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创新型人才培养艺术宝典  上
创新型人才培养艺术宝典  上

创新型人才培养艺术宝典 上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柳明,原真主编
  • 出 版 社:通辽: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31204592
  • 页数:646 页
图书介绍:
《创新型人才培养艺术宝典 上》目录

创新型人才培养基础理论篇 3

上编 知识经济与创新教育的人才观 3

第一章 21世纪呼唤创新型人才 3

第一节 创新是民族复兴之魂 3

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3

二、以创新抢占现代科技制高点 4

第二节 创造与创新工程 5

一、创造的涵义 5

二、创造力的本质 5

三、创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创新工程 5

第三节 创新型人才的成功理念 7

一、创新型人才的涵义 7

二、创新型人才的品格 7

三、创新者必须掌握科学思维 8

第四节 创新性教育的基本观念 9

一、创新教育的实质是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9

二、创新教育及其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9

第二章 创新型人才与思维科学的学习 10

第一节 知识创新时代呼唤思维科学 10

一、现代思维科学的产生是研究人类思维规律的需要 11

二、现代思维科学的产生是研究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需要 11

三、现代思维科学的产生是研制中国第一代智能机的需要 12

四、现代思维科学的产生是提高人的创新性思维素质的需要 12

第二节 创新与科学思维规律的学习和掌握 12

一、抽象(逻辑)思维规律 13

二、形象(直感)思维规律 14

三、灵感(顿悟)思维规律 15

四、社会(集体)思维规律 16

五、特异(潜在)思维规律 16

第三节 创新性思维是各种思维规律的系统综合 16

一、各种思维形式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16

二、思维形式间的一般关系 17

第四节 创新型人才需要科学思维 19

一、创新型人才的科学思维内涵 19

二、创新型人才的科学思维是一种对象性思维 20

三、创新型人才的科学思维功能 20

第五节 创新型人才要努力提高创新能力 21

一、创新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工程 21

二、创新型人才要注重在科研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22

第三章 创新思维主体与创新思维客体 22

第一节 创新思维主体 22

一、创新思维主体的涵义 23

二、创新思维主体的基本特征 23

三、创新思维主体的具体特征 24

第二节 创新思维客体 25

一、创新思维客体的涵义 25

二、创新思维客体的基本特征 25

第三节 创新思维主体与创新思维客体的关系 26

一、创新思维主体和创新思维客体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 27

二、创新思维主体和创新思维客体的认识与被认识关系 27

三、创新思维主体和创新思维客体间的改造与被改造关系 28

中编 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思维观念 29

第四章 创新型人才的思维观念 29

第一节 创新型人才的开放思维观念 29

一、开放思维观念含义的创新型人才 29

二、创新型人才开放思维观念的树立 30

第二节 创新型人才的信息思维观念 31

一、创新型人才的信息思维观念含义 31

二、创新型人才信息思维观念的树立 32

第三节 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思维观念 33

一、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思维观念含义 34

二、创新型人才竞争思维观念的树立 35

第四节 创新型人才的协调思维观念 36

一、创新型人才的协调思维观念含义 36

二、创新型人才协调思维观念的树立 37

第五章 创新型人才的思维特征 38

第一节 时代性特征 39

一、思维时代性特征含义 39

二、决定思维时代性特征的基本因素 39

第二节 系统性特征 40

一、领导思维的系统性特征含义 40

二、系统性特征思维的主要标志 41

第三节 超前性特征 41

一、思维超前性特征含义 41

二、思维超前性特征的具体内容 42

第四节 共振性特征 43

一、思维共振性的含义 43

二、思维共振性特征的表现形式 43

第六章 创新型人才的思维原则 44

第一节 全方位思维原则 45

一、全方位思维原则的含义 45

二、树立全方位思维原则的意义 45

三、运用全方位思维原则的方法 46

