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通俗哲学新编
通俗哲学新编

通俗哲学新编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景旺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47204603
  • 页数:28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哲学通俗读本,对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流派等作了通俗的阐释,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通俗哲学新编》目录
标签:新编 哲学

绪论 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1

第一章 “仰察宇宙,俯究万类”——什么是哲学和为什么学哲学 1

第一节 种大蒜与种藕区别在哪——什么是哲学 1

第二节 “科学的太阳已经从天边升起”——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5

第三节 “就要那个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为什么学哲学 8

第二章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哲学的基本问题 12

第一节 “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12

第二节 “岩中花树与心中花树”——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4

第三节 毛嫱、丽姬美丑判断——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6

第四节 谁登北极宝座——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7

第三章 玄奘的“无遮大会”和《红白喜事》里的“借寿”——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9

第一节 “唐僧在印度举办的辩论大会”——主观唯心主义 19

第二节 “借寿”有用吗——客观唯心主义 21

第三节 养花户破产和惨杀亲人的教训——努力克服唯心主义的影响 23

第一编 唯物论 27

第一章 无天堂、无地狱、无真空——世界的物质性 27

第一节 脚下的大地和头上的天空都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实体——宏观世界的物质性 27

第二节 “病魔”和其他微生物组成的奇妙“王国”都是啥——微观世界的物质性 29

第三节 “质量亏损”是否证明物质消灭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30

第二章 “钟慢”、“尺缩”说明了什么——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物质的存在形式 35

第一节 四维世界——什么是时间和空间 35

第二节 摸不着看不见并非不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37

第三节 粒子寿命的延长——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的不可分割性 39

第四节 威尔逊天文台的发现证明了什么——时间的无限性 42

第五节 像幽灵一样在粒子宫殿内徘徊的夸克——空间的无限性 45

第三章 信鸽千里传书的秘密——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47

第一节 庄子答东郭子问——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47

第二节 关于“苹果落地是不是规律”的争论——规律是现象背后的本质联系 49

第三节 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规律的客观性 51

第四节 动物是否能够预报地震——尊重规律,利用规律 54

第四章 人的眼光不像昆虫那样狭隘——主体与客体 56

第一节 在温暖的夏天里生活的昆虫不知道还有寒冷的冬天——什么是主体 56

第二节 地球从“纯粹的自然”变为“人化的自然”——什么是客体 59

第三节 德布罗意的假设引起了一场风波——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61

第五章 人的灵魂究竟是谁赋予的——意识的起源 64

第一节 “上帝造人”和“灵魂不灭”——在意识的起源问题上的争论 64

第二节 含羞草是否知道含羞——刺激感应性是感觉的萌芽 65

第三节 蜘蛛结网和猿猴救火——从感觉到思维萌芽的发展 67

第四节 从古猿分家到第一把石制工具——劳动在意识产生中的决定作用 68

第六章 地球上最神奇的物质之谜——意识的本质 70

第一节 “灵魂的坟墓”和“无头脑哲学”——关于意识本质的争论 70

第二节 地球上“最神奇”的物质——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 72

第三节 从巴甫洛夫的实验谈起——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74

第四节 王子为啥变成傻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76

第七章 莫想“挟泰山以超北海”——意识的能动作用 78

第一节 黑猩猩的聪明不能和人相比——什么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78

第二节 挟泰山以超北海,诚不能也——批判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论 80

第三节 两军相逢勇者胜——批判否定意识能动作用的“宿命论” 81

第二编 辩证法 83

第一章 麻雀立功和钱塘江大潮——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科学 83

第一节 麻雀在攻打岩州中立功——联系的客观性 83

第二节 “这是一个驼背人的脚”——联系的普遍性 85

第三节 女外科医生的头发是否可以露在外面——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88

第二章 联合国大会上的一场唇舌之战——矛盾的普遍性 91

第一节 究竟谁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矛盾无处不在 91

第二节 “辽粳五号”在克服矛盾中攀登高峰——矛盾无时不有 94

第三节 科技成果奖为啥被吃了“大锅饭”——掌握矛盾普遍性原理的现实意义 97

第三章 世间何止一种色彩——矛盾的特殊性 98

第一节 诸葛亮与法正的辩论——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 98

第二节 一切都依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怎样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100

第三节 莫要“一刀切”——研究矛盾特殊性的意义 103

第四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04

第一节 武松打虎的启示——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104

第二节 “马列主义老太太”和堂·吉诃德——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07

第三节 对动物园的动物不能投石子、果皮——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09

第五章 横锁大江的关键何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11

第一节 葛洲坝大江截流的启示——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111

第二节 “遗恨失吞吴”——不可忽视次要矛盾 113

第三节 “围魏”借以“救赵”——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115

第六章 从斯芬克斯提出的难题说起——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18

第一节 司芬克思之谜——矛盾的两方面有主次之分 118

第二节 “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矛盾次要方面不容忽视 121

第三节 谨防“乐极生悲”——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122

第七章 《玉清经》里的趣谈和韩复榘的“笑柄”——质和量 124

第一节 从《玉清经》里的一个故事说起——什么是质 124

第二节 为啥10个人抢一个球——什么叫量 126

第三节 《皇帝的新装》可笑在哪里——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128

第四节 炼金有术——从量变到质变 129

第五节 共产党员必须继续前进——从质变到量变 132

第六节 我们不是亚当、夏娃的子孙——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134

第八章 人造天体达到怎样的速度才能飞出太阳系——度 136

第一节 人造天体是三种宇宙速度——什么是度 136

第二节 “强扭的瓜不甜”——最佳适度 138

第三节 噪音能使人耳聋,无声更叫人难受——把握度的意义 139

第九章 从“思考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谈起——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 142

