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三十而文
三十而文

三十而文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玉钟著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211059294
  • 页数:6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收入了张玉钟30年来发表的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体裁形式丰富,有新闻通讯、杂文随笔、文艺评论、散文游记等,反映了30年来福建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三十而文》目录
标签:

序一:探索贵在参与 1

序二:哪里都有新闻写 4

上篇 5

壹、改革浪花 5

面向经济建设 科研成果喜人——福州工业科研所实行科研、设计、生产、服务一条龙 5

灵活售书刊 利人又利己——待业青年潘秋开设个体经营书店 7

六万能工巧匠走四方 吃苦耐劳巨款汇家乡 8

莆田城乡开办米市粮行 9

发展乡镇企业要有宏观观念——仙游县榜头镇调查报告 11

新的经济生长点破土而出 14

调整产业结构方兴未艾 16

山海合作的开拓之举——闽东北五地市横向经济联合恳谈会采访随记之一 19

曙光初照湄洲湾 21

莆田“鞋城”更上一层楼 23

社会关心“福祥”“福祥”关心社会 25

福厦路上的一颗明珠——莆田县江口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 27

荔城“无处不制鞋” 31

市场经济繁荣之新兴城市——石狮市系列报道之一 33

第三次市场之兴起——石狮市系列报道之二 35

“大市场”意识——石狮市系列报道之三 37

江口拨镇财九百万元 支持困难农户盖新房 39

群众是修路的主人——泉州市“先行工程”见闻 40

填补黄金海岸“断裂带”——闽东“追赶工程”见闻 44

强烈的“国企”意识——莆田县国有企业系列报道之二 47

“我们是冲着试验区来的”——莆田市涵江区系列报道之一 49

生财之道:用活用足政策——莆田市涵江区系列报道之二 51

由商贸型向实业型转变——莆田市涵江区系列报道之三 53

崇山峻岭修国道 南平负重拼“先行” 55

江口,在高起点上挺进 56

增强危机感 激发新动力——莆田西天尾镇加快开放开发纪实 58

建设闽东南“卫星城”——南靖县加快开放开发纪实 61

踏平坎坷走富路——周宁县扶贫攻坚纪实 63

扬帆弄潮逐浪高——福清市新厝镇加快开放开发纪实 66

盘活“民资”促起飞——仙游县枫亭镇发展经济纪实 68

海峡西岸一明珠——连江县官坞村党总支实践“三个代表”发展经济纪实 70

浦城:崛起“化工新城” 75

山海一体 协调发展——构建新世纪初福建发展战略通道之一 77

附:“画龙”须“点睛” 80

郑重的承诺——我省治理“餐桌污染”综述 82

困难不可怕,可怕怕困难——仙游人的“困难观” 85

附一:“深入”二字不可丢 87

附二:“困难不可怕,可怕怕困难”的由来 87

内聚人心 外树形象——仙游县负重前进发展经济纪实 89

“靓女出嫁”,还是“快婿上门——长汀县“卖断”国有棉纺厂带来的效应 93

“朝阳”冉冉升起——柘荣县向“闽东药城”迈进 96

争创“闽东第一镇”——“三个代表”成为白琳镇加快发展的源泉 98

从“界外底”到“第一小康村” 100

构建京莆“通道”——莆田市大力扶持在京莆籍民营企业家 102

同心筑长城——福建军民抗非典纪实 104

长城基石——福建军民抗非典纪实续篇 113

百姓为本 平安为天——我省探索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平安福建”历程回顾 118

贰、人物春秋 131

一个“流浪者”的新生——青年工人林仲明的自述 131

附:一篇揭示社会问题深刻的好通讯——《一个“流浪者”的新生》发表后的反响 137

平生壮志依然在——访闽变参加者朱伯康教授 140

壮志攀登 残疾成材——记电大学员郑声滔 142

1+1的答案——记福州市工业科研所党支部书记和所长团结合作的事迹 146

为实现基本国策呐喊——记福建日报社通讯员林坚 149

插上理想的翅膀 攀登科学的高峰——访莆田籍女科学家林兰英 151

历史是谁也撕毁不了的——访瞿秋白烈士侄儿瞿兴华、外甥王铁仙 153

善于用人的能人——记仙游县榜头镇党委书记陈梅庆 155

造就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生力军——莆田县委书记陈延辉同福建日报社记者张玉钟的对话 158

