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东莞市樟木头镇志
东莞市樟木头镇志

东莞市樟木头镇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东莞市樟木头镇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文物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1026326
  • 页数:68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的一部地方志,记述了该镇的地方特色及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
《东莞市樟木头镇志》目录

前言 1

凡例 2

概述 13

大事记 21

第一篇 建置 区划 71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72

第一节 位置 72

第二节 境域 72

第二章 沿革 区划 73

第一节 沿革 73

第二节 行政区划 74

第三章 社区 77

第二篇 自然环境 101

第四章 地质 地貌 102

第一节 地质 102

第二节 地貌 102

第三节 河流、湖泊 103

第五章 气候 105

第一节 气温 105

第二节 雨量 106

第三节 日照 109

第四节 无霜期 109

第六章 自然资源 110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10

一、土地面积 110

二、土壤类型及分布 110

三、土地利用 110

第二节 动植物资源 111

一、动物 111

二、植物 111

第三节 矿产资源 112

一、银矿 112

二、锡矿 113

三、岩石 113

四、河沙 114

第七章 自然灾害 115

第一节 灾害性天气 115

一、低温阴雨天气 115

二、寒露风和霜降雨 115

三、台风 116

四、龙舟水 116

五、春、秋旱 116

六、霜冻 117

第二节 水灾、旱灾、风灾、霜灾 117

一、水灾 117

二、旱灾 118

三、风灾 119

四、霜灾 119

第三节 病虫害 119

第三篇 居民 121

第八章 人口 122

第一节 人口发展 122

一、户籍人口 122

二、外来人口 124

第二节 人口密度 124

第三节 人口分布 125

第四节 人口变动 127

一、自然变动 127

二、机械变动 129

第五节 人口构成 129

一、民族构成 129

二、性别构成 131

三、年龄构成 131

四、文化构成 132

五、行业职业构成 134

六、劳动力构成 135

第九章 计划生育 138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38

一、计划生育办公室 138

二、计划生育协会 138

第二节 计划生育工作 139

第三节 政策措施 139

一、提倡一对夫妇终生只生育一个孩子 139

二、特殊情况照顾生育二胎 140

三、节育措施 140

四、优待与奖励 141

五、违反计划生育处理规定 142

六、暂住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142

第四节 优生优育 143

一、优生 143

二、优育 143

第十章 人民生活 146

第一节 农民生活 146

第二节 居民生活 147

一、收入 147

二、生活用品 148

三、服饰 148

第四篇 农业 149

第十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150

第一节 封建土地占有制 150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51

第三节 互助合作 155

一、互助组 155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55

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56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57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59