第一节 怎样正确认识当代青年——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142

第二节 看列宁如何对待普列汉诺夫——具体地分析具体事物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144

第三节 无情面地解剖自己——摈弃肯定一切、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要从自身做起 146

第十章 罗事和皮卡索夫关于信念的辩论——辩证的否定 147

第一节 关于信念问题的一场辩论——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 147

第二节 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150

第三节 凭什么给“泰山老母”戴“凤冠”——批判形而上学否定观 153

第十一章 道路就在脚下——内因和外因 155

第一节 “为有源头活水来”——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 155

第二节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 157

第三节 助产婆、扫帚及其他——内因外因的相互作用及其主次地位的转化 160

第十二章 小蝌蚪找错了妈妈——现象和本质 161

第一节 “玉人之所患,患石之假装玉者”——什么是现象和本质 161

第二节 “小蝌蚪找妈妈”——现象的多样性 163

第三节 区别两种官僚主义——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165

第十三章 “巫屠术”岂能有科学根据——原因和结果 167

第一节 棉蚜为什么猖獗起来——什么是原因和结果 167

第二节 是否能为“巫屠术”找到“科学根据”——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169

第三节 日本人身高变化的原因何在——因果关系的复杂性 171

第十四章 人类能否住进“天上宫阙”——可能性和现实性 174

第一节 从寒宫到太空城——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区别和联系 174

第二节 从一幕悲剧谈起——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与将来的可能性 176

第三节 神童泯然与凡人成器——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 180

第十五章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必然性和偶然性 181

第一节 纱锭的竖立与科技中心的转移——什么是偶然性和必然性 181

第二节 她为什么会一举成名——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 183

第三节 诺达克的假说——通过偶然认识和实现必然 186

第十六章 一位市长的微服出访——形式和内容 188

第一节 微服出访和现场办公会——内容和形式的含义及其普遍性 188

第二节 “木本实而花萼振”——内容对形式具有决定作用 190

第三节 一位农业局副局长的呼吁——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 191

第四节 聪明的晏子竟把柑橘等同枳子——正确把握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92

第三编 认识论 194

第一章 “魔鬼三角”之谜能够被揭开吗——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194

第一节 从“魔鬼三角”说起——客观世界有许多尚待认识的领域 194

第二节 难住孔夫子的问题今天的小学生也能回答——客观世界是可知的 196

第三节 知人能知面,亦能知心——主观世界也是可知的 200

第四节 庄子的悲观论调——认识的相对性、有限性与认识的确定性、客观性 201

第二章 “要知山中事,请问打樵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03

第一节 两位画家的失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03

第二节 捕杀豹子和水獭是否错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08

第三节 军舰、轮船为什么能在海上自由航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11

第四节 我国轰动世界的两个奇迹——实践的能动性 212

第五节 起死回生,抢救国际友人——实践的社会性 215

第六节 一个令人信服的实验——实践的客观性 217

第七节 工、农、兵、学、商——实践的形式 219

第三章 知识海洋中的“源”和“流”——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20

第一节 牛顿的三棱镜试验——一切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220

第二节 河豚鱼毒素的药用价值——间接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 222

第三节 他们在探索灭蚊新路——个人的直接经验和集体智慧的关系 224

第四章 从中国女排一场反败为胜的比赛说开去——认识的辩证过程 227

第一节 从看球赛谈认识的发展和深化——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两个不同的认识阶段 227

第二节 赵括和司马懿的教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不能互相分割 230

第三节 要学蜜蜂,而不要学蚂蚁和蜘蛛——勤于调查,善于分析,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 234

第四节 袁绍有计不用而败绩官渡——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更重要的飞跃 235

第五章 李政道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认识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38

第一节 陆地上四足动物的祖先——认识的反复和发展 238

第二节 澡盆下水时时漩涡方向的秘密——认识为什么会不断反复、无限发展 241

第三节 李政道的“专挑别人的缺点”——了解认识不断反复与无限发展的意义 243

第六章 “马寅初先生的主张是正确的”——真理的客观性 245

第一节 托尔斯泰的《大萝卜》——什么是真理 245

第二节 对“新人口论”的批判是错误的——真理的客观性 246

第三节 摩尔根的学说和李鼎铭的意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50

第七章 跨世纪的争论终于得出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54

第一节 罗马教皇为伽利略平反——宗教教条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54

第二节 白水不能神奇般地变成美酒——多数人的意见和客观事物本身也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56

第三节 热质说的破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59

第四节 克里木海陆军起义为什么失败了——理论的指导作用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两回事 261

第八章 伊索的妙计与海伦的倩影——认识的精确性和模糊性 262

第一节 伊索巧用模糊概念的锦囊妙计——认识模糊性的客观来源 262

第二节 从海伦女士的倩影和风波谈起——认识的精确性与模糊性的相互联结和转化 265

第三节 架设模糊通向精确的人间桥梁——实践是认识的模糊性转化为精确性的基础 269

第九章 从“哥德巴赫猜想”说起——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272

第一节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归纳和演绎 272

第二节 谁是啤酒变酸的祸首——谈分析与综合 275

第三节 “猎犬号”巡洋舰的环球旅行——逻辑的和历史的方法 27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