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国玺,薛建平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220082504
  • 页数:4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围绕“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这个主题,由具有一定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的十章有机构成。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发展史上的各个发展阶段的演进过程,在理论体系的构思上有作者的独到见解,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和新见解。
《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研究》目录

导言 1

第一章 特色本质论 3

第一节 特色的科学内涵 3

一、特色的传统含义 3

二、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所讲特色的特定含义 4

三、特色的哲学含义和具体科学含义 9

四、特色有不同层次和方面的区分 10

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及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2

第二节 特色的基本形态 34

一、主体把理论同实际相结合 34

二、主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 36

三、主体把中央和上级的指示、决定同本地、本单位的实际相结合 37

四、主体把外地、外单位有普适性的成功经验同本地、本单位实际相结合 38

五、主体把有关国际组织具有普适性的决定同本国、本地的实际相结合 39

六、主体把外国、外地有普适性的成功经验同本国、本地的实际相结合 40

第三节 理解特色本质的注意问题 41

一、马克思主义在同类事物中对各种结合有普遍的指导作用 42

二、实际工作中各种结合交织在一起 43

三、对中央和上级的指示、决定必须创造性贯彻 43

四、否定共性的指导有经验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区分 44

五、外国、外地有普适性的经验才能结合 45

六、特色是结合不是特殊性 45

七、特色不能与共性分开,事物的发展首先是追求共性的过程 48

第二章 特色载体论 50

第一节“社会主义”一词的来历和含义演变 51

一、“社会主义”一词的来历 51

二、“社会主义”一词的含义演变 52

第二节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53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53

二、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56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59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 74

一、二者本是同根生 75

二、二者一度分道走 76

三、二者走上合作路 79

四、二者互相渗透、主次有别 81

第四节 对社会主义诸种认识困惑的解读 83

一、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定位之间的关系 84

二、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实质和名称之间的关系 87

三、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够格”和“不够格”之间的关系 90

四、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93

五、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 96

六、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静态和动态之间的关系 98

七、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之间的关系 100

八、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纯和不纯之间的关系 102

九、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成绩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105

十、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关系 107

第三章 特色演化论 109

第一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特色思想 109

一、理论原则不仅来源于实际,而且在应用中要适合于实际 110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 111

三、不同地域、国家的情况不同革命的情况也会不同 112

四、社会主义要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117

第二节 列宁的特色思想 117

一、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 117

二、理论需与实践结合,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分析具体情况 118

三、要善于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成果 120

四、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指导功能与具体应用差异 121

五、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几国取得胜利 122

第三节 毛泽东的特色思想 122

一、主张端正学风,走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 124

二、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基本任务 134

三、对上级的指示、决定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 139

四、要学习外国适合我国情况的真正好的东西 141

第四节 邓小平的特色思想 142

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特色命题、创立特色理论 143

二、揭示了结合的多层次、多方面性 151

三、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在结合中发展 154

四、结合中必须倾听群众呼声、代表群众利益 157

五、结合的实践依据是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教训 159

第五节 江泽民的特色思想 161

一、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62

二、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66

三、强调要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70

四、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73

第六节 胡锦涛的特色思想 182

一、明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为“旗帜”、“道路”、“理论体系” 183

二、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 184

三、制定了现阶段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 185

四、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185

第七节 马克思主义特色思想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 186

一、一脉相承 187

二、与时俱进 193

第四章 特色根据论 200

第一节 特色的理论根据 200

一、宏观而言,特色直接的哲学理论根据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 201

二、微观而言,特色直接的哲学理论根据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原理 203

第二节 特色的实践根据 209

一、搞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革命、建设、改革遭致失败 211

二、搞本国、本地特色,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 217

第五章 特色方法论 226

第一节 调查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226

一、调查和研究相结合方法的科学内涵 227

二、调查和研究相结合方法的必要性 233

三、调查和研究相结合方法的基本要求 236

第二节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237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法的科学含义 237

