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书面汉语中的文言语法成分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德金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00088671
- 页数:374 页
第一章 绪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研究对象 7
1.2.1 对象界定 7
1.2.2 几点说明 9
1.3 研究目标、思路、方法及语料 10
1.3.1 研究目标 10
1.3.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1
1.3.3 语料 13
1.4 研究意义 14
1.4.1 理论意义 14
1.4.2 应用意义 15
第二章 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18
2.1 文言、白话与“言文一致”观 18
2.1.1 文言与白话 18
2.1.2 “言文一致”观 26
2.1.3 文言的“死”与“活” 28
2.2 新国语(或称标准语)的建设问题 30
2.3 书面语和口语 33
2.4 语体和语法的关系 35
2.5 前人对现代汉语中的文言语法成分的研究 38
2.5.1 概括性研究 38
2.5.2 各文言虚词、结构的研究 39
2.6 小结 40
第三章 界定现代书面汉语中文言语法成分的理论基础 41
3.1 语法系统及语法成分的价值 41
3.2 书写语言的表达机制 43
3.2.1 书写的语言和口说的语言 43
3.2.2 语体选择的社会价值意识 48
3.2.3 书写定位 53
3.2.4 书写行为的心理机制 54
3.3 语体与语码转换 57
3.3.1 语体和语域 57
3.3.2 语码转换的心理基础 60
3.4 小结 63
第四章 现代书面汉语中文言语法成分的界定方法 64
4.1 引言 64
4.2 界定标准 66
4.2.1 频度标准 66
4.2.2 系统融合度标准 71
4.2.3 界定标准的说明 73
4.3 界定程序 73
4.3.1 界定文本属性 73
4.3.2 确定典型语境 74
4.3.3 调查频度表现 75
4.3.4 测定系统融合度等级 76
4.4 讨论 79
4.4.1 教育背景对界定的影响 79
4.4.2 表达需要与形式的选择 81
4.5 小结 81
第五章 现代汉语构词法中的文言语法 83
5.1 引言 83
5.2 单音节词、语体和语法问题 86
5.3 复合词中的文言语法 92
5.3.1 “数+名/动/形”式构词 92
5.3.2 “动双+名单”式构词 93
5.3.3 使动用法在构词法中的沿用 93
5.3.4 名状结构在新词构造中的沿用 95
5.3.5 动状结构在新词构造中的沿用 97
5.4 成语和词组中的文言语法 98
5.5 小结 99
第六章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代词“其” 101
6.1 引言 101
6.2 研究综述 103
6.3 “其”的语义表现 105
6.3.1 “其”的实指义 105
6.3.2 “其”的虚指义 106
6.4 “其”的句法分布 107
6.4.1 “其”的句法功能类型 107
6.4.2 “其”的句法分布特点 118
6.5 “其”的表达功能 118
6.5.1 句法结构调节功能 118
6.5.2 篇章衔接功能 119
6.5.3 韵律功能 120
6.6 小结 121
第七章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之” 122
7.1 引言 122
7.2 研究综述 123
7.3 助词“之” 125
7.3.1 句法结构类型 125
7.3.2 特点小结 131
7.4 代词“之” 131
7.4.1 句法结构类型 131
7.4.2 特点小结 137
7.5 “之”和“的” 137
7.5.1 “之”“的”互补 137
7.5.2 “之”“的”共现 138
7.5.3 “之”的结构分层作用 138
7.6 “之”的词法、句法地位 139
7.7 “之”的韵律作用 141
7.8 小结 142
第八章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于” 143
8.1 引言 143
8.2 研究综述 143
8.3 “于”在语料中量的分布 145
8.4 “于”的词法、句法地位 147
8.5 “于”的句法语义功能 149
8.5.1 表比较 151
8.5.2 表时间 152
8.5.3 表空间 153
8.5.4 表对象 154
8.5.5 表原因 155
8.5.6 表源点 155
8.5.7 表被动 156
8.5.8 表范围 156
8.6 “于”和“在” 157
8.7 “于”与相关结构 159
8.8 关于“来自于”等 160
8.9 “于”的错用与泛用 161
8.9.1 错用 161
8.9.2 泛用 162
8.10 小结 163
第九章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介词“以” 164
9.1 引言 164
9.2 研究综述 165
9.3 语料的统计及分析 167
9.3.1 结构类型 168
9.3.2 语义类型 169
9.3.3 “以”和“用” 171
9.3.4 小结 175
9.4 关于动词后的“以” 176
9.4.1 文言“V(之)以X”结构的沿用 176
9.4.2 “V(之)以X”结构的语料表现 177
9.4.3 “V(之)以X”的句法特点及表达作用 178
9.4.4 “以”和“于”的混用 179
9.5 小结 180
9.5.1 结论 180
9.5.2 余论 181
第十章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助词“所” 182
10.1 引言 182
10.2 研究综述 183
10.3 “所”的句法语义表现 186
10.3.1 “所”的句法语义结构 186
10.3.2 “所”字结构的连用 191
10.4 “所”的表达功能 191
10.4.1 “所”的句法简化功能 192
10.4.2 “所”的指代功能 193
10.4.3 “所”的时体标记功能 195
10.4.4 “所”的语体标记功能 195
10.4.5 “所”的修辞功能 196
10.5 讨论 197
10.5.1 关于“有(无)所+V” 197
10.5.2 “所”字使用的规范问题 199
10.6 小结 199
第十一章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VA为B”使成结构 201
11.1 引言 201
11.2 “VA为B”结构的语法意义 202
11.2.1 表认定 203
11.2.2 表变化 204
11.3 “VA为B”的结构及语义特点 205
11.3.1 V的类型 205
11.3.2 关于“为” 207
11.3.3 结构体的动态特征 208
