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5
第一讲 安心法要 17
应知传承诸上师与我心无别。 19
见、定、行一切行持皆摄於心。 22
见者,了知一真法界,法尔如来藏心,无量显现染净诸法,具足法尔平等性义。 31
第二讲 42
第三讲 69
见宗唯有般若光,可以智慧观照抉择。彼空性不离大悲,般若菩提等持双运,故空悲双融方为正定。 69
具正见正定者,契合诸佛生之苗芽,即菩萨行趣。 73
一切利他六度万行,方为善机行者。 73
能再於寂静处,放下一切事缘,一心精进,即生於本净心体,必得正解脱而登妙觉。 76
但尤要者,令身安住如须弥山,令心寂静澄清,不为外境所牵,随处可修(即於事事物物上透过也)。 84
或未能如是,但一心向於此三门,即不当起贪瞋痴诸作业挂碍,於未来世,亦能由苦转乐。 86
此三要(见、定、行)为断惑妄之命根、为直指自心实际之法门。 87
第四讲 91
第五讲 126
然随境而转之粗妄念,遮盖自心本相。 127
虽经直指,亦不能见,故当先使粗妄澄清。因示曰:最初令心坦然住,不擒不纵。 127
第六讲 149
第七讲 174
离妄念,是无为而住之自心性,即智慧光明。 175
若以有为为道而修,必不了悟本元。 175
此为自心本元所俱生智。但初修虽欲自然住定於本元,然所住不越於贪著乐明无念等功力之中。 177
当遣离贪著如是等功力境,顿然安住,方现赤裸了彻之自性本元体。 178
急呼『呸』字,顿断妄想之流。 183
息粗妄心所而住定,则离攀缘一切法之境,自性即明彻、赤显离心智慧,如如现住。 183
洞达离生灭有无诸边,超绝语意分别境,而自安住离言思之智慧性境中。此指法身体性智、瑜伽、见宗。 186
如不识此而修,则是未离心之作用及有为之见,与自性大圆满道悬隔,不得无修光明轮。 192
於见宗未得印证,则虽修亦无保任之境,故以印证见宗为首要。 193
后可印证自住之智慧,是即住自本性,非由他求,亦非昔无今有。(此为初要) 196
第八讲 197
令心如河流,任运自然住,起伏不作成立与遮遣,即得法身自相。 197
心起知为智慧功用,观照及一切时皆如是。故放逸不修与勤积修习,其法性无增减。 203
贪瞋、烦恼、苦乐感受等之自性,知其皆是法尔,即得法身妙用。 206
如不达自然任运,必妄念纷驰而落凡愚。故常应不离无修之大自然住。 209
无论何时,唯以认识直指见宗,一切尽摄。 214
不可於各各妄念起伏上,作各各调伏对治。 216
第九讲 217
妄念与烦恼,皆法身本觉智慧相。 217
其自性亦即法身本体光明之真实。 218
知之,即名本体住之光明。 220
其直指自性光明之见宗,能熟其自相,即名行道之始觉光明。 221
为任运於此而无分别之体与道两光明之自相,即所谓之光明母子相会也。(本觉母,始觉子也。) 223
不忘已认识之见宗自相光明,对於境界功用中之妄念烦恼,不起任何遮遣与成立、取舍等为最要。 224
日久护持如是之境,有乐明无念诸功力而遮本元自面者,当揭此皮壳,自性之相方能赤裸呈现,是为智慧由内明朗。 226
故宜频除乐、明,曰:泉水汹涌激流妙。 227
生乐、明之力及现世乐、愉快等相时,力念方便能摄之『?』,与般若能断之『?』,猛然从上落下,以破贪著功力之皮壳(以上二藏字,合成为『?』,即『呸』字,译音泼吒。) 228
如是一切时能保任离绝道验之关要、无可言说之自性了彻者,入定、出定行持无别,上座、下座修持亦无别。 229
第十讲 231
此为不修之大修,自住等遍之智慧。如河流之瑜伽,无毫发之修正,然亦无刹那之驰散。 231
颂云:未曾修习未曾离,亦不离无修习义。 235
於此自性大圆满根本道,有成如『卍』字者(於圆满法如量得解),或顿时得解脱,则为色心大离体所显一切法身之妙用,无有能修所修。 236
倘未得坚固,则是起现妄念、为他力所转之下机渐道凡夫。尚须舍愦闹、驰散处,以勤修具足之禅定固聚。否则,纵久修习,道验不生。 240
故闭关修持,以免行仪上易生习性之染汙,乃能於根本定之自地道验智(即道力证验之智)与后得智(或出定之后得智)相融也。 243
闭关修持,虽有护持,依赖於根本定体之行持。 244
第十一讲 245
然如不知长养后得智,使与行仪相合,则徒以对治,不能克他缘,致被妄想之缘牵入凡愚障中。故长久护养、了彻於后得,是为尤要。 245
此无他法,只不离本定法身见,无『能所、是非』分别,自然任运,保任於惺惺寂寂。此为无分别智止观、无为俱生法尔之自相、一切行持之心要。 246
如以分别心,入有作为之网者,无有解脱时也。 250
