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深圳城中村的空间演变与整合
深圳城中村的空间演变与整合

深圳城中村的空间演变与整合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航,王耀武著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3005364
  • 页数:19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深圳城中村的空间为研究切入点,综合解析从传统村落向城中村空间演变的过程以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以社区自身发展为出发点而形成的内源式社区发展与更新改造理论,突破以往只偏重外在的物质空间改造的思维模式,构建出健康的、系统的深圳城中村的发展体系。
《深圳城中村的空间演变与整合》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基本概念界定 3

1.2.1城中村与贫民窟概念比较 3

1.2.2城中村与城市边缘村的特征区别 4

1.2.3城市空间 6

1.2.4非正规住房 6

1.3相关理论基础 7

1.3.1布迪厄场域理论 7

1.3.1.1主体理论框架:布迪厄场域理论 7

1.3.1.2布迪厄场域理论对本研究的意义 9

1.3.2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9

1.3.3宗族理论 10

1.3.4现代与传统的关系理论 10

1.3.4.1现代与传统的对立关系 10

1.3.4.2现代与传统的并存关系 12

1.3.5国家与村庄的关系 13

1.3.6基本假设 15

1.4相关国内文献 17

1.4.1城中村的概念内涵 17

1.4.2城中村的形成机制 19

1.4.3城中村的价值判断 19

1.4.4对城中村改造的研究 20

1.5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20

1.5.1研究内容与思路 20

1.5.2研究方法 21

1.6本章小结 23

第2章 深圳城中村社会空间的演变 24

2.1人口构成与社会分层 24

2.1.1二元社区 24

2.1.2流动人口与原村民的差异 25

2.1.2.1文化的差异 25

2.1.2.2利益差异 25

2.1.3社会分层结构 28

2.1.4社会失范 28

2.2村落中的国家权力与封闭的村庄 31

2.2.1传统社会“双轨政治”的管理模式 31

2.2.1.1血缘群体 31

2.2.1.2代理性基层组织 33

2.2.1.3地缘性与志愿性群体 34

2.2.2人民公社制度下的集权代理模式 34

2.2.3村民自治背景下的“乡村政治”治理模式 37

2.3非正式制度和村落的社会网络 40

2.3.1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40

2.3.1.1非正式制度的特征 41

2.3.1.2利益关联型的公共权力运作 43

2.3.2村庄的社会网络的重组 44

2.3.2.1互惠 45

2.3.2.2社团 45

2.3.2.3惯例 45

2.3.2.4群体尺度 46

2.3.2.5组织和领导 46

2.3.3村庄与邻近村庄的关系 47

2.4家族文化向泛家族文化的演变 48

2.4.1家族文化 48

2.4.1.1传统宗族的组成 50

2.4.1.2传统宗族的功能 51

2.4.1.3家族文化的特征 54

2.4.2泛家族文化 57

2.5村民的信仰 58

2.5.1祖先崇拜 59

2.5.2土地崇拜和工商精神 60

2.5.3子女孝顺 61

2.6本章小结 62

第3章 深圳城中村经济空间的演变 64

3.1用地功能转变与原因 64

3.1.1城中村土地空间特征转变 64

3.1.1.1宏观背景 64

3.1.1.2土地转换的内涵 64

3.1.2城中村土地空间特征转变原因 66

3.1.2.1区位因素 66

3.1.2.2人口因素 67

3.1.2.3经济因素 67

3.1.2.4政策因素 69

3.2集体经济组织的演变 69

3.2.1深圳农村集体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69

3.2.2集体股份公司的特征与职能 71

3.2.2.1集体股份公司的特征 71

3.2.2.2集体股份公司的职能 72

3.2.3村庄集体经济是守护型经济 73

3.3地下经济 74

3.3.1地下经济的概念与分类 74

3.3.1.1经济活动本身合法的地下经济 75

