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山西植被志  针叶林卷
山西植被志  针叶林卷

山西植被志 针叶林卷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东罡主编;上官铁梁等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030419897
  • 页数:4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介绍了山西植被针叶林中主要植被类型的研究进展情况,群落地理、现状分类、群落结构、群落生态学特征、区系与生物多样性、群落生态环境、群落价值与利用,最后提出目前相关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山西植被志 针叶林卷》目录

第1章 华北落叶松林 1

1.1 研究进展 1

1.2 演化史 2

1.3 地理分布 2

1.3.1 中国分布 2

1.3.2 山西分布 2

1.4 生境条件 5

1.5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 6

1.5.1 种群密度 6

1.5.2 种群年龄结构及动态 6

1.5.3 种群空间格局 6

1.5.4 生物量 7

1.6 群落生态特征 7

1.6.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 7

1.6.2 群落结构 10

1.6.3 生态位 10

1.6.4 林隙 11

1.6.5 物种多样性 11

1.6.6 分类 11

1.6.7 群落动态 24

1.7 开发利用与保护 25

1.7.1 群落价值与利用 25

1.7.2 存在问题与保护对策 25

参考文献 26

第2章 白杆林、青杆林 29

2.1 研究进展 29

2.1.1 较早记录阶段(1930~1949年) 29

2.1.2 对种群生态学领域的初步研究阶段(1950~1958年) 30

2.1.3 充分学习国外经验,深入研究种群更新(1959~1979年) 30

2.1.4 扩展至群落生态学领域(1980~1990年) 31

2.1.5 深化至细胞生物学领域(1991~1997年) 31

2.1.6 过渡发展时期(1998~2000年) 33

2.1.7 繁荣发展时期(2001年~至今) 33

2.2 演化史 34

2.3 地理分布 35

2.3.1 世界分布 35

2.3.2 亚洲分布 35

2.3.3 中国分布 35

2.3.4 山西分布 35

2.4 生境条件 38

2.4.1 气候 38

2.4.2 土壤 38

2.4.3 地形 39

2.5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 40

2.5.1 种群密度 40

2.5.2 种群年龄结构 40

2.5.3 种群空间格局 40

2.6 群落生态特征 41

2.6.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 41

2.6.2 群落结构 44

2.6.3 物种多样性 48

2.6.4 种间关系 50

2.6.5 分类 51

2.6.6 群落动态 74

2.7 开发利用与保护 78

2.7.1 群落价值与利用 78

2.7.2 存在问题与保护对策 79

参考文献 79

第3章 含臭冷杉的华北落叶松、青杆、白杆林 88

3.1 演化史 88

3.2 地理分布 89

3.3 生境条件 91

3.4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 91

3.4.1 种群密度 91

3.4.2 种群径级分布 91

3.5 群落生态特征 91

3.5.1 群落垂直结构 91

3.5.2 物种多样性 91

3.5.3 分类 93

3.6 开发利用与保护 95

参考文献 96

第4章 华北落叶松、白杆林 98

4.1 地理分布 98

4.2 生境条件 98

4.3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 101

4.3.1 种群密度 101

4.3.2 种群蓄积量 101

4.4 群落生态特征 101

4.4.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 101

4.4.2 物种生长型分析 102

4.4.3 群落垂直结构 103

4.4.4 分类 104

4.4.5 物种多样性 121

4.4.6 群落动态 123

4.5 开发利用与保护 124

参考文献 124

第5章 樟子松林 126

5.1 研究进展 126

5.1.1 生态学特征 126

5.1.2 种源试验 129

5.1.3 造林技术 129

5.1.4 病虫害防治 129

5.2 地理分布 129

5.2.1 中国分布 129

5.2.2 山西分布 129

5.3 生境条件 130

5.4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 130

5.4.1 种群密度 130

5.4.2 种群径级结构 131

5.5 群落生态特征 131

5.5.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 131

5.5.2 群落垂直结构 132

5.5.3 分类 132

5.6 开发利用与保护 138

5.6.1 生态价值 138

5.6.2 经济价值 138

5.6.3 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138

参考文献 138

第6章 油松林 140

6.1 研究进展 140

6.1.1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 140

6.1.2 群落生态特征 147

6.2 松属的演化史 152

6.2.1 松属的建立 152

6.2.2 松属的起源 152

6.2.3 松属在山西的演化史 153

6.3 地理分布 155

6.3.1 中国分布 155

6.3.2 山西分布 156

6.4 生境条件 159

6.4.1 我国油松林分布区的环境条件 159

6.4.2 山西油松林分布区的生境条件 160

6.5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 162

6.5.1 种群密度 162

6.5.2 种群年龄结构与动态 162

6.5.3 种群空间格局 163

6.5.4 生物量 166

6.5.5 林隙与林冠特征 166

6.6 群落生态特征 167

6.6.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 167

6.6.2 群落结构 170

6.6.3 物种多样性 172

6.6.4 种间关系与生态位 173

6.6.5 分类 174

6.6.6 群落动态 222

6.7 开发利用与保护 223

6.7.1 群落价值与利用 223

6.7.2 存在问题与保护对策 224

参考文献 226

第7章 油松、白皮松林 233

7.1 地理分布 233

7.2 生境条件 233

7.3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 235

7.3.1 种群密度 235

7.3.2 种群径级结构 236

7.4 群落生态特征 236

7.4.1 物种区系组成及其特征 236

7.4.2 群落垂直结构 238

7.4.3 物种多样性 238

7.4.4 分类 239

7.5 开发利用与保护 250

7.5.1 群落价值与利用 250

7.5.2 存在问题与保护对策 250

参考文献 250