第二节 信息准全思维原则 47

一、信息准全思维原则的含义 47

二、树立信息准全思维原则的意义 47

三、运用信息准全思维原则的方法 48

第三节 辩证思维原则 49

一、辩证思维原则的含义 49

二、树立辩证思维原则的意义 50

三、运用辩证思维原则的方法 51

第七章 创新型人才的预测思维 52

第一节 预测思维的涵义 52

一、预测思维含义 52

二、预测思维的作用 53

第二节 预测思维的理论依据 55

一、连续性原理 55

二、因果性原理 55

三、相似性原理 56

四、模糊性原理 56

第三节 预测思维程序和方法 56

一、预测思维程序 57

二、预测思维方法 57

第八章 创新型人才的战略思维 59

第一节 战略思维的基本涵义 59

一、战略思维的内涵 59

二、战略思维是战略意识的外化 60

三、战略思维的特点 61

第二节 战略思维原则 62

一、战略信息准确原则 62

二、战略决策的可行原则 63

三、战略方案的择优原则 63

四、战略目标适中原则 63

第三节 战略思维方法 64

一、选择目标的立体思维方法 64

二、运用经验的直觉思维方法 65

三、调换方位的逆向思维方法 65

第九章 创新型人才的决策思维 66

第一节 决策思维的基本涵义 66

一、决策思维的含义 66

二、创新决策思维作用 66

第二节 决策思维的一般程序 67

一、决策思维目标的确定 67

二、思维方案的制订 68

三、思维方案的评估 68

四、决策方案的实施 69

五、反馈控制 69

第三节 决策思维的约束条件 70

一、决策思维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含义 70

二、决策思维的民主化 70

三、决策思维的科学化 71

第十章 创新型人才的社会思维 72

第一节 社会思维范畴 72

一、什么是社会思维 72

二、社会思维的性质 73

第二节 社会思维特点 74

一、历史继承性特点 74

二、社会协同性特点 75

三、整体开放性特点 76

四、大众传播性特点 76

第三节 社会思维模式的运用 77

一、网络型社会思维模式 77

二、可控型社会思维模式 78

三、合作型社会思维模式 78

下编 创新型人才的思维方式 80

第十一章 创新型人才思维方式的建构趋势 80

第一节 创新型人才的思维空间 80

一、现代思维空间的时代背景 81

二、现代思想空间的要素构成 81

第二节 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 82

一、适应性 83

二、信息化 83

三、独创性 83

四、实践性 84

第三节 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思维方式的建构趋势 84

一、系统开放的建构趋势 84

二、立体综合的建构趋势 85

三、目标优化的建构趋势 85

四、经验直觉的建构趋势 85

五、非线性化的建构趋势 85

第四节 建构创新思维方式的途径 86

一、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 86

二、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相交融的途径 87

三、文化转型与思维自演化的协调发展途径 87

第十二章 创新型人才的系统思维方式 88

第一节 系统思维方式范畴 88

一、什么是系统思维方式 88

二、系统思维方式在创新工作中的作用 89

第二节 系统思维方式程序 89

第三节 运用系统思维方式原则 91

一、整体性原则 91

二、层次性原则 91

三、结构性原则 91

四、相关性原则 92

五、目的性原则 92

第十三章 创新型人才的协调思维方式 92

第一节 协调思维方式的主要涵义 92

一、什么是协调思维方式 92

二、协调思维方式作用 93

第二节 协调思维方式的本质 94

一、协调思维方式的威力在于实施控制 94

二、协调思维方式的决定性因素是非线性 94

三、协调思维方式的目的在于实现目标优化 95

第三节 协调思维方式的主要类型 95

一、结构协调思维方式 95

二、模糊协调思维方式 96

三、环境协调思维方式 96

四、利益协调思维方式 97

第十四章 创新型人才的信息思维方式 97

第一节 信息思维方式的基本涵义 97

一、什么是信息思维方式 98

二、第二次信息革命与信息思维方式 99

第二节 信息思维方式与创新战略 100

一、制订创新战略决策,必须抓住时代主题 100

二、制订创新战略决策,必须重视社会总体效应 101

第三节 不断提高创造者的信息思维素质 102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提高信息思维能力 102

二、重新学习,提高认识,不断提高战略决策水平 102

三、务实廉政,动员群众,不断提高全民信息操作本领 103

第十五章 创新性思维方法与艺术的基础 103

第一节 思维方法与艺术的实践基础 103

一、科学思维方法与艺术来自于实践 104

二、创新者思维方法与艺术的特点 104

第二节 思维方法与艺术的理论基础 106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创造者科学思维的世界观 106