第六节 股份经济联合社 160

第十二章 种植业 167

第一节 改良土壤 167

一、积肥改土 167

二、平田改土 167

第二节 耕作制度和生产技术改革 168

一、耕作制度改革 168

二、生产技术改革 169

第三节 农机具 175

一、农作机具 175

二、农用运输机械 176

三、排灌机械 176

第四节 农作物 177

一、粮食作物 177

二、经济作物 181

第五节 肥料与农药 189

一、肥料 189

二、农药 190

第六节 农业专业户(联合体) 193

第十三章 林牧渔业 195

第一节 林业 195

一、樟木头林场 195

二、集体山林 197

三、水果生产 201

第二节 畜牧业 203

一、畜禽饲养 203

二、畜禽防疫 208

第三节 渔业 210

第十四章 水利 212

第一节 水利建设 213

一、山塘 213

二、水库 215

三、排灌站 218

四、官仓河、石马河整治 220

五、东江——深圳供水工程 222

第二节 水利工程管理 223

一、工程设施管理 223

二、水政和用水 224

三、水情传递与抗灾 225

第五篇 工业 227

第十五章 工业发展 228

第一节 建国前工业 228

第二节 建国后工业 228

第十六章 工业所有制 231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 231

第二节 集体工业 232

第三节 国营工业 233

第四节 民营工业 234

第十七章 “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 236

第一节 “三来一补”企业 236

第二节 “三资”企业 237

第三节 “三资”企业选介 240

第六篇 商贸服务业 245

第十八章 商业 246

第一节 商贸环境 246

第二节 商贸发展 247

第三节 大型超市及商场 249

第四节 工商业者团体 250

一、东莞市消费者委员会樟木头分会 250

二、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 251

三、樟木头民营商会 251

四、东莞市台商协会樟木头分会 252

五、樟木头地产发展香港商会 253

六、樟木头镇香港投资企业商会 253

七、樟木头镇房地产香港商会 253

第十九章 商业所有制 255

第一节 国营商业 255

一、粮食管理所 255

二、百货分公司 255

三、五金分公司 256

四、饮食分公司 256

五、国药分公司 257

六、国营食品站 257

七、出口站 258

第二节 集体商业 258

一、供销合作社 258

二、供销合作商店 259

第三节 股份制商业企业 260

第四节 个体商业 260

第二十章 市场 262

第一节 农贸市场 262

第二节 专业批发市场 266

一、樟木头南方粮油饲料批发市场 266

二、樟木头塑胶原料批发市场 266

三、樟木头水果批发市场 267

四、南方汽车博览中心 267

五、樟木头电子城 267

六、鞋材批发市场 268

七、装饰材料市场 268

八、裕安居建材市场 268

第二十一章 旅游 269

第一节 机构 269

第二节 景点 269

第三节 旅游酒店 272

一、三正半山酒店 272

二、东莞花园酒店 273

三、新都会酒店 273

第四节 香港人旅游节 274

第七篇 财税 金融 281

第二十二章 财政 税收 282

第一节 财政 282

一、财政管理体制 283

二、财政收入 284

三、财政支出 285

第二节 税收 285

一、国家税收 287

二、地方税收 290

第二十三章 金融 291

第一节 银行 291

一、概况 291

二、机构和职能 293

三、存款信贷 296

第二节 保险 297

一、保险机构 297

二、保险业务 298

第三节 证券 299

第八篇 交通 邮电 301

第二十四章 交通 302

第一节 古道 302

第二节 水路、码头、渡口 302

第三节 铁路 303

一、铁路建设 303

二、铁路运输 304

第四节 公路 305

一、省道 305

二、区乡道 306

三、专用公路 307

四、公路运输 307

第五节 桥梁、隧道 307

一、公路桥梁 307

二、公路、铁路立交桥 308

三、人行天桥和隧道 310

第六节 车站 311

一、火车站 311

二、汽车站 312

第七节 交通运输管理 313

第八节 交通安全管理 314

第二十五章 邮电 315

第一节 机构 315

第二节 业务 316

第九篇 城镇建设 321

第二十六章 城镇建设 322

第一节 建设用地规划 322

第二节 绿地规划 323

第三节 备用地规划 323

第四节 综合交通规划 324

第五节 环保及环卫规划 324

第六节 给排水工程规划 324

第七节 电力工程规划 325

第八节 电信工程规划 325

第二十七章 街道 326

第一节 大道 326

第二节 街道 327

第二十八章 供水 排水 334

第一节 供水 334

第二节 排水 336

一、雨水排放设施 336

二、污水排放设施 337

第二十九章 供电 供气 339

第一节 供电 339

第二节 供气 341

第三十章 绿化 照明 343

第一节 园林绿化 343

第二节 道路照明 346

第三十一章 环境保护 347

第一节 机构 347

第二节 环境污染 347

第三节 污染监测和治理 348

一、水环境保护和治理 348

二、大气环境治理 349

三、噪声的环境治理 349

第三十二章 城市管理 350

第一节 市容管理 350

第二节 环卫管理 351

第三节 车辆停放管理 353

第四节 道路、隧道、排水管理 353

第十篇 房地产业 355

第三十三章 房地产开发建设 356

第一节 私房建设 356

第二节 内资开发 356

第三节 外资拓展 357

第四节 品牌建设 358

第五节 楼盘选介 360

第三十四章 房地产管理 362

第一节 施工经营管理 362

第二节 物业管理 362

第三节 中介交易 363

第四节 效益 365

第十一篇 经济管理 373

第三十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374

第一节 机构 374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374

第三十六章 土地管理 377

第一节 机构 377

第二节 管理 377

一、耕地保护与开发 377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78

三、土地管理规章制度 378

四、窗口办文管理 378

五、地籍管理 379

六、土地执行监察 379

第三十七章 资产管理 381

第一节 镇属资产管理 381

一、机构 381

二、管理 381

第二节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382

第三十八章 统计 384

第一节 机构 384

第二节 统计报表 384

第三节 普查 385

第四节 专项统计调查 387

第三十九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38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89

第二节 安全检查监督 390

第十二篇 党派群团 391

第四十章 中共樟木头地方组织 392

第一节 建国前中共樟木头地方组织 392

第二节 建国后中共樟木头地方组织 393

一、中共樟木头大乡、公社、镇委员会 393

二、中共支部委员会 397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 404

第四节 党委中心工作 406

第五节 纪检监察 409

第四十一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411

第四十二章 群众团体 412

第一节 工会 412

第二节 农民团体 414

一、农民抗敌会 414

二、农民协会 414

三、贫下中农协会 414

第三节 妇女团体 415

一、组织机构 415

二、妇联的主要活动 416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 417

一、共产主义青年团 417

二、中国少年先锋队 420

第十三篇 政权 421

第四十三章 权力机构 422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选举 422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构 430

