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21世纪青海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003年度报告
21世纪青海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003年度报告

21世纪青海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003年度报告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朝阳主编
  • 出 版 社: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225026070
  • 页数:59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对青海省2003年经济发展的回顾和对2004年的展望。
《21世纪青海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003年度报告》目录

《青海改善投资环境问题研究》 2

一、青海省改善投资环境简述 2

(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资硬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

(二)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 5

(三)人文特色初步发挥,社会环境不断改善 7

(四)依法治省力度加大,法制环境进一步优化 8

(五)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体制环境日臻完善 10

(六)青海投资优惠政策与西北五省区的比较 13

二、对青海省投资环境的评价 14

(一)对青海省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 14

(二)我省投资环境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7

三、改善我省投资环境的政策建议 29

(一)充分用好、用足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对青海更多的支持 29

(二)加大青海省投资环境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提高对“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认识 33

(三)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强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35

(四)按市场化规则大力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 37

(五)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快速发展 39

(六)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 40

(七)健全法律法规,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41

《加快发展青海省资本市场对策研究》 43

前言 43

一、发展资本市场的意义与我省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45

(一)发展资本市场的意义 45

(二)我省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47

二、我省资本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57

(一)资本市场总体规模偏小,对经济的贡献出现弱化趋势 57

(二)企业融资结构过于单一,融资结构严重失衡 61

(三)信贷资金总体仍然缺乏,金融资产质量和运行效率下降 62

(四)上市公司数量少、规模小,未充分发挥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65

(五)债券发行规模偏小,品种单一,市场化进程缓慢 67

(六)证券中介机构数量少,规模小,难以满足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 68

三、我省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69

(一)我省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的机遇 69

(二)我省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 72

四、加快发展我省资本市场的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议 74

(一)加快发展我省资本市场的总体思路 74

(二)加快发展我省资本市场的对策建议 75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研究》 89

前言 89

一、三江源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特征 90

(一)地理位置 90

(二)自然条件 90

(三)社会经济条件 94

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97

(一)面积与范围 97

(二)自然保护区类型及主要保护对象 98

(三)功能分区 98

(四)经济发展概况 99

三、三江源区区域特征和生态状况 100

(一)三江源地区区域特征 100

(二)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03

(三)生态环境主要影响因素 105

四、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108

(一)三江源地区生态问题对全国经济和生态的影响 108

(二)关系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稳定 110

(三)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紧迫性 110

(四)优先实施三江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理由 111

五、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思路 113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113

