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2011年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联考专业综合考试教程
2011年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联考专业综合考试教程

2011年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联考专业综合考试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300137810
  • 页数:883 页
图书介绍:法律硕士联考科目内容: 刑法学、民法学、中国宪法学、法理学、中国法制史。本书包含考试性质、考试科目、考试时间等等。 含考试样题一套。
《2011年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联考专业综合考试教程》目录

法理学 3

第一章 导论 3

第一节 法学概述 3

第二节 法理学概述 6

第二章 法与法律 8

第一节 法和法律的语义分析 8

第二节 法律的特征 10

第三节 法律作用 13

第四节 法律的分类 16

第三章 法律渊源 18

第一节 法律渊源概述 18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 21

第三节 法律效力 24

第四章 法律要素 29

第一节 法律概念 29

第二节 法律规则 31

第三节 法律原则 34

第五章 法律关系 38

第一节 法律关系概述 38

第二节 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40

第三节 法律关系演变 44

第六章 权利和义务 46

第一节 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46

第二节 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49

第三节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51

第七章 法律责任 54

第一节 法律责任的概念和构成 54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认定、归结和减免 58

第三节 法律制裁 61

第八章 法律演进 63

第一节 法律的起源 63

第二节 法律的历史发展 66

第九章 法律价值 74

第一节 秩序 74

第二节 利益 75

第三节 人权 78

第四节 自由 82

第五节 正义 83

第十章 法制与法治 87

第一节 法制 87

第二节 依法治国 89

第三节 法治 91

第十一章 立法原理 97

第一节 立法的概念和立法体制 97

第二节 立法程序 99

第三节 立法原则 101

第四节 法律体系 103

第十二章 司法原理 107

第一节 司法权的性质 107

第二节 司法权的特征 108

第三节 司法独立原理 111

第十三章 法律职业 114

第一节 法律职业概述 114

第二节 法律职业的技能 115

第三节 法律职业的伦理 117

第四节 法律职业制度 119

第十四章 法律程序 123

第一节 法律程序概述 123

第二节 正当程序的特征 124

第三节 正当程序的作用与意义 127

第十五章 法律方法 130

第一节 法律推理 130

第二节 法律解释 133

第十六章 法律与社会 138

第一节 法律与经济 138

第二节 法律与政治 141

第三节 法律与道德 145

第四节 法律与和谐社会 147

中国宪法学 153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 153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 153

第二节 宪法结构 159

第三节 宪法的制定、修改和解释 172

第四节 宪法关系 181

第五节 宪法的历史发展 182

第二章 国家基本制度 192

第一节 国家性质 192

第二节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三个文明”建设 199

第三节 国家政体 210

第四节 选举制度 215

第五节 国家结构形式 218

第六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24

第三章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228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228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238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267

第四章 国家机构 274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 274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76

第三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80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281

第五节 国务院 282

第六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285

第七节 地方国家机关 286

第八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291

第五章 宪法监督 298

第一节 宪法监督概述 298

第二节 宪法监督体制 301

第三节 我国宪法监督制度 308

中国法制史 321

导论 中国法制发展史概述 321

第一章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 325

第一节 夏商法律制度 325

第二节 西周法律制度 328

第三节 春秋战国法律制度 336

第二章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341

第一节 秦朝法律制度 341

第二节 汉朝法律制度 344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347

第三章 隋唐宋法律制度 351

第一节 隋唐法律制度 351

第二节 宋朝法律制度 359

第四章 元明清法律制度 364

第一节 元朝法律制度 364

第二节 明朝法律制度 366

第三节 清朝法律制度 370

第五章 清末、中华民国法律制度 375

第一节 清末法律制度 375

第二节 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 383

第三节 北洋政府法律制度 387

第四节 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 390

第六章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394

第一节 工农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394

第二节 抗日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397

第三节 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400

民法学 407

第一章 导论 407

第一节 民法概述 407

第二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 408

第三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409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 412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 412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414