此即法身自住之赤露智,本未曾迷之觉性心,须决定护持相续。(以上是第二密义) 251
定,至行之要。如无解脱智之道力,唯住休息之行持,仍不能越色、无色界。因其未能克制贪瞋缘起及诸行业流。 253
以未得决定心之道力故,於喜欲境顺缘生贪爱、逆境拂缘生瞋恨,如对病痛生苦受想等。 254
第十二讲 258
所起一切,皆是自性功用显现。故认识於解脱体智为极要。 258
如未得起灭(念)之要,则所渗漏之妄念皆轮回业因。故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即是不纵之使炽,亦不以念治念。唯不离自然本体以观照之,使不连续,如在水中画图,随画随消。 259
但妄念虽自灭,尚未为清净。以仅仅了知妄念,而尚不能断惑乱业流。 264
必须在了知妄念自灭之同时,即识知显见自识之智性,则自然而住。 265
妄念灭处清净随得,更为重要(仅识妄念,不能断惑)。 268
念之起灭同时,如水上绘图,即绘即消,本皆清净。自起自灭,绵绵密密,相续不休,得任运矣。 268
故於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於诸妄心亦不息灭),应知其所起者,皆为本元清净性中之道行。功夫至此,毫无粘滞,妄念皆妙用恒沙之道行。以无念即有念、有念即无念,念而不念、不念而念。 271
第十三讲 276
正起念时,亦不见有念可起,是名无念。非如一般人所想像者,一念不生名无念也。 276
依於妄念,调修法身,则所现之妄念皆调现为自性之妙受用,即五毒妄念所现之粗者,皆能令具自性解脱之光力,明空成受用也。 276
一切妄念,皆由自性通彻境中所起之妙用。 278
以无取舍心护持之,因其生灭未能超越法身妙用王之境也。 279
妄念虽具无明色相,而其自性未出智慧法身之清净中。 281
故於广大不断之光明所照中,妄念自性原空也。 282
如是长久串习行持,则妄念自起调治,动静无分,得无坏住。 283
极其功用,虽现喜忧疑虑之妄念与凡夫同,然不似其成坏之实执,而集诸行业,随贪欲力成转移。 284
当念生时,初识其妄念之相,其相随灭,如遇旧识之人;次则妄念必自灭,如蛇结自解,最后妄念无利无害而隐灭,如盗入空室,是为解法之最要妙。 285
知修不知解,与禅天同。 287
若不具如是解法妙要之修习,虽心能坚住禅定,亦落於上界之禅定。 287
如以了知妄念起住为足者,是与下劣狂惑无别。 289
或偏於空性求法身印契等等思量,然遇恶缘时,则所修持不能解除境缚,而反自现过失。 289
起灭、自灭、定灭,皆是妄念自灭,随妄本净。 291
第十四讲 293
此灭解相,即自解脱现量唯一之要。 293
亦即自性大圆满殊胜法门不共之要妙。 295
具此要妙,无论所生是何烦恼妄念,皆显为法身。 296
妄念尽为智慧,逆缘成为助伴,烦恼成为道行。 297
不舍轮回而住清净。 301
解脱染净缠缚,无功用修正而任运也。 303
如无此解法之道力,虽有至高之见地、甚深之修持,亦於心无利。 304
烦恼力未退,非真实之道。 308
如得此自起自灭之妙要,虽毫无至高见地之持法与甚深修法之缘依,然其自性亦决能从二执之缠缚得解脱。 308
如到金洲,求他石了不可得。 310
任何所起之动、静妄想,皆唯现成之真实定境。 311
复求迷乱自性者,了不可得。 313
第十五讲 313
见、定、行三要是三世佛之密意中心,一切乘之顶尖,故曰诸佛之母。 313
如上三要乃自性大圆满之见、定、行、果,四者在自性了彻之境中,统摄为一面,行之最极心要。亦是即定即行之要。 315
即是於何时了悟赤裸裸之智慧性,即何时得其自性智之见宗。 316
见与定虽分述,体实一也。 318
如此行持自性大圆满本清净之无失要道者,实九乘巅顶。 319
其馀各乘之道,即随从而为此要道之台架与助伴。 321
见本净之自性般若光明相时,则由定所生般若之功用更炽,如夏水瀑流。 321
由空性之本住起现大悲入无方悲悯,亦法尔然也。 322
空性与大悲双运要道现证时,如海诸行,一一自现作用,似日之与光。三二三如是与福德资粮合作,广为利他之行,以圆成真实见宗,而为无染寂乐之助伴。 324
三要者:知自心相,依妄念缘(境)、念之(随)起,而观察自心本相,认知法身自性(这是见)。 326
融妄念为法身妙用,熟识法身。(这是定) 328
於念灭上,坚固而定,念无连续,法身之见不忘。(这是行) 329
心注眼,眼注空,为一切要中要。(须参仰兑修法) 332
第十六讲 333
非经密乘第四灌顶之大手印,不能称为大手印。 333