(二)三江源地区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 116

六、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 118

(一)规划布局 118

(二)主要建设内容 119

(三)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 119

(四)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127

(五)支撑项目 136

七、效益评价 146

(一)生态效益 146

(二)社会效益 146

(三)经济效益 147

八、保障措施 147

(一)政策保证 147

(二)组织管理 148

(三)资金保障 149

(四)科技保障 149

(五)积极培育后续产业 150

九、建议 151

(一)对三江源的生态环境要标本兼治,特别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工作 151

(二)加大对牧民的培训力度,大力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 152

(三)贯彻计划生育国策,控制区域人口增长 152

(四)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152

(五)建议延长禁牧年限 152

(六)继续实行项目建设“五到省”的原则 153

《涅水流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 154

导言 154

一、湟水流域经济带划分及战略地位 155

(一)涅水流域经济带划分 155

(二)加快涅水流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意义 155

二、湟水流域经济带发展的突出优势 158

(一)区域突出的比较优势 158

(二)省会城市优势 165

三、加快经济带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170

(一)主导产业不明显,产品大众化,产业间关联度不高 171

(二)基础设施网络化程度不高 172

(三)城镇体系不完善,中心城市辐射功能亟待加强 172

(四)区域内市、县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贫困面大,县域经济实力薄弱 174

(五)各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不紧密,缺乏协调性 175

四、湟水经济带发展的战略设想 176

(一)总体发展思路 176

(二)产业发展的指导原则 187

(三)产业布局与发展重点 188

(四)加快涅水经济带发展的政策措施 197

《北川经济带发展研究》 210

前言 210

一、北川经济带现状 211

(一)地理概貌 211

(二)人口概况 211

(三)区域发展概述 212

(四)基础设施概况 212

(五)工业经济概述 213

(六)环境质量状况 215

(七)北川经济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5

二、建立北川经济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7

(一)建立北川经济带的必要性 217

(二)建立北川经济带的可行性 219

三、构建北川经济带空间环境分析 222

(一)地缘区位环境 222

(二)能源和水资源配置 223

(三)运输需求配载 226

(四)区域环境容量 228

(五)国土资源条件 229

四、北川经济带的发展思路 229

(一)战略构想 229

(二)指导方针 230

(三)发展方向 232

(四)发展目标 232

(五)发展原则 234

五、北川经济带的发展任务 235

(一)总体布局 235

(二)主导产业 238

(三)优势产业 240

(四)配套产业 241

(五)预调整的产业 242

六、北川经济带发展的对策建议 243

(一)制定经济带发展规划 244

(二)加快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 244

(三)加强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 245

(四)扩大经济带多层次对外开放 246

(五)切实加强经济带环境保护 247

(六)调整经济带农村经济结构 248

(七)妥善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 248

(八)加快经济带科技创新和人才开发 249

《青海省牧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研究》 251

导言 251

一、青海省牧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53

(一)青海牧区县域范围 253

(二)青海省牧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254

(三)牧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56

二、影响青海牧区县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和经济发展评估 259

(一)县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涵义 259

(二)县域经济研究中的主要理论基础 260

(三)影响青海牧区县域经济增长的因素 261

(四)青海牧区县域经济发展评估 262

三、青海牧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275

(一)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275

(二)入世给牧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275

(三)经济运行条件变化的需要 276

(四)牧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改善 276

(五)资源条件 277

四、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279

(一)指导思想 279

(二)发展目标 280

(三)牧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 280

(四)发展原则 297

(五)四个结合 298

(六)实现六个突破 300

五、牧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建议 303

(一)加强宏观调控,为牧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303

(二)合理调整牧区产业结构,发展高原生态型特色农牧业产业 304

(三)大力扶持私营经济,推进牧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304

(四)实施创新“战略”,营造牧区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环境 305

(五)抓好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化进程 306

(六)统筹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306

(七)合理运用资本市场,促进牧区县域经济发展 307

(八)加大科技兴县的力度,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308

《青海省开发特色生物资源发展生态建设后续产业规划》 309

一、青海省生态建设后续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环境分析 309

(一)青海省发展生态建设后续产业的基础条件 310

(二)青海省发展生态建设后续产业的环境分析 313

二、发展生态建设后续产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315

(一)指导思想 315

(二)基本原则 316

(三)发展目标 316

三、生态建设后续产业发展方向、总体布局和重点发展领域 317

(一)发展方向 317

(二)总体布局 318

(三)区域布局重点领域 318

四、政策与措施 327

(一)加强领导,形成发展共识 327

(二)拓宽建设资金投融资渠道 328

(三)制订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 328

(四)对生态建设后续产业实行补贴 328

(五)抓好软硬环境建设,促进后续产业的快速发展 328

(六)加强对适用人才的培养和适用技术的推广工作 329

(七)加快农牧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 330

(八)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330

(九)加快生态建设地区社会事业发展 331

(十)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32

《促进住房、汽车、网络消费对策研究》 334

第一部分 住房消费研究 334

一、住房消费现状 334

(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促使住房消费热点的形成 334

(二)高收入与中高收入家庭成为商品房的消费主体 334

(三)二手房满足了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消费需求 335

二、制约住房消费的主要问题 335

(一)住房补贴未能发放影响职工住房消费支付能力 335

(二)经济适用住房政策落实不够制约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的有效需求 336

(三)住房二级市场发育不健全 337

(四)消费信贷对住房消费的支持力度不够 337

(五)物业管理水平低 338

(六)房价收入比过高 338

三、住房消费前景分析 339

(一)住房消费环境分析 339

(二)住房消费需求预测 341

四、促进住房消费的对策建议 342

(一)以启动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作为我省制定促进住房消费政策的着力点 342