二、思维方法与艺术是哲学方法的具体体现 106

第三节 思维方法与艺术的科学方法论基础 107

一、系统科学是思维方法与艺术的方法论基础 107

二、思维方法与艺术是系统方法的具体体现 108

第四节 思维方法与艺术发展的大趋势 108

一、逻辑思维方法与非逻辑思维方法发展的互补趋势 108

二、定性思维方法与定量思维方法发展的渗透趋势 109

三、精确思维方法与模糊思维方法发展的交叉趋势 109

四、具体思维方法与系统思维方法发展的协调趋势 110

第十六章 创新型人才的辩证思维方法与艺术 110

第一节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与艺术的含义 110

一、什么是辩证思维方法与艺术 110

二、辩证思维方法与艺术的特点 111

第二节 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思维方法与艺术 111

一、一般与个别相结合思维方法与艺术的含义 112

二、一般与个别相结合思维方法与艺术的运用 112

第三节 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思维方法与艺术 113

一、归纳与演绎相结合思维方法与艺术的含义 113

二、归纳与演绎相结合思维方法与艺术的运用 114

第四节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与艺术 114

一、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与艺术的含义 114

二、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思维方法与艺术的运用 115

第五节 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的思维方法与艺术 115

一、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的思维方法与艺术的含义 115

二、抽象与具体相统一思维方法与艺术的运用 116

第六节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维方法与艺术 116

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思维方法与艺术的含义 117

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思维方法与艺术的运用 117

第十七章 创新型人才的非逻辑思维方法与艺术 118

第一节 辩证逻辑思维的概念 118

一、辩证逻辑 118

二、辩证逻辑思维 119

第二节 关于非逻辑思维的确立 120

一、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决定了思维的非逻辑性 120

二、非逻辑思维的涵义 121

第三节 非逻辑思维不完全是非理性思维 122

一、有意识的思维形式可分为逻辑的和非逻辑的 122

二、直觉和灵感都是非逻辑思维形式 123

第四节 非逻辑思维方法与艺术 125

一、直觉思维方法与艺术 125

二、建构思维方法与艺术 126

三、头脑风暴思维方法与艺术 126

四、稽核问题思维方法与艺术 127

五、调动潜意识思维方法与艺术 127

第十八章 创新型人才的系统思维方法与艺术 128

第一节 系统理论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128

一、控制论 128

二、信息论 129

三、系统论 129

四、耗散结构理论 130

五、协同学 130

六、突变论 130

七、混沌理论和自组织理论 131

第二节 现代系统思维方法与艺术 131

一、信息思维方法与艺术 132

二、控制思维方法与艺术 132

三、反馈思维方法与艺术 132

四、负熵思维方法与艺术 133

五、协调思维方法与艺术 133

第十九章 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134

第一节 创新性思维的本质 134

一、创新性思维是科学思维的综合形式 134

二、创新性思维是思维心理、思维形式和思维环境综合协调的结果 135

第二节 创新性思维发生的机制 136

一、创新性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辩证综合 136

二、创新性思维机制——自觉意识和非自觉意识的交融 137

第三节 创新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139

一、整体性特征 139

二、互补性特征 140

三、价值性特征 141

第四节 提高创新型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 142

一、激发潜意识法 142

二、强化记忆法 142

三、相似诱导法 143

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篇 147

上编 创新型人才的四大意识 147

第一章 创新型人才的爱国意识 147

第一节 伟大的中国 147

一、悠久的历史 147

二、灿烂的文化 148

三、美丽的河山 149

四、历经磨难,不屈不挠 150

五、改革开放,巨龙腾飞 151

第二节 伟大的中国人 151

一、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 151

二、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151

三、推翻封建帝制的孙中山 152

四、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152

五、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52

第三节 做一个豪迈的中国人 153

一、气度非凡的中国人 153

二、自信豪迈的中国人 154

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54

第二章 创新型人才的公民意识 156

第一节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56

一、我们是光荣的中国公民 156

