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新编大学体育理论教程
新编大学体育理论教程

新编大学体育理论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纪烈维主编;薛春林,王旭东,刘巍副主编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38852028
  • 页数:215 页
图书介绍:本书针对大学体育理论需要,从科学角度编写了大学体育教学的有关知识点,其中包括:体育文化,高校体育,科学体育锻炼,体质与心理评价,体育养生、终生体育等内容。
《新编大学体育理论教程》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社会和谐需要大学体育的快速发展 1

一、和谐是社会发展的主题 1

二、大学体育课程的历史沿革 2

三、加快大学体育发展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之举 3

第二节 大学体育承载维护社会健康的历史使命 4

一、人类健康遭遇时代挑战 4

二、大学体育的地位与任务 4

三、大学体育以维护社会健康为己任 6

第一章 体育文化导论 7

第一节 体育概述 7

一、体育的起源 7

二、体育的概念及组成 8

三、现代体育科学体系及其结构 9

第二节 体育文化概述 10

一、体育文化的概念 11

二、体育文化的发展形态 11

三、体育文化与体育文明、体育精神的区别与联系 12

第三节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13

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与特征 13

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15

三、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15

四、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简介 16

第四节 东西方体育文化比较 19

一、东方体育文化简述 19

二、西方体育文化简述 19

三、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20

四、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融 21

第二章 奥林匹克运动 23

第一节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 23

一、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传说 23

二、古代奥运会的起源 24

三、古代奥运会的衰落 25

四、古代奥运会竞赛项目简介 25

第二节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27

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7

二、顾拜旦让奥林匹克运动变成了现实 29

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程 30

四、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趋势 31

第三节 奥林匹克精神 33

一、奥林匹克精神诞生的历史背景 33

二、奥林匹克精神的目标 33

三、奥运会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 33

四、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34

五、奥林匹克精神的历史发展 35

六、中国文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回应 35

第四节 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传播 36

一、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36

二、中国取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37

三、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38

第三章 当代大学体育 40

第一节 社会发展与大学体育改革 40

一、社会发展与当代大学体育指导思想的改革 41

二、社会发展与当代大学体育教育结构的改革 41

三、社会发展与当代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 42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体育素养 43

一、体育意识 43

二、体育知识 44

三、体育技能 44

四、体育行为 45

五、体育审美 46

第三节 阳光体育运动与大学体育 46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及内涵 46

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要求和措施 47

第四节 国外和中国台湾地区高等学校体育发展概况 48

一、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比较 48

二、体育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的比较 48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比较 50

第四章 现代生活方式与健康促进 51

第一节 健康概述 51

一、健康概念及来源 51

二、健康的标准 52

三、亚健康及其状态 52

第二节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54

一、遗传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54

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54

三、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55

四、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56

第三节 现代生活方式的特征 58

一、生活方式的内容及结构 58

二、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 59

三、现代生活方式的特征 60

第四节 健康生活方式的确立 61

一、健康生活方式与体育 61

二、健康生活方式的确立 62

第五章 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64

第一节 体育锻炼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64

一、体育锻炼与呼吸、循环系统 65

二、体育锻炼与运动系统 67

三、体育锻炼与神经系统 69

四、体育锻炼与消化系统 70

第二节 体育锻炼对人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70

一、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良好影响 71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与调控 73

