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21世纪青海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002年度报告
21世纪青海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002年度报告

21世纪青海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002年度报告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朝阳主编
  • 出 版 社: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225024884
  • 页数:4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本研究我省经济发展问题的指导性读物。
《21世纪青海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002年度报告》目录

《青海省黄河经济带开发问题研究》 1

导言 1

一、《青海黄河经济带开发问题研究》提出的理论依据 2

(一)理论依据分析 2

(二)黄河经济带特色经济系统建立条件已趋成熟 6

二、黄河地带开发对青海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8

(一)黄河经济带开发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借鉴各种成功开发模式和经验的重大步骤 8

(二)国内区域产业布局要求沿黄地带以“经济”促“生态”加快发展并进一步提升其经济地位 9

(三)发展特色经济,建立青海经济增长的新型空间 10

(四)加快沿黄地带发展对青南乃至青藏高原广大腹地的开放和发展具有先导和带动作用 10

(五)具有维护和促进多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前哨作用 11

三、黄河经济带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一)全区域概况 12

(二)黄河经济带综合开发的主要难点和问题 22

四、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构想和发展思路 25

(一)战略构想 25

(二)基本原则 26

(三)发展思路 27

(四)发展目标 34

五、政策建议 35

(一)制定实施经济带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区域协调机制 35

(二)对黄河经济带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 36

(三)大力加强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 38

(四)建立具有活力和高效率的区域投融资机制 39

(五)加快建立地区间的利益补偿机制 40

(六)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努力培养引进人才 41

(七)加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42

《加快青海工业化进程研究》 44

一、工业化理论评价及研究意义 44

(一)工业化的概念 44

(二)工业化与工业现代化是两个不同概念 45

(三)工业化阶段的划分及其标准 46

(四)工业化特点及相互关系 50

(五)研究青海工业化问题的现实意义 51

二、青海工业化发展历程及成就 52

(一)青海工业化建设过程 52

(二)青海工业化建设成就 55

(三)青海工业化所处的阶段 58

三、青海省与西部省区工业化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63

(一)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64

(二)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67

(三)机械和交通设备(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 68

(四)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70

(五)城市化率 72

(六)机电设备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 73

四、影响青海工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75

(一)工业总量小、发展水平滞后,工业化基础薄弱 75

(二)工业结构层次低,类型较单一 77

(三)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低 79

(四)区域工业整体竞争力较弱 82

(五)工业经济效益较低 86

(六)工业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制度限制因素突出 87

(七)全省工业支柱产业竞争力弱 90

(八)区域信息化水平发展滞后 95

五、推进青海工业化的战略原则和发展目标 98

(一)战略原则 98

(二)总体目标 100

六、青海加快工业化进程路径选择 101

(一)合理开发优势突出的能矿资源,以此强化工业发展基础 102

(二)加快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特色轻加工工业,以此提高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104

(三)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此提高全省整体的工业素质 109

(四)积极扶持依托特色资源的高新技术产业,以此培育青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112

(五)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 113

(六)加快城镇化建设,以此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和聚集有效需求 113

七、加快青海工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114

(一)进一步发挥产业政策的指导作用,深化经济结构调整 114

(二)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优化工业布局结构 115

(三)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116

(四)加大对工业投资的力度,培育重点行业竞争优势 118

(五)建立完善的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 118

(六)加快非国有工业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民间资本促进工业化进程 119

(七)加快发展面向工业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均衡发展 121

(八)抓好各层次企业的调整改革工作,以此增强全省工业化加速发展动力 121

(九)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122

(十)树立全新的开放观念,依靠制度创新加速工业化进程 123

《青海省加快启动民间投资问题研究》 126

一、青海省启动民间投资的必要性及意义 126

(一)鼓励和启动民间投资,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127

(二)鼓励和启动民间投资,是加大投入、扩大内需的需要 127

(三)鼓励和启动民间投资,是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 127

(四)鼓励和启动民间投资,是加速推进青海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128

(五)鼓励和启动民间投资,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的需要 128

二、青海民间资金现状及结构 129

(一)青海民间资金总量及增长分析 129

(二)青海民间资金结构分析 131

三、青海民间投资方向及效益分析 133

(一)青海民间投资方向分析 134

(二)青海民间投资效益分析 136

四、影响青海民间投资的相关因素分析 139

(一)总体经济环境 139

(二)投资政策因素 141

(三)投资体制因素 142

(四)金融支持因素 144

(五)民间投资项目的收益水平因素 146

(六)社会信用因素 147

(七)投资环境因素 149

五、青海省民间投资的潜力分析及方向预测 151

(一)全社会资金需求量分析 152

(二)省内民间资金可供使用量分析 155

六、启动民间投资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157

(一)各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彻底打破旧的思维模式 157

(二)调整供给结构,改善宏观经济环境 158

(三)转变政府工作职能,积极服务民间投资 158

(四)为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政策激励氛围 159

(五)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实施全方位的开放战略 160

(六)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162

(七)成立民间投资相应机构 163

(八)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164

(九)努力提高社会信用度 165

(十)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扩大民间投入 165

七、结论 166

《青海省城乡就业问题研究》 169

一、充分认识解决青海城乡就业问题的重要性 169

(一)从政治高度认识解决城乡就业的重要性 170

(二)解决城乡就业问题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171

(三)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现阶段解决城乡就业的现实选择 171

(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富民强省的必然选择 172

(五)解决城乡就业是大力推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迈向小康的需要 173

(六)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在解决城乡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174