第四十四章 行政机构 431

第一节 明、清时期行政机构 431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机构 431

一、国民党乡公所 431

二、中共民主政府 433

第三节 建国后行政机构 434

第四节 镇内设机构 438

第五节 基层政权设置 439

第十四篇 政务 443

第四十五章 民政 444

第一节 复退军人安置 444

第二节 优抚 445

第三节 拥军优属 447

第四节 革命残废人员抚恤 448

第五节 残疾人安置 449

第六节 婚姻登记 449

第七节 殡葬改革 450

第八节 收容遣送 451

第九节 老龄服务 453

第十节 赈灾扶贫 455

第十一节 村民改居民 456

第十二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457

第四十六章 劳动、社会保障 459

第一节 劳动就业 459

第二节 社会保障 460

一、社会保险 461

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64

第四十七章 信访 档案 466

第一节 信访 466

第二节 档案 467

第四十八章 华侨、港澳台同胞 469

第一节 分布 469

第二节 华侨、港澳同胞的贡献 472

一、归侨 472

二、华侨、港澳同胞 473

第三节 侨务工作 474

第十五篇 政法 475

第四十九章 公安 476

第一节 机构 476

第二节 刑侦 477

第三节 治安管理 480

第四节 户政管理 482

第五节 消防 484

第五十章 审判 司法 485

第一节 审判 485

一、机构设置 485

二、案件审判 485

第二节 司法 486

一、机构和职能 486

二、法制宣传 487

三、人民调解 488

四、法律服务 488

第十六篇 军事 491

第五十一章 驻军 492

第一节 明清时期驻军 492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492

第三节 人民军队 495

第五十二章 地方武装 497

第一节 国民政府地方武装 497

第二节 中共领导的游击队 498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 499

第四节 民兵 499

一、建制 499

二、装备与兵种 500

三、哨所和执勤 500

四、训练 501

第五十三章 兵役 502

第一节 国民政府兵役制 502

一、募兵制 502

二、征兵制 502

第二节 人民兵役制 503

一、志愿兵役制 503

二、义务兵役制 503

三、预备兵役制 505

第五十四章 战事 507

第一节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507

一、军阀混战、群众“走反乱” 507

二、支援东征军 507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 508

一、首战官仓 508

二、鲤鱼排退敌 508

三、东江游击队抗击日军 508

四、石径坳歼日敌 508

五、建立地下情报站 509

六、东江游击队袭击伪联防队 509

七、两次“抢”粮 509

八、突袭日伪警备队 510

九、处决汉奸 510

十、搜捕在逃汉奸 510

十一、路东受降 510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 513

一、反内战,打击反动势力 513

二、跟随东江纵队北撤 514

三、恢复武装斗争,解放樟木头 514

第十七篇 科技 文化 教育 517

第五十五章 科学技术 518

第一节 科技队伍 518

第二节 科研活动 519

一、医疗科研 519

二、生态环境科研 521

三、企业科研 521

四、农业科研 522

五、科技普及 523

第三节 信息化建设 525

第五十六章 文化 527

第一节 广播电视 电影 527

一、广播电视 527

二、电影 528

第二节 文化设施 529

一、图书馆 529

二、展览馆 530

三、博物馆 530

四、文化广场 530

第三节 群众文化 531

一、广场文化活动 532

二、客家山歌 532

三、麒麟舞 533

四、民谣 536

第四节 文化团体 537

一、文艺宣传队 537

二、中老年舞蹈队 537

三、音乐协会 538

四、书画摄影协会 538

五、文学艺术戏剧创作协会 538

六、麒麟武术协会 539

第五节 文艺创作 539

一、文学、文艺创作 539

二、书画、摄影创作 541

第六节 文物胜迹 544

一、古墓葬 544

二、碉楼 545

三、历史遗址 547

四、纪念碑亭 551

五、庙宇宗祠 552

第五十七章 教育 558

第一节 教育制度 559

一、旧式教育 559

二、近代教育 559

三、现代教育 560

第二节 幼儿教育 560

第三节 小学教育 562

一、校园建设和教学设施 563

二、学校管理 564

三、小学选介 565

第四节 中学教育 567

第五节 职业教育 574

一、农业中学 574

二、林业中学 574

三、职业高级中学 575

第六节 成人教育 576

一、扫盲 576

二、文化技术教育 576

第七节 教师 577

一、经济待遇 577

二、政治待遇 578

三、教师队伍建设 579

第十八篇 体育 卫生 581

第五十八章 体育 582

第一节 学校体育 582

第二节 群众体育 585

一、舞麒麟活动 585

二、篮球活动 586

三、万人登山活动 586

第三节 体育比赛 586

第四节 场馆建设 588

第五十九章 医疗 卫生 589

第一节 医疗机构和队伍 589

第二节 设备和技术人才 591

第三节 防疫保健 592

一、卫生防疫 592

二、保健 594

第四节 药品药政管理 595

第十九篇 客家 597

第六十章 客家源流 598

第一节 樟木头的客家先民 598

第二节 樟籍客家姓氏探源 599

第六十一章 客家风情 615

第一节 民俗 615

一、生活习俗 615

二、节令习俗 618

三、婚嫁喜庆风俗 620

四、丧葬习俗 621

五、称谓风俗 622

六、陋习 623

第二节 方言 谚语 625

一、客家方言 625

二、谚语 627

第三节 宗教信仰 629

第二十篇 人物 631

第六十二章 人物传 632

第六十三章 人物简介 646

第六十四章 人物表 671

一、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人员名录 671

二、历任东莞市(县)政协委员名录 673

三、樟木头籍人士在异地当选政协委员名录 673

四、教育卫生线高级职称人员名录 673

五、革命烈士英名录 674

附录:杂录三则 676

一、宝山野客 676

二、宝山诗二首 676

三、湖洞径之谜 677

图表索引 679

后记 68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