科技人才在这里格外受重用 一与泰宁县县委书记范天云对话录 160

莆田一对盲人和三个大学生儿子的故事 162

他想的是做大生意——记莆田福祥塑胶有限公司经理黄春水 165

“山寨”女主李美和——李金耀之女承父业的故事 167

从否定、疑问到惊叹——记莆田市城厢区物资公司总经理陈范 169

从个人小圈里跳出来——记一名大学毕业生的转变 171

一张入场券的巨大力量——记扎根莆田盐场26年的北京籍大学生陈键 174

漂流九昼夜 遇救游世界 177

科技兴县 先兴科技——莆田县县长林春连一席谈 179

抓住群众最关心问题,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访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 180

“鞋城”里的“鞋王”——记福建莆田鞋革厂厂长郭荣 182

胡仙福建行 189

眼光盯住大项目——访联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文荣 192

他在岗位上逝去——追记莆田县委常委兼江口镇党委书记王天全 194

附:群众纪念王天全的答案 195

祖国魂——一位祖国同龄人的事业和心声 196

光明的轨迹——一位电业局长的成长与成功素描 202

甘于寂寞修志人 210

又古老又新鲜的行当——与福建省拍卖行总经理林培勋一席谈 221

新世纪的童小鹏:我一定要亲眼看到祖国统一 223

不当客人当主人 乐为家乡办大学——记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常务副校长杨文金博士 228

院士星辉耀八闽 231

时代奇人——蔡忠平传记 233

我知道的李庆霖上书毛主席的一些情况 255

虚怀若谷 高风亮节——回忆项南两件事 265

金融奇人——记厦门大学教授黄宝奎 269

参、妈祖文化 277

两岸同胞共同纪念“海峡和平女神”——两岸人民相聚湄洲岛纪念妈祖诞辰1025周年 277

弘扬妈祖文化 两岸共架桥梁——莆田纪念妈祖逝世1000周年述评 278

湄洲岛上妈祖热 280

顺应“妈祖热”两岸亲上亲——访莆田市政协主席林文豪 283

热气腾腾的湄洲岛 285

加快开放开发步伐 架好海峡两岸桥梁——访湄洲岛管委会负责人李德金 287

从妈祖说同根文化 288

妈祖文化与两岸关系 290

渴望平安 291

关于“海峡和平女神”妈祖称号的一点回忆 294

肆、旅途散记 299

两座水电站 299

“钟潭噌响”小记 301

附 20年间3次采访“贝克”的“缘份” 302

无孔不入的赚钱手段——美、加考察散记之一 303

汽车轮子上的城市——美、加考察散记之二 305

人与鱼鸟“和平共处”——美、加考察散记之三 307

炽烈如火的侨心侨情——美、加考察散记之四 309

1993年美、加考察日记(18篇) 311

面向北京的大佛 335

“阿罗哈”精神 337

在南靖观兰花 339

哈萨克的“阿肯弹唱会” 341

杨梅山纪事 343

人间情最重 345

1997年访美散记(18篇) 347

大自然的恩赐——游武夷山大峡谷生态公园 360

长安山上“桑榆情” 362

下篇 369

伍、艺坛评说 369

人民是文艺的最高裁判官 369

“灵感”与“修炼” 372

“创作自由”的辩证法 374

正确对待文艺批评 376

为心灵美写赞歌 378

《秋》剧一出动京华——随《秋风辞》晋京演出采访散记之一 380

“一鸣惊人”的前奏曲——随《秋风辞》晋京演出采访散记之二 382

意趣神色俱上乘——随《秋风辞》晋京演出采访散记之三 384

导演“舞台上的诗”——随《秋风辞》晋京演采访散记之四 386

花艳莫忘护花人——随《秋风辞》晋京演出采访散记之五 388

独到之处从何来——随《秋风辞》晋京演出采访散记之六 390

初出茅庐夺奇功——随《秋风辞》晋京演出采访散记之七 392

创作需求格调 394

陆、思想随笔 399

“玻璃房子”的启示 399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401

志当存高远 403

祖国同龄人的心声 405

“争当勇士”赞 407

“接班人”与“代理人” 409

“时刻准备着”一议 411

共产党员要敢于碰硬 412

“两强”的旋风 414

如果张屠户不杀猪 415

“年龄大一岁,开明增一分” 416

人走茶还热 417

绳子宜解不宜结 418

有感于许士杰“受气” 419

切不可忘记信息咨询 420

想外向、干外向,国际市场是导向 421

说治假 423

“唯有读书高”之我见 425

猿变成人的启示 427

话“接轨” 429

你认识“ISO9000”吗? 431

何止“一字值千金” 432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434

君子爱“有道”之“财” 436

做好人与做好官 438

煞住“酒风” 439

从“肯德基”说名牌意识 440

素质:成才的基本因素——人的素质培养笔谈之一 441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的素质培养笔谈之二 443