二、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56

三、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57

第二节 做一名合格的现代公民 157

一、树立国旗、国徽、国歌意识 157

二、遵纪守法 158

三、遵守社会公德 159

四、培养社会责任感 159

五、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61

第三章 创新型人才的现代意识 162

第一节 步入信息时代 162

一、信息就是力量 162

二、信息时代的生活图景 163

第二节 敢于竞争,善于合作 163

一、竞争,展现风采 163

二、合作,“1+1>2” 164

第三节 时间——人生最宝贵的资源 164

一、赢得时间就赢得一切 164

二、运筹时间的艺术 165

第四节 信誉——人的第二生命 165

一、信用:最有效的广告 165

二、守信: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166

第五节 面向未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166

一、戴上“望远镜” 166

二、居安思危,任重道远 166

第六节 创新——激发智慧的火花 167

一、向上的车轮 167

二、学会创造 167

第七节 奉献——走向人生的辉煌 168

一、奉献是祖国建设的需要 168

二、奉献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168

第四章 创新型人才的环境意识 169

第一节 地球·自然·人类 169

一、生态平衡 169

二、人与环境 169

第二节 “地球村”面临危机 170

一、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170

二、大自然的报复 171

第三节 爱护地球,保护家园 173

一、“只有一个地球” 173

二、拯救家园 173

三、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174

下编 创新型人才的八大素质 175

第五章 创新型人才的身体素质 175

第一节 重视健康 175

一、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第一要素 175

二、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 176

三、健康与精神 176

第二节 生命在于运动 176

一、加强体育锻炼 176

二、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177

第三节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178

一、讲究营养,注意健康 178

二、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178

三、注意劳逸结合 179

四、杜绝不良习惯 179

第四节 青春期的秘密 180

一、性,并不神秘 180

二、让性心理升华 180

第六章 创新型人才的心理素质 180

第一节 主动调适情绪 181

一、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181

二、克服消极情绪 182

第二节 战胜学习压力 183

一、克服学习焦虑 183

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84

三、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185

第三节 磨练抗挫折能力 186

一、正确认识挫折 186

二、学会抵抗挫折 187

第四节 塑造健全人格 188

一、“我认识自己吗?” 188

二、保持积极心态 189

三、战胜自卑 190

第五节 提高创造能力 190

一、创造并不神秘 191

二、创造性思维——智慧的火花 191

三、激发创造 191

第七章 创新型人才的文化科学素质 193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 193

一、人是文化动物 193

二、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194

第二节 全面提高文化科学素质 195

一、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195

二、掌握科学方法 195

三、增强科学意识 196

四、发扬科学精神 197

第三节 学会学习 197

一、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 197

二、掌握基本的学习技巧 199

三、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 200

四、树立以能力为导向的“新学力观” 201

第八章 创新型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 201

第一节 加强政治思想修养 202

一、人生的航标灯 202

二、让集体主义精神发扬光大 202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203

一、明辨是非 203

二、树立理想 204

三、追求真理 204

四、奋斗进取 205

第三节 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05

一、勤劳 205

二、俭朴 206

三、善良 206

四、谦让 206

五、知耻 206

六、孝道 207

第九章 创新型人才的审美素质 207

第一节 学会感受与发现美 208

第二节 学会欣赏美 208

一、领略自然美 209

二、崇尚心灵美 210

三、欣赏艺术美 212

第三节 美的创造 213

一、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213

二、丰富审美经验 214

三、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214

第十章 创新型人才的交往素质 214

第一节 通往成功的桥梁 215

第二节 成功交往第一步 215

