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2010  复苏中的中国宏观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2010  复苏中的中国宏观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2010 复苏中的中国宏观经济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纪宝成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300103785
  • 页数:337 页
图书介绍:本报告力求在保持政府刺激性需求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扶持市场性需求方面大规模进入,为市场性需求的复苏以及内生增长机制的形成打下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2010 复苏中的中国宏观经济》目录

导论 1

一、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复苏及其性质 1

二、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走势 7

三、促进我国宏观经济进一步复苏的政策建议 10

第一章 以改革的思维调整宏观经济治理原则 18

一、引言 18

二、当前经济刺激政策效果不充分的原因分析 19

三、以改革的思维修正宏观治理原则的偏差 23

四、以改革为先导的刺激内需的政策选择与制度安排 25

第二章 政府投资扩大的总量与结构效应 27

一、分析方法、数据及其处理 27

二、出口下降对行业产出的影响 30

三、投资、出口与消费经济拉动效应的结构性差异 32

四、消费的启动与投资的结构性乘数效应 34

五、需求与产出间关系的长期变化 39

六、简要结论与政策含义 44

第三章 经济复苏预期下的财政政策调整 47

一、引言 47

二、文献综述 49

三、财政政策的影响分析 53

四、财政政策相关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64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 71

第四章 作为宏观刺激政策的社会保障支出政策 76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77

二、作为刺激内需手段的社会保障支出 83

三、当前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政策取向 92

第五章 我国居民财产与收入分配格局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96

一、引言 96

二、我国消费不足与居民财产水平和财产分配状况密切相关 99

三、政策建议 108

第六章 农村居民消费的决定因素及促进农村消费的政策选择 111

一、过去20年农村居民消费的特点 111

二、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相关研究 113

三、对消费量的研究假设 115

四、数据与方法 116

五、持久收入与短期收入的变化 118

六、消费的影响因素 119

七、对消费计量分析的意义 124

八、结论及政策建议 125

第七章 金融危机历史、应对经验和对我国的启示 128

一、引言 128

二、这次的金融危机与历史不同吗? 129

三、各国应对危机经验的比较 137

四、各国应对危机的经验对我国政策选择的启示 145

五、结论 149

第八章 金融危机中的货币政策:经验比较及其政策含义 152

一、全球经济危机后中国货币政策调整及其效果 152

二、高速货币扩张是否有潜在的副作用? 159

三、经济危机中货币供给渠道研究 166

四、结论 168

第九章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逻辑、困境和改革思路 169

一、引言 169

二、中国货币政策调控逻辑的经验证据 170

三、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存在的困境 178

四、改革的政策建议 182

第十章 从平衡内需与外需视角对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再认识 185

一、引言 185

二、出口促增长:高波动下的增长 186

三、出口促增长:未来中期的上界 188

四、出口促增长:定位与突破 197

五、简要结论 203

第十一章 外需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及可替代性 206

一、引言 206

二、供求结构性差异与外需的地位 207

三、国内消费需求与外需的可替代性分析 214

四、投资支出与外需的可替代性分析 216

五、来自外需冲击下生产和投资变化的证据 219

六、结论与建议 225

第十二章 经济结构调整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 228

一、引言 228

二、服务业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变化 229

三、对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变迁原因的剖析 236

四、产业联系、需求结构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242

五、服务业的生产率变化与劳动力转移 250

六、简要结论及政策含义 257

第十三章 十大规划产业与经济增长 261

一、引言 261

二、我国产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263

三、模型、变量与数据 266

四、经验分析 274

五、结论、讨论及政策建议 307

附 录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9—2010年) 315

一、中国宏观经济指标预测 315

二、CMAFM模型的单方程估计与系统模拟 317

三、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324

四、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评论 330

后记 336

返回顶部