“不勤于始,将悔于终”——人的素质培养笔谈之三 445

“以俭得之,以奢失之”——人的素质培养笔谈之四 447

“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人的素质培养笔谈之五 449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的素质培养笔谈之六 451

要有“发现新大陆”的勇气——人的素质培养笔谈之七 453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人的素质培养笔谈之八 455

来而不往非礼也! 457

加强农业不是口号 458

“重于泰山”与“轻于鸿毛” 459

电脑写作乐趣多 461

戒欺 463

瞄准张家港——赶 465

警惕现代“讼棍” 467

一届接着一届干 469

虎为啥怕牛 471

我说莆田人 472

勇创名牌 475

选准项目抓服务 477

多些信息 少些股评 479

“卖报”!“卖报”!——一道文明的风景线 481

对台宣传与市民生活 482

《海峡导报》与厦门特区 483

澳门回归与《海峡导报》 484

集中精力抓经济 485

“全球化”与“本土化” 487

在“通”字上狠下功夫 489

“义务”的崇高精神和物质基础 491

柒、采编感悟 495

着意新闻价值,选取最佳角度——采写潘秋办个体书店一稿的体会 495

下苦功 勤思考——通讯 《1+1的答案》的采写体会 498

重要的是认真核对事实——采写批评稿件的体会 500

把握宏观 熟悉微观——谈下苦功捕捉头题新闻 502

深度思考 深化主题——参加华东九报头条竞赛体会点滴 506

记者站是个“金熔炉”——八年记者站生活的回顾与体会之一 508

记者不是“写稿匠”——八年记者站生活的回顾与体会之二 510

哪里都有新闻写——八年记者站生活的回顾与体会之三 512

童心、激情与老成持重——八年记者站生活的回顾与体会之四 514

自觉树立“头题意识——八年记者站生活的回顾与体会之五 516

多侧面和新发展——八年记者站生活的回顾与体会之六 518

采写批评稿的出发点和求实精神——八年记者站生活的回顾与体会之七 520

敢为“发展生产力”鼓与呼——八年记者站生活的回顾与体会之八 522

功夫在采写之外——八年记者站生活的回顾与体会之九 524

文字磨砺无止境——八年记者站生活的回顾与体会之十 526

吃透“三头”思路宽——八年记者站生活的回顾与体会之十一 528

努力办好《香港商报》“福建专版” 530

从创办《香港商报》“福建专版”探讨对外宣传 532

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及深化——石狮市系列报道采写体会 537

经济新闻与深入实际——结合我的采访实践谈体会 540

浅谈对外与对内报道的不同特点和借鉴作用 548

林振夏与对外宣传 557

有关“驻站记者”的几点思考 563

深度报道来自深度思考——“莆田县国有企业”系列报道采写体会 569

漫话名记者 572

增强信息量 避免杂志化 575

浅议新闻写作中的“现场感” 580

反腐败斗争与舆论监督作用 584

论记者的形象 589

论记者的发现能力 594

加大对台宣传力度,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597

附:中共中央台办宣传局、国务院台办新闻局给《海峡导报》信函 598

永恒的“零距离”原则——新闻采访随感之一 599

时时处处有心人——新闻采访随感之二 601

新闻敏感从何而来——新闻采访随感之三 603

培养一双“新闻眼”——新闻采访随感之四 605

关于新时期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的思考 607

质高量多从何而来——简析黄如飞采写诀窍 612

饱含哲理 给人启迪——《管理智典》评介 615

书写金盾树丰碑————赵肃岐《走进警察》序言 617

《法制今报》定位与发展之思考 620

记者“杂”与“专”之我见 624

有效传播靠什么——《营造传播磁场》评述 629

后记 63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