11.3.4 A与B的类型及其语义关系 209
11.4 “VA为B”的结构分析 210
11.4.1 对认定类的两种分析意见 211
11.4.2 本书的分析 212
11.5 “VA为B”结构的语体属性 213
11.5.1 “VA为B”结构的文言属性 213
11.5.2 “VA为B”结构与同义结构的选择 214
11.6 小结 216
11.6.1 结论 216
11.6.2 余论 216
第十二章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以A为B”意动结构 218
12.1 引言 218
12.2 研究综述 219
12.3 “以A为B”结构的语料表现 221
12.4 “以A为B”结构的语法意义和语义特点 222
12.4.1 “以A为B”结构的核心义 222
12.4.2 “以A为B”结构的变化义 223
12.4.3 “以A为B”结构的比较义 224
12.4.4 “以A为B”结构的等同义 225
12.4.5 语义特点小结 226
12.5 “以A为B”结构的构造特点 227
12.5.1 前段的构造特点 227
12.5.2 后段的构造特点 230
12.6 “以A为B”结构的句法功能 232
12.6.1 做谓语 232
12.6.2 做定语 233
12.6.3 做宾语 233
12.6.4 做同位语 234
12.6.5 独立成句 234
12.7 “以A为B”结构的表达功能 234
12.7.1 使复杂结构简洁化 234
12.7.2 填补语言表达形式的缺位 235
12.8 小结 235
第十三章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名状+动”结构 236
13.1 引言 236
13.1.1 问题的提出 236
13.1.2 名词做状语的界定 237
13.2 名词做状语的数量表现 239
13.3 名词做状语的形式表现 241
13.4 做状语的名词与谓语间的句法语义关系 242
13.4.1 方式+动作行为 243
13.4.2 范围+动作行为 243
13.4.3 工具+动作行为 243
13.4.4 依据+动作行为 244
13.4.5 其他 244
13.5 名词做状语的古今比较 244
13.6 讨论 247
13.6.1 “名状+动”结构在现代书面汉语语法系统中的价值 247
13.6.2 做状语的名词的词类地位 248
13.6.3 关于“名词+单音形容词” 250
13.6.4 关于“单音名词+单音动词” 251
13.7 小结 252
第十四章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动状+动”结构 254
14.1 引言 254
14.2 动词做状语的界定 256
14.2.1 关于词的同一性问题 256
14.2.2 判定动词做状语的标准问题 257
14.3 动词做状语的数量表现 261
14.4 动词做状语的形式表现 263
14.5 动词做状语的古今比较 265
14.6 动词做状语的语义特点 266
14.6.1 做状语的动词与谓语间的句法语义关系 266
14.6.2 做状语的动词的语义指向 268
14.7 做状语的动词的词类地位 269
14.8 小结 269
第十五章 现代书面汉语中文言语法成分的语体及个人风格对比考察 271
15.1 引言 271
15.2 研究综述 272
15.3 语体分类和语料构成 274
15.3.1 语体分类 274
15.3.2 语料构成 275
15.3.3 说明 276
15.4 “其”“之(助)”“以(介)”的语体分布 276
15.4.1 “其”的语体分布 276
15.4.2 “之(助)”的语体分布 279
15.4.3 “以(介)”的语体分布 280
15.5 讨论 283
15.5.1 综合比较 283
15.5.2 同类语体内部差异问题 284
15.5.3 关于“其”和“他” 286
15.6 文言语法成分使用的个体风格差异 287
15.6.1 关于语言表达的个人风格 287
15.6.2 语料说明 288
15.6.3 基本数据 288
15.6.4 差异表现 289
15.7 小结 290
第十六章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文言语法成分与语法规范和教学 292
16.1 引言 292
16.2 研究综述 294
16.3 语法规范的重要性及其困难 296
16.3.1 语法规范的重要性 296
16.3.2 语法规范的困难 298
16.4 现代书面汉语的多质性和动态规范观 299
16.5 修辞张力与语法规范的对立统一 301
16.6 现代书面汉语中文言语法成分的规范处理 304
16.6.1 无条件的错用 304
16.6.2 有条件的扩用 305
16.6.3 对仿古用例的处理 307
16.7 现代书面汉语中文言语法成分的教学问题 307
16.7.1 教学现状 308
16.7.2 教学目标 309
16.7.3 教学策略 309
16.8 小结 310
第十七章 文言语法成分的语言价值与语法的稳定性 311
17.1 文言语法成分融于现代书面汉语的内外因素 311
17.1.1 类型因素 311
17.1.2 功能因素 313
17.1.3 节奏(韵律)因素 314
17.2 文言语法成分在现代书面汉语中的价值 316
17.3 对语法稳定性问题的思考 319
第十八章 结语 329
18.1 主要结论 329
18.2 其他认识 331
18.3 后续研究 332
参考文献 335
索引 347
附录1 357
附录2 360
后记 365
专家评审意见&冯胜利 369
专家评审意见&袁毓林 371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培生高级英语语法 练习册》培生教育 2019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王蒙文集 新版 35 评点《红楼梦》 上》王蒙著 2020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燕堂夜话》蒋忠和著 2019
- 《经久》静水边著 2019
- 《魔法销售台词》(美)埃尔默·惠勒著 2019
- 《微表情密码》(波)卡西亚·韦佐夫斯基,(波)帕特里克·韦佐夫斯基著 2019
- 《看书琐记与作文秘诀》鲁迅著 2019
- 《酒国》莫言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商务英语口译教程 第3版》朱佩芬,徐东风编著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实用商务英语听说 第1册》窦琳,江怡平主编 2019
- 《英语实训教程 第2册 商务英语听说》盛湘君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手工皮艺 时尚商务皮革制品制作详解》王雅倩责任编辑;陈涤译;(日)高桥创新出版工坊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