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法的必要性 238

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法的基本要求 240

第三节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243

一、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方法的科学含义 243

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方法的必要性 244

三、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方法的基本要求 246

第四节 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方法 249

一、一般和个别相结合方法的科学含义 250

二、一般和个别相结合方法的必要性 251

三、一般和个别相结合方法的基本要求 253

第六章 特色条件论 257

第一节 要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257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57

二、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259

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263

第二节 要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 266

一、解放思想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 267

二、实事求是是静态和动态的辩证统一 269

三、与时俱进是相对和绝对的辩证统一 271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关系 272

第三节 要有无私无畏的彻底革命精神 275

一、什么是无私无畏的彻底革命精神 275

二、为什么要具有无私无畏的彻底革命精神 276

三、怎样具有无私无畏的彻底革命精神 277

第四节 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 278

一、什么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278

二、科学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 279

三、为什么要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 281

第七章 特色实践论 283

第一节 特色实践的基本路径 283

一、主体能从认识上划清是非界限是前提 283

二、主体能正确理解共性东西的精神实质是保证 287

三、主体能准确把握个性的特点是基础 291

四、主体善于把共性的东西和个性的东西结合起来是关键 294

五、结合是个动态过程,结合得好与不好须经实践检验 295

第二节 结合的一般机制 295

一、共性个性对接,确定能否结合 296

二、把握结合度,确定特色路 298

三、选择结合点,确定工作重点 299

四、比较共性个性异同,制定实践对策 301

五、对策交给民众,创造实施条件 303

六、善于总结提高,再攀新的征程 304

第八章 特色成果论 306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特色思想成果 306

一、为各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提供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 306

二、为各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提供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 307

三、为各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 308

四、使各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具有特色的可能 309

第二节 列宁的特色思想成果 309

一、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俄国实际结合,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10

二、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俄国实际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在俄国发展的新阶段 311

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俄国实际结合,制定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巩固了苏联的社会主义阵地 311

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使中国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建设、改革道路 312

第三节 毛泽东的特色思想成果 314

一、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 315

二、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创立了新中国 316

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17

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18

第四节 邓小平的特色思想成果 318

一、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制定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319

二、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坚持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维护了安定团结大局 320

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一条“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的道路 320

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胜利 321

第五节 江泽民的特色思想成果 322

一、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条件下,保持中国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 322

二、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胜利推向前进 323

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回答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创了党的自身建设的新局面 324

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在中国发展的又一个新阶段 325

第六节 胡锦涛的特色思想成果 326

一、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开创中国科技发展的新局面 327

二、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开创中国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局面 329

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开创中国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新局面 331

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创立科学发展观,回答解决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 332

第九章 特色创新论 334

第一节 特色理论的世界价值 334

一、特色是普遍规律 334

二、特色规律不能违背也不能照搬 342

三、特色规律实现的个体差异 345

第二节 特色理论在创新中发展 349

一、创新的基本规定性 349

二、创新的价值 350

三、特色理论的生命在创新 352

第三节 特色理论在实践中前行 354

一、特色的理论研究 354

二、特色的实践根基 357

三、特色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358

第十章 特色误区论 361

第一节“特色是个筐”论 361

一、对特色的实质不了解 361

二、不能正确地识别、判定对错 362

三、颠倒了是非 362

第二节“特色理论违背普世价值”论 363

一、没准确理解特色理论与普世价值理论的含义 364

二、没正确理解特色理论与普世价值理论的关系 364

三、对普世价值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必须作具体分析 366

第三节“事物性质不能讲特色”论 370

一、歪曲了特色的根据和实质 370

二、特色并不改变事物的性质,可以优化事物的性质 371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且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372

第四节“特色掩盖资本主义实质”论 373

一、纠“左”的社会主义才是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 373

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互相渗透,但居主导地位的因素不同 374

三、开放的、与资本主义打交道的社会主义才是能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 376

四、富的社会主义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380

主要参考文献 39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