第8章 油松、侧柏林 252

8.1 地理分布 252

8.2 生境条件 252

8.3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 254

8.3.1 种群密度 254

8.3.2 种群径级结构 254

8.3.3 种群空间格局 255

8.4 群落生态特征 255

8.4.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 255

8.4.2 群落垂直结构 257

8.4.3 物种多样性 257

8.4.4 分类 258

8.5 开发利用与保护 269

8.5.1 群落价值与利用 269

8.5.2 对策与建议 269

参考文献 269

第9章 白皮松林 271

9.1 研究进展 271

9.1.1 植物系统发育和基础生物学 273

9.1.2 种群及群落生态学 273

9.1.3 种苗培育和栽培 273

9.1.4 研究展望 274

9.2 地理分布 274

9.2.1 中国分布 274

9.2.2 山西分布 275

9.3 生境条件 276

9.4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 276

9.4.1 种群密度 276

9.4.2 种群年龄结构 276

9.4.3 种群水平分布格局 276

9.5 群落生态特征 277

9.5.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 277

9.5.2 群落结构 278

9.5.3 物种多样性 279

9.5.4 种间关系 279

9.5.5 分类 279

9.5.6 群落动态 284

9.6 开发利用与保护 285

9.6.1 生态价值 285

9.6.2 经济价值 285

9.6.3 存在问题与保护对策 285

参考文献 285

第10章 白皮松、侧柏林 287

10.1 地理分布 287

10.2 生境条件 287

10.3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 287

10.3.1 种群密度 287

10.3.2 种群年龄结构 287

10.4 群落生态特征 287

10.4.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 287

10.4.2 群落结构 290

10.4.3 物种多样性 291

10.4.4 分类 291

10.4.5 群落演替 298

10.5 开发利用与保护 298

10.5.1 生态功能 298

10.5.2 存在问题与保护对策 298

参考文献 298

第11章 侧柏林 300

11.1 研究进展 300

11.1.1 徐州地区侧柏林的研究 300

11.1.2 北京地区侧柏林的研究 303

11.1.3 我国其他地区侧柏林的研究进展 303

11.1.4 我国不同地区侧柏林研究的对比分析 304

11.1.5 西省侧柏林的研究 305

11.2 演化史 305

11.3 地理分布 305

11.4 生境条件 307

11.5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 307

11.5.1 种群密度 307

11.5.2 种群空间格局 308

11.6 群落生态特征 308

11.6.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 308

11.6.2 群落垂直结构 310

11.6.3 生态位 311

11.6.4 分类 311

11.6.5 群落动态 316

11.7 开发利用与保护 317

11.7.1 群落价值与利用 317

11.7.2 存在问题与保护对策 317

参考文献 318

第12章 侧柏、杜松林 321

12.1 地理分布 321

12.1.1 中国分布 321

12.1.2 山西分布 321

12.2 生境条件 321

12.3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 321

12.3.1 种群密度 321

12.3.2 种群径级结构 321

12.4 群落生态特征 323

12.4.1 物种区系组成及其特征 323

12.4.2 群落垂直结构 325

12.4.3 分类 325

12.5 开发利用与保护 333

12.5.1 群落价值与利用 333

12.5.2 存在问题与保护对策 333

参考文献 334

第13章 杜松疏林 335

13.1 研究进展 335

13.2 地理分布 336

13.2.1 亚洲分布 336

13.2.2 中国分布 336

13.2.3 山西分布 336

13.3 生境条件 336

13.4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 336

13.4.1 种群密度 336

13.4.2 种群径级结构 336

13.5 群落生态特征 338

13.5.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 338

13.5.2 群落结构 340

13.5.3 分类 340

13.6 开发利用与保护 344

13.6.1 群落价值与利用 344

13.6.2 存在问题与保护对策 344

参考文献 345

第14章 华山松林 347

14.1 研究进展 347

14.1.1 种群空间格局 347

14.1.2 群落生态特征 348

14.1.3 群落生态功能 351

14.2 地理分布 351

14.2.1 中国分布 351

14.2.2 山西分布 352

14.3 生境条件 354

14.3.1 气候 354

14.3.2 土壤 354

14.4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 354

14.4.1 种群密度 354

14.4.2 种群径级结构 355

14.5 群落生态特征 356

14.5.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 356

14.5.2 群落垂直结构 358

14.5.3 物种多样性 359

14.5.4 分类 359

14.5.5 群落动态 365

14.6 开发利用与保护 365

14.6.1 群落价值与利用 365

14.6.2 保护对策 366

参考文献 366

第15章 南方红豆杉林 369

15.1 研究进展 369

15.1.1 生物学 369

15.1.2 药理学 370

15.1.3 生态学 370

15.1.4 繁殖技术 371

15.2 演化史 373

15.3 地理分布 373

15.3.1 中国分布 373

15.3.2 山西分布 373

15.4 生境条件 375

15.4.1 地形 375

15.4.2 气候 376

15.4.3 土壤 377

15.5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 377

15.5.1 种群密度 377

15.5.2 种群年龄结构及动态 378

15.5.3 种群空间格局 379

15.6 群落生态特征 379

15.6.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 379

15.6.2 群落结构 381

15.6.3 物种多样性 382

15.6.4 种间关系 382

15.6.5 分类 383

15.6.6 群落动态 391

15.7 开发利用与保护 392

15.7.1 群落价值与利用 392

15.7.2 存在问题与保护对策 393

参考文献 393

山西省针叶林内常见种子植物名录 39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