一、以礼待人 215

二、建立良好印象 216

第三节 学会宽容 216

一、胸怀宽广,摆脱嫉妒 216

二、得理让人,以和为贵 217

第四节 正确看待早恋 217

一、早恋好吗 217

二、走出早恋的困境 217

第五节 当心“义气”用事 218

一、交友要慎重 218

二、慎讲“义气”,不悖法理 219

第六节 尊重隐私 219

一、隐私是个人的权利 219

二、尊重他人的隐私 220

第七节 理解父母 220

一、正确认识“代差” 220

二、互相尊重,化解矛盾 221

第十一章 创新型人才的劳动素质 221

第一节 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221

一、劳动创造世界 221

二、劳动无比高尚 222

第二节 热爱劳动,学会劳动 222

一、积极参加劳动 222

二、学会独立与自理 223

三、掌握基本劳动技能 223

第十二章 创新型人才的安全素质 224

第一节 树立安全意识 224

一、出门在外安全第一 225

二、骑车行路遵守规则 225

三、当心水、火、电 225

第二节 学会自我防卫 226

一、抵制“黄”“赌”“毒” 226

二、谨防“坑”“蒙”“骗” 227

第三节 掌握必要的应急方法 227

一、培养应急的心理素质 228

二、急救措施和应急情境 228

创新型人才的能力培养篇 233

上编 创新型人才的健全心理素质 233

第一章 创新型人才的智力能力培养 233

第一节 心理与心理素质 233

一、什么是心理及心理素质 233

二、心理素质的作用 238

三、中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239

第二节 智力智商及其培养 240

一、什么是智力和智商 240

二、智商 241

三、智力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242

四、勤奋出天才 246

第三节 观察力的培养 248

一、观察与观察力 248

二、观察力的品质及其作用 250

三、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254

第四节 记忆力的培养 256

一、什么是记忆 256

二、记忆规律及其品质 258

三、记忆力及其培养 261

第五节 思维能力的培养 262

一、思维及其特性 262

二、思维能力及其发展 266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 268

第六节 想象力的培养 269

一、想象 269

二、想象力和想象品质 272

三、想象力的培养 273

第七节 注意力的培养 274

一、注意 274

二、注意品质与注意力 276

三、注意力的培养与提高 279

第八节 技能的培养 280

一、什么是技能 280

二、掌握技能的意义及影响熟练技能形成的因素 281

三、如何训练自己的一技之长 283

第九节 社交能力的培养 284

一、什么是社交能力 284

二、社交能力的意义 286

三、掌握社交规律,提高社交能力 288

第二章 创新型人才的心理平衡能力培养 293

第一节 心理平衡与社会适应 293

一、心理平衡、社会适应及其相互关系 293

二、中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 294

三、如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97

第二节 自信心与自卑心 298

一、自信心 298

二、自卑心 300

三、自信帮你走向成功 303

第三节 自尊心与虚荣心 305

一、自尊心 305

二、虚荣心 307

三、学会自尊,克服虚荣心 309

第四节 上进心与消极心态 311

一、什么是上进心和消极心态 311

二、上进心和消极心态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 312

三、激发上进心,克服消极心态 314

第五节 好奇心与迷信心理 318

一、科学的好奇心是成长的动力 318

二、愚昧的迷信心理是成才的阻力 321

三、培养好奇心,克服迷信心理 323

第六节 独立性与逆反心理 325

一、中学生的独立性和逆反心理 325

二、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 326

三、如何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 328

第七节 竞争意识与嫉妒心理 331

一、时代需要竞争意识 331

二、嫉妒心理 332

三、竞争与合作 335

第八节 欢乐愉快与忧虑怯懦 336

一、乐观愉快的心理 336

二、忧虑怯懦的心理 337

三、保持乐观愉快心理,清除忧虑怯懦心理 339

第九节 宽容大度与狭隘猜疑 343

一、宽容大度伴你成功 343

二、狭隘猜疑的危害 345

三、摆脱狭隘猜疑,永保宽容大度 347

第十节 诚实守信与虚伪欺骗 349

一、诚实守信是健康的个性心理特征 349

二、虚伪欺骗心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51

三、养成诚实守信心理,克服虚伪欺骗心理 353

中编 创新型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 356

第三章 创新型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356

第一节 青春期性心理 356

一、青春萌动——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 356

二、青春无语——青春期性心理的困惑 358

三、青春无悔——青春期性心理的健康 360

第二节 爱美、知美、会美 362

一、爱美与人生 362

二、爱美就要知美 365

三、爱美、知美还要会美 368

第三节 自我意识 371

二、什么是自我意识 371

二、创新型人才的自我意识 373

三、创新型人才自我意识形成的途径 376

第四节 角色意识 377

一、什么是角色意识 377

二、中学生的角色意识 380

三、中学生的角色冲突与协调 384

第五节 规范意识 387

一、什么是规范意识 387

二、规范意识的形成过程 389

三、两种主要的规范意识 390

第六节 正确的观念 392

一、正确的观念——社会适应的理性思考 392

