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燃煤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
燃煤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

燃煤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金晶,张守玉,郝小红,门传铃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12133673
  • 页数:37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分析燃煤污染物排放给环境带来的问题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各种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原理及应用。主要包括重金属和汞的排放控制技术、烟气净化技术、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技术、洁净煤发电技术等。本书适用于从事大气环境控制技术、锅炉研发等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热能工程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
《燃煤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目录

第1章 燃煤污染物的环境问题 1

1.1燃煤环境污染的产生及危害 1

1.1.1煤炭利用与环境问题 1

1.1.2燃煤引起的酸雨及其危害 3

1.1.3燃煤引起的温室效应及其危害 9

1.2大气环境管理及大气环境标准 13

1.2.1保护大气环境和防治大气污染的法规 13

1.2.2大气环境的质量标准 14

1.2.3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15

第2章 炉前控制技术 22

2.1选煤技术 22

2.1.1国内外选煤技术现状 23

2.1.2我国选煤工业存在的问题 32

2.1.3选煤技术的发展趋势 33

2.2其他炉前控制技术 34

2.2.1型煤技术 34

2.2.2水煤浆技术 36

第3章 硫氧化合物的产生与炉内控制技术 42

3.1煤炭中硫的存在形式 42

3.2煤燃烧中硫氧化物的生成机理 43

3.2.1 SO2的生成机理及其排放浓度 44

3.2.2 SO3的生成机理及其对烟气露点的影响 47

3.3石灰石固硫机理 51

3.3.1石灰石燃烧固硫机理分析 52

3.3.2燃烧中石灰石脱硫反应动力学分析 53

3.4炉内燃烧脱硫技术 60

3.4.1型煤固硫 60

3.4.2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 61

3.4.3炉内喷钙脱硫 65

第4章 氮氧化物的产生与炉内控制技术 79

4.1煤中的含氮量及氮的存在形式 79

4.1.1不同煤种的含氮量 79

4.1.2煤中氮的存在形式 80

4.2 NOx的生成机理 80

4.2.1概述 80

4.2.2热力型NOx (Thermal NOx) 82

4.2.3快速型NOx (Prompt NOx) 83

4.2.4燃料型NOx (Fuel NOx) 84

4.2.5 N2O的生成机理 87

4.3氮氧化物的抑制 91

4.3.1煤燃烧生成的NOx的抑制 91

4.3.2 N2O的抑制 94

4.4低NOx燃烧技术 96

4.4.1空气分级燃烧 96

4.4.2燃料分级燃烧(再燃) 100

4.4.3低过量空气燃烧 124

4.4.4烟气再循环燃烧 124

4.4.5低NOx燃烧器 125

4.5低NOx炉膛设计 135

4.5.1炉膛容积热负荷 135

4.5.2燃烧器布置与炉膛几何形状 136

4.6煤粉炉的低NOx燃烧系统 138

4.7液态排渣炉的低NOx燃烧系统 139

4.8水煤浆燃烧降低NOx排放技术 140

4.9流化床锅炉燃烧降低NOx排放技术 141

第5章 重金属和汞的排放控制技术 147

5.1燃煤重金属污染 147

5.1.1煤中重金属的含量 147

5.1.2重金属排放的影响因素及规律 150

5.1.3燃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危害 152

5.1.4燃煤重金属污染控制方法 153

5.2煤燃烧中汞的形态及排放 157

5.2.1汞的性质及危害 158

5.2.2煤燃烧过程中汞污染物的形成 160

5.2.3影响汞脱除率的主要因素 163

5.3燃煤锅炉汞排放控制技术 165

5.3.1煤中汞的含量 165

5.3.2飞灰和底灰中汞的含量及粒度分布 167

5.3.3燃煤汞污染的控制技术 169

5.3.4汞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184

第6章 烟气净化技术 192

6.1烟气净化的基本原理 192

6.2烟尘脱除技术 193

6.2.1静电除尘 194

6.2.2袋式除尘 200

6.3烟气脱硫技术 222

6.3.1湿法烟气脱硫工艺 224

6.3.2干法烟气脱硫工艺 243

6.3.3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 249

6.3.4烟气脱硫方案的选择 255

6.4烟气脱硝技术 257

6.4.1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 257

6.4.2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 260

6.4.3其他脱硝方法 261

6.5联合除尘、脱硫、脱硝技术 263

6.5.1湿式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净化技术 263

6.5.2 SNCR与电子束辐射技术联合应用 265

第7章 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技术 266

7.1化学链燃烧技术 267

7.1.1化学链燃烧技术原理及研究现状 267

7.1.2金属载氧体和燃料的选择 271

7.1.3金属载氧体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271

7.1.4金属载氧体的反应性能研究 277

7.1.5金属载氧体的循环能力研究 283

7.1.6金属载氧体的积碳特性研究 285

7.2富氧燃烧技术 289

7.2.1富氧燃烧技术的概述 289

7.2.2CO2/CO2混合富氧燃烧技术的研究现状 291

第8章 先进的洁净煤发电技术 306

8.1大型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306

8.1.1固体颗粒的流态化现象 308

8.1.2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气固流动 312

8.1.3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 317

8.1.4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装置 325

8.1.5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329

8.1.6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 334

8.2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337

8.2.1燃天然气或燃油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338

8.2.2燃煤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340

8.2.3燃煤联合循环技术的污染物排放结果比较 349

8.3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349

8.3.1 IGCC技术的发展 350

8.3.2 IGCC的组成 352

8.3.3 IGCC的优缺点 360

8.3.4 IGCC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 361

8.4超超临界技术 365

8.4.1国内外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现状 366

8.4.2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的若千技术 36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