(二)抓紧建立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 342

(三)进一步放开搞活住房二级市场 344

(四)全力筹集补贴资金分步落实住房贷币化政策 346

(五)加快发展住房消费信贷 346

(六)规范物业管理 347

(七)努力平抑过高的房价 348

(八)全面推行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349

第二部分 汽车消费研究 350

一、汽车消费基本情况及消费特征分析 350

(一)汽车消费基本情况 350

(二)汽车消费市场的特征分析 351

二、汽车消费环境分析 355

(一)“硬环境”分析 356

(二)“软环境”分析 357

三、汽车消费市场预测 358

(一)以人均GDP、 R值和П值作理论判断 358

(二)汽车消费主体判断 361

四、影响我省汽车消费的不利因素 363

(一)城乡人民收入水平较低,公车制度限制了家庭汽车消费 363

(二)购车手续复杂,税费过多,使用费用负担过重 364

(三)金融服务滞后影响了汽车消费市场的启动 365

(四)汽车市场建设滞后,影响了汽车消费的增长 366

(五)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等硬环境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了汽车消费 368

(六)改革的预期成本不确定 368

五、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建议 369

(一)加快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370

(二)加快公车制度改革,将公车消费引入个人消费领域 370

(三)加快发展汽车消费信贷和汽车保险业务 371

(四)清理税费、减轻负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372

(五)加强汽车交易市场的规范化、规模化建设 373

(六)加强城市建设、规划和交通管理等措施的协调 373

(七)树立服务意识,保护消费者权益 374

(八)发展卫星城,利用住与行消费的双连动,刺激汽车消费 374

第三部分 网络消费研究 375

一、网络消费现状 376

(一)我国网络消费现状 376

(二)青海省网络消费现状 379

二、网络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382

(一)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是制约网络消费最主要的因素 382

(二)政府、企业和个人对网络消费的认识不够,难以形成一定的网络消费需求市场 383

(三)网络消费受“人”制约严重 384

(四)三大上网工程缺乏统一规划和明确的目标界定 385

(五)宽带网的无法普及限制了网络消费的发展 385

三、网络消费前景分析 386

四、扩大网络消费的对策建议 386

(一)发展经济,扩大投资,加强网络建设 386

(二)普及宣传科学技术知识,提高网络使用和消费量 387

(三)重视信息资源的整合,加强信息的实效性、系统性和权威性 388

(四)统一规划,进一步实施三大上网工程和校园网建设工程 389

(五)电信运营部门应积极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服务的透明度、便捷度 391

(六)做好网络安全等相关工作,促进网络健康发展 391

(七)大力发展我省宽带技术,提高我省宽带网的普及率 392

《青海省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分析及促进消费的政策建议》 393

导言 393

一、对青海省现阶段消费结构的分析与评价 395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消费结构变动历程回顾 395

(二)我省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及特点 398

(三)对当前我省消费的总体评价及原因分析 404

二、我省居民未来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及消费热点 420

(一)我省居民未来消费结构变动趋势 420

(二)我省居民未来消费结构 422

三、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的主要措施 430

(一)住房消费 430

(二)教育消费 433

(三)信息消费 436

(四)旅游消费 438

(五)餐饮消费 440

(六)家电消费 442

(七)汽车消费 443

四、对青海省扩大消费的几点政策建议 444

(一)进一步扩大消费信贷的范围和规模,促进商品消费从自我积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转变 444

(二)以西宁市为依托,构建商品集散及消费的辐射中心 445

(三)推行“早九晚五”工作制试点,增加居民休息、娱乐、消费时间 446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447

(五)大力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缩小城乡差距 448

(六)加强市场监管,形成有利于消费的软环境 448

《青海扩大消费需求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对策研究》 450

导言 450

一、青海省消费需求现状和消费需求不足的表现 451

(一)我省消费需求贡献率低于投资需求贡献率 452

(二)最终消费绝对额上升,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下降 452

(三)最终消费中政府消费比重偏大,政府消费增长快于居民消费增长 453

(四)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支出增长低于GDP增长,居民储蓄增长高于GDP增长 456

