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公丕祥自选集
公丕祥自选集

公丕祥自选集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公丕祥著
  • 出 版 社:南京:凤凰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07296386
  • 页数:42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公丕祥先生已发表的论文遴选出23篇分为三个专题加以结集而成,包括法哲学的本体诠释、马克思法哲学思想与东方法律文化理论的研究成果以及全球时代的中国法制。
《公丕祥自选集》目录
标签:自选集 自选

总序&洪银兴 1

学术小传 1

第一编 法哲学的本体诠释 3

第一章 关于法哲学本体论的思考 3

一、法哲学本体论的优先目标 3

二、语义学的辨析及其意义 4

三、法的本体及其基础 6

四、小结 9

第二章 论法与法律的区别 11

一、原本意义的理解 11

二、客观与主观问题 13

三、法的现象之内容与形式 17

第三章 合法性问题:权利概念的法哲学思考 22

一、引言:一个令人困惑的理论难题 22

二、两种不同的权利观念 25

三、应有权利的存在根据 27

四、应有权利的优先性问题 34

五、结语——应有权利与现有权利之区别 38

第四章 法的价值与社会主体的权利观念 40

一、商品经济与法的本体价值 40

二、传统中国的权利观念及其基础 43

三、权力与权利:民主制度的法律化 46

第五章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社会主体权利的理论逻辑 50

一、思辨的逻辑体系与市民社会之功能设定 51

二、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矛盾运动 56

三、社会的分裂与人的本质之二重化 64

四、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权利系统的二元对立及其克服 71

第二编 马克思的法哲学革命 79

第六章 马克思法哲学思想述要 79

一、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演变历程 80

二、马克思法哲学本体论的主旨 89

三、马克思法哲学价值论的真谛 94

四、马克思法哲学方法论的要义 100

第七章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中的法律思想 106

一、法权关系从野蛮到文明的变迁 106

二、东方社会法律文化的社会机制 109

三、西方法律文明对东方的冲击 111

第八章 马克思东方法律文化思想的演进 115

一、世界历史与东方社会法律文化 115

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 122

三、社会及法律的多样性统一 128

第九章 传统东方社会法律文化的固有逻辑 137

一、问题的缘起 137

二、风俗习惯在法律调整机制中的重要功用 139

三、村社高于个人的法律价值取向 140

四、以专制国家为基点生长出来的行政体系 142

五、农村公社对司法活动的广泛参预 143

第十章 传统东方社会的法律调整机理 147

一、社会调整机制的演进 148

二、东方法权关系起源的特殊机理 151

三、习俗与惯例的独特机能 154

四、君主的命令与习惯的力量 157

第十一章 传统东方村社制度与法律文化 162

一、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往返运动 162

二、东方村社制度的基本特征 164

三、东方村社制度的内部结构 166

四、俄国村社制度的分析 168

第十二章 传统东方法律文化的政治形态 179

一、亚细亚的政治传统 179

二、古印度的政治统治 182

三、东方社会的共同体形式 184

四、传统东方国家的行政体系 189

五、恩格斯论传统东方政治生活 192

第三编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制现代化 199

第十三章 法制现代化的分析工具 199

一、绪言 199

二、传统与现代 205

三、外发与内生 215

四、依附与自主 222

五、国家与社会 229

六、小结 240

第十四章 法制现代化的标准 242

一、问题的缘起 242

二、法制现代化的实证标准 243

三、法制现代化的价值标准 246

四、两类评价标准之间的关系 249

第十五章 法制现代化与现代法治国家 251

一、法制现代化的历史向度 251

二、作为法制现代化评价尺度的法治变项 253

三、现代法律与法律的形式化 256

四、罗马法形式化运动的价值意义 259

五、形式主义法律的基本表征 262

第十六章 政府与法律:东西方法律发展的政治机理 268

一、法律形式主义运动与专制国家 269

二、东方世界的法律发展与政府的作用 273

三、国家与政府行动的三种方式 276

第十七章20世纪初叶中国法律文化思潮概览 280

一、引言 280

二、传统法律文化的危机 282

三、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激荡 290

四、早期的法律与现代化理论架构 301

五、若干思考 313

第十八章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动因机理 318

一、法制现代化的动因问题 319

二、“冲击——反应”模式及其缺陷 320

三、外来影响的复杂性 324

四、内部取向及其重心 327

第十九章 当代中国法制的价值基础 332

一、问题的设定 332

二、平等、自由与市场经济 333

三、经济领域中的社会正义 338

四、体现社会正义的效益与法律的功能 344

第二十章 传统与现代性: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349

一、法律传统与法律现代性之意义解构 350

二、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制相容的历史可能性 351

三、传统法律文化因素在现代留存的时代限度 354

四、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换 356

第二十一章 国际化与本土化:法制现代化的时代挑战 360

一、法律发展的全球意识 361

二、法律国际化的内在机理 364

三、法律的国际化等于西方化吗? 367

四、法律本土化之奥秘 372

五、法制现代化的多样性统一 377

第二十二章 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 380

一、如何看待外部的挑战? 381

二、确立法律发展的自主品格 385

三、主权国家的功能取向 390

四、全球法律机制重构与中国的选择 394

五、总结 399

第二十三章 全球化、中国崛起与法制现代化 401

一、问题的复杂性 401

二、中国的全球地位及其变动 403

三、制度反思与制度优势 408

四、从“华盛顿共识”到中国模式 412

五、初步的小结 418

公丕祥论著要目 421

后记 42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