二、错误的观念——社会适应的障碍 395

三、树立正确观念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97

第七节 远大的理想 400

一、理想 400

二、创新型人才理想的表现类型 402

三、远大的理想 403

第八节 心理健康 406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406

二、心理健康的意义 409

三、青少年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410

第九节 心理障碍及矫正 411

一、心理障碍 411

二、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及其危害 412

三、心理障碍的矫正 415

第十节 心理卫生 416

一、什么是心理卫生 416

二、心理卫生的作用 417

三、青少年心理卫生的途径与方法 418

第十一节 健康成长适应社会迎接挑战 420

一、21世纪中国面临的挑战 420

二、挑战对于当代青年意味着什么 421

三、健康成长,迎接挑战 424

下编 创新型人才的非智力因素 427

第四章 创新型人才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427

第一节 非智力因素概说 427

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427

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429

三、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 433

第二节 合理的需要 434

一、多种多样的需要 434

二、需要的层次及作用 436

三、中学生合理的需要 438

第三节 正确的动机 439

一、动机概述 439

二、动机的分类与功能 441

三、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442

第四节 广泛的兴趣 445

一、什么是兴趣 445

二、兴趣的种类与品质 447

三、兴趣的个别差异和培养 449

第五节 稳定的情绪 452

一、什么是情绪 452

二、情绪的功能与作用 453

三、良好情绪的培养 455

第六节 高尚的情感 456

一、种类繁多的情感世界 456

二、健康情感的特征与意义 459

三、培养高尚的情感 461

第七节 气质的两重性 464

一、什么是气质 464

二、气质类型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466

三、了解气质特征,过好中学时代 469

第八节 良好的性格 471

一、性格概述 471

二、性格的结构与类型 472

三、性格的形成与培养 476

第九节 积极而正确的态度 479

一、态度及其特点 479

二、态度的表现 481

三、中学生态度的培养 483

第十节 个性形成与发展 485

一、个性及其结构 485

二、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485

三、塑造良好的个性 487

第五章 创新型人才的意志品质培养 489

第一节 强者之路 489

一、什么是意志 490

二、内在的协调:意志——认识——情感 491

三、外部的统一:意志与客观规律 492

四、意志的误区 493

五、意志的测量 494

六、意志教育与训练的理论依据 495

第二节 意志行动的源泉:动力结构 496

一、动机:意志行动的“发动机” 497

二、动机性质与力量 498

三、动机结构与冲突 498

第三节 意志行动的方向:目标与价值取向 499

一、目标:意志行动的“彼岸” 499

二、价值观:意志行动的定向 502

第四节 意志的品质:成功的基石 511

一、果敢性 512

二、坚毅性 513

三、独立性和自制性 515

第五节 自我控制:把你的命运担起 515

一、自我控制概述 515

二、自我控制教育策略 518

三、自我控制技术 520

第六节 性别差异与意志教育 529

一、性差意志教育概说 529

二、性差意志教育着力点 531

第七节 意志教育的调控与实践 533

一、建立意志教育机制 533

二、强化自我教育技巧 537

三、意志养成教育实践 539

第六章 挫折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心理承受能力培养 543

第一节 挫折理论及教育指导 543

一、挫折的含义 543

二、有关挫折的理论 546

三、挫折教育指导的重要性 547

四、挫折反应 551

五、挫折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552

六、创新型人才常见的挫折问题 553

第二节 创新型人才在学习、考试中的挫折及教育指导 558

一、创新型人才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学习过程的一般特征 558

二、“应试教育”违背了学习过程的一般特征和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 561

三、学习、考试中的挫折问题及教育指导的意义 562

四、学习、考试中的挫折教育指导实例 565

第三节 人际交往中的挫折及教育指导 579

一、人际交往的一般性问题 579

二、创新型人才人际交往中的特点 580

三、青春期中的异性交往 581

四、中学生的代际交往 582

五、创新型人才人际交往中的挫折问题及教育指导的意义 583

六、创新型人才人际交往中的挫折教育指导实例 585

第四节 情感发展中的挫折及教育指导 603

一、创新型人才情感发展的特点 603

二、异性间的向往、依恋——青春期少男少女情感发展的重要特点 604

三、情感发展中的挫折问题及教育指导的意义 605

四、创新型人才情感发展中的挫折教育指导实例 609

第五节 自我意识发展中的挫折及教育指导 625

一、自我意识的一般性问题 625

二、创新型人才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627

三、自我意识发展中的问题及教育指导的意义 629

四、创新型人才自我意识发展中的挫折教育指导实例 63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