(五)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逐年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低于GDP增长 459

(六)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消费升级受到种种制约 461

二、青海省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462

(一)居民收入增长较缓慢,居民之间收入水平差距拉大 462

(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没有到位 465

(三)消费体制和消费政策改革滞后,消费环境改善滞后 466

三、我省消费新热点选择及培育 467

(一)住房仍是消费结构升级的重头戏 467

(二)汽车将是有诱惑力的消费新秀 469

(三)旅游、文化体育消费将成为主要休闲消费亮点 470

(四)人力资本积累将成为长期消费热点 472

(五)电子信息消费将成为亮丽消费风景线 473

(六)绿色消费将成为新世纪的消费主题 474

(七)农村家电消费是商家着力攻克的消费高地 475

(八)餐饮业仍是火爆行业 475

(九)个性化消费将是日益凸现的重要消费门类 476

(十)租赁消费将为大量流动人口提供消费空间 476

四、扩大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477

(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477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478

(三)不遗余力地解决好就业问题 479

(四)实心实意保护消费者利益 480

(五)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 481

(六)强化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取向 482

《青海省新型工业化问题研究》 484

导言 484

一、新型工业化是对传统工业化的发展与创新 486

(一)传统工业化道路及其局限性 486

(二)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影响及对传统工业化的挑战 490

(三)新型工业化探索 495

二、青海工业化现状及与新型工业化 498

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 498

(一)青海工业化现状 498

(二)与新型工业化要求相比青海存在的问题 501

三、青海省新型工业化的总体思路及实现途径探讨 508

(一)要站在经济全球化的高度,重新思考青海工业化的有关问题 509

(二)顺应社会信息化的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512

(三)以市场化引导工业化,以城镇化推动工业化 515

(四)延伸产业链,积极推动资源开发向精深加工方向提升 516

(五)发挥规模效益,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521

(六)发挥集聚效益,集中布局工业生产力 528

(七)改组改造传统工业,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530

(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 533

(九)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536

附录:青海工业化阶段评价 539

《发展价格职能,规范涉农、房地产、教育、医药价格秩序对策研究》 545

序言 545

一、规范涉农、房地产、教育、医疗价格秩序的成效及墓本经验 546

(一)规范涉农、房地产、教育、医疗价格秩序的成效 546

(二)规范和整顿价格秩序的基本经验 549

二、涉农、房地产、教育、医药价格和收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形式 551

(一)涉农、房地产、教育、医药价格和收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形式 551

(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中执法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554

三、涉农、房地产、教育、医药价格违法和乱收费产生的原因分析 556

四、规范涉农、房地产、教育、医药价格市场秩序的对策与建议 559

(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价格监管工作 559

(二)加强现行价格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 559

(三)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建立和完善各种价格监管体系 560

(四)加大对涉农、房地产、教育、医疗价格检查力度,维护价格市场秩序 564

(五)积极推行明码标价制度,全面实行价格收费公示和收费监督卡制度 567

(六)加强价格监管网络建设,完善价格监测监督体系 569

(七)健全价格监督检查机构和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570

《青海省“十五”计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572

一、“十五”计划纲要实施的总体情况 572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572

(二)一批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先后建成,发展环境显著改善 573

(三)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特色经济框架初步形成 575

(四)科教兴青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577

(五)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 578

二、“十五”计划实施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578

(一)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 579

(二)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579

(三)城镇化进展缓慢 580

(四)一些新兴产业发展不理想 580

(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不强 581

(六)部分生产要素瓶颈制约逐步显现 581

(七)全省贫困问题依然突出 582

三、实施好“十五”计划的建议 583

(一)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农牧民增收 583

(二)坚持以人为本,以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584

(三)以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目标,努力化解制约发展的瓶颈 585

(四)因势利导,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 585

(五)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资源开发集约化水平 586

(六)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587

(七)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 588

四、对“十五”计划的总体评价及对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借鉴 588

(一)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589

(二)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 589

(三)扩大民主,提高社会参与度 589

(四)突出重点,提高针对性 590

(五)加强衔接,确保形成科学的规划体系 590

(六)规范程序,依法行政 59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