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图书
国学人文导论
国学人文导论

国学人文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综合图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祁志祥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100091862
  • 页数:46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上下编。上编梳理国学人文的主要内容,从国学“人性”范畴出发,探讨由“人本”、“民本”导致的“革命”、“民主”、“仁政”、“民生”、“民心”及 “法治”、“用才”等组成的“外王之道”;然后从“人道”和“人生”两方面入手探讨“内圣之道”,并以独特的视角,揭示国学人文思想演变的时代特征和历史脉络。中西比较,古今勾连,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应用性。下编选取先秦两汉的国学宝典,讲解其人文要义,希望读者尝一脔而知味,窥一斑而见豹,奠定良好的国学人文基础。
《国学人文导论》目录

上编 国学人文范畴及其历史脉络 3

第一章 国学人文入门 3

一、什么是“国学” 3

二、什么是“人文” 7

三、“人文”与“人文主义” 9

四、国学人文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 13

思考题 14

案例分析 14

当今“国学”概念使用中的问题 14

第二章 国学中的“人性”论 16

一、人性二重性:“人心唯危,道心唯微” 16

二、人的基本情欲:“食、色,性也” 18

三、人的智慧特性:“人者,万物之中有智慧者也” 22

四、人性二重性的善恶评价 28

五、二重人性是中民之性还是共同人性 33

六、人性二重性的因应态度及方法 36

思考题 38

案例分析 39

1.性善”、“性恶”论辩的偏颇 39

2.无政府共产主义学说对人性的误判 39

3.人不是“衣冠禽兽” 41

第三章 国学中的“人本”论 42

一、“人本”不是“神本”:“神,依人而行” 43

二、“人本”不是“天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45

三、“人本”不是“物本”:重人轻物 47

四、“人本”不是“君本”:“得人”为“圣王” 49

五、“人本”与“人本主义” 50

六、当代中国“人本”思想的内涵及意义 54

思考题 55

案例分析 55

1.金训华事件反思 55

2.当下以身殉利殉物的迷失 56

3.宠物热中的重“物”轻“人”偏向 56

第四章 国学中的“民本”论 58

一、民为天之本:“欲求事天,必先恤民” 59

二、国以民为本:“重社稷必爱百姓” 60

三、君以民为本:“民本君末”、“民贵君轻” 63

四、吏以民为本:“凡吏于土者,盖民之役” 65

五、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意义 67

思考题 68

案例分析 68

1.“三个有利于”凝聚着“民为国本”的政治进步 68

2.“民为君本”的三个历史故事 68

第五章 国学中的“革命”论 70

一、“革命”本义的三个特点 71

二、汤、武“革命”的争议与评价 73

三、“革命”的现代意义及其教训反思 75

思考题 80

案例分析 80

1.苏联大饥荒及顿巴斯煤矿工程师案件、工业党案件 80

2.“红色高棉”的自我屠杀 82

第六章 国学中的“民主”论 84

一、古代“民主”的内涵及其产生依据 84

二、“民主”充当“民之父母”的积极意义 88

三、现代西方“民主”的意义与局限 92

思考题 97

案例分析 97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现代遗存 97

第七章 国学中的“仁政”论 100

一、“仁政”是“爱人”、“恤民”之政 100

二、“仁政”是“克己”、“修德”之政 104

三、政治之道的攻守转换 105

思考题 109

案例分析 109

秦朝短命的根本原因 109

第八章 国学中的“民生”论 111

一、“民生”的涵义及其产生依据 111

二、保障民生的具体措施 113

三、古代“民生”思想的现代意义 114

思考题 116

案例分析 116

如何解读“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十二五目标 116

第九章 国学中的“民心”论 118

一、“言路者,国之命也” 119

二、古代“民心”论的现代观照 125

思考题 128

案例分析 128

1.如何确保人民拥有真正的思想言论自由权 128

2.专制时代流行话语的虚谎特征 129

第十章 国学中的“法治”论 130

一、“法制”产生依据及历代刑法简况 131

二、“德主刑辅”、“尚德希刑” 134

三、“以德立法”、“以德司法” 136

思考题 138

案例分析 139

1.北京菜贩杜宝良的巨额罚单 139

2.山西交警乱罚款收黑钱被曝光处理 140

第十一章 国学中的“人才”论 141

一、“为国之要,在于进贤退不肖” 141

二、人才的考察和培养 143

三、怎样尊重人才 144

四、如何使用人才 146

五、中国历代选用人才的政治实践和制度建设 152

思考题 158

案例分析 158

1.刘邦统一天下的奥秘 158

2.齐桓公用人的大度 158

第十二章 国学中的“人道”论 160

一、“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161

二、“成人之美”、“与人为善” 163

三、积极进取,坚韧不拔 165

四、泰而不骄、功成弗居 167

五、“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71

六、推诚不欺、守信不疑 174

思考题 179

