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不玩虚的  我所经历的《天天630》
不玩虚的  我所经历的《天天630》

不玩虚的 我所经历的《天天630》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杨著
  • 出 版 社:重庆:重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36686919
  • 页数:314 页
图书介绍:民生新闻已经成为一种百姓乐道、业界关注的新闻现象,但目前国内尚无一部探讨民生新闻的专著,也没有来自一线的民生新闻从业著述。本书作者力图以一线实践者和理论思考者的角度,从以上两方面展开笔触,既从理论层面探讨对民生认知层面理念上的碰撞与博弈;又从实际运作层面上探讨民生新闻突破与保持的思路与技能,从而让读者对民生新闻这一业内外关注的新闻现象有真实而深刻的感知。
《不玩虚的 我所经历的《天天630》》目录
标签:经历

上篇:“630”纪事 3

关于“630”纪事 3

一、“630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5

“630”在开播前是这样承诺的 5

“630”是这样“拉长”的 7

“630”是这样得名的 9

“630”是这样开播的 10

“630现象”是这样形成的 13

二、“非典”遭遇战 17

《有线报道·傍晚30’》这样开播 17

《直面“非典”》收视受挫 18

受挫后的“迎难而上” 20

三、南京归来 23

一文激起千层浪 23

南京归来与强化线索 26

南京归来与“打压”时政 27

四、“微调”始末 32

市领导批评了《天天630》什么 32

“微调”与“阳光与欢乐”:李总的两个关键词 34

李总说:要学会在静止的“点”中去穿行 37

年末:“630”与专家、学者面对面 40

刘健春说:《天天630》是重庆电视发展史上一个不小的奇迹 46

五、黄金周里来“淘金” 49

“大假淘金”的想法是这样萌生的 49

“零控负”引出的“送大礼” 50

看到收视率,我们觉得“惊讶” 55

六、从《重庆好心人》到《我的亲情故事》 57

饭桌上摆起“亲情故事” 57

“好心人”:从《有线报道》走到《天天630》 58

寻常人家有真爱,一声唱来更动人 60

七、“晚新闻”之争 64

“晚新闻”与“630”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 64

“夜新闻”是这样开播的 65

都市频道的“填谷”与恳谈会的论争 67

“晚新闻”在论争中开播 72

八、“两只蝴蝶” 74

尹老师想做的“大事情” 74

《天天630》与《南京零距离》同侃民生新闻 77

九、应对“白加黑” 82

刻不容缓扩外采 82

60分钟“放大”“630” 83

与“陈中心”的“竞争”之争 84

赶做“抢眼”的宣传片 86

收视率:留下的并不仅仅是此消彼涨 87

十、我们是一家人 89

“一家人”缘起“进社区” 89

韩主编戏言:我们搭了个“草台班子” 94

“伤神”:从房子到车子,从金科到红楼 98

收视率到底理不理想 101

十一、云山部长来到“630” 104

中宣部阅评表扬“630” 104

邢书记、何部长畅谈“630” 110

云山部长说:这样规模的热线电话在电视台还是第一次看到 112

十二、述芳、高凡、罗玉明:请让我来帮助你 117

帮述芳卖脐橙 117

帮高凡上大学 122

帮罗玉明“回家” 129

十三、“通”则不“痛” 142

舆论监督困惑多,记者有点“搞不懂” 142

李总说:舆论监督不能等同于负面报道 144

舆论监督其实就是疏通 146

“630”这类栏目的存在,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 148

和谐舆论就是对公众、对执政党、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负责 150

舆论监督要坚持,要取舍,要借力打力 152

舆论监督应该既有“大事”又有“小事” 154

调查、暗访、发稿:舆论监督有“三难” 155

舆论监督面对面,中心领导如是说 157

关台:对重庆电视新闻的舆论监督,总体上应该充分肯定 160

十四、直播“630” 162

直播不是新话题 162

直播之我见 163

“上档次”与“更轻松” 164

西往成都观直播 166

从演练到准直播 167

我们为什么而直播 169

中篇:“630”论争 169

关于“630”论争 169

一、“630现象”:是偶然还是必然 175

“630”成为“现象”绝非偶然 175

“630”成为“现象”得益于时代的前行与传播的归位 17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是“630”成为“现象”的直接动力 176

