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
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

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宓庆著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39208805
  • 页数:477 页
图书介绍:
《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目录

(一) 1

绪论 1

0.0 概述 1

0.1 翻译学应用理论研究的基本手段和原则 2

0.2 翻译学应用理论研究的三个层次 4

第一章 汉英语法特征比较 6

1.0 概述 6

1.1 比较与分析 6

1.1.1 汉语句法的隐含性 8

1.1.2 汉语词语句法功能标定性弱势 15

1.1.3 汉英语序差异概述 20

1.1.4 初论“形合”与“意合” 24

1.1.5 汉英语法歧义比较 25

1.2 结语 28

第二章 汉英主语的差异及转换问题 29

2.0 概述 29

2.1 比较与分析 33

2.1.1 英语的主谓提挈机制 34

2.1.2 汉英主语的特征比较 37

2.1.3 汉英主语的类型比较 38

2.1.4 汉语主语的形态弱势 44

2.1.5 汉英主语的语法功能比较 45

2.2 汉英翻译中的主语转换问题 47

2.2.1 对应 47

2.2.2 转移 48

2.2.2.1 词类转换式主语转移 49

2.2.2.2 推导式主语转移 51

2.2.2.3 反逆式主语转移 54

2.2.3 补充 57

2.2.3.1 补充主语的手段 60

2.2.3.2 补充泛指性代词或名词 60

2.2.3.3 补充人称代词 61

2.2.3.4 补充逻辑推导产生的主语 62

2.2.3.5 结语 63

第三章 汉英谓语差异:汉〓英中的主谓定位问题 70

3.0 概述 70

3.1 比较与分析 70

3.1.1 汉语谓语的独立性、自足性较强 73

3.1.2 汉语谓语构成成分复杂多样 74

3.1.3 汉语谓语形式比较复杂 76

3.1.3.1 连动式谓语 77

3.1.3.2 兼语式谓语 80

3.1.3.3 紧缩式谓语 82

3.1.4 汉英补语对比 84

3.1.5 汉英谓语比较结语 94

3.2 汉英翻译中谓语转换的对策和方法 95

3.2.1 对应 95

3.2.2 变通 96

3.2.3 补充 104

3.3 特殊谓语结构的翻译问题 105

3.3.1 连动式主谓结构 105

3.3.2 兼语式主谓结构 108

3.4 主谓定位参照规范 109

第四章 汉英句式差异:汉译英中的句子组织问题(一) 112

4.0 概述 112

4.1 比较与分析 114

4.1.1 汉英基本句结构比较 115

4.1.2 结构特征(扩展模式) 122

4.2 汉英句型转换对策和方法 125

4.3 现代汉语若干特殊句式的汉英对应式转换问题 134

4.3.1 “把”字句 134

4.3.2 “是”字句 138

4.3.2.1 概述 140

4.3.2.2 “是”字句下位句型及变式 146

4.4 汉英句型转换参照规范 153

第五章 汉英语段比较:汉译英中的句子组织问题(二) 156

5.0 概述 156

5.1 比较与分析 157

5.1.1 再论“形合”与“意合” 158

5.1.2 汉英语段结构差异 161

5.1.3 汉英语段扩展模式 162

5.1.3.1 主语的承接功能 164

5.1.3.2 语段中的语言结构分析 165

5.1.3.3 语段中的语义逻辑关系分析 169

5.1.4 结语 180

5.2 对策和方法 181

5.2.1 分切(断句) 181

5.2.2 合并(并句) 184

5.2.2.1 隐性联接与显性联接 185

5.2.2.2 从属关系联结 189

5.3 语段转换参照规范 198

第六章 语序问题 200

6.0 概述 200

6.1 比较分析与方法 202

6.1.1 英语语序的稳定性 205

6.1.2 英语语序的变通性 205

6.1.3 汉语语序概述 211

6.1.4 汉语语序的时序律(PTS) 219

6.1.5 汉英语序的范围律(PSS) 223

6.1.6 汉英语序的主客律(PSOS)与表里律(PEIS) 225

6.1.7 汉英语序的因果律(PCRS) 229

6.1.8 句子的信息中心 233

6.2 对策和参照规范 238

6.3 结语 238

第七章 被动语态 240

7.0 概述 240

7.1 比较与分析 241

7.1.1 基本特征 242

7.1.2 结构形式问题 245

7.1.3 语态的暗含义 248

7.1.4 英语词汇手段的被动暗含义 249

7.1.5 显性被动与隐性被动 250

7.1.6 结语 259

7.2 对策和方法 260

7.2.1 语态分析 260

7.2.2 语态转换 264

7.2.2.1 汉语非主谓句转换为英语被动句 264

7.2.2.2 汉语话题-述题句转换为英语被动句 266

7.2.2.3 汉语泛指主语句转换为英语被动句 269

7.2.2.4 汉语“被”字句 270

7.2.2.5 可译成英语被动式的其他汉语句式 272

7.3 参照规范和结语 274

第八章 汉英时、体差异:汉英时、体转换问题 276

8.0 概述 276

8.1 比较与分析 277

8.1.1 汉语动词时、体形态弱势 278

8.1.2 英语动词时、体形态标定与汉语对应式 288

8.1.3 泛时性问题 293

