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近代经济史  1927-1937  4
中国近代经济史  1927-1937  4

中国近代经济史 1927-1937 4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5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克祥,吴太昌主编;刘兰兮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010104195
  • 页数:2349 页
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经济史 1927-1937 4》目录

第六章 商业流通和国内市场 1557

第一节 国民党政府的商业政策和市场管理经营 1560

一、商法制定和税制、币制改革 1560

(一)商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1560

(二)税制改革与币制改革 1564

二、提倡国货及开拓国货市场 1566

三、统制经济政策的推行 1573

四、国民党政府商业政策措施的影响和作用 1578

第二节 国内城乡贸易的发展变化 1584

一、从交通运输业发展看商品流通量的增长 1586

二、商品结构和商品流向 1616

(一)商品结构的变化 1616

(二)商品流向 1628

三、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及工农业产品差价的扩大 1633

(一)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 1633

(二)工农业产品差价的扩大 1649

第三节 城乡市场的兴衰变迁 1663

一、城市市场的发展及变化 1664

(一)原有城市市场的整体扩大和局部衰微 1665

(二)新兴城市市场的成长 1684

(三)市场组织和市场内部结构及其演进 1696

二、农村市场的不平衡发展 1710

(一)集市贸易 1711

(二)庙会及其市场功能 1730

(三)市镇 1736

第四节 商人、商业资本及其经营状况 1750

一、1927—1937年商业资本的发展趋势 1751

二、商业资本的内部结构及地区分布 1777

三、商业资本的经营状况及其变化 1805

第七章 金融业的发展和变化 1830

第一节 外国在华金融势力的消长和日本在东北的金融掠夺 1831

一、外国在华金融势力的消长变化 1832

二、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金融掠夺 1844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的金融政策和币制改革 1864

一、金融管理和金融政策 1865

二、“废两改元”与“法币”政策的实行 1870

(一)废两改元 1871

(二)法币政策的推行 1877

第三节 中资银行的发展和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 1889

一、中资银行的发展概况和结构变化 1889

二、中资银行的经营状况及其特点 1907

三、国家银行垄断资本的形成 1918

第四节 旧式金融机构的变化和衰落 1934

一、城乡钱庄业的短暂维持、发展和相继衰微 1935

(一)城市钱庄业的短暂维持和急剧衰落 1935

(二)农村地区钱庄业的起源、兴衰和资本经营 1958

二、典当业的经营及其没落 2005

(一)近代典当业的跌宕起伏和全面衰落 2005

(二)典当资本规模及经营状况 2021

第五节 证券市场的兴起和演变 2030

一、20世纪初证券业的兴起和无序发展 2030

二、20世纪30年代以债券交易为主的证券市场 2038

三、其他城市的证券交易所 2046

第八章 财政和内债 2052

第一节 财政的整顿和改革 2054

一、基本方针和计划 2054

二、建立和健全财政机构,统一财务行政 2055

(一)中央财政管理及监督机构 2056

(二)地方财政机构 2058

三、划分国、地收支及建立健全预、决算等财务制度 2061

(一)划分国、地收支 2061

(二)建立和健全预、决算等财务制度 2064

四、整理税收、改革税制 2066

(一)关税自主及关税和海关的改革 2066

(二)整顿盐务、改革运销制度及清理盐税 2074

(三)裁撤厘金,征收货物统税 2079

(四)印花、烟酒税的整顿和改革 2084

(五)矿税的整顿及其征管机构 2087

(六)其他国家税收 2088

(七)地方收入的清理和整顿 2090

第二节 财政收支 2097

一、中央岁入的增长及收入结构 2097

(一)十年间岁入的增长 2097

(二)收入结构 2100

二、中央财政的岁出及收支平衡 2102

(一)岁出的主要内容 2102

(二)收支平衡情况 2109

三、地方财政 2113

(一)地方收入 2113

(二)地方支出及收支平衡 2118

第三节 内债 2124

一、中央政府内债 2124

(一)发行情况 2124

(二)内债整理 2133

二、地方内债 2136

第四节 东北沦陷后的伪满洲国财政 2144

一、日本控制下的中央集权财政管理 2144

二、掠夺性的财政搜刮 2149

三、维护日伪统治的财政支出 2160

第九章 革命根据地经济 2168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开创和扩大时期的经济 2170

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 2171

(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171

(二)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 2175

二、革命根据地财政的建立与对根据地金融的整顿 2194

(一)根据地财政的建立 2194

(二)对根据地金融的整顿 2202

三、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 2208

四、商业政策与商品流通的恢复和发展 2211

五、红军军费、军粮、装备供应的保障 2218

(一)军费的供给 2218

(二)军粮的供给 2220

(三)军事装备的供给 2221

第二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后的经济 2223

一、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政策的制定及调整 2224

(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大会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王明“左”倾路线的干扰 2224

(二)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大会对苏区经济建设的总结 2227

二、“查田”运动的兴起,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231

(一)根据地的查田运动 2232

(二)根据地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234

三、革命根据地的工业建设 2239

(一)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组建 2239

(二)国营工业的发展 2241

(三)邮电业和交通业的兴办 2246

四、商业的恢复和发展 2249

(一)对外贸易的开展 2249

(二)发挥粮食调剂局和粮食合作社在粮食流通中的作用 2253

(三)合作社商业的经营 2256

五、革命根据地的财政和金融建设 2259

(一)财政收入来源的扩大 2259

(二)节约财政支出 2264

(三)统一和加强财政管理 2266

(四)金融事业的发展 2268

第三节 红军长征途中的经济斗争和党在策略转变时期的经济政策 2272

一、红军长征途中的军需给养与经济斗争 2273

二、党在策略转变时期的经济政策及其实践 2276

(一)土地革命政策的改变 2277

(二)工商业政策的调整 2280

(三)财政金融政策的调整 2282

第四册表格索引 2287

征引文献目录 2293

一、经典著作 2293

二、专著、杂著、文集 2293

(一)专著、编著 2293

(二)杂著、文集、选集、全集 2302

三、档案、资料、调查报告 2305

(一)档案资料 2305

(二)资料集、资料汇编 2306

(三)调查报告、调查表、工作报告 2313

四、地方志、专业志、民族志 2317

(一)地方志 2317

(二)专业志、民族志 2339

五、报纸、期刊、特刊、集刊、专报、年鉴、丛书 2340

(一)报纸 2340

(二)期刊(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学报 2341

(三)专刊、特刊、增刊、集刊、公报、专报、年鉴、百科全书、丛书 23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