二、大众传播:究竟该不该“大众为本” 181

(一)“630”如何认知“大众为本” 181

“630”理解的“大众为本”是什么 181

“大众为本”究竟是主观追求还是客观需要 183

大众传播究竟该以“大众为本”还是该以“分众、小众为本” 184

“大众”究竟是谁 180

大众传播的从业者究竟还是不是“大众” 187

大众传播走向市场化、产业化的前提是什么 188

“大众为本”的理念“障碍”何在 189

“大众为本”的业界质疑有哪些 190

(二)“630”如何践行“大众为本” 192

坚持在新闻“对位”上面向“大众” 192

坚持在新闻获取上源自“大众” 193

坚持在新闻制作中着眼“大众” 194

坚持在新闻评价中立足“大众” 195

三、民生新闻:究竟该不该“内容为王” 196

(一)“630”如何认知“内容为王” 196

“630”理解的“内容为王”是什么 197

信息社会,内容是否还能“为王” 197

“内容为王”,形式为啥 198

什么样的内容才能真正“为王” 199

(二)“630”如何践行“内容为王” 199

坚信内容的取之不尽、生生不息 200

坚守内容的主导地位 200

坚持内容的拓展创新 200

四、民生新闻:究竟该不该“发现为先” 204

(一)“630”如何认知“发现为先” 204

“630”理解的“发现为先”是什么 205

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吗 205

“发现”是第一性还是第二性 207

“发现”与策划究竟是什么关系 207

(二)“630”如何践行“发现为先” 209

坚持不断强化“发现”的意识 209

坚持不懈完善“发现”的体系 210

坚持在“发现”中策划和在不断的“发现”中不断地策划 212

五、民生新闻:究竟该不该“传播为重” 215

(一)“630”如何认知“传播为重” 215

“630”理解的“传播为重”是什么 216

“传播为重”的核心是什么 216

“传播为重”就等于放弃宣传吗 217

(二)“630”如何践行“传播为重” 219

坚持平等、尊重的新闻制作理念 219

坚持在传播中宣传 221

坚持民生大众的选择标准 221

六、民生新闻:究竟该不该“收视为尊” 224

(一)“630”如何认知“收视为尊” 224

“630”理解的“收视为尊”是什么 225

“收视为尊”究竟是要尊重什么 225

“收视为尊”的底线是什么 226

“收视为尊”与坚守底线能两全吗 228

收视率“恶”在哪里 228

(二)“630”如何践行“收视为尊” 230

坚持与收视业绩同进退、共荣辱 230

坚持不断探索提高收视率的有效途径 231

始终坚持在坚守底线的前提下提升收视 233

七、舆论监督:究竟等不等同于“负面报道” 235

(一)“630”如何认知舆论监督 235

“630”理解的“舆论监督”是什么 236

个体真实与整体真实是什么关系 236

如何看待舆论监督的内容与效果 238

(二)“630”如何践行舆论监督 239

从来不把舆论监督等同于负面报道 239

坚持把舆论监督作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240

坚持立足个体和保持锐气 240

坚持在理念层面和操作层面不断提高舆论监督水平 241

八、民生新闻:究竟“好”在哪里 243

(一)“630”如何认知民生新闻的“好” 243

检验民生新闻“好”与“不好”的最根本标准是什么 244

民生新闻到底有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245

业界与普通大众的价值观究竟异同何在 245

民生新闻理想的“好”等于现实的“好”吗 246

(二)“630”如何把握民生新闻的“好” 247

坚持抓大不放小 247

坚持取精不去粗 248

坚持求短不避长 248

坚持重变化但不轻永恒 249

坚持抓单条但更关注整档 250

坚持不断探索和建立民生新闻特有的表达样态 251

九、运作机制:“一条龙”与“土围子”究竟谁更适用 253

(一)“630”如何认知日播新闻的运作机制 253

日播消息类栏目的运作机制为什么会有别于非日播或非消息类栏目 254

“一条龙”究竟优势何在 254

“一条龙”会不会影响栏目的“个性”彰显 256

实行“一条龙”就等于新闻生产力的提升吗 257

(二)“630”如何探索日播新闻的运作机制 258

《有线报道》的“一条龙”探索 258

“630”与“晚新闻”的一体化运作探索 259

十、考评机制:究竟谁“说”了算 262

(一)“630”如何认知民生新闻的考评机制 262

现在的新闻由谁“说”了算 263

“下面”用什么“说”才算 263

收视份额真的比收视率更科学吗 264

收视考评为何不能加权平均 264

(二)“630”对考评机制的应对与探索 268

《有线报道》对考评机制的探索 268

“630”开播后的应对与探索 270

十一、奖励机制:怎样善待“种田人” 272

(一)“630”如何认知民生新闻的奖励机制 272

新闻,是“多劳多得“还是“多劳多销多得” 273

新闻做得好,是“田肥”还是“种田人”能干 274

(二)“630”如何应对现实的奖励机制 275

《有线报道》对奖励机制的探索 275

“630”开播后对奖励机制的应对 276

下篇:“630”感触 281

关于“630”感触 281

一、热情与韧劲 282

二、关于博弈 285

三、人本与事本 288

四、电视是谁干的 291

五、汪洋中的一条船 294

六、我以为我是谁 297

七、年老与年轻 300

八、满足与不满足 303

九、五十而知天命 306

十、乐观与悲观 309

后记 31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