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
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

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董乃斌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01085815
  • 页数:5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认为中国文学史由叙事传统和抒情传统这样两个传统贯穿,二者同源共生、互动互益,以弥补纠正以往研究的片面与缺失。全稿从探讨汉字构型与叙事思维的关系开始,依次探讨了文学批评、历史记述、一般诗词、乐府、赋、散文、戏曲、小说等不同文体中融汇的两大传统,尤其关注两大传统互相交融影响的过程,并进而加以理论总结,探讨以两大传统研治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方向。
《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目录

导论 抒情传统与叙事传统的并存互动——对中国文学史贯穿线的一种认识 1

第一节 研究缘起 1

第二节 从中国文学抒情传统说起 5

第三节 抒情、叙事与文学史研究的叙事视角 12

第四节 中国文学叙事传统勾勒与本书的结构 19

第一章 汉字构型与古人的叙事思维 27

小引 27

第一节 一些与远古记忆相关的字 33

第二节 一些浓缩先民生活事象的字 41

第三节 从汉字构型看先民的叙事思维 49

第二章 古文论与文学叙事传统(一)——刘勰《文心雕龙》的叙事观 55

小引 55

第一节从《原道》、《宗经》篇中的“事”字说起 58

第二节《正纬》、《诠赋》等五篇之论“事” 61

第三节《颂赞》、《铭箴》等篇之论“事” 67

第四节《诔碑》、《哀吊》、《史传》三篇所示之叙事观 71

第五节《杂文》等十一篇叙事总述 77

第六节《文心雕龙》叙事观小结 83

第三章 古文论与文学叙事传统(二)——刘知几《史通》的叙事观 89

小引 89

第一节《史通》所涉史著概览 95

第二节 对叙事行为的尊崇 100

第三节 求真原则的强调 104

第四节 以切实、尚简为叙事文字之高标 109

第五节《史通》叙事观的文学史意义 112

第六节《史通》叙事观里程碑地位补论 123

第四章 历史纪传与文学叙事——以《新唐书》列传为中心 126

小引 126

第一节《新唐书》列传的指点干预 128

第二节《新唐书》列传的评论干预 133

第三节 寓论断于叙事:换一种提法论叙事干预 146

第四节 叙事干预与叙述者(史家)的主体意识 162

第五章 古典诗词的叙事分析 173

小引 173

第一节 诗词中叙事因素的抉发 175

第二节 事感说与诗、事关系种种 179

第三节 关于抒情诗的隐含作者 187

第四节 一个样例:李商隐诗的叙事分析 192

第六章 汉魏隋唐乐府叙事论 214

小引 214

第一节 叙事:乐府文学的核心特征 217

第二节 汉乐府叙事内容综览 222

第三节 汉乐府诗叙事手法简论 241

第四节 乐府诗叙事在魏晋以后的演变 248

第五节 唐代乐府诗的叙事考察 255

第七章 唐赋叙事特征述论 264

小引 264

第一节 题材选择的叙事倾向 269

第二节 叙事主体想象力的扩张 272

第三节 问答对话的叙事结构 277

第四节 唐赋的空间叙事 283

第五节 由讲述故事到塑造人物 290

第六节 赋序叙事与唐赋的修辞 295

第八章 古代散文叙事综论 309

小引 309

第一节 历史实录叙事和单线直观思维 318

第二节《春秋》笔法与历史散文的事义诗心 323

第三节 诸子散文的叙事与事理阐发 327

第四节 以情感为目的的散文叙事 334

第五节 简淡闲远:散文叙事的情韵基调 338

第六节 由崇简尚韵到义理、考据、辞章 347

第九章 元杂剧叙事模式论——以王实甫《西厢记》为中心 353

小引 353

第一节 崔张故事从小说叙事到戏曲“演事” 357

第二节 元杂剧叙事模式与《王西厢》之创变 365

第三节 为爱情戏叙事模式立范 380

第十章 文言小说叙事渊源论——以《聊斋志异》为中心 396

小引 396

第一节《聊斋志异》与《左传》的关系 401

第二节《聊斋志异》与《史记》及杂史传的关系 409

第三节 叙事人称和视角之史传渊源 417

第四节 叙事时空和节奏之史传渊源 423

第五节《聊斋志异》叙事结构例说 430

第六节《聊斋志异》的叙事干预 436

第十一章 章回小说的叙事模式——以《三国演义》为中心 443

小 引 443

第一节 从历史叙事到历史演义叙事 449

第二节 历史演义的经典叙事范式 464

第三节 走向小说叙事的自觉 486

第十二章 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小结 497

第一节 中国文学叙事传统内涵总说 497

第二节 中国文学叙事、抒情两大传统发展轨迹述略 515

第三节 中国文学史贯穿线研究展望 530

参考文献 533

后记 5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