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全史  经济卷
中国全史  经济卷

中国全史 经济卷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史仲文,胡晓林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6823593
  • 页数:1133 页
图书介绍:本卷集中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经济思想和经济学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经济思想的发展线索,表现了这些重要的经济思想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乃至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
《中国全史 经济卷》目录
标签:主编 经济

远古暨三代分卷 3

一、远古暨三代经济概述 3

二、旧石器及中石器时代的经济 8

(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旧石器时代 8

(二)一段若明若暗的历史——中石器时代文化的基本面貌 11

三、新石器时代的经济发展 17

(一)农业的产生和早期农业经济 17

(二)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经济状况 27

(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经济 44

四、考古发掘出的一个王朝——夏代的中国经济 61

(一)代表夏代经济的二里头文化 61

(二)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 62

(三)夏代边鄙地区的经济发展 65

(四)夏代各地的城市经济与物资交流 71

五、商代的社会经济——奴隶制经济的鼎盛时代 74

(一)商代的土地制度 74

(二)商代的财政制度 75

(三)商代的商业与货币制度 76

(四)商代的农业生产 79

(五)兴旺发达的商代手工业 80

(六)商代的城市经济与商人 85

(七)商代各边鄙地区的经济发展 90

六、西周的经济发展——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与衰落 96

(一)西周的经济制度 96

(二)西周的农业生产 102

(三)西周的手工业生产 105

(四)西周的商业 110

(五)西周边鄙地区的经济状况 111

七、结语 118

春秋战国分卷 121

一、春秋战国经济概述 121

(一)冶铁技术的进步与铁器的使用 122

(二)水利工程的兴修与农田灌溉的进步 127

(三)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制度的变化 131

(四)农耕技术的进步与农业生产的成就 136

(五)土壤与农作物的分布 138

二、春秋战国土地、赋税制度与阶级关系的变化 143

(一)奴隶制经济关系崩溃的原因 143

(二)土地、赋税制度的变化 155

(三)战国的阶级结构与社会性质 163

三、春秋战国的商业、城市与货币 173

(一)商业与商人 173

(二)交通的发展 182

(三)城市的扩大与兴起 186

(四)货币 190

四、春秋战国手工业的发展与官私工业 198

(一)手工业的发展 198

(二)官府工业 204

(三)私营手工业 207

五、春秋战国经济管理思想的演变 212

(一)管仲、孔丘、范蠡的经济管理思想 212

(二)李悝、商鞅的经济管理思想 218

(三)孟子、荀子与韩非的经济管理思想 222

(四)《管子·轻重篇》的经济管理思想 231

六、结语 240

秦汉分卷 245

一、秦汉经济概述 245

(一)秦汉经济史的基本内容 245

(二)秦汉经济发展的特点 247

二、秦代社会经济的兴衰与治乱 251

(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经济举措 251

(二)秦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258

(三)繁苛的租税徭役剥削 261

(四)秦末社会经济的崩溃 264

三、西汉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67

(一)汉高祖刘邦恢复、发展经济的方针 267

(二)无为而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271

(三)户籍、赋税、徭役制度的确立 279

四、西汉中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变革 289

(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改革 289

(二)昭宣中兴与社会经济的繁荣 302

(三)各具千秋的经济思想 313

五、西汉末年的社会经济危机和王莽经济改制的失败 319

(一)土地兼并的发展和流民、奴婢数量的增加 319

(二)汉哀帝时限田限奴婢之议 320

(三)王莽的经济改制及其失败 321

六、东汉前期社会经济的调整与复苏 328

(一)光武中兴的经济策略 328

(二)东汉统治集团发展生产的措施 334

(三)社会经济的发展 338

七、东汉后期社会经济的分化与崩溃 345

(一)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壮大 345

(二)封建王朝社会经济危机的加深 349

(三)东汉末年社会经济的崩溃 351

八、结语 354

魏晋南北朝分卷 357

一、魏晋南北朝经济概述 357

二、三国两晋经济的逐步恢复 359

(一)汉末北方经济的大破坏 359

(二)魏国地区经济的初步恢复 362

(三)吴蜀地区经济的初步恢复 368

(四)西晋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77

三、十六国北朝经济的曲折发展 385

(一)十六国时期的北方经济 385

(二)北魏前期经济的缓慢进步 392

(三)均田制的实行和北魏后期的农业 399

(四)北魏的手工业和商业 406

(五)齐、周对立时期的北方经济 412

四、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 419

(一)步履艰难的东晋经济 419

(二)南朝的农业和南方的开发 424

(三)东晋南朝的手工业 437

(四)东晋南朝的商业 442

(五)人民的沉重赋役负担 451

五、结语 459

隋唐五代分卷 463

一、隋唐五代经济概述 463

二、隋朝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剥削的加强 466

(一)隋文帝发展经济的措施 466

(二)隋炀帝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举措 469

(三)隋朝经济的发展、繁荣 470

(四)隋炀帝时封建剥削的加强 474

三、唐前期恢复、发展生产的经济措施 477

(一)均田制的继续推行和租庸调法的实行 477

(二)贞观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 480

(三)武后及唐玄宗发展经济的举措 481

四、唐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 483

(一)农业生产的兴盛 483

(二)官私手工业的发展 486

(三)商业的繁荣 497

(四)中外经济交流的空前发展 500

(五)漕运事业的发达 502

五、唐中叶均田制的破坏和两税法的实行 507