案例分析 179

1.信义兄弟接力还薪 179

2.汪晖事件的是是非非 180

第十三章 国学中的人生论 183

一、人生意义的“有无”观 183

二、人生目标的“高低”观 186

三、国学中的“生死”观 188

四、国学中的“是非”观 193

五、国学中的“善恶”观 195

六、国学中的“苦乐”观 198

七、国学中的“理欲”观 200

八、国学中的“义利”观 202

九、国学中的“公私”观 207

十、国学中的“荣辱”观 210

思考题 213

案例分析 213

1.陆幼青坦然面对死亡 213

2.苏东坡明辨是非独立不阿 214

3.“导师”莫成“包工头” 215

第十四章 国学人文思想发展史上的四波启蒙 218

一、周代对夏商的启蒙:“人”的觉醒与“神”的退场 219

二、六朝对两汉的启蒙:“逍遥适性”取代“性善情恶” 226

三、明清对唐宋的启蒙:反叛唯理,回归常识 229

四、近代对古代的启蒙:以“民权”反“皇权” 234

五、余论之一:“五四运动”对“奴隶道德”的启蒙 238

六、余论之二:“改革开放”对现当代极“左”思潮的启蒙 243

思考题 246

案例分析 247

魏晋时期人性解放中有兽性的放纵需要反思 247

下编 国学经典人文思想选讲 251

第十五章 尚书 251

一、“惟人万物之灵” 253

二、“民为邦本”、“敬德无逸” 256

三、汤武革命,殷鉴不远 260

第十六章 周易 266

一、“文明以止,人文也” 267

二、“变动不居”,与时偕行 271

三、“君子美在其中,美之至也” 273

第十七章 礼记 275

一、“人以有礼,别于禽兽” 275

二、礼乐相辅 276

三、“礼乐之说,管乎人情” 277

四、君子之道与君人之道 280

第十八章 左传 282

一、为政重德 283

二、以身作则 285

三、民利则君利 286

四、言论自由,和而不同 286

五、“宽猛相济,政是以和” 288

第十九章 国语 290

一、反对亏民以自利 291

二、“臣杀其君,君之过也” 294

三、“为民者宣之使言” 295

第二十章 战国策 297

一、民为本,君为末 298

二、广开言路,鼓励进谏 299

三、“士贵耳,王者不贵” 300

第二十一章 论语 304

一、人性论:上智下愚、有所用心 305

二、“君子务本”、“不违如愚” 306

三、责己改过、不怨天尤人 308

四、重义轻利,杀身成仁 309

第二十二章 孟子 311

一、仁义礼智,心所同然 312

二、民贵君轻,保民而王 315

三、臣民的责任与权利 317

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19

五、人格修养 320

第二十三章 荀子 323

一、自然人性、共同人性、性恶 324

二、人的特性、地位 326

三、隆礼重法,化性起伪 328

四、“礼者,人道之极” 329

第二十四章 晏子春秋 333

一、治国莫高于爱民 333

二、知人善任、敢谏善谏 335

三、“攻义者不祥,危安者不困” 337

第二十五章 孝经 339

一、“人之行,莫大于孝” 340

二、推孝以治天下 341

第二十六章 墨子 344

一、人与禽兽之辨 345

二、爱人利人与自爱自利 346

三、利民即为,害民即止 348

四、尚贤事能,为政之本 350

第二十七章 老子 353

一、人的高贵地位和人性 353

二、“圣人之道”:守下、守默、取与 354

三、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357

第二十八章 庄子 359

一、人性无情、无欲、无知 360

二、做人之道:“养神”、“卫生” 362

三、超越生死 366

四、无用之用 367

第二十九章 管子 370

一、“以人为本” 371

二、政之兴废,在民心之顺逆 373

三、“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374

四、“君不君则臣不臣” 375

五、百年树人 377

第三十章 吕氏春秋 379

一、莫以贵富伤性、莫以纵欲害生 380

二、“人之欲多者,其可得用亦多” 383

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384

第三十一章 新书 387

一、反思商、秦覆亡之过 388

二、“民无不为本”,“民无不为功” 390

三、“与其杀不辜,宁失于有罪” 393

第三十二章 新语 394

一、“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 395

二、“道莫大于无为” 396

第三十三章 淮南子 398

一、“欲与性相害” 399

二、“为治之本,务在宁民” 401

三、“有法者而不用,与无法等” 403

第三十四章 春秋繁露 405

一、“人最为天下贵也” 406

二、人性的善恶及分类 407

三、“明于情性乃可与论为政” 409

四、“王者民之所往,君者不失其群者也” 412

五、“人道者,人之所由” 414

第三十五章 史记 416

一、商纣“淫虐自绝” 417

二、李斯说焚书 419

三、汉高祖、汉文帝之仁德 421

四、发愤著书 425

第三十六章 扬雄 427

一、“善言天地者以人事,善言人事者以天地” 428

二、“由于礼义,入自人门” 429

第三十七章 说苑 432

一、“先德教而后刑罚” 432

二、“王道知人,臣道知事” 434

三、容谏与勇谏、善谏 436

第三十八章 班固 439

一、天人合一、以人法天 440

二、“仁爱德让,王道之本” 442

三、知人善用,无敌天下 444

四、“法令欲其难犯而易避” 445

五、“财者,治国安民之本也” 446

第三十九章 论衡 448

一、精气生人、性兼善恶 449

二、德力具备、谷足礼丰 452

第四十章 潜夫论 454

一、民为国基,富民化民 455

二、“尊德礼而卑刑罚” 457

后记 4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