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学俭,刘强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010107189
  • 页数:470 页
图书介绍:网络新媒体技术的普遍运用和不断发展,极大的缩短了时间和空间,模糊了区域、国别的界限,使得世界联系成一个不可或缺的整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已经不能适应网络化的环境,由网络新媒体信息传播所造成的高校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转变,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主体以及实际教育者更新观念,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把网络新媒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阵地,切实有效的通过网络新媒体这种新兴技术媒体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达给每个学生,引导和帮助其自我塑造,全面发展。书稿以网络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为切入点,在分析、综合、归纳的基础之上,立足于网络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系统阐述了当前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发生、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探讨了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网络社会对”慎独”精神的需要,以及”慎独”对高校网络社会道德自律的现代价值;从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角度,科学分析着力探究了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录

导论 1

第一章 新媒体概述 9

第一节 新媒体的涵义及特征 9

一、新媒体的涵义 10

二、新媒体的特征 16

第二节 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19

一、新媒体的主要类型 19

二、新媒体目前的发展现状 35

三、新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45

相关链接1-1:新媒体时代即将到来 49

第二章 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机遇 54

第一节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55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挑战 55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 57

三、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挑战 61

四、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挑战 64

第二节 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66

一、新媒体保证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 66

二、新媒体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性 68

三、新媒体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70

四、新媒体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合力 73

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 75

一、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领域 75

二、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了新手段 76

三、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课题 78

相关链接2-1: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拦路虎”还是新机遇 80

相关链接2-2:新媒体上建起新课堂 86

第三章 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媒载体 91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媒载体概述 91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媒载体的内涵 91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媒载体的形式 93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媒载体的特征 99

四、新媒体载体对大学生的传播与影响 102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媒载体的建设 108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媒载体建设的现状 108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媒载体建设的意义 115

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拓的新局面 120

一、传媒载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 120

二、传媒载体与校园文化内涵的充实 121

三、传媒载体与大学生现代传媒素养的提高 125

相关链接3-1:用新媒体播撒“学习的种子”——关于“羊城手机学堂”的调查 128

第四章 传统媒介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32

第一节 传统媒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 132

一、传统媒介的涵义、特点和功能 132

二、传统媒介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结构的通约性 139

三、传统媒介与思想政治教育表达手段的共享性 142

第二节 传统媒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 148

一、传统媒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趋向 148

二、传统媒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任务 152

第三节 传统媒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56

一、传统媒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56

二、传统媒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63

相关链接4-1: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发展之路 170

第五章 手机媒体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76

第一节 3G背景下手机媒体的概述 176

一、3G的涵义 176

二、手机新媒体的概念与涵义 178

三、手机新媒体的传播特征 179

第二节 3G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机媒体的现状 186

一、3G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手机载体的形式 186

二、3G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手机媒体的成绩 190

三、3G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手机媒体的挑战 194

第三节 3G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机媒体的建设 204

一、加强高校思想教育手机媒体队伍的培养 204

二、提高高校学生运用手机媒体的媒介素养 207

三、利用手机媒体构筑高校思想教育新阵地 211

相关链接5-1:3G新潮涌校园 考验高校管理智慧 222

第六章 微博客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25

第一节 微博客的时代发展 225

一、微博客的产生背景 225

二、微博客的基本功能 227

三、微博客的传播特性 230

四、微博客的传播意义 234

第二节 微博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问题 238

一、微博客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38

二、微博客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244

第三节 微博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发展 247

一、微博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优势 247

二、微博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248

三、微博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法探讨 249

相关链接6-1:微博客:140字的快意恩仇 251

相关链接6-2:微博时代呼唤高校公民意识成长 255

第七章 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260

第一节 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260

一、社会化的内涵和基本理论 261

二、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和基本理论 262

三、政治社会化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64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265

一、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学生政治社会化主体的影响 266

二、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学生政治社会化内容的影响 278

三、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学生政治社会化载体的影响 287

四、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影响 294

相关链接7-1:团中央集体学习互联网等新媒体对青年影响 304

相关链接7-2:中国移动团委调研“新媒体如何影响青年” 306

第八章 新媒体环境呼唤大学生道德的自律 309

第一节 慎独与道德自律 309

一、慎独范畴的内涵 309

二、道德自律的涵义 311

三、慎独与道德自律的关系 313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中慎独精神与道德自律的需要 319

一、新媒体环境中的慎独精神与道德自律 319

二、新媒体环境中慎独精神的需要 324

三、新媒体环境中道德自律的需要 330

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中慎独对道德自律的现代价值 337

一、新媒体环境中慎独对道德自律的价值 337

二、新媒体环境中慎独对道德自律的价值实现 341

相关链接8-1:信息时代提供广阔交流 以慎独之心议公共话题 350

第九章 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问题 354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354

一、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生活的影响 354

二、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学习的影响 355

三、新媒体对高校学生思想的影响 356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现状 358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定传播活动 358

二、媒介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60

三、政治经济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62

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问题 364

一、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的问题 364

二、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内容的问题 367

三、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媒介的问题 368

四、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众者的问题 372

相关链接9-1: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74

相关链接9-2:大学生思想教育走进IE时代 377

第十章 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创新 382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 382

一、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新特点 382

二、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必要 384

三、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原则 393

四、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对策 395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优化 402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形象的塑造 402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内容的优化 406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媒介的使用 409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对象的培育 413

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419

一、利用新媒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419

二、利用新媒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424

三、利用新媒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427

相关链接10-1: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431

结语 434

附录一 439

附录二 443

参考文献 451

后记 46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