真实法尔,即是真正大手印。不修不整不散乱,即其最上法门也。 335
『空、乐、明(明又称智慧)』,空即无念,故又称『乐、明、无念』 336
不起修正心,又绝无散乱,以守护自心。如是无住、无缘、任运,而不违越自心明净本体者,即同手执明灯,照破黑暗。即是善守护三昧耶。 336
如分别执著,岂唯违犯三昧耶?! 339
永离分别执著,无所住而生其心者,乃能见彻三藏一切教义真谛而无馀也。 340
无作之修,以观心为最要。 343
第十七讲 345
超离一切边见、执著、遍计,方为真正见中之王。 345
修,必於自心明体毫不散乱,方为真正修中之王。 346
行,必安住於自心明体,无作无求,方为真正行中之王。 347
若言果道,必於圣凡、上下、涅盘、生死皆无希求、无所住,真正无上之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寂而恒照,照而恒寂,等同诸佛,方是果也 348
无念并非无记(此是无始无明)。 351
更别於外凡。 354
由不觉而始觉,始觉即同本觉生出之子光明,而合母光明也。 354
虽立见宗,亦非不修所能证。 355
金沙具金质,但未即成金。必须炼冶工夫也。 355
三修门:身修,离诸作为,如世间无益之事及其他出世之行法等,唯安闲宽坦令身安住。 356
语修,无益之世间语及咒诵均止,安静如谷。 358
意修,离戏论思量、比对心想,即观想作意亦止。 358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360
自顶至足,空如竹筒。心等虚空,超绝一切分别,离沉、掉、无记,而令等、持、惺、寂。灵明无取舍执著,住於本妙明净体性中,即大手印定。 361
常如此修,忽於刹那间,如暗室灯燃,光明开朗。 363
涅盘自性,俱生本觉之智光,全体毕现。立证无上正觉道。 364
- 《谁是今年的圣诞老人?》(韩)黄因顺著 2015
- 《老人的战争》姚向辉译;(美国)约翰·斯卡尔齐 2019
- 《老人与海》(美)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著 2019
- 《老人与海》(美)欧内斯特·海明威著 2017
-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 上辑》
- 《闲闲老人淦水文集 附补遗 影印本》(金)赵秉文著 1937
- 《在生计与照护之间 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的社会支持研究》熊吉峰著 2019
- 《石破天惊的盛世佛光:法门寺博物馆》李炳武主编 2018
-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和农村老人的健康与生活满意研究》赵亚荣责任编辑;(中国)杨春江 2019
- 《半聋独肺老人单车骑游华夏散记》毛大昌著;赵巧英整理 2015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王蒙文集 新版 35 评点《红楼梦》 上》王蒙著 2020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燕堂夜话》蒋忠和著 2019
- 《经久》静水边著 2019
- 《魔法销售台词》(美)埃尔默·惠勒著 2019
- 《微表情密码》(波)卡西亚·韦佐夫斯基,(波)帕特里克·韦佐夫斯基著 2019
- 《看书琐记与作文秘诀》鲁迅著 2019
- 《酒国》莫言著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 技巧与案例 第3版 2020》文传浩,夏宇编著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徐影主编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
- 《学前教育学》王换成主编 2019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1辑 1》王强主编 2016
-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简谱手风琴教程 第2版》(中国)杨克勤,王宝庆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