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当代社会工作  理论与方法
当代社会工作  理论与方法

当代社会工作 理论与方法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万亿著
  • 出 版 社:五南图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9571127957
  • 页数:599 页
图书介绍:
《当代社会工作 理论与方法》目录

第一章 从社会福利入门 1

第一节 从慈善到社会福利 3

一、传统东方社会的慈善事业 3

二、西方社会教区的慈善工作 9

第二节 社会福利是什么 17

一、定义社会福利 17

二、社会福利体系 23

第三节 生命循环与社会福利 33

第二章 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专业 41

第一节 社会工作是什么 43

第二节 社会工作做什么 46

第三节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50

第四节 社会工作实施的取向 53

一、实施方法的分立或整合 54

二、意识形态的差异 57

第五节 社会工作的实施领域 60

第三章 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史 65

第一节 美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67

一、前专业期(1915年以前):从城市慈善到个案工作 68

二、专业的出现(1915~1950):精神分析与社会改革 76

三、专业巩固期(1950~1970):专业化与内省 85

四、从菁英的专业模式折返(1970~2000):综融与专精并行 91

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工作 97

第二节 台湾社会工作发展史 99

一、清代台湾的慈善事业 99

二、日本殖民下的台湾社会事业 107

三、战前中国的社会工作 109

四、近代台湾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113

五、台湾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127

第四章 专业社会工作者 141

第一节 社会福利工作人员 143

一、志愿工作者 143

二、非专业的社会福利工作者 144

三、相关专业人员 145

第二节 社会工作者的特质 146

第三节 社会工作者的资格要件 150

一、社会工作教育 150

二、专业资格证明 151

三、职掌分类 152

四、执照与政府管制 153

五、专业标准 153

第四节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进阶 154

一、基础专业 155

二、专精化专业 157

三、独立专业 161

四、高阶专业 162

第五节 社会工作者的才能与技巧的养成 163

一、社会工作者的基本才能 163

二、社会工作者的基本技巧 164

三、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能力 165

四、社会工作专业才能的养成 165

第五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169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 171

一、社会工作为何要有理论 172

二、理论、模型与典范 173

三、社会工作的理论 175

第二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建构 178

一、社会工作实施的共同基础 178

二、社会工作实施的模型 180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 182

一、价值与价值两难 182

二、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184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知识基础 188

第五节 社会工作理论 192

一、社会工作的微视理论 195

二、社会工作的中观理论 207

三、社会工作的巨视理论 216

第六章 社会工作实施的过程 233

第一节 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 235

第二节 评估 240

一、评估的内涵 240

二、评估资讯的来源 244

三、评估的程序 246

四、评估的焦点 251

第三节 规划 260

一、目标设定 260

二、备选方案的选定 263

第四节 评鉴 267

一、评鉴的目的 267

二、评鉴的方法 269

第五节 结案 272

一、结案的类型 272

二、结案的反应与处理 273

第七章 以个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 281

第一节 从个案工作到针对个人的社会工作实施 283

第二节 案主的求助行为 287

一、成为案主 288

二、案主的求助行为 290

第三节 建立关系 293

一、案主参与角色的确立 293

二、同理的沟通 295

三、真诚 301

第四节 会谈 305

一、三种形式的社会工作会谈 306

二、社会工作会谈的过程 309

三、社会工作会谈应注意事项 311

四、访视会谈 312

五、社会工作会谈技巧 314

第五节 个案管理 316

一、什么是个案管理 316

二、个案管理步骤 319

第八章 以家庭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 323

第一节 家庭与社会工作 325

一、变化多端的家庭 325

二、以家庭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 329

第二节 家庭评估的面向 331

一、家庭脉络 331

二、家庭体系的外部界限 332

三、家庭次体系的内部界限 333

四、家庭权力结构 334

五、家庭决策过程 335

六、家庭情感与感受表白的范围 336

七、家庭目标 336

八、家庭认知模式 337

九、家庭角色 337

十、沟通形态 338

十一、家庭长处 339

十二、家庭生命循环 339

第三节 家庭评估的技术 340

一、家庭社会史 340

二、家庭生态图 343

三、族谱图 346

第四节 家庭治疗 347

一、萨提尔的家庭沟通 347

二、敏努钦的结构治疗 349

三、哈雷的策略治疗 350

四、鲍卓勉伊—纳吉的脉络治疗 351

第九章 以团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 355

第一节 从团体活动到以团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 358

一、从团体活动到团体工作(1844~1926) 358

二、团体工作方法的出现(1927~1946) 360

三、团体工作方法的成长(1947~1963) 362

四、团体工作的衰退(1964~1978) 363

五、团体工作的复兴(1979~2001) 365

第二节 了解社会工作的团体 369

一、团体成员 369

二、团体 374

三、团体工作者 379

四、团体环境 380

第三节 团体进行的过程 384

一、团体初期 385

二、团体聚集期 386

三、团体形成期 386

四、团体冲突期 387

五、团体维持期 388

六、团体结束期 389

第四节 以团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模式 390

一、社会目标模型 391

二、治疗模型 394

三、交互模型 398

第十章 以组织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 405

第一节 人群服务组织 408

一、人群服务组织的功能 408

二、人群服务组织的特质 410

第二节 组织管理理论 413

一、独裁式管理 413

二、监护式管理 413

三、科层制 414

四、科学与普及管理 416

五、人群关系 417

六、X理论与Y理论 419

七、结构主义 420

八、目标管理 421

九、组织目标与自然系统 422

十、决策理论 423

十一、开放系统 424

十二、权变理论 426

十三、权力与政治 427

十四、组织文化 427

十五、Z理论 428

十六、追求卓越 429

十七、管理多样化 430

十八、全面品质管理 431

第三节 人群服务组织分析 435

一、界定机构任务环境与评估其关系 436

二、分析组织本身 438

第四节 组织变迁策略 447

一、组织发展过程 447

二、组织变迁的途径 451

三、组织变迁的标的 452

四、如何改变组织 455

第十一章 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实施 463

第一节 社区——人与空间的结合 465

第二节 如何分析社区 470

一、界定目标人口——人民 471

二、界定社区范围——空间 473

三、描绘社区问题与需求 474

四、了解主流价值 478

五、认识社区潜在或正式的压迫机制与歧视 479

六、认定权力结构 480

七、决定可用的资源 481

第三节 社区变迁的相关概念 482

一、社区组织 483

二、社区发展 486

三、社区工作 488

四、社区照顾 489

五、社区总体营造 491

六、社区建筑 492

第四节 社区变迁的模式与策略 493

一、地方发展或自助模式 496

二、社会计画或技术援助模式 501

三、社会行动或冲突模式 506

第十二章 社会工作伦理 527

第一节 社会工作伦理的演进 529

第二节 社会工作伦理的观点 533

一、效用主义 533

二、康德主义的义务论 535

三、权利论 536

四、马克斯主义的观点 538

五、直觉论的伦理观 539

六、德行论 539

七、相对论 540

第三节 社会工作伦理守则 542

一、保密 543

二、案主自决 547

三、专业分际 552

四、充实知能 554

五、社会正义 555

第四节 社会工作伦理的困境与抉择 560

参考书目 568

附录1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伦理守则 571

附录2中华民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 59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