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莫地的变迁  内城贫困区整体改造与社区治理研究
莫地的变迁  内城贫困区整体改造与社区治理研究

莫地的变迁 内城贫困区整体改造与社区治理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孟翔飞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300146997
  • 页数:324 页
图书介绍:本项目通过对棚户区改造的研究提出了中国城市内贫困区的治理模式——政府+市场模式,提出了政治家主导的制度创新模式,提出了政府—社区的双重治理模式。本项目将城市贫困区的改造和社区治理结合起来,能够动态把握研究对象“过程”的完整性,既有助于充实城市贫困区治理的理论,也有助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治理理论。
《莫地的变迁 内城贫困区整体改造与社区治理研究》目录

第1章 导论 1

1.1问题的提出与理论假设 1

1.1.1棚户区社会现象的提出 1

1.1.2对“棚改”问题的思考 4

1.1.3基于解释的理论假设 6

1.2若干概念的界定 10

1.2.1内城贫困区 10

1.2.2社区治理 15

1.2.3社会变迁 18

1.3研究的意义和思路 20

1.3.1研究的意义 20

1.3.2研究的基本思路 23

1.3.3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26

1.4研究方法的选择 29

1.4.1样本的选择 29

1.4.2访谈的设计 32

1.4.3资料的信度与效度 33

第2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框架 34

2.1国外城市贫困理论研究综述 34

2.1.1城市贫困问题的经济学解释 34

2.1.2城市贫困问题的社会学解释 37

2.2城市贫困区与边缘社区共同体 47

2.2.1人类生态学:边缘化的城市贫困区 47

2.2.2边缘主体性的历史与政治视角 49

2.2.3边缘社区共同体 51

2.3城市贫困区与“空间”的引入 53

2.3.1“空间”的再认识:空间—社会—历史辩证法 53

2.3.2第三空间:空间差异性的政治实践 54

2.3.3城市空间与城市社会 55

2.4“国家—市场—社会”视野下的城市贫困区研究 57

2.4.1国家、市场与社会的界定 57

2.4.2“国家—市场—社会”分析框架在中国的演变 59

2.5国内城市贫民区研究现状 66

2.5.1“城中村”研究:功能主义传统的延续 66

2.5.2城市地理学与规划学视野下的“城市贫民区研究 67

2.5.3城市棚户区改造研究 68

第3章“社区变迁”的研究方法——拓展个案法 70

3.1当代释义学 71

3.1.1狄尔泰的精神科学 71

3.1.2伽达默尔的解释学 74

3.2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77

3.2.1历史的理性逻辑 77

3.2.2列维·斯特劳斯的批判 81

3.3作为方法的“反思” 82

3.3.1关于反思的追溯 82

3.3.2反思的方法论价值——纠正正义原则 85

3.4拓展个案法 87

3.4.1社会学中层理论 88

3.4.2拓展个案法的提出与民族志的采用 90

3.4.3拓展个案法的四个维度 91

3.4.4拓展个案法与实证科学 95

第4章 寻找个案——莫地沟的变迁 100

4.1莫地社区概况 100

4.1.1莫地棚户区的地理位置和演变历史 100

4.1.2莫地社区居民的基本状况 102

4.2莫地社区的空间变迁 108

4.2.1居住格局 109

4.2.2社区环境 113

4.2.3区域文化 118

4.3莫地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变迁 121

4.3.1物质生活的变化 121

4.3.2闲暇生活的变化 124

4.3.3邻里关系的变化 126

4.3.4婚俗及生活观的变迁 127

4.4莫地社区一个普通家庭的变迁 130

4.4.1棚户区追忆 130

4.4.2亲历棚改 134

4.4.3迁入新区 135

第5章 棚户区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结构化” 139

5.1棚户区的历史背景分析 139

5.1.1棚户区的历史追溯 140

5.1.2棚户区问题成因之一——国企工人的下岗失业 144

5.1.3棚户区问题成因之二——住房制度改革 147

5.1.4棚户区问题成因之三——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149

5.2棚户区改造的“结构化”分析 152

5.2.1棚户区生成与“政府失灵” 152

5.2.2棚户区改造与“市场失灵” 155

5.2.3“棚户场域”与“社会排斥” 160

5.2.4棚户区改造中的“推力”和“拉力” 164

第6章 棚户区改造的第三种力量——社区归位与回应 173

6.1社区归位——礼俗社区抑或法理社区 174

6.1.1社区类型及其走向 174

6.1.2中国社区治理的定位 178

6.1.3莫地社区的归位 181

6.2莫地社区治理与回应 186

6.2.1莫地社区组织与治理机制 186

6.2.2莫地社区救助工作 188

6.2.3莫地社区文明建设 190

6.2.4莫地社区环境建设 192

6.3社区治理成本的支付——“消费者失灵” 193

6.3.1社区治理成本支付主体的变迁 193

6.3.2莫地社区治理成本的支付特点 195

6.4低水平社会保障功能的社会支持网络 197

6.4.1莫地社区社会保障状况 197

6.4.2莫地社区的社会关系网络 199

6.4.3非正式的社区保障体系 205

第7章“后棚改”的多米诺效应、问题及对策 208

7.1内城贫困的扩张——过度城市化 208

7.1.1贫困的陷阱与贫穷的终结 208

7.1.2来自内城贫民区的挑战 215

7.2棚户区改造——深度城市化背景下内城贫困区治理 225

7.2.1城市快速发展与“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化” 225

7.2.2中国棚改怎样“迁得出、建得起” 228

7.3棚户区改造的成果 233

7.3.1物理空间的变迁 233

7.3.2日常生活的变迁 234

7.3.3区域文化的变迁 237

7.4棚改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238

7.4.1北京南苑棚户区 239

7.4.2西安东窑坊棚户区 241

7.4.3济南发祥巷棚户区 242

7.4.4黑龙江棚户区 244

7.4.5徐州城棚户区 246

7.5后棚改问题——居民生活与社区规划 248

7.5.1棚户区改造的目标延伸 249

7.5.2后棚改问题 251

7.6棚改的软环境建设 261

7.6.1科学的城市规划体系完善 261

7.6.2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架构 262

7.6.3优惠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 263

7.6.4稳定的土地供应政策保障 264

7.6.5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配套 265

7.6.6丰富拆迁和补偿法律制度 265

7.6.7制约有力的监督环境 266

7.7内城贫困区治理的中国经验 267

7.7.1政府回归——市场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城市贫困问题 268

7.7.2政治精英创新——制度并不能完全解决政府的效率问题 272

7.7.3双重治理——理想化的社区模式并不能完全解决社区治理问题 274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279

8.1关于选题 280

8.2关于方法 282

8.3关于理论发现 284

8.4关于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拓展的研究 287

8.5对策建议 288

附录 289

参考文献 307

后记 32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