3.3.1.2经济活动本身非法的地下经济 75

3.3.2生存理性与经济理性 77

3.3.2.1道德经济框架与理性农民框架 79

3.3.2.2城中村集体中的“有选择性的激励” 80

3.3.2.3城中村改造中产生的博弈本质 81

3.4本章小结 83

第4章 深圳城中村空间形态的演变 85

4.1萌芽阶段城中村空间特征 86

4.1.1背景 86

4.1.2区位分布集聚关内 87

4.1.3布局混杂网格肌理初显 88

4.1.4建设强度较低 90

4.2迅速蔓延阶段城中村空间形态特征 92

4.2.1背景 92

4.2.1.1经济繁荣政策缺位 92

4.2.1.2商品房市场蓬勃发展 93

4.2.2区位分布扩散全市 96

4.2.3布局单一网格肌理强化 98

4.2.4建设强度迅速增加 99

4.3步入改造阶段城中村空间形态特征 100

4.3.1背景 100

4.3.1.1四个难以为继 100

4.3.1.2正规住房市场稳步开放 101

4.3.2区位分布集聚关外 103

4.3.3布局单一网格肌理成型 105

4.3.4建设强度高 106

4.4演变规律及类型分析 108

4.4.1区位分布变化规律 108

4.4.1.1主体分布由特区内转向特区外 108

4.4.1.2沿城市主要交通轴分布 109

4.4.1.3建筑强度呈阶段性增强 110

4.4.2城中村空间形态的类型与差异 111

4.4.2.1区位分布差异 113

4.4.2.2空间布局差异 113

4.4.2.3建设强度差异 115

4.5深圳城中村与北京城中村比较 116

4.5.1“浙江村”作为同质型聚居区 117

4.5.2上沙村作为异质聚居区 117

4.5.3北京的“浙江村”与深圳的上沙村的特征对比 118

4.5.3.1区位分布对比 118

4.5.3.2居民构成对比 118

4.5.3.3土地构成对比 120

4.5.3.4空间布局对比 122

4.6本章小结 123

第5章 深圳城中村空间演变的形成因素 125

5. 1形成内因 125

5.1.1自然因素决定整体布局 125

5.1.2原始格局影响空间肌理 125

5.2社会力 127

5.2.1城市快速扩张 127

5.2.2产业结构变化 128

5.2.3个体利益驱使 130

5.3市场力 132

5.3.1区位影响 132

5.3.2住房供应结构失衡 134

5.4制度力 138

5.4.1户籍制度 138

5.4.2土地制度 139

5.4.3政策管理 140

5.5本章小结 144

第6章 与城市空间整合的深圳城中村未来发展思路 145

6.1现有的改造方式 145

6.1.1改造方式 145

6.1.1.1全面改造与综合整治 145

6.1.1.2城中村大规模改造的弊端及其危害 145

6.1.2国外城市更新改造理论与实践的演变及其启示 149

6.1.2.1“二战”后以大规模改造为特征的“城市更新”运动 149

6.1.2.2对清除贫民窟重建方式的思考 150

6.1.2.3住区可持续发展 152

6.1.2.4启示 153

6.1.3目前城中村改造困境分析 154

6.1.3.1土地征收及改造成本困境 154

6.1.3.2土地产权与利益协调困境 155

6.1.3.3容积率调整困境 155

6.2局部采用容积率转让技术的构想 156

6.2.1“开发权转让”的概念 156

6.2.2“开发权转让”的先进经验 157

6.2.3“开发权转让”在深圳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应用的设想 160

6.3未来发展模式分析 163

6.3.1区位对发展模式的影响 164

6.3.2交通对发展模式的影响 164

6.3.3产业对发展模式的影响 164

6.3.3.1城市工业转型的背景 164

6.3.3.2城市工业转型的展望 166

6.3.4政策对发展模式的影响 167

6.3.4.1深圳保障性住房政策对城中村改造的影响 167

6.3.4.2城市更新单元的引入对城中村改造的影响 168

6.3.5大事件对城中村发展模式的影响 169

6.4城市边缘村的内源式改造模式建构 170

6.4.1城市边缘村目前发展的难点与对策 171

6.4.1.1社区改造问题 171

6.4.1.2社区经济问题 172

6.4.1.3低收入流动人口居住问题 172

6.4.2与城市空间整合的深圳城市边缘村内源式改造策略——六联改造为例 173

6.4.2.1深圳城市边缘村“内源式”改造的基本原则 173

6.4.2.2六联社区的城市空间整合 176

6.5本章小结 188

第7章 结语 189

参考文献 192

后记 19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