8.2 对策和方法 299

8.2.1 英语时、体选择定时性原则分析 299

8.2.2 原语形式分析 302

8.2.3 时、体变通 305

8.3 参照规范与结语 307

第九章 汉英“虚拟”表示法差异 309

9.0 概述 309

9.1 比较与分析 310

9.1.1 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 311

9.1.2 虚拟手段 313

9.1.2.1 英语的虚拟手段与汉语的词汇对应式 313

9.1.2.2 汉语的“虚拟”手段与英语的动词形态(形式)对应式 318

9.1.2.2.1 汉语表示“虚拟”的显性手段 319

9.1.2.2.2 汉语表示“虚拟”的隐性手段 322

9.1.3 “虚拟”意义问题 324

9.2 汉英“虚拟”式转换参照规范和结语 328

9.2.1 英语虚拟式表述手段的封闭性 328

9.2.2 汉语“虚拟”式表述手段的开放性 329

9.2.3 汉语“虚拟”式表述的制约手段 331

第十章 汉英表现法比较 333

10.0 概述 333

10.1 比较与分析 337

10.1.1 汉英形态体系差异 338

10.1.1.1 汉英形态的类型及形态体系结构差异 339

10.1.1.2 语法-语义功能差异 342

10.1.2 前述(PS)和结述(CS)的分布模式 346

10.1.3 三论“形合”与“意合” 351

10.1.4 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 359

10.1.5 直接陈述与间接陈述 369

10.1.5.1 汉英概念命名差异 369

10.1.5.2 汉英使用代词的差异 371

10.1.5.3 明与暗、显与隐 373

10.1.6 汉语中的重叠表现法 378

10.2 对策和方法 384

10.2.1 再论形态表意与词汇表意 384

10.2.2 再论前述成分与结述成分 387

10.2.3 动词优势与名词(介词)优势 388

10.3 结语 393

第十一章 汉英词的比较与翻译(一) 394

11.0 概述 394

11.1 比较与分析 394

11.1.1 汉英词义一般比较 397

11.1.2 汉英词义与语素的关系 400

11.1.3 新义新词与新义旧词 405

11.1.4 实与虚 406

11.1.5 结构词与虚词 410

11.2 结语 415

第十二章 汉英词的比较与翻译(二) 417

12.0 概述 417

12.1 汉英词语的语义关系 417

12.2 词义辨析 421

12.2.1 词语结构分析 421

12.2.2 词语语序分析 426

12.2.3 词语语境分析 428

12.3 汉词英译法 430

12.3.1 对应法 430

12.3.2 阐释法 431

12.3.3 引伸法 431

12.3.4 转换法 432

12.3.5 淡化法(虚化法) 434

12.3.6 融合法 435

12.3.7 替代法 436

12.3.8 音译法 436

12.3.9 注释法 437

12.4 词语翻译的参照规范 437

12.4.1 译词的原则性 437

12.4.2 译词的灵活性 441

12.4.2.1 词义的语境化 441

12.4.2.2 搭配的约定式 442

12.4.3 汉语新词语的翻译问题 444

第十三章 汉英思维方式比较 446

13.0 概述 446

13.1 比较与分析 448

13.1.1 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 449

13.1.2 悟性与理性 455

13.1.3 主体意识与非人称主语 462

13.1.3.1 人称主语与非人称主语 462

13.1.3.2 被动与主动 465

13.1.3.3 隐性主体意识 467

13.1.4 对立与并联 471

13.1.5 具体与抽象 475

13.2 结语 476

(二) 7

Schema Ⅰ 汉英语法差异对比(第一章) 7

Schema Ⅱ 汉英语义结构差异对比(第一章) 17

Schema Ⅲ 汉英主语比较(第二章) 33

Schema Ⅳ 汉英谓语比较(第三章) 71

Schema Ⅴ 汉英补语差异对比(第三章) 93

Schema Ⅵ 汉英句子基本特征对比(第四章) 114

Schema Ⅶ 现代汉语基本句句型表(第四章) 117

Schema Ⅷ “是”字与英语系词的比较(第四章) 139

Schema Ⅸ 汉英语段比较(一):基本特征(第五章) 157

Schema Ⅹ 汉英语段比较(二):扩展型式(第五章) 163

Schema Ⅺ 汉英语序比较(第六章) 203

Schema Ⅻ 汉英被动语态比较(第七章) 241

Schema ⅩⅢ 英语被动式标定与汉语表示法比较(第七章) 250

Schema ⅩⅣ 汉英时、体对比(一)(第八章) 277

Schema ⅩⅤ “着”、“了”、“过”语法功能及英语对应表示法(第八章) 284

Schema ⅩⅥ 汉语动词体的英语对应表示法(第八章) 292

Schema ⅩⅦ 汉英时、体对比(二)(第八章) 302

Schema ⅩⅧ 汉英“虚拟”表示法差异对比(第九章) 310

Schema ⅩⅨ 汉英表现法比较(第十章) 337

Schema ⅩⅩ 汉英形态表现体系的结构型式比较(第十章) 344

Schema ⅩⅪ 汉英文字系统特征对比(第十一章) 394

Schema ⅩⅫ 汉英词义差异对比(第十一章) 396

Schema ⅩⅩⅢ 汉英思维方式比较(第十三章) 44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