二、青海城乡劳动力及就业状况分析 175

(一)青海省劳动力、就业总体状况分析 175

(二)青海省就业结构的产业和行业特征 178

(三)青海省就业的其他维度分析 190

三、青海省劳动力供求分析与预测(2002-2010年) 195

(一)青海省城乡劳动力剩余状况分析 195

(二)2002-2010年青海省劳动力供求关系预测 196

四、影响我省就业的相关因素分析 203

(一)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203

(二)产业、行业发展的影响 204

(三)劳动力结构的影响 206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 209

(五)政策因素的影响 209

(六)服务创新的影响 213

五、解决青海城乡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214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 214

(二)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千方百计开辟就业新渠道 219

(三)坚持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正确导向,努力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225

《加快培育和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绿色拳头产品和龙头企业研究》 230

一、导言 230

二、我省高原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232

(一)高原特色农牧业资源优势比较突出 232

(二)主导产业和生产基地初步形成 235

(三)龙头企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已见雏形 238

(四)农畜产品流通和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240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241

(一)农牧业结构调整远未到位 241

(二)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难打造 241

(三)生产基地和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需要 242

(四)加、储、运、包、保、销各环节之间联结不紧密 242

(五)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243

(六)产品高科技含量不高 244

四、发展和培育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和龙头企业思路 245

(一)发展和培育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和龙头企业应遵循的原则 246

(二)发展和培育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和龙头企业的战略重点 247

(三)发展食品工业应注意抓好的几个方面 250

五、对策措施 251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条件 251

(二)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调动多形式、多渠道投入的积极性 252

(三)树立品牌意识,建立科学的高原特色农牧业绿色拳头产品鉴定制度和专利申报制度 253

(四)努力提高高原特色产品的产后加工率,向加工要效益 253

(五)抓科技进步建设 254

(六)建设市场体系,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255

(七)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255

(八)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256

《畜产品市场化研究》 257

一、我省畜产品资源分析 257

(一)畜产品资源总量 257

(二)畜产品资源优势与开发潜力 258

二、畜产品市场化的现状 261

(一)畜产品流通渠道 261

(二)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263

(三)畜牧业产业化 264

三、畜产品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266

(一)市场建设滞后 266

(二)“绿色”通道不畅 267

(三)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带动力弱 267

(四)加工工业发展缓慢,缺乏品牌 267

(五)畜牧业科技含量与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 268

(六)资金紧缺 269

(七)政府部门协调不够,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的合力没有形成 269

四、加快畜产品市场化的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设 269

(一)总体思路 269

(二)对策与建议 269

《促进青海电力工业与高耗电工业共同发展研究》 281

一、前言 281

二、发展现状 282

(一)电力工业 282

(二)高耗电工业 283

三、发展前景分析 285

(一)电力工业 285

(二)高耗电工业 289

四、促进青海电力工业与高耗电工业共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295

(一)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努力开拓电力市场 296

(二)加强高耗电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步伐,提高市场竞争力 297

(三)继续发挥价格杠杆和财政支持的作用,稳定和促进高耗电工业的发展 298

(四)降低税费,探索改革财务制度 300

(五)推动电力企业与高耗电企业的联合 302

《青海住宅与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问题研究》 312

一、导言 312

二、青海省住宅及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314

(一)住宅建设状况 314

(二)商品房开发情况 315

(三)小区建设情况 315

(四)消费群体种类及结构分析 316

(五)房地产开发商的情况 318

三、青海住宅与房地产业存在的问题 319

(一)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 319

(二)房地产市场体系不健全 324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多,总体素质差,开发水平低 327

四、房地产业有望成为青海新世纪的主导产业 332

(一)关于主导产业的定义 332

(二)房地产业在青海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34

(三)青海房地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339

五、培育青海住宅与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342

(一)大力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 342

(二)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平抑过快上涨的商品房价格 346

(三)正式启动青海货币化分房进程 350

(四)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完善住房供给结构 353

(五)加快启动住房二级市场 358

(六)积极推进规模化经营,培育大型房地产企业和集团 360

(七)鼓励城市住宅向郊区发展,拓展房地产业发展空间 362

(八)规范物业管理行为 365

《以工业为突破口加快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研究》 369

一、导言 369

二、对现阶段青海工业化水平的初步判断 374

(一)从增长阶段分析 376

(二)以准工业国家的衡量标准分析 377

(三)从产业结构分析 378

(四)从国内的判断标准分析 379

(五)几点结论 381

三、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对青海工业发展思路和方向的再思考 383

(一)坚持不懈地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以规模求效益,以规模求竞争力 385

(二)积极推动资源开发向精深加工转型 392

(三)积极发展园区经济 399

四、正确处理工业化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关系,保持青海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402

(一)正确处理好工业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关系 402

(二)正确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与基础设施的关系 403

(三)正确处理好工业化与地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关系 409

《青海藏区社会发展几个问题研究》 415

一、青海藏区的基本特征及重要地位 415

(一)青海藏区的基本特征 415

(二)青海藏区的重要地位 420

二、新中国建立以来青海藏区取得的成就 423

三、青海藏区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25

(一)藏区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426

(二)藏区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27

(三)藏区社会发展主要原因分析 429

四、促进青海藏区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431

(一)青海藏区社会发展的思路 431

(二)促进青海藏区社会发展的几项主要措施 433

(三)请求国家政策支持的建议 43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