(一)均田制的破坏和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 507

(二)财赋制度的整理和两税法的实行 512

六、唐中后期经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展 517

(一)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 517

(二)手工业生产的继续发展 518

(三)商业进一步繁荣 520

(四)高利贷剥削的盛行 523

七、唐中后期的苛捐杂税和漕运事业的衰落 526

(一)唐中后期的苛捐杂税 526

(二)唐朝后期漕运的衰落和唐王朝的灭亡 530

八、五代十国时期的经济 535

(一)中国古代最后一次大分裂 535

(二)北方地区经济的破坏 536

(三)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39

(四)契丹南侵对中原经济的影响及后周二主恢复经济的措施 545

(五)五代时期对周边各族和外国的经济交流 549

九、结语 551

宋辽金夏分卷 555

一、宋辽金夏经济概况 555

(一)社会经济关系的重大变化 555

(二)生产发展,商业繁荣 558

(三)宋朝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560

(四)南北方经济差距的扩大 562

二、承继与发展——北宋前期经济 565

(一)农村:土地制度与农业 565

(二)城市:手工业与商业 577

(三)财政:田赋、徭役与商税 592

三、危机与变法——北宋中、后期经济 599

(一)积弊与危机 599

(二)王安石变法 606

(三)政争与新法蜕变 619

四、繁荣与衰朽——南宋经济 627

(一)军事对峙下的经济发展 627

(二)剧烈的土地兼并与繁重的赋税 639

(三)货币与通货膨胀 646

五、从征服到融合——辽夏金经济 651

(一)辽朝经济历程 651

(二)西夏经济历程 659

(三)金朝经济历程 664

六、结语 673

元代分卷 677

一、元代经济概述 677

(一)元代经济历史的阶段表现 677

(二)元代经济历史的特点表现 685

二、元代经济发展状况 689

(一)城市建设 689

(二)商业贸易 695

(三)经济科技 699

(四)毡乡牧业 704

(五)狩猎经济 704

(六)手工业 707

(七)农业经济 709

(八)经济交通 711

(九)少数民族经济 713

(十)金融业 715

三、主要经济制度 718

(一)元代的土地制度 718

(二)元代的赋役制度 721

四、元代多元一体化国民经济管理思想模式的奠基者——忽必烈 726

(一)忽必烈及其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十大改革 726

(二)忽必烈经济管理改革中体现的十大关系处理思想及其理论基础 750

(三)忽必烈经济管理思想形成的原因 757

(四)忽必烈经济管理思想的性质及其贡献和中外影响 763

五、结语 772

明代分卷 775

一、明代经济概述 775

二、明初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 779

(一)明朝建立后的经济形势 779

(二)明朝政府恢复社会经济的主要措施 781

(三)农工商业的发展与边区的经济开发 801

(四)对外贸易的拓展 810

三、明中叶的土地兼并与赋役制度改革 817

(一)皇庄的建立与土地兼并的盛行 817

(二)流民运动的出现与山区的开发 825

(三)以减轻官田重赋为核心的赋税改革 831

(四)赋税征调方式的嬗变 837

(五)役法改革的展开 841

四、明后期社会经济形态的新变化 848

(一)商业性农业的迅速发展 848

(二)农业经营方式与农村经济结构的变革 853

(三)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858

(四)商业的空前繁荣与“本末”观念的更新 862

(五)工商业市镇的勃兴 868

(六)海禁的解除与对外贸易的新发展 871

(七)张居正的改革与“一条鞭法”的推行 875

五、明末财政危机与农民军的经济政策 881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高度发展 881

(二)内忧外患与财政危机 885

(三)开矿榷税与三饷加派 891

(四)李自成农民军的经济政策 895

六、结语 899

清代分卷 903

一、清代经济概述 903

二、破坏与恢复——清前期经济 905

(一)社会经济的凋敞 905

(二)社会经济的调整与恢复 911

(三)户籍、土地和赋役制度 921

三、繁荣与衰落——清中期经济 926

(一)社会经济的兴衰 926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与阻滞 926

(三)赋役制度的改革和租佃制度的演变 944

(四)人口激增与社会经济衰退 949

(五)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和鸦片贸易 951

四、保守与革新——清晚期经济(一) 955

(一)封建剥削的加强和土地制度的演变 956

(二)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961

(三)“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967

(四)戊戌维新改革运动的经济主张 976

(五)反映资本主义要求的经济思想 978

五、内力与外力——清晚期经济(二) 986

(一)自然经济的解体 986

(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和扩张 994

(三)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006

六、结语 1017

民国分卷 1021

一、民国经济概述 1021

(一)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总趋势 1021

(二)民国经济史的特点 1021

(三)民国经济史的分期 1023

二、民国初期社会经济的初步发展 1024

(一)清末社会经济状况 1024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 1028

(三)北京政府时期的社会经济 1031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经济的曲折发展 1048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基本经济政策 1048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与金融 1056

(三)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曲折 1067

(四)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强 1082

四、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经济 1088

(一)战时财政经济体制的建立 1088

(二)战时体制下的国统区经济 1096

(三)抗日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1103

(四)日伪统治下的沦陷区经济 1107

五、民国末期社会的经济的崩溃 1116

(一)抗战胜利后国家资本对国民经济的垄断 1116

(二)南京政府财政经济的总崩溃 1122

(三)新民主主义经济在全国的胜利 1127

六、结语 113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