.7 继续抓好重点地区和流域污染防治 283

9.3.8 构建污染源全防全控体系,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 284

9.4 普查的主要成果 284

9.4.1 构建了开展大规模污染源普查的工作体系、技术体系和方法体系 284

9.4.2 掌握了各类污染源情况,建立了污染源信息数据库 284

9.4.3 查清了全国主要污染物的产生、处理和排放情况 285

9.4.4 首次基本摸清了各类农业源污染物排放情况 285

9.4.5 首次获得了某些特殊的、危害大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信息 285

9.4.6 进一步掌握了我国工业污染源排放的行业特征 285

9.4.7 明确了分流域、分区域各类污染源数量和污染物排放状况 285

9.4.8 锻炼了环境保护队伍,强化了环境保护基础工作 286

9.5 普查成果的初步应用与开发建议 286

9.5.1 建立普查数据应用平台 286

9.5.2 核定“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基数 286

9.5.3 建立新的环境统计平台 287

9.5.4 认真分析研究普查数据,服务于环境监督管理 28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