第三节 体育锻炼对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73

一、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意义 74

二、体育锻炼对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影响 74

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75

第六章 体育锻炼的科学基础 77

第一节 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及原则 77

一、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 77

二、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79

第二节 体育锻炼注意事项 80

一、选择最佳运动时间 80

二、选择适宜的运动着装 81

三、要运动,先热身 82

四、注意运动后的整理活动 82

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83

第三节 常见有氧运动及技巧 84

一、步行 84

二、健身跑 85

三、游泳 86

四、爬山 87

五、跳绳 87

第四节 体育锻炼效果的自我评定与运动量自我监测 88

一、体育锻炼效果的自我评定 88

二、体育锻炼运动量的自我监测 89

第七章 体育锻炼与生活环境 91

第一节 体育锻炼与自然环境 92

一、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92

二、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93

三、体育锻炼与特殊环境适应 95

第二节 体育锻炼与社会环境 98

一、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98

二、体育锻炼对促进社会健康的作用 99

第三节 冬季体育锻炼 100

一、冬季体育锻炼的内容和方法 100

二、冬季体育锻炼的特殊作用 105

三、冬季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 106

四、冬季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 107

第八章 体育锻炼与膳食营养 110

第一节 膳食营养概述 110

一、食物 110

二、营养 111

三、营养素 111

四、膳食营养 111

第二节 膳食营养与体能的获得与保持 111

一、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112

二、平衡膳食 118

第三节 合理膳食与科学锻炼 120

一、不同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 120

二、比赛前的营养特点 121

三、比赛当日的营养特点 121

四、比赛后恢复期的营养 122

第九章 身心健康的自我评价 123

第一节 身体匀称度的测量与评价 123

一、身高测试 124

二、体重测试 124

三、胸围和呼吸差测试 124

四、大学生身体匀称度评价 125

第二节 心肺功能评价 128

一、12min跑测试 128

二、台阶试验测试 129

三、800m(女生)或1000m(男生)跑测试 130

四、肺活量 131

第三节 肌肉功能评价 132

一、肌肉力量评价 132

二、肌肉耐力评价 135

第四节 柔韧性和平衡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137

一、柔韧性的测量与评价 137

二、平衡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139

第五节 心理健康及自我检测 140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140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 141

第十章 体育锻炼与疾病防治 144

第一节 体育锻炼常见的生理反应与运动创伤 144

一、呼吸困难的自我处理 144

二、肌肉拉伤的预防和自我处理 144

三、扭伤的预防和自我处理 145

四、抽筋的预防和自我处理 145

五、中暑的预防和自我处理 146

六、运动时腹痛的自我处理 146

七、运动时心慌的自我处理 146

第二节 常见病的体育疗法 147

一、糖尿病 147

二、高血压 148

三、哮喘 149

四、冠心病 150

五、骨质疏松症 150

六、心律失常 151

七、痛风 151

第三节 体育锻炼与减肥塑身 152

一、肥胖其实是一种病 152

二、运动减肥的优点与原则 152

三、各年龄段肥胖者的运动减肥方法 153

四、运动减肥的种种误区 154

第十一章 体育养生 156

第一节 体育养生概述 156

一、体育养生与健康的生活方式 157

二、体育养生与心理素质 158

三、体育养生与膳食 159

四、体育养生与生活环境 160

第二节 体育养生方法 161

一、头面五官养生法 161

二、腿足养生法 163

三、现代运动养生法 164

四、气功养生法 165

第三节 体育养生指南 165

一、自然养生法 165

二、运动养生法 166

三、传统及现代养生法 167

四、自我保健法(经络刺激法) 168

第十二章 休闲体育与新兴户外运动 170

第一节 现代生活中的休闲体育 170

一、休闲体育的内涵 170

二、休闲体育的特点 171

三、休闲体育的功能 171

第二节 野外生存训练 173

一、野外活动内容介绍 173

二、野外生存与生活的基本技能 175

第三节 拓展训练 178

一、拓展训练概述 178

二、拓展训练在我国学校的开展 178

三、拓展训练常用项目 179

第四节 极限运动介绍 183

一、极限运动概述 183

二、极限运动的种类 184

第十三章 体育欣赏 187

第一节 体育欣赏概述 187

第二节 体育欣赏的内容与方法 188

一、体育欣赏的内容 188

二、体育欣赏的方法 190

三、不同类运动项目的欣赏 191

第三节 体育欣赏能力的制约因素 193

一、具有健全的欣赏感官 193

二、具有必要的欣赏修养 193

三、具有一定的体育欣赏心境 193

四、要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193

第四节 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 194

一、体育欣赏的作用 195

二、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 196

第十四章 体育竞赛组织与方法 198

第一节 体育竞赛概述 198

一、体育竞赛的定义 198

二、体育竞赛的构成要素 198

三、体育竞赛的特征 199

四、体育运动竞赛的意义 199

第二节 常见的体育竞赛组织形式 200

一、循环赛制 200

二、淘汰赛制 202

三、混合赛制 203

第三节 运动竞赛的组织工作与编排程序 203

一、竞赛组织工作 204

二、竞赛编排程序 205

第四节 世界级重要体育竞赛赛事简介 206

一、综合性运动会 206

二、世界单项运动竞赛 208

附录1 心理健康自测问卷 209

附录2 人际关系自测问卷 210

附录3 交际能力自测问卷 2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