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 416

第三章 自然人 418

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418

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419

第三节 监护 421

第四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423

第五节 个人合伙 425

第四章 法人与非法人组织 428

第一节 法人的概念和分类 428

第二节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430

第三节 法人的成立、变更和终止 431

第四节 非法人组织 434

第五章 民事法律行为 436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分类 436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439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440

第四节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441

第五节 无效、可撤销和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443

第六章 代理 449

第一节 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449

第二节 代理的适用范围和种类 450

第三节 代理权及其行使 452

第四节 无权代理 455

第五节 代理关系的终止 458

第七章 时效 459

第一节 时效概述 459

第二节 诉讼时效 460

第八章 物权法总论 466

第一节 物权与物权法概述 466

第二节 物权的变动 469

第三节 物权的民法保护 473

第九章 所有权 476

第一节 所有权概述 476

第二节 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 478

第三节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482

第四节 相邻关系 485

第五节 共有 486

第六节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489

第十章 用益物权 493

第一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 493

第二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 494

第三节 宅基地使用权 496

第四节 地役权 497

第十一章 担保物权 500

第一节 抵押权 500

第二节 质权 506

第三节 留置权 510

第十二章 债权概述 514

第一节 债的概念和种类 514

第二节 债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517

第三节 不当得利 524

第四节 无因管理 525

第十三章 合同 529

第一节 合同的概念和种类 529

第二节 合同的订立 531

第三节 合同的效力 536

第四节 合同的履行 538

第五节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541

第六节 合同的保全与担保 543

第七节 几类主要的合同 548

第十四章 人身权 580

第一节 人身权的概念与特征 580

第二节 人格权 581

第三节 身份权 584

第十五章 知识产权 585

第一节 概述 585

第二节 几类主要的知识产权 586

第十六章 婚姻家庭与继承 603

第一节 婚姻家庭法概述 603

第二节 婚姻的成立、效力和终止 605

第三节 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611

第四节 继承法概述 612

第五节 法定继承 616

第六节 遗嘱继承 620

第七节 遗产的处理 624

第十七章 民事责任 628

第一节 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628

第二节 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628

第三节 民事责任的类别及承担 630

刑法学 651

第一章 导论 651

第一节 刑法概述 651

第二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 654

第三节 刑法的效力范围 656

第二章 犯罪概念 661

第一节 犯罪的定义 661

第二节 犯罪的基本特征 662

第三章 犯罪构成 665

第一节 犯罪构成概述 665

第二节 犯罪客体 668

第三节 犯罪客观方面 671

第四节 犯罪主体 675

第五节 犯罪主观方面 678

第四章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685

第一节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685

第二节 犯罪既遂 685

第三节 犯罪预备 687

第四节 犯罪未遂 688

第五节 犯罪中止 691

第五章 共同犯罪 694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概念及构成特征 694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695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刑事责任 696

第六章 一罪与数罪 699

第一节 一罪与数罪概述 699

第二节 实质的一罪 699

第三节 处断的一罪 702

第七章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707

第一节 正当防卫 707

第二节 紧急避险 709

第八章 刑罚的概念和种类 712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和目的 712

第二节 我国刑罚的种类 715

第九章 量刑 724

第一节 量刑的概念和原则 724

第二节 量刑情节 726

第三节 量刑制度 730

第十章 刑罚执行制度 750

第一节 刑罚执行概述 750

第二节 减刑 751

第三节 假释 753

第十一章 刑罚消灭制度 757

第一节 刑罚消灭概述 757

第二节 时效 758

第三节 赦免 760

第十二章 刑法各论概述 761

第一节 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和体系 761

第二节 罪状、罪名、法定刑 762

第十三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767

第一节 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 767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767

第十四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770

第一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770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771

第十五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787

第一节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概述 787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789

第十六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814

第一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 814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814

第十七章 侵犯财产罪 833

第一节 侵犯财产罪概述 833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833

第十八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846

第一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概述 846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846

第十九章 贪污贿赂罪 864

第一节 贪污贿赂罪概述 864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864

第二十章 渎职罪 874